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原標題:別炒了 全球主要農產品價格未來十年將保持低位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編制的《2018年―2027年農業展望》年度報告,全球大多數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將穩步增長,穀物庫存水平已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報告指出,全球農產品和糧食需求增長將出現疲軟,但同時預計該部門的生產力將持續提高。因此,預計未來10年主要農產品價格將保持低位。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先羅列下國內主力農產品期貨玉米、強麥、大豆、豆粕、蘋果、棉花、菜粕、菜油、白糖、雞蛋。近期很多農產品期貨頗受關注。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以周線來看蘋果期貨入市不久便節節攀升,成為市場新寵,強勢震盪上漲,一度引發熱論,幾乎可以將蘋果“蒸熟”。由圖看出最高價與最低價差近一半,稱為“瘋狂的蘋果”一點不為過,曾經的“金蘋果”,經歷大漲大跌價格趨於平穩,維持價位9400相對高價附近。

總結來看蘋果期貨經歷一次“里程碑”價位,超1萬的價格線可能已是瓶頸。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棉花期貨相比蘋果期貨上市早兩年之久,但最高價格仍產生在18年,以月線縱觀蘋果期貨。以今年6月份為分界線棉花期貨進行“彈跳”,5月以牛市霸盤並創歷史新高,6月隨即下洩式暴跌,可謂一落千丈。截止今日棉花期貨趨於穩定,窄幅回升,雖價格偏低,但是較以往3年周線來看,價位以持平呈現。

總結來看歷史最高點產生在18年年中附近,未來趕超19000線顯得遙不可及。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大豆期貨 以12年來統計,歷史最高點產生在12年9月,最低點16年4月。大豆期貨也經歷一次大幅下跌,持續下跌超半年時間,從15年9月至次年4月,可謂曠日持久。此後大豆價位相對低迷,在18年4月月線來看迎來一次反V型漲跌,至今大豆價格低位運行。以本次中美貿易戰來看,大豆期貨增加25%關說,並且加之國內大豆主產區政府補貼扶持政

策等宏觀層面,大豆期貨未來會上漲空間比較大,是支潛力股。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玉米期貨上市一年以來整體表現穩紮穩打。有趣的是在18年1月出現單日漲跌6%左右的極差,隨後調整步伐,整體上揚。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推行積極探索農業“保險+期貨”模式服務三農。各省積極響應,其中以黑龍江、吉林、遼寧海域、張家口等地“保險+期貨”項目相繼落地,運用風險對沖工具保障農戶收益。

7月份玉米也是可圈可點,一是區域貨運費用以及集裝箱運費上漲帶動華北產區及南方港口玉米價格反彈,二是臨儲玉米拍賣呈現“量穩價升”的趨勢。不管未來幾年玉米期貨如何,農產品金融路線初步成熟並積極發揮風險規避作用已成事實。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強麥期貨小編關注的比較少,就一年內周線來看,尤其近期行情不容樂觀。國內小麥市場和產業來說,隨著國內、國際相關形式的微妙變化,未來我國的小麥產業可能將出現相關變革,小麥行情的活躍與發展,有可能更多的藉助市場這一重要工具來予以實現。相對大豆、玉米等品種結束政策性收儲,期貨+保險”、“場外期權”等金融手段來說強麥期貨“低調”很多,就目前農業利好政策來說,強麥低谷也許正是醞釀反彈。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雞蛋期貨以周線觀察寬幅震盪為主。當然雞蛋期貨在17年經歷暴跌暴漲事件,打擊很多中小養殖企業,“期貨+保險”風險對沖拯救一批企業。

中國期貨市場已發展30週年,穩健是現狀。“保險+期貨”試點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指出,要“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此政策可以實現農戶、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三方受益,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

期貨之家認為“保險+期貨”是根據我國是農業大國的實際國情,積極推動農業發展、實際解決國內農業現狀,服務三農,精準扶貧,優化資源配置且做足風險管控的重要創新模式。

國內農副產品期貨未來價格受限制?大家怎麼看

關於預計未來10年主要農產品價格將保持低位的說法應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就國內農產品期貨而言部分商品還有很大上漲空間;未來會有更多的農產品加入期貨行列;“保險+期貨”服務三農漸進完善、成熟;期貨的魅力不僅有槓桿加持,雙向交易是特色。所以不管未來農產品期貨是否保持低位,只要存在漲、跌波動,投資者抓住機會便可盈利。

10年預期太遙遠,抓住當下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