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黃岡侗寨:村寨裡的侗族仍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


久居鬧市的人,對大山有一種詩意的嚮往,常住西北荒漠邊緣的人,對青山秀水的江南亦情有獨鍾;更多的城裡人,對風情種種的少數民族地區更懷有一種神秘、一種渴望、一種衝動,渴望走進村寨,走進絢麗多彩而又寧靜的大自然,一次一次地放牧心靈。

走進黎平侗寨黃岡,實在太感動,猶如麗鳥比翼長空,眼前驟亮,久違的黔東南風情展現了,麻木的神經甦醒了,我在黃崗侗寨拍了很久,離開後,每天陶醉著,數日沉浸在遠古的濃濃氛圍中,忘食廢寢,欲罷不能! 什麼叫人文景觀,人文景觀就是人類文明的場景記錄。

黃崗村地處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雙江鄉東南部,全村轄11個行政小組,共325戶,1629人,兩條小溪在村中交匯,為典型的純侗族村寨。小村中風雨橋、鼓樓、戲臺、表演樓等民族風情建築一應俱全。 黃崗村座落在深山裡,山青水秀,文化古樸,風情濃郁,保存和延續著上千年傳統生產生活習俗。


黔東南最古老的原始村落黎平侗寨黃崗村,這裡的侗族至今任然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自己紡線織布,自己舂米煮飯,自己飼養牲畜用於耕作或吃肉,......生活簡單而淳樸,但每個人卻過得充實和快樂。

黃崗村,主產糯米、玉米等。這裡是侗族村寨,依舊是吊腳樓,依舊是鼓樓,但色彩相比肇興侗寨要樸素很多,說白一些就是顯得破舊些。

來這裡的遊客很少,也看不出有旅遊開發的跡像,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延續著傳統生產、生活習俗。 大街上隨處可見或用馬車拉著或肩扛著為數不多的農具,生產資料,生活用品等東西的侗族人。

黃崗村人的頭巾和包頭布,在眾多侗族村寨之中,獨樹一幟。尤其是老婦人頭上那別緻的包頭布,用蛋漿布縫製而成,大多為綠色,酷似魚嘴。據說這種魚嘴形狀的包頭布,與黃崗人800多年來的傳統息息相關,蘊含著原始古樸的價值觀,以及崛起的生命意識等。 侗族苗族的嬰幼兒都是婦女背在背上,不影響做事,孩子不哭不鬧,或睡覺或瞪著眼睛自顧自玩。

黃崗村中擁有五座鼓樓,形成一個巨大的鼓樓群!這與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的肇興鼓樓群,數目竟然是完全相同的! 村寨一頭有條上山的小路,不時有趕著牛羊的侗族人經過,小路兩邊有成片的小木房子,那不是人居住的,是侗家的穀物倉。很多穀倉建在水面上,利於防火、防盜、防鼠、防潮。


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孩子們總是能找到自己的快樂。

黃崗村是男生侗族大歌原生地,保存有一人領眾人合,無指揮無伴奏的男聲侗族大歌,其曲調古樸,氣勢磅礴。只可惜我這次無緣聽到。

黃崗村仍舊沿襲傳統的農耕經濟,發展滯後,看上去也很貧困。這裡的年輕人,大多去外地的大城市打工,村裡的老人與小孩居多。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侗族地區的萬山叢嶺中夾雜著許多當地稱為“壩子”的盆地。

寨內鼓樓、花橋保存完好,民族風情古樸濃郁,侗族大歌原汁原味,服飾、銀飾獨具特色,每年六月舉行的“喊天”活動和隔年舉行的“抬官人”活動是黃崗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活動。

“喊天”是當地村民為乞求上天賜雨、保佑莊稼生長茂盛等而舉行的儀式活動;“抬官人”則是村民們效仿古代官人坐轎出行、前呼後擁,人們有冤有屈可以跪地攔轎喊冤或者請求官人賜錢賜糧賜福等等。

這裡山傍水、田木環繞、人在其中,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已融入了侗族人生命意思裡。 黃崗村是一個侗苗雜居的村莊,侗族為主,共水塘、水井、禾晾、寨門構成了黃崗村寨空間聚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