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手氣背?不來拜拜朱棣?


感覺手氣背?不來拜拜朱棣?


在中國,祈福、許願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幾乎是家家燒香、放炮,希望來年幸運之神眷顧自己。另外,高考要祈福,生孩子也要祈福,買彩票也要跪拜。但是祈福要拜各路神仙,拜錯了還沒用!

其實不用這麼繁瑣,只要拜他一位就行了,雖然他不是神仙,但是這哥們實在是太幸運了!你能得到他的恩賜,那這輩子就不用煩了。

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很意外吧?筆者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有關他幸運的地方,看完記得拜這個人哦!

人生重大幸運處:

一、他沒辦法撼動的對手,老天替他幹掉!

按明史說法,成祖朱棣,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母親是高皇后馬氏(也有說其母是朝鮮妃子,到底是不是馬皇后的兒子,暫且不論),他的三個哥哥分別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他排老四為燕王。

按照傳統的封建繼承製度,立嫡立長。他們都是嫡子,也就是,正常發展下去,要輪到他當皇帝,至少要等前三個人結束,才輪到他。這難度太大了。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老皇帝沒辦法(害怕因繼承問題出亂子,自相殘殺),只能重新培養孫子朱允炆。朱棣離皇位越來越遠——如果他有心奪權,至少前面還有兩個比他有資歷,這個檻壓根兒繞不過去。可是沒過多久,前面的兩位也走了!

上天是不是故意鑿通他和皇位之間的攔路巨石呢?對他當皇帝這件事來說,太幸運了。最強的競爭對手就這樣沒了!

二、他必須幹掉的對手(團隊),是菜一般的存在!

洪武三十一年,朱棣的侄子朱允炆即位。年輕的皇帝深感藩王擁兵自重,尾大不掉,便與黃子澄、齊泰等人密謀撤藩。因害怕朱棣,於是便從簡單的藩王入手,希望敲山震虎,使朱棣自己交權。這顯然是低估了這位沙場老手的能力,反而給了他準備的時間。

其實朝廷對朱棣的優勢非常明顯,《明史》記載:朱棣起兵後,雖然身先士卒,多次獲勝,但是也多次遇險,並且佔領的地方不久就會被朝廷奪取。起兵三年,局面始終沒有打開。這也就是朱棣能征慣戰,換個別人早被滅了!

然而,他的對手實在是太菜了!

感覺手氣背?不來拜拜朱棣?


1、用人失誤

密令張信逮捕朱棣,但這人是朱棣的舊部,早就投靠老主子了!雖然對朱棣起兵的結果沒什麼重大影響,但是用人居然都不甄別一下,能力太差了。

換帥李景隆。此人作戰指揮乃草包一個,多次按照朱棣的套路來,主動進圈,損兵折將。最後打開京城城門迎接朱棣的正是此人!

2、太過仁慈

南北都打成那樣了,建文帝下令:毋使負殺叔父名。你不要背殺叔父的名聲,你讓前線的將士怎麼打?自己給自己下套!

3、太過天真

建文三年,因前線吃了幾次敗仗,於是建文帝免了黃子澄、齊泰的職,想要朱棣停手。朱棣要求皇帝先撤兵再說。畢竟抬出的大旗是“清君側”,而不是要推翻皇帝。你建文想要徹底阻斷他的藉口,可以罷兵退一線,如果朱棣再反,我再打就是了。那時朱棣再無藉口。但是等到的是皇帝要求朱棣罷兵的詔諭(諭王釋甲。這“王”指朱棣)。

這太低估朱棣的智商了。連筆者都能明白,你撤了二人的職(有苦肉計的嫌疑),但兵不退,叫我罷兵,這是要我死啊!所以朱棣果斷拒絕。

難怪最後朱棣打到家門口了,建文想著議和!似乎他想事情,總是認為會朝好的一面發展!

哎,而今的社會,能碰到如此對手,估計做夢也會笑醒吧。

三、危險的時候,老天直接出手幫忙!

這點筆者無語了。請看靜靜的看下面的史書(《明史》)記載,不要出聲!

1、建文元年11月。李景隆大軍兵圍北平,按照戰前部署,朱棣這時應該回軍圍毆李景隆。然而,有探馬報白河水急不可渡。朱棣立馬禱告,等部隊到達時,河水結冰了,部隊過去了!

更神奇的在後面,等敵人撤退時,再來渡這條河,“冰忽解,溺死無算。”

不帶這麼玩的!

2、建文二年四月,雙方正在鏖戰。看著建文帝的部隊越來越多,朱棣軍皆失色。在此危急狀況,朱棣鼓舞軍隊後,主動出擊。這時,一陣旋風颳來,吹斷了李景隆的旗號,朱棣便“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

3、建文三年三月,雙方再次大戰,朱棣軍有將軍陣亡。一日雙方正在激勵的廝殺,偏巧這時,又來了:東北風忽起,塵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風縱擊,庸大敗。

這也太幸運了!這還能跟朱棣打麼?

感覺手氣背?不來拜拜朱棣?


四、有幸找了個好老婆

朱棣的老婆是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婚姻是朱元璋安排的。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稱其“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李景隆圍攻北平,而此時的朱棣前往寧王朱權那裡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甲,號令守城軍馬,挽救了北平。

以後的日子裡,她還經常勸皇帝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寵外戚。有此賢妻夫復何求?

找個好老婆,這個祈禱的人多了吧!

感覺手氣背?不來拜拜朱棣?


作為他下屬(子民)的幸運:

朱棣絕對是明主一枚。什麼雄才大略啦,豐功偉績啦,筆者不想談,明史《成祖本紀》末尾一大堆。這裡就展現幾條細節:

士人之幸:翰林院招庶吉士,吏部準備治罪違制推薦者,皇上說:“馬周(唐太宗名臣)要不是特事特辦,怎麼能居要職。好就用,不好就不用,治什麼罪。”按這個狀況,你感覺自己是個人才,就別考試了,直接投簡歷得了。

百姓之幸:兩句話足矣表現了。“永樂十一年,諭通政使、禮科給事中,凡朝覲官境內災傷不能聞為他人所奏者,罪之。”——誰那裡有災,你自己不說,別人啟奏了,有罪!

“十二年,詔六師入關有踐田禾取民畜產者,以軍法論。”踩踏農田,拿老百姓東西的,軍法論處!

士兵之幸:永樂八年,皇帝徵蒙古,念及士兵艱苦,不大魚大肉,就吃素的。士兵恢復正常後,他才恢復正常的飲食。與將士同甘共苦!

囚徒之幸:《明史》中經常記錄朱棣“錄囚”,也就是他經常親自來到監獄詢問犯人情況。同時多次要求:凡死罪必五覆奏。提醒司法部門對死刑的執行要慎之又慎!

永樂十三年冬十月司法部門奏有人貪墨官糧,皇上大怒,命令殺了此人。後來復奏此事,皇上說:“我有過失,從現在起死刑必須五復奏,寫入令條。”皇帝尊重律法,承認過失,也是國之大幸。

國家之幸:不搞個人崇拜,朝廷內經常有人送祥瑞,皇帝皆不允許歌功頌德。務實不務虛,風氣自正!

看看這些事情,這位大明帝國的總BOSS,自身幸運值爆表,又能給下面的人送上各種福利,這儼然就是我心中的幸運之神!從現在開始,我就拜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