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出自黃埔軍校的是哪些?

李子遲到了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現代赫赫有名的陸軍軍官學校,作為中國歷史上名氣與實力並存的軍事學校,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社會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1924-1930年,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區建立一所軍官學校,最初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隨著學校的擴大化和規模化,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1931年由南京國民政府改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所用的校名是臺灣當局復建的“陸軍軍官學校”。

即使它經歷了無數次的更改,被人民百姓牢記和稱讚的,仍是“黃埔軍校”。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合作的產物,國共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敵人和對手。但在中華民族共同面對存亡問題時,

例如東征北伐、百團大戰、武漢會師等重大抗日戰場上,黃埔軍校的全體師生,都為國家和民族衝鋒陷陣,英勇無畏,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在黃埔軍校校門的兩邊可以看到一副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

據說這是孫中山先生當時親自批准後掛在校門口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黃埔軍校是為了以血灑花,以校為家,努力建設中華的初心。

在開學典禮時,由孫中山宣佈,校長蔣介石親自擬選校訓—“親愛精誠”。

黃埔軍校創辦的幾十年來,培養了數不勝數的軍事人才,很多國共的重要成員,都是出自這所軍校的。其中共和國開國元帥中出自黃埔軍校的共有5人1、葉劍英: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開拓者及奠基人。

2、徐向前: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曾參與並指揮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3、聶榮臻:無產階級革命軍、軍事家,是我國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之一。
4、陳毅:涉足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曾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5、林彪:先後擔任過營長、團長、軍長等要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司令員。

共和國十大大將中,出自黃埔軍校的大將有3人:

1、陳賡:曾參與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朝鮮戰爭,獲得多枚勳章,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灑下熱血。2、羅瑞卿:參加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指揮過強渡大渡河、參與過強渡烏江、後又參與指揮百團大戰、石家莊戰役等。

3、許光達:多次擔任師長、軍長、司令員,參與指揮過綏遠戰役、荔北戰役、蘭州戰役等。

出自黃埔軍校的上將9人:


1、周士第:歷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師長、西南軍區司令員,參與指揮北伐、南昌起義、百團大戰等,還曾指揮抗美援朝戰爭防空作戰。2、陳明仁: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擔任過旅長、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以及湖南省政府代主席。3、蕭克:1925年棄筆從戎,參與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等,擔任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等要職。
4、張宗遜: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5、陳奇涵: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後加入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榮獲一級八一勳章等。
6、楊至誠:軍事家,曾參與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政治委員,軍需部部長。7、宋時輪:先後參加萊蕪戰役、宛西宛東戰役、濟南戰役、渡江戰役等,歷任科長、軍長、司令員。
8、陳伯鈞:秋收起義中上井岡山的人物,與毛澤東是嫡系關係,軍事指揮員和軍事教育家。9、郭天民:入學黃埔軍校後,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擔任排長一路升到司令員,參與過廣州起義、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出自黃埔軍校的優秀革命軍,都是不朽的功勳。


史之策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軍事學校,是國民黨於1924年到1930年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建設的一所軍官學校,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我曾經到此校遺址去瞻仰過一番,其校門兩邊的對聯蠻有意思:“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據說,當時這副對聯是經過了孫中山先生的親自批准後,才掛到了校門口的。

孫中山先生當時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曾經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我們在這裡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要從今天起,重新來做革命的基礎,另外成立一種理想上的革命軍。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理……一心一意的來革命。”孫中山先生的這段話語,可以看作對這副對聯的深入解讀,也就是他辦這所學校的目的和初衷。

黃埔軍校經過了數次改名,初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改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又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再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國民黨又改校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而廣大老百姓基本都叫它“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在中國大陸創辦了幾十年,培養了成千上萬的軍事人才,特別是國共兩黨的要員,有很多是出自這所軍校的,這裡作了一個列表,國共兩黨中出自黃埔軍校的最著名人物:

