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同事工資後,我默默的選擇了辭職……

導讀

如果你是一隻檸檬,請不要羨慕西瓜的甜。在其位謀其事,盡職盡責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知道同事工資後,我默默的選擇了辭職……


1

小魚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平面視覺設計,入職初期,公司只有她一個設計師,每天都有成山的圖片等著她處理,儘管她業務很嫻熟,但是繁重的工作量也讓她疲於應付。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需要招聘更多的人來一起做事情。同事越來越多,大家年紀相仿,很能聊的來。

前幾天,小魚突然找到我,說她想要辭職了。我問她原因,才知道她知道了新同事的薪資,感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她說:“我和新同事的工作相同,他還比我晚一年畢業,也沒有工作經驗,但是入職工資卻比我高了2000,我不差那點錢,差的是那口氣!”

知道新同事的薪資之後,小魚狀態徹底變了。以前不管有多少任務,小魚從沒有任何怨言,都會盡心盡力去完成。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小魚總是鬧情緒,與新同事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

2

其實,老員工被壓榨、新員工拿高薪的事,在職場中並不少見。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悠一畢業就加入之前的公司,兢兢業業做了3年,月薪5500,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月薪1萬。他覺得自己在公司做得還不錯,所以跑去和老闆談,說只要漲薪到8000,他就願意留下來。誰知道老闆一口回絕了,還在話中有意無意地暗示,隨便走,他隨時能找到合適的新人。

他非常失望,接受了新公司的offer,後來才知道,前公司請了新人填補他的空缺,月薪1.2萬。他就想不明白了,怎麼老闆願意花1.2萬找個新人,就不肯給自己月薪5500的加點工資?

有老闆曾說:這不怪我,我也是有苦衷的!

他們給出了3個理由。

1.不敢開先例,怕老員工們跟風

老闆不怕給你一個人加薪,但害怕給一群人加薪,如果大家都跑來加薪,自己又要多掏一筆錢,心裡也不捨得。既然這樣,還不如先給你畫畫大餅,把你安撫下來再說。

2.鯰魚效應

有些老闆覺得,公司老員工太多,大家都沒了幹勁,所以需要新員工的加入,激發老員工的創造力和拼搏力。這就像往生性安靜的沙丁魚裡面加入鯰魚一樣,讓大家多點活力。

3.物價漲了,高工資才能招到新人

有些老闆會解釋,新人高工資,也是無奈,因為現在物價不比幾年前了,要高工資才能招到新人,所以才會比老員工的工資高。

3

打聽同事工資的常見,大概等同於我們一週要叫多少次外賣吧。

論壇、貼吧裡,隨處可見關於“打聽同事工資”的吐槽:

同事之間哪有什麼話題啊,不是聊八卦就是聊工資啊,誰都不想說出自己拿多少,但誰都想知道別人拿多少。

一般不熟的同事問我工資,我都會減一半,然後跟他大吐苦水,雖然我很看不慣他很得意的樣子。

其實我也很想問別人拿多少,因為我覺得自己就是拿最少的,想找個比我少的人平衡一下...

……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打聽別人工資呢?我想,他們都是這麼想的:

● 我盡心盡力幹了這麼多年,憑什麼工資比不上一個剛入職的新人?

● 我做得比他多,也比他好,為什麼我月薪5000,他卻能過萬呢?

● 垃圾公司!留下來不值當!趕快辭職找更好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自我認知都存在一定偏差,放大自己取得的成就與功勞,忽略別人的努力和付出,或者削弱他人取得的成就。

這種錯覺很容易發展成“玻璃心”,一旦發現無法達到預期結果,就會質問“為什麼”、“憑什麼”。

知道別人工資比自己少,心裡就很爽,有滿滿優越感;

發現別人拿的比自己多,就會質疑對方,質疑公司,憤然走人。

也就難怪我同事說,那些習慣打聽別人工資的,都是工資不高的人。

自己工資不高,所以心存僥倖,希望找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因為工資而焦慮,卻不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以至於始終能力平平,得不到加薪的機會。

就算讓你知道了別人工資又有何用,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

4


面對職場新員工高薪問題,給老員工的幾個建議:

1、正確看待新老員工的薪資差異問題

薪水是衡量工作能力和業績的標準,但並不是唯一標準。除此之外,還有提拔、晉升、給與榮譽、外派培訓等諸多激勵手段。在這些方面老員工應該比新員工享有優先權。

另外,要講眼光放長遠一些,公司為吸引新員工,首次定薪肯定會高一些,但後期加薪過程中,通常會考慮新老員工的薪資差異。

2、如果對自身在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具備足夠信心,應當直接大膽向老闆提出加薪需求,確定領導態度。

此時要明確自己的加薪預期,提薪要合理,不打無準備之仗,事先羅列業績,對工作做一個評估,作為加薪依據,也可從福利、培訓等方面為自己爭取利益。然後選擇適當的時機跟領導談判。

3、加薪提議一旦受挫,不能消極怠工,反而應關注提高自身能力,在團隊運作中獲取更牢固的地位。

除了技術部分,努力提升自我能力,比如管理能力等。用優秀的工作業績證明自己,讓自己在某一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做到不可替代,實現自我增值,為下一次加薪做好鋪墊。

對收入現狀極為不滿而公司拒絕改善的,或公司的發展趨勢與您自身掌握的技術背道而馳或您無用武之地,而市場上可以在這個領域拿到更好的offer,建議找一家能讓自己有更好發展的公司。

最後一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企業薪酬沒有絕對的公平

注:本文章轉自三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