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一個諡號為“大帝”的帝王是誰,他有何功績

古時候,大凡皇帝、皇后或者重臣去世之後,朝廷會對其一生所作所為,進行蓋棺定論,會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諡號。

常見的諡號有“文”、“武”等,這些都是褒諡,頌揚死者的貢獻。當然,也有些批評性質的,像隋煬帝的“煬”,秦檜的“繆醜”,都是惡諡。

  • 一、孫權的諡號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有位皇帝的諡號十分特別,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他就是三國東吳的開國皇帝孫權,他的諡號是“大帝”。

提起“大帝”這個詞彙,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漢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皇帝,他們都是封建統一王朝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實,歷史上真正諡號為“大帝”的,只有孫權一人。

歷史上唯一一個諡號為“大帝”的帝王是誰,他有何功績

圖1 三國版圖


按理說,孫權建立的東吳,只是三國中的一方割據勢力,他既沒有像秦始皇、宋太祖那樣有一統天下的武功,也沒有像漢武帝、康熙皇帝那樣有開疆守土的偉業,這些皇帝都沒有用“大帝”這個諡號,為什麼獨獨孫權用了呢?

其實,這個“大帝”,並不是我們現在一般所理解的那樣,蘇洵的《諡法》中說:“則天法堯曰大”,也就是能夠遵循上天的準則並效法堯的行事。

堯是上古時期的首領,他頒佈曆法,方便百姓耕種。命令大禹治水,使人們免受災害。還曾經虛心納諫,讓百姓指出他的過錯。因此,堯在後世備受推崇。那麼,孫權一生又有哪些功績可以稱得上“則天法堯”呢?

歷史上唯一一個諡號為“大帝”的帝王是誰,他有何功績

圖2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


  • 二、開發江南有功

唐宋之前,中國的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春秋時期,雖然有吳國、越國先後獨霸江南,東漢也曾經開發江南,但是該地區依舊地廣人稀。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大力發展江南的,毫無疑問是孫權。

孫權在東吳執掌政權達52年之久。首先,他吸收了北方遷徙而來的流民,又對居住在當地的山越人進行多次進攻,採取“強者為兵,贏者補戶”的政策,這為江南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稱帝后,孫權還下令修築水利工程,開鑿運河,解決灌溉運輸問題。他還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這些措施,都極大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

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領軍隊到達臺灣,這是我國古代大陸人民到達臺灣的最早記錄。242年,又派聶友等人航行到廣東徐聞、海南儋州等地,加強了兩島和大陸的聯繫。

孫權還是第一個把南京作為首都的帝王,這為南京後來成為多朝故都打下了基礎。可以說,孫權的一系列措施,奠定了南方經濟超越北方的基礎。

歷史上唯一一個諡號為“大帝”的帝王是誰,他有何功績

圖3 東吳版圖


  • 三、孫權的文治武功

孫權年滿十八,就繼承父兄基業,坐擁江東,成為一方領袖。即使面對曹操、劉備這樣的梟雄,他也可以左右逢源,保住東吳地區的穩定。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後兩個都是孫權領導參與,並且取得了巨大勝利,可以說孫權是一位十分有作為的皇帝。

首先,孫權善於用人,而且能夠做到用人不疑。赤壁之戰前夕,是戰是和,文武大臣爭吵不定。最後,孫權以非凡的勇氣和果敢,聽取了魯肅、周瑜的意見,並最終取得勝利。關羽死後,劉備舉全國之兵,討伐東吳。孫權任命書生陸遜,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其次,孫權善於培養人才。東吳第三任大都督呂蒙,出身行伍,原先識字不多。正是在孫權的勸說下,他才發奮苦讀,增長見識,並最終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

正是孫權的知人善任,才使得孫吳政權一直是人才濟濟,沒有出現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的局面。不僅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為大都督,而且還有黃蓋、甘寧、淩統、徐盛等人為武將,還有張昭、顧雍、步騭等文臣,這些人才的存在,既保證了東吳在三國中擁有一席之地,而且他們的共同努力,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

歷史上唯一一個諡號為“大帝”的帝王是誰,他有何功績

圖4 呂蒙(179年—220年)


孫權不僅善於用人,更善於聽取採納下屬的建議。虞翻曾經多次列舉出孫權的過錯,這讓他很不高興,但沒有發作。孫權生平愛喝酒,有次孫權給虞翻敬酒,但是虞翻裝醉,不肯喝酒。孫權很是惱火,拔劍要殺了虞翻。幸虧被大臣攔住,事後孫權不僅認錯,而且下令:“自今酒後言殺,皆不得殺。”這對封建君主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在封建帝王中,孫權也很長壽,活了71歲,他在任上的一些措施,不僅保證了江南地區的穩定,也極大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和繁榮。因此,“則天法堯”這個諡號,他是稱得上的。

歷史上唯一一個諡號為“大帝”的帝王是誰,他有何功績

圖5 孫權手跡


  • 四、晚年昏庸的孫權也配和堯相比?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孫權和大多數早期開明的君主一樣,晚年比較昏庸。他不再虛心接受大臣勸諫,而誤信遼國公孫淵,結果導致被騙,東吳使者被殺。不僅如此,他還殘害陸遜等名臣,廢太子,賜死四子魯王。

晚年的孫權,還驕奢淫逸,導致吳國賦役繁重,由此民不聊生,人民也經常起來反抗。堯的晚年可不是這樣的,因此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孫權還配得上“則天法堯”這個諡號呢?

諡號,早期時一般只有一兩個字,即使到了明清,也就一二十個字而已。而人是複雜的,一生又很漫長,做的事情很多,眾人評價也褒貶不一。因此,很難用幾個字來對一個人的一生,做出令所有人都滿意的評價。

而諡號,只是對一個人生前的所作所為,做出一個大概的評價。中國古代講究“為尊者諱”,雖然晚年的孫權做了很多錯事,但是瑕不掩瑜,東吳給孫權“大帝”這個諡號也是很適合的。

參考文獻:《諡法》《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