國民黨軍官:胡宗南、杜聿明、賀衷寒、張靈甫、戴笠、宋希濂、鄭洞國、毛人鳳、關麟徵、喬家才、鄧文儀、李仙洲、李默庵、陳明仁、康澤、鄭介民、李延年、李彌、胡璉、唐生明、俞濟時、黃維、郝柏村、蔣仲苓、王升、黃珍吾、彭孟緝、桂永清、謝晉元、範漢傑、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鄭作民、王竣、黃翔、曾澤生、徐會之、侯鏡如、王耀武、孫元良、劉戡、黃傑、張耀明、廖昂、吳起舞、彭士量、邱行湘、陳大慶、劉安祺、趙子立、闕漢騫、董釗、李鐵軍、王敬久、滕傑、羅奇、賀忠漢、胡靖安、王慧生、宣鐵吾、黃梅興、姚子青、鍾彬、陳頤鼎、李以劻、肖贊育……

共產黨軍官:徐向前、林彪、左權、陳賡、蕭克、蔣先雲、周逸群、劉志丹、羅瑞卿、黃公略、周士第、王爾琢、王良、許光達、陳伯鈞、宋時輪、趙一曼(女)、楊至成、郭天民、陳奇涵、陳浩、陶鑄、程子華、廖運周、馮達飛、蔡申熙、曾中生、許繼慎、趙尚志、宣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運昌、段德昌、賀聲洋、蕭方、曾士峨、朱雲卿、陳東日、曹福昌、鄧萍、唐澍、姜鏡堂、常乾坤、伍中豪、周維炯、楊其綱、彭幹臣、閻揆要、郭化若、陳毅安、王諍、譚希林、彭明治、曹淵、唐天際、張宗遜、劉疇西、盧德銘、李之龍、張子清、餘灑度、徐彥剛。

根據此表,加上黃埔軍校的教職員工,名單一目瞭然。

共和國開國元帥出自黃埔軍校的5人: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陳毅、林彪。

出自黃埔軍校的大將3人:陳賡、羅瑞卿、許光達。

出自黃埔軍校的上將9人:周士第、陳明仁、肖 克、張宗遜、陳奇涵、楊至誠、宋時輪、陳伯鈞、郭天民。


帝國的臉譜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軍校了,為中國培養了非常多的軍事人才。黃埔軍校只是我們現在的總稱,其實它的名字一直都是變化的。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臺灣當局在臺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但是黃埔軍校雖然一直存在,從1924年到1949年國民黨去臺灣之前有幾十期,但是真正厲害的還是國共合作的前六期中,基本上國共兩方的很多牛逼的人物都是前六期出來的,後來的黃埔軍校基本上沒有什麼有名的人。

來說說我們新中國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有哪些是從黃埔軍校出來的。

十大元帥:朱德,林彪,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十大將軍: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十大元帥中有5人都從黃埔軍校出身,葉劍英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聶榮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教官。陳毅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文書。徐向前,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林彪,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

十大將軍中有3人,陳賡,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許光達,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羅瑞卿,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

其實除了這些元帥和大將之外,還有很多的上將,中將,少將都是從黃埔軍校出身的。57位開國上將中有10人都是黃埔軍校出身的。177名中將裡面有12人出身黃埔軍校。1360名少將中有23人出身黃埔軍校。我們可以發現元帥,大將,上將這些的比例比少將,中將的比例還要大。可見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地位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9月對全軍將士進行了授銜大典,授銜名額為: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59人。這些軍人都是國家的脊樑,為國家的革命事業做了卓越貢獻。

一、十大元帥

十大元帥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黃埔軍校的有:林彪(四期)、徐向前(一期)、聶榮臻(教官)、葉劍英(副主任)

二、十大大將

十大大將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黃埔軍校的有:陳賡(一期)、羅瑞卿(武漢分校)、許光達(五期)

三、開國上將

開國上將有:張宗遜、宋任窮、趙爾陸、蕭克、王震、許世友、劉亞樓、鄧華、楊得志、王宏坤、李克農、李達、楊成武、李濤(瑤族)、蕭華、甘泗淇、賴傳珠、陳奇涵、宋時輪、蘇振華、陳錫聯、陳士榘、王新亭、謝富治、李志民、黃永勝、朱良才、楊勇、傅鍾、周士第、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周純全、陳再道、彭紹輝、陳伯鈞、張愛萍、傅秋濤、韓先楚、唐亮、洪學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劉震、楊至成(侗族)、王平、鍾期光、郭天民、韋國清(壯族)、呂正操、賀炳炎、烏蘭夫(蒙古族)、閻紅彥。

