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富贵如意天师庆平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荆州牧刘表病逝以后,幼子刘琮继任荆州牧。再之后曹操出兵进攻荆州,首先打败了驻扎在南阳郡新野的刘备,之后进逼位于南郡的荆州州府襄阳,刘琮不战而降。于是刘备只好继续南逃,之后在诸葛亮的斡旋之下,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那么假如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结局会怎样?

没有诸葛亮,刘备也会投靠东吴

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提出“东和孙权,北据曹操”的战略方针,假如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便没有“隆中对”,但是即便没有“隆中对”,刘备依然要找到一条出路。面对曹操大军的逼近,刘备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向南投奔交州士燮;

第二个选择才是向东投奔江东孙权。

刘备曾经说:“交州士燮是我朋友,我准备投靠他。”那么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他会优先选择投靠士燮么?答案是否认的,刘备能够和曹操并称天下英雄,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依然很大几率会远着投奔孙权。因为当时交州士燮虽然割据一方,但是交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势力弱小,而且士燮并没有进取之心,根本不足以抗衡曹操。刘备虽然不知道孙权的底细,但是对威震天下的孙坚孙策可是很熟悉的。江东带甲数万,又有长江之险,正如“隆中对”说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据三国志记载,在诸葛亮出使东吴之前,刘表刚刚去世的时候,鲁肃就已经预料到了曹操会乘机入侵荆州,刘表的两个“素不辑睖”的儿子肯定抵挡不住曹操,唯一能够抵抗曹操,守住荆州的只有客居荆州的刘备。荆州如果失守,唇亡齿寒,江东南保,于是建议孙权和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所以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应该也会到江东。

没有诸葛亮,孙权很难坚决抵抗

但是,没有诸葛亮出使东吴,凭借刘备手下那班难堪大任的谋士,是很难说服孙权决意抗曹的。因为当时曹操不仅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还兵不血刃得到荆州,打得连作为托孤重臣的张昭认为江东之众不能对抗中国之兵,主张投降曹操,这种情况下,刘备能否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呢?笔者觉得刘备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几率是很低的,因为当时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的前提是,刘备能够率领荆州的军队在荆州抵抗曹操,可是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又不愿意乘乱夺取刘表的基业。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经劝说刘备乘乱攻击刘琮,夺取荆州,可是刘备却感激刘表的收留之恩,不忍心背叛刘表,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在的时候刘备尚且不愿意夺取荆州,更何况诸葛亮不在的时候呢?由于刘备没能取得荆州的控制权,使得曹操的兵锋直指江东,按照鲁肃的设想,孙刘联军的战场应该是在荆州南郡一带,现在战火直接烧到了威胁江东的赤壁一带,鲁肃本以为刘备手下应该有数万荆州兵,可是刘备被曹操打的仓皇出逃到江东的时候,兵力居然不到1万人,这时候,很难说孙权会把刘备当盟友看。刘备投奔孙权以后,张昭很有可能劝说孙权干脆直接把刘备抓了献给曹操换江东安宁。

综上所述,如果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刘备几乎不可能能够联合孙权打败曹操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亭殿阁


刘皇叔要是没了诸葛先生,也许在“博望坡”一战就得回家编草鞋了。博望坡一战,也是诸葛先生最赖皮的一招,火攻,凡是到有人数差异太大的战役,我们诸葛先生真是有那么一套,使出必杀技,喷火,烧死你个王八蛋。原来诸葛先生是一条会喷火的龙,到这里我才知道我们罗大哥为什么称诸葛先生为卧龙,刚刚睡醒的龙,有口气,不小心打个隔就喷火了,这里只为我们的老曹同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谁叫你老是碰龙哥的麟。自从我们刘皇叔收了这条喷火龙,可谓日后势不可挡,一个不开心就有请我们的龙哥来烧烧烧他,哈哈,不可不佩服罗大哥的安排,没了诸葛先生,刘皇叔还真的不行。



细水长流5299217


刘备算什么常败将军?他比曹操、孙权败的少多了。刘备兵微将寡时,败于徐州曹操之手,因骄傲轻敌,二败于夷陵陆逊之手;曹操一败于洛阳追击董卓、二败于陈宫设伏险些丧命、三败于张绣、四败于赤壁周瑜、五败于汉中,算和刘备打了个平手;孙权自赤壁大战后,数次攻曹魏皆败于曹魏大将之手。刘备镇压黄巾军未曾一败,杀车胄、蔡阳、火烧博望坡、取荆州四郡、取西川、取汉中败曹操,几时常败?!他所战都不是诸葛亮的什么计谋,与诸葛亮毫无关系。刘备斩将多人,却从没听说曹操、孙权在战斗中杀死过谁。三国中,就没有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


