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可以在“留都”南京建立南明,为什么崇祯宁死都不愿迁都?

luhuanxiang


崇祯在亡国前夕确实曾经制定过迁都以避满清之锐的计划,但结果真的是被诸大臣所误,最终被迫放弃了这个有可能延长大明国祚的计划。

首先,南京两百多年来始终作为明朝的陪都,本身就有大量的物资储备,足够称王称霸了。再说了,中国历来不都有“南巡、北狩”的传统吗,紧急情况下,皇帝南巡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崇祯也以此为由征询过大臣们的意见,但是铁骨铮铮的朝臣们却一致表示反对。别说迁都了,与清兵议和都是被“忠臣”们唾弃的卖国行为。

另一方面,崇祯可能也确实存在侥幸心理——之前后金曾经多次对北京城进行过试探性的攻击,都被明朝部队顶回去了。有之前的经历,崇祯可能更不会把李自成所带领的这群流寇放在眼里,所以他没有坚持自己的迁都计划,而是留下来和大臣们继续冷战。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李自成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攻下北京城了,从下令攻城到进入皇宫大内,李自成只用了两天左右的时间。自知无力回天的崇祯帝只得煤山自缢,最终也留下了“诸臣误朕”的遗言。


国史通论


这与崇祯皇帝的性格有关,钢壁自用,又非常困执,有一种重诺轻死的气节,怀很深的家国情怀,宁死不屈!宁可亡国身死也不求和迁都,这是他性格所决定的!其明智与愚腐与否,后人自有评判。在洪承畴率十镇总兵,在松山与满清决战兵败被俘后,包括首辅大臣杨嗣昌为首的几个明智大臣,曾提出迁都江南,以避满清与李自成兵峰之险。可惜的是被一愚腐文人大臣相阻!理由极其圣贤!若是有主见的皇上采纳了,迁都远离中原是非之地!离开北京先去江南设一配都,也就不会有李自成十八天皇位,满清近三百年大位之说。可惜的是,崇祯帝内心希望迁都避祸!可性格所至面子放不下,所谓的天朝大国皇帝的自尊心作怪!怕被人齿笑构病,畏虏怕死,有失皇家的尊严,与大汉的名节,忧柔寡断,没有作声!由于平时威严之猛,大臣晋若寒惮,诚懂诚恐,没有其他人敢作声,发表正确意见,杨嗣昌的提议,也就不了而了!直到唐通投降李自成,北京被围,想走也走不成了!倔强的性情又决定了崇祯不可能怕死投降!才导致上吊身亡。一代抱有中兴之志的有为君王,就这样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面对虎狼凶恶,没有半步退缩!怀家国情怀,存烈士之志!与国同亡,留身后事,任后人评说!让人叹息怜其之志。


秀才说历史


崇祯南迁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崇祯是想过南迁的)


1:大家最熟悉的崇祯南迁可能就是崇祯十七年南迁失败的动议了,但其实早在崇祯十五年就曾经有过关于南迁的讨论了。当时松锦大战刚刚结束,蓟辽督师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洪承畴被俘投降,之后清军从墙子岭分道深入明朝腹地,接连攻破蓟州、真定、河间、临清、海州等地,北京城周边郡县几乎被全部攻占。到第二年四月北归时,清军总共劫掠府州县共八十八处,人口三十六万九千余众,牛羊马匹、金银珠宝无数,明朝几乎无军力可以御敌,明廷震动,这时候崇祯连忙召见内阁首辅周延儒商议南迁,“上以边寇交织,与周延儒议南迁,命无泄。”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南迁之议,而且是由崇祯帝自己提出,但消息泄露,传至后宫,明熹宗懿安皇后以“宗庙陵寝在此,迁安往?”力劝崇祯坚守京师御敌,这时清军逐步撤至关外,首次南迁之议作罢。



2:之后便是崇祯十七年的那次著名的南迁之议,时值闯贼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并且遣兵东进北上,进攻山西河北,兵锋直指北京,志在灭明。形势危急,明廷再起南迁之议。此时左中允李明睿奏请南迁,崇祯单独召见李明睿曰:“朕有此志久矣,无从襄赞,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这应该是崇祯南迁计划讨论最详细的一次了。



3:到了二月,李自成军刘芳亮部遣兵入河北,掠大名、真定,势如破竹,李自成主力进入山西,形势已经非常危急,这时候李邦华再次提出南迁,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著名的由太子南下监国,帝留守京师,以图在遭遇不测的情况下,为大明留下希望,崇祯起初对此方案颇为动心,但他再次召见内阁首辅陈演却最终导致计划失败,陈演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和既得利益,其实内心不支持南迁,便指示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反对南迁。廷议之时,光时亨上窜下跳指责“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粛宗灵武故事乎!”而这正是崇祯最担心的地方。崇祯怒曰:“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南迁计划再次失败。直到李自成包围北京,城破在即,崇祯此时方才明白南迁是唯一的活路,于是再次召见驸马巩永固讨论南迁,“上密召巩永固曰:卿向劝朕南行,今尚可及乎?’永固曰:今无及矣!暇时人尚易集,今事急,人心已去矣。最终城破,崇祯于景山自缢殉国,便是明末南迁之议的始末。


民族之捍卫者


崇祯不是宁死不迁都,他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他想迁都,又怕背上放弃京师和祖宗社稷的骂名。所以想让底下大臣提出,自己好顺水推舟,摆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同意,但手下大臣不配合,谁都像庙里泥菩萨,就是不啃声,因为大臣们也明白,如果自己提出迁都,以后稳定后,肯定有人的问责,崇祯肯定找替罪羊,把众怒引到他身上。所以都默不做声,崇祯无奈,恼羞成怒又无处发泄,只能做罢。最后的机会也丧失了。最后只能自尽于煤山。


归家的绵羊


这就决定了一个性情粗暴的君王的本质,独断专横,忠言逆耳,有刚无柔,不重视天时地里人和的成败要术,才导致大明彻底灭亡!


皓月凌空故事会


不是不愿意,是不愿意背黑锅。希望有人出来背黑锅南迁,大臣们精明,都不愿意给无情无义的崇祯背黑锅,时间当误了!李自成兵临城下还在争论不休!


剋勀


据说是因为没人愿意背锅,所以崇祯不提,大家也都不提。

可惜崇祯没看过三国演义,结果最后他无路可走死了,更多的人却投降了。

我们再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崇祯南逃了,说不定明朝灭的更快呢?毕竟从他继位到死,也才几年时间。


如海497


两面受敌。李自成和清军让他走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