黃埔軍校的有:張宗遜(五期)、蕭克(四期)、周士第(一期)、郭天民(六期)、楊至成(五期)、陳伯鈞(六期)、宋時輪(五期)、陳明仁(一期)


大秦鐵鷹劍士


1955年我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度,借鑑前蘇聯和鄰國朝鮮的軍銜制度,我國軍銜分為6等19級:
元帥兩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元帥;將官四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四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另外為安排十幾萬副排職幹部,暫設了准尉)軍士三級:上士,中士,下士;兵兩級:上等兵,列兵。

從195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到1965年廢除軍銜制度,這期間我國一共授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57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77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360人。這其中,出身自黃埔軍校的一共有52人,分別是元帥5人,大將3人,上將9人,中將12人,少將23人。

我們可以看出,元帥、大將、上將一共有17人,這17人分別是:

元帥:葉劍英、聶榮臻、陳毅、徐向前、林彪。

大將:陳賡、羅瑞卿、許光達。

上將:周士第、陳明仁、肖 克、張宗遜、陳奇涵、楊至誠、宋時輪、陳伯鈞、郭天民。

這18人當中,有4人是黃埔軍校的教職人員。

葉劍英元帥:1924年,葉劍英是擔任建國軍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受廖仲愷的邀請,葉劍英參與了黃埔軍校的創建工作。黃埔軍校成立以後,葉劍英擔任教授部副主任,並且成為黃埔軍校很有名的一名教官。

聶榮臻元帥:聶榮臻1922年赴比利時留學,後來又去了蘇聯留學,1925年回國後進入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領導政治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並且擔任社會發展史和政治教官。

陳毅元帥:黃埔軍校在武漢設置分校-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之後,陳毅曾在該學校做過文書工作。

陳奇涵上將:陳奇涵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任教,先後擔任學生隊長、連長、政治大隊長,少校軍銜。

另外13人都曾是黃埔軍校的學生。

徐向前元帥: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畢業之後留校,擔任排長。

林彪元帥:林彪1925年考入黃埔四期,1926年畢業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見習排長、排長,並參加了北伐戰爭。

陳賡大將:陳賡1924年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留校擔任隊長、連長,並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東征。

羅瑞卿大將:羅瑞卿1926年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黃埔六期),畢業後參與了平定武漢的叛亂和南昌起義。

許光達大將:1925年受組織派遣,許光達考入黃埔五期炮兵科,畢業後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炮兵營見習排長。

周士第上將:1924年5月,周士第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參與了組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陳明仁上將:1924年畢業於黃埔一期,後來歷任國民黨兵團司令和湖南省主席,1949年率部起義後擔任我軍兵團司令、湖南省主席、第五十五軍軍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肖 克上將:肖克於1926年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改教練所後來併入黃埔軍校,屬於黃埔四期。肖克畢業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

張宗遜上將:張宗遜1926年考入黃埔四期政治課,畢業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3師第9團政治指導員辦公室幹事兼2營政治指導員、國民革命軍第24師新兵營排長、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第3營連長等職務。

楊至誠上將:楊至誠1925年考入黃埔五期,畢業後被派到由賀龍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3師,擔任連政治指導員。

宋時輪上將:宋時輪1925年考入黃埔五期,畢業後遭遇國民黨在廣州製造的“四一五”慘案,宋時輪作為共黨嫌疑人被判處1年 徒刑。

陳伯鈞上將:陳伯鈞1927年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黃埔六期),畢業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

郭天民上將:郭天民1926年考入黃埔六期,畢業後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歷任工農革命軍第4師、第2師任排長、副連長。

以上17人都是在1955年被授銜,其中只有陳明仁一人之前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後來參加起義,才被我黨授予上將軍銜,其他16人都是很早就跟隨共產黨參加革命的軍事將領。