沉140769451


细思极恐啊!如果刘备没在隆中请到诸葛亮的话,那可能在长坂坡一战中又会沦落到当年在徐州进退两难,以人为食的情况了。虽然说诸葛亮的功劳不像演义里的那么夸大,但我认为至少有三点是他真正做出来的成绩。

第一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了,这是给刘备指明了发展的目标,毕竟当时刘备也有不少的选择,再以客将投靠孙权,马超,刘璋等人也可以,自立门户也可以,但如何自立门户是个大问题,从哪里入手也是个大问题,都知道第一桶金重要,可如何挣第一桶金也是个大问题。而诸葛亮恰恰就给刘备规划好了自立的步骤,而且是先从荆州入手一步步成长,所以诸葛亮所做的《隆中对》是刘备集团的政治灵魂所在,不容小看。



第二就是诸葛亮为刘备挣下了第一桶金,诸葛亮出山后也受到了刘表大儿子刘琦的厚待,刘琦知道自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荆州豪族也不会支持自己,于是就想诸葛亮来帮个忙,看看能不能至少让我把命给保住。

刘琦上屋抽梯求教诸葛亮,诸葛亮则给刘琦说了晋文公流亡的典故,让他远离荆州的政治漩涡。刘琦茅塞顿开,立马请求去镇守江夏,结果呢?刘琦不止把命保住了,而且他在江夏经营的地盘成为了刘备长坂坡战败后的安身之所,刘琦手握的一万水军也成为了刘备和江东谈判中最有力的筹码,更重要的是刘琦从此公开表明支持刘备了,这是最重要的,保证了刘备对荆州人士的吸纳和平定荆南的大前提,而这一切则完全归功于诸葛亮。



第三就是出使江东,虽然没有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这样戏剧性,而且也是鲁肃先来拜见刘备的,但诸葛亮这次的出使也是意义非凡。因为鲁肃的《榻中队》里明确表示“三分天下是曹操,孙权和刘表”,刘表死了还有刘琦,刘琮,怎么排都排不上刘备的。而能够在出使江东之后,让孙权接纳当时仅剩下一块地盘的刘备,进入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之中,这就是诸葛亮出使江东所做到的第三大功劳。

也就是诸葛亮的三大功劳保证了刘备能在当时极其恶劣的条件中缓了过来,才有了后面定荆州,夺益州,败曹操,得汉中等等,这些都是有诸葛亮的辅佐才能做到的。要是在隆中的时候刘备真的没请出诸葛亮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狐史首丘


历史如何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定数,不会因为哪个人就会改变方向,历来都有精英创造历史的说法,但是,往往说的是精英群体,很少发生因为某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历史的,毕竟像毛主席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的,对于三国历史的形成,其实是有其必然规律的,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没有诸葛亮,就会有牛葛亮,马葛亮,诸葛亮并不是改变历史的人,仅仅是刘备用来联结荆州士族的纽带,没有诸葛亮,刘备也会以其他的方式或者其他的人达到这个目的,没有刘备这样的明主,诸葛亮什么也不是,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的农村知识青年。


狼的影子319


刘备能够三分天下,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的体现,而不全是诸葛亮的功劳,甚至于重要诸葛亮都可以算成刘备的成绩。

以当时的形势,就算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也有可能有庞统或法正辅佐刘备,只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如果那样的话,后果是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洞庭一苇1188


个人认为,刘备不是常败将军。

刘备和孙权、曹操相比,优势差很多。曹操祖父曹嵩封侯,父亲曹嵩捐过太尉,又有夏侯家族相助,本身曹操也很优秀,曹操有成就也是因为基础不错。

孙权更不用说了。

刘备条件差,可在当时他有那样的成就也是不错了。至于说以后的事儿,这谁都没办法预知。


老鸭说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更多的不是介于诸葛亮的能力,最多的是要得到南阳士族的认可。所以他请不到诸葛亮就得不到认可,就带着那几千残兵败将,肯定是没有去路的。


鼯鼠之飞


如果刘备没请诸葛亮,也没遇别的参谋人物,三国应该归曹操而不是司马。


难忘历史的改变


哈哈,诸葛亮是后期发挥作用,前期作用不大,刘备还是会立蜀国,不过蜀国很快就会灭了,就是跟司马懿斗智斗勇的时候才显出,前期什么博望坡,赤壁之战什么的,都是罗老师一手吹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