朱由崧可以在“留都”南京建立南明,為什麼崇禎寧死都不願遷都?

luhuanxiang


崇禎在亡國前夕確實曾經制定過遷都以避滿清之銳的計劃,但結果真的是被諸大臣所誤,最終被迫放棄了這個有可能延長大明國祚的計劃。

首先,南京兩百多年來始終作為明朝的陪都,本身就有大量的物資儲備,足夠稱王稱霸了。再說了,中國曆來不都有“南巡、北狩”的傳統嗎,緊急情況下,皇帝南巡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崇禎也以此為由徵詢過大臣們的意見,但是鐵骨錚錚的朝臣們卻一致表示反對。別說遷都了,與清兵議和都是被“忠臣”們唾棄的賣國行為。

另一方面,崇禎可能也確實存在僥倖心理——之前後金曾經多次對北京城進行過試探性的攻擊,都被明朝部隊頂回去了。有之前的經歷,崇禎可能更不會把李自成所帶領的這群流寇放在眼裡,所以他沒有堅持自己的遷都計劃,而是留下來和大臣們繼續冷戰。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李自成這次是下定決心要攻下北京城了,從下令攻城到進入皇宮大內,李自成只用了兩天左右的時間。自知無力迴天的崇禎帝只得煤山自縊,最終也留下了“諸臣誤朕”的遺言。


國史通論


這與崇禎皇帝的性格有關,鋼壁自用,又非常困執,有一種重諾輕死的氣節,懷很深的家國情懷,寧死不屈!寧可亡國身死也不求和遷都,這是他性格所決定的!其明智與愚腐與否,後人自有評判。在洪承疇率十鎮總兵,在松山與滿清決戰兵敗被俘後,包括首輔大臣楊嗣昌為首的幾個明智大臣,曾提出遷都江南,以避滿清與李自成兵峰之險。可惜的是被一愚腐文人大臣相阻!理由極其聖賢!若是有主見的皇上採納了,遷都遠離中原是非之地!離開北京先去江南設一配都,也就不會有李自成十八天皇位,滿清近三百年大位之說。可惜的是,崇禎帝內心希望遷都避禍!可性格所至面子放不下,所謂的天朝大國皇帝的自尊心作怪!怕被人齒笑構病,畏虜怕死,有失皇家的尊嚴,與大漢的名節,憂柔寡斷,沒有作聲!由於平時威嚴之猛,大臣晉若寒憚,誠懂誠恐,沒有其他人敢作聲,發表正確意見,楊嗣昌的提議,也就不了而了!直到唐通投降李自成,北京被圍,想走也走不成了!倔強的性情又決定了崇禎不可能怕死投降!才導致上吊身亡。一代抱有中興之志的有為君王,就這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面對虎狼兇惡,沒有半步退縮!懷家國情懷,存烈士之志!與國同亡,留身後事,任後人評說!讓人嘆息憐其之志。


秀才說歷史


崇禎南遷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崇禎是想過南遷的)


1:大家最熟悉的崇禎南遷可能就是崇禎十七年南遷失敗的動議了,但其實早在崇禎十五年就曾經有過關於南遷的討論了。當時松錦大戰剛剛結束,薊遼督師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洪承疇被俘投降,之後清軍從牆子嶺分道深入明朝腹地,接連攻破薊州、真定、河間、臨清、海州等地,北京城周邊郡縣幾乎被全部攻佔。到第二年四月北歸時,清軍總共劫掠府州縣共八十八處,人口三十六萬九千餘眾,牛羊馬匹、金銀珠寶無數,明朝幾乎無軍力可以禦敵,明廷震動,這時候崇禎連忙召見內閣首輔周延儒商議南遷,“上以邊寇交織,與周延儒議南遷,命無洩。”這是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南遷之議,而且是由崇禎帝自己提出,但消息洩露,傳至後宮,明熹宗懿安皇后以“宗廟陵寢在此,遷安往?”力勸崇禎堅守京師禦敵,這時清軍逐步撤至關外,首次南遷之議作罷。



2:之後便是崇禎十七年的那次著名的南遷之議,時值闖賊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建元永昌,並且遣兵東進北上,進攻山西河北,兵鋒直指北京,志在滅明。形勢危急,明廷再起南遷之議。此時左中允李明睿奏請南遷,崇禎單獨召見李明睿曰:“朕有此志久矣,無從襄贊,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這應該是崇禎南遷計劃討論最詳細的一次了。



3:到了二月,李自成軍劉芳亮部遣兵入河北,掠大名、真定,勢如破竹,李自成主力進入山西,形勢已經非常危急,這時候李邦華再次提出南遷,他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即著名的由太子南下監國,帝留守京師,以圖在遭遇不測的情況下,為大明留下希望,崇禎起初對此方案頗為動心,但他再次召見內閣首輔陳演卻最終導致計劃失敗,陳演因為害怕承擔責任和既得利益,其實內心不支持南遷,便指示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反對南遷。廷議之時,光時亨上竄下跳指責“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粛宗靈武故事乎!”而這正是崇禎最擔心的地方。崇禎怒曰:“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哥兒們孩子家做得甚事!”南遷計劃再次失敗。直到李自成包圍北京,城破在即,崇禎此時方才明白南遷是唯一的活路,於是再次召見駙馬鞏永固討論南遷,“上密召鞏永固曰:卿向勸朕南行,今尚可及乎?’永固曰:今無及矣!暇時人尚易集,今事急,人心已去矣。最終城破,崇禎於景山自縊殉國,便是明末南遷之議的始末。


民族之捍衛者


崇禎不是寧死不遷都,他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他想遷都,又怕背上放棄京師和祖宗社稷的罵名。所以想讓底下大臣提出,自己好順水推舟,擺出一副不情願的樣子同意,但手下大臣不配合,誰都像廟裡泥菩薩,就是不啃聲,因為大臣們也明白,如果自己提出遷都,以後穩定後,肯定有人的問責,崇禎肯定找替罪羊,把眾怒引到他身上。所以都默不做聲,崇禎無奈,惱羞成怒又無處發洩,只能做罷。最後的機會也喪失了。最後只能自盡於煤山。


歸家的綿羊


這就決定了一個性情粗暴的君王的本質,獨斷專橫,忠言逆耳,有剛無柔,不重視天時地裡人和的成敗要術,才導致大明徹底滅亡!


皓月凌空故事會


不是不願意,是不願意背黑鍋。希望有人出來背黑鍋南遷,大臣們精明,都不願意給無情無義的崇禎背黑鍋,時間當誤了!李自成兵臨城下還在爭論不休!


剋勀


據說是因為沒人願意背鍋,所以崇禎不提,大家也都不提。

可惜崇禎沒看過三國演義,結果最後他無路可走死了,更多的人卻投降了。

我們再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崇禎南逃了,說不定明朝滅的更快呢?畢竟從他繼位到死,也才幾年時間。


如海497


兩面受敵。李自成和清軍讓他走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