圍爐煮酒話春秋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和大將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的驕傲!正是他們的卓越功績,才使得我們今天能夠過上幸福和平的生活。(十大元帥)

1955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2次會議通過了授予共和國元帥和大將軍銜的決議。並且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

毛澤東主席授予了十大元帥軍銜,分別是:

1、朱德;2、彭德懷;3、林彪;4、賀龍;5、陳毅;6、劉伯承;7、羅榮桓;8、聶榮臻;9、徐向前;10、葉劍英。

周恩來總理授予了十大大將軍銜,分別是:

1、粟裕;2、徐海東;3、黃克誠;4、陳賡;5、譚政;6、蕭勁光;7、張雲逸;8、羅瑞卿;9、王樹聲;10、許光達。(十大大將)

這裡相當值得一提的是,十大元帥中,有7位是直接或間接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的:朱德、賀龍

聶榮臻、劉伯承、陳毅、林彪、葉劍英。他們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是共和國的搖籃。

十大元帥中有以下是出自黃埔軍校的:

1、徐向前,1924年4月,徐向前元帥考入了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同期的學員還有王爾琢等革命烈士。徐向前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擔任了學校的排長,到1925年才離開了黃埔軍校。

2、聶榮臻,1925年7月,聶榮臻元帥從蘇聯回國,9月份他正式擔任了黃埔軍校的 政治部秘書,1926年3月,迫於當時發生的“中山艦事件”,聶榮臻元帥被迫辭職,從而離開了黃埔軍校。

3、林彪,1925年,林彪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期的學員有伍中豪、劉志丹等革命烈士。林彪將軍元帥是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正式加入共產黨的。1926年10月,從黃埔畢業。(修業證書)(黃埔軍校步兵科畢業證書)

4、葉劍英,葉劍英元帥1924年1月應廖仲愷的邀請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備工作,黃埔建成後,葉劍英元帥就在黃埔軍校擔任了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7月,葉劍英元帥因為軍閥威脅廣州從而回到軍隊任職,離開了黃埔軍校。

5、陳毅,1927年5月,陳毅元帥擔任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政治部文書,幾個月後的8月1日,他就參加了南昌起義,所以他是間接地和黃埔軍校有聯繫,並沒有正式在黃埔本部學習過。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的最著名的軍校,沒有之一,為中國抗戰培育了諸多軍事人才。


明明說歷史


開國元勳中,上將以上軍銜出自黃埔的特別多,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黃埔的榮耀。

1955年,新中國實施軍銜制度,解放軍高級將領中湧現了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上將以上總計77人,這77人中,有幾個人出自黃埔呢?

總數是5+3+8=16人。聽我給你介紹一下這16人。

5位黃埔走出的元帥是林彪(四期)、徐向前(一期)、聶榮臻(教官)、葉劍英(副主任)、陳毅

林彪帶領的軍隊從龍岡伏擊戰開始,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幾乎可以說擊敗了黃埔軍校出來的老師和師兄師弟。位列十大元帥第三位。

徐向前,在黃埔軍校時其貌不揚,不受重視,但他帶領紅四方面軍把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根據地,讓黃埔校長蔣介石腸子都悔青了。對於捉拿徐向前,蔣介石給出的報價是20萬大洋,與朱老總相當。

聶榮臻,在黃埔軍校時是周恩來總理的主要助手,抗日戰爭中帶領115師東進建設了晉察冀根據地,在解放戰爭中領導了華北軍區。

葉劍英,葉劍英在黃埔創建時已經是粵軍名將,長期擔任紅軍、八路軍的總參謀長,尤其是抗日戰爭中,常駐重慶,為統一戰線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毅,曾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黨委書記,所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很多將軍,實際上是陳毅的學生。陳毅抗日戰爭中擔任新四軍軍長,解放戰爭中擔任華東野戰軍總司令,他知人善任,讓粟裕以副職領導全軍,做出卓越貢獻。

3位從黃埔走出的大將:陳賡(一期)、羅瑞卿(武漢分校)、許光達(五期)

