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中醫古籍裡,藏了一張“瘦腰”名方

減肥雖然是現在人的追求,但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已經有了一張減肥名方了,而且這張方子很簡單,只有四味藥,如果你現在去藥店買,估計每副藥的價格超不過10元錢。

這個名方最初不是給胖子準備的, 因為彼時,中國少有肥胖,但當時有些病人和現在肥胖人的起因是一致的,所以就有了這張“超前”的減肥方,時至今日,真能從根本上減肥的中醫,都會遵循著這張方子的治療主旨。

這張方子叫“腎著湯”,是醫聖張仲景寫在他的《金匱要略》裡的,一共四味藥,白朮茯苓乾薑甘草,治療的病症也記載得很詳細:“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腰身很胖,腰部鬆垮的肉像掛著五千銅錢一樣沉重,腰以下發冷,不喜歡喝水,小便頻多。之所以如此,因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水留在體內,這些人是因為身體裡有了“注水肉”而又胖又重又冷的,癥結在脾,所以用了四味健脾的藥。

這個方子到了後世,才被醫生們紛紛用來治療肥胖,因為現在的胖子,不是多了肉, 而是多了水,用西醫講是水液代謝不良了,在中醫裡,影響水代謝的就是脾,因為中醫的脾,是身體裡的“物流”和“快遞”,食物、水的吸收運輸都是這個“快遞”負責的,如果脾虛,首先是營養的消化吸收不好,要麼因為難以吸收而吃什麼也不胖,要麼因為代謝緩慢而什麼都不吃也仍舊胖,後者往往伴隨水的運化出問題,加在一起,正和“腎著湯”治療的主症吻合:身體胖重不想喝水,喝了就尿。中醫有經驗總結說,“十個胖子九個虛”,這個虛就是脾虛,這個胖也是因為脾虛導致的“溼胖”。

“腎著湯”的茯苓和白朮是健脾,其中茯苓的用量是白朮的一倍,是全方中用量最大的,是要通過茯苓的利溼效果幫身體“排水”,乾薑就是生薑曬乾而成,它的熱性比生薑高很多,因為這種人雖然胖,但火力並不足,他們的胖就是因為脂肪燃燒不足引起的,也因為火力不足才會不想喝水,喝了就尿,乾薑能讓他們上上火,加快脂肪和燃燒和水液的代謝。

形象一點說,這些藥物是通過把溼胖人體內多餘的水“排幹”,把脂肪耗掉而達到減肥效果的,所以,除了體重減輕,人會感覺緊緻了很多,這個逐漸變得緊緻的過程,也是脾氣健運,身體返老還童的過程,因為人只有老了,才會代謝降低,腰圍才會逐漸的逼近胸圍,從這個意義上說,能瘦腰的“腎著湯”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遺憾的是,這個方子沒有對應的中成藥,比較近似的就是“參苓白朮丸”,就是要增加脾氣的“快遞”能力,將身體臃腫的水和脂肪儘快代謝出去。

漢代的中醫古籍裡,藏了一張“瘦腰”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