陳賡是黃埔一期的佼佼者,與蔣先雲、賀衷寒並稱為“黃埔三傑”,東征時還救過蔣介石的命。陳賡在抗日戰爭中擔任旅長、軍區司令,在解放戰爭中擔任縱隊司令、兵團司令,是我黨的傳奇將軍。


羅瑞卿畢業於武漢分校,在解放戰爭中與楊得志、耿飈一起領導了有名的楊羅耿兵團,建國後曾任任公安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等職。

許光達畢業於黃埔五期,抗日戰爭中擔任120師旅長,解放戰爭中擔任縱隊司令、兵團司令。建國後,許光達任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卓著貢獻。

8位從黃埔走出的上將:張宗遜(五期)、蕭克(四期)、周士第(一期)、郭天民(六期)、楊至成(五期)、陳伯鈞(六期)、宋時輪(五期)、陳明仁(一期)。

上將中,最值得一說的是周士第和陳明仁。

周士第,國民革命北伐時就擔任葉挺獨立團的營長。抗日戰爭中曾任八路軍第120師參謀長,解放戰爭中曾任第18兵團司令,協助徐向前元帥解放了山西全境。

陳明仁,歷任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他這個人是純粹的軍人,抗戰期間曾因為頂撞蔣介石被冷藏。在抗戰緬甸戰場,他帶領71軍打通了中印公路保障了盟國的支援。解放戰爭中,他曾在東北戰場的四平死守,建設的“陳明仁防線”讓我軍吃了不少苦頭。湖南長沙起義後,他成了唯一的國共雙料上將。

在共和國上將以上的開國將軍中,黃埔軍校出來的比例並不高,那是因為,更多的黃埔人在紅軍時期犧牲了。

改革開放後,解放軍釐定了人民軍隊建設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36位軍事家,都是領袖、元帥、大將資質,他們分別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林彪、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

其中,在解放前犧牲的軍事家是葉挺、許繼慎(黃埔一期)、蔡申熙(黃埔一期)、段德昌(黃埔四期)、曾中生(黃埔四期)、左權(黃埔一期)、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黃埔三期)、方誌敏、劉志丹(黃埔四期)。這些人中,有7人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歷史知事


黃埔英傑出將星,名帥開國萬世頌,彪炳千秋垂史冊,矢志不渝照汗青。

開國將帥是指中為創建新中國做出重大貢獻,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其中出身黃埔軍校的53人,包括:元帥5人(佔半數),大將3人(佔30%),上將10人(佔17%),中將12人(佔6.78%),少將23人(佔1.69%),這其中上將及以上者18人,佔比23.38%,比例相當高。

黃埔軍校的歷史比較複雜,曾幾度更名(陸軍軍官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並在武漢、南京等地開設分校和各種訓練班,後又搬遷校址,因此對黃埔軍校同學身份的認定比較複雜,但開國將帥都是早期畢業生,因此身份認定上沒有疑義。

這53人中,既包括教職員出身,也包括畢業生,具體名單如下。

教職員出身7人,其中元帥3人,中將1人,少將3人

葉劍英(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聶榮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 毅(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文書,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曾澤生(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隊區隊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袁也烈(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戴正華(黃埔軍校軍醫處軍醫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魏 鎮(黃埔軍校長沙分校軍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畢業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帥2人,大將3人,上將10人,中將11人,少將20人

為統計列表方便,以下按照畢業期次列出名單,同一期次內按軍校高低排列。

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帥1人,大將1人,上將2人,中將2人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 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閻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將2人,少將1人

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韓練成(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徐介藩(步科,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帥1人,上將3人,中將4人,少將5人

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宗遜(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莫文驊(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唐天際(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曹廣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將1人,上將2人,中將1人,少將1人

許光達(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楊至誠(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宋時輪(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譚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廖運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將1人,上將3人,中將1人,少將2人

羅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陳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伯鈞(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王 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張開荊(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將1人,少將4人

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陳銳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啟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興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作堯(步科,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為少將

張希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陶漢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家璧(步科,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將

吳克之(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為少將

張學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將

黎 原(步科,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開國元帥出自黃埔軍校的有:

林彪( 1926年10月第四期畢業)、徐向前(1925年6月第一期畢業,24年11月考試完畢,次年6月補行畢業典禮)、聶榮臻(1925年9月擔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葉劍英(1924年即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陳毅(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

開國大將出自黃埔軍校的有:

陳賡(第一期畢業)、羅瑞卿(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畢業)、許光達(1927年8月第五期畢業)。

開國上將出自黃埔軍校的有:

陳奇涵(1925年擔任黃埔軍校教官)、張宗遜(第五期,一說第四期)、周士第(第一期)、郭天民(1929年2月第六期畢業)、楊至成(第五期)、陳伯鈞(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宋時輪(第五期)、蕭克(黃埔軍校警憲訓練班,比敘為第四期)、陳明仁(第一期,起義將領)。

談古論金總要和大家說一些比較特別的冷知識,下面就和大家說說如果不犧牲很可能成為開國將帥的黃埔精英:

蔣先雲:黃埔軍校第一期,黃埔三傑之一,任北伐軍第一縱隊第二十六師七十七團黨代表兼團長,1927年5月在河南臨潁犧牲。

許繼慎:黃埔軍校第一期,參與過東征和北伐,1930年3月,許繼慎前往鄂豫皖蘇區,任鄂豫皖特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鄂豫皖特委委員,1931年11月在“白雀園大肅反”中被誣陷殺害。

劉志丹:黃埔軍校第四期,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1936年4月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犧牲。

王爾琢:黃埔軍校第一期,井岡山會師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1928年8月在江西崇義英勇犧牲。

鄧萍: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紅3軍團參謀長,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 鄧萍是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最高級軍事將領。

盧德銘:黃埔軍校第二期,1927年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為掩護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

左權:黃埔軍校第一期,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犧牲。

周逸群:黃埔軍校第二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紅軍高級將領——他是賀龍元帥的入黨介紹人,1931年在“肅反”中被夏曦殺害。

段德昌:黃埔軍校第四期,紅軍高級將領、軍事家,1933年在“肅反”中被夏曦殺害,1952年,毛澤東親自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

趙一曼:黃埔軍校第六期,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鬥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趙尚志劇照)

趙尚志:黃埔軍校第四期,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42年2月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黃公略劇照)

黃公略:黃埔軍校第三期高級班,參加廣州起義、參加領導平江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副軍長、第三軍軍長,1931年9月在戰鬥中負傷犧牲。

伍中豪:黃埔軍校第四期,秋收起義重要領導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與領導人之一,1930年10月在戰鬥中犧牲。

隨便舉幾個例子,許繼慎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的時候,徐向前元帥是副軍長,而黃公略和彭德懷元帥,伍中豪和林彪元帥,蔣先雲和陳賡大將,某種意義上也帶有互為鏡像的感覺,而盧德銘、周逸群、段德昌、劉志丹、鄧萍、王爾琢等如果不犧牲,成為開國將帥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談古論金


1924年聶榮臻到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軍事。25年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當年林彪由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到葉挺獨立團學習,是經過聶榮臻之手分配的。聶榮臻同林彪先後共事3次,累計時間將5年,分別任黨職、軍職第一把手。

聶榮臻元帥襟懷坦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與人為善,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不居功,不自傲。毛主席曾多讚譽聶榮臻同志是個厚道人。

聶榮臻,四川重慶江津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6年參加北伐戰爭,10月北伐軍攻佔武昌後,任湖北省委軍委書記。

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前敵軍委書記,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到陝北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山城堡戰役。抗日戰爭爆發,擔任紅一軍團政委歷時5年間,與軍團長指揮紅一軍團在中央蘇區、長征路上和陝北根據地,與敵人作了無數次浴血奮戰,使紅一軍團成為紅軍的主力部隊之一。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與師長一起指揮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領導創建了五臺山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40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

1947年指揮正太、青論、保北三大戰役。11月發動石家莊戰役,解放了石家莊。48年任華北軍區司令員,參與指揮平津戰役,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

解放後歷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北京市市長。50年以後,協助中央軍委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組織工作。55年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56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