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相比較日本而言,曾經的韓流雖已過去,但韓國明星在大陸仍然更能被接受。比如秋瓷炫嫁中國明星、劉亦菲同韓國明星戀愛,都曾經被媒體津津樂道並樂見其成。同而卻鮮見日本明星在中國。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因為韓國真正保留了中國儒教文化傳統,故中國人看了十分親切。韓國跟中國才是真正的一衣帶水,而日本卻是完全的西洋產物。媒體的宣傳完全是顛倒的。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明清是一個斷代。明朝是中華文明正統,而清朝卻是以薩滿教文化為正統,是披髮左衽。

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古代中原漢族服裝衣襟向右,以“右衽”謂華夏風習。“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

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順治元年 (1644) 九月十九日,清世祖福臨由盛京經永定門進入北京城,僅時隔八日後,即九月二十七日,便將太祖、太宗等神牌由盛京太廟移至北京太廟供奉。從關外到關內清朝興起之初(即後金、天聰時期),“國家”尚無宗廟之制。當時,滿洲只是依其舊俗,在“都城”設“堂子”祭天和舉行薩滿教祭祀活動。

1636 年,皇太極第二次對朝鮮用兵,將朝鮮的三個太子帶到瀋陽作為人質,回朝鮮時帶回六個中國人,稱為“九義士”。

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在韓國嶽山東麓的朝宗巖,每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稱帝日)都會聚集一群特殊的族人,來祭祀明太祖、明神宗、明毅宗三位皇帝。他們是韓國人,卻自稱“大明遺民”;他們不同姓,卻同心同德三百餘年。這一切,只因為他們是“明國九義士”的後人。

在 1592、1597 年日本侵略朝鮮,明朝抗日援朝,杭州人片碣頌以提督中軍參戰,被人誣陷,就定居朝鮮,世居朝鮮的嶺南、湖南和忠南三個地方,到今天片氏家族已經為十八代,有 1,5000 人。

目前為止,韓國明朝移民有 26 支 24 姓,20 多萬人。

韓國 250 個姓氏,半數以上為來自中國的歸化姓氏。根據 1985 年的人口調查,韓國人口五千多萬,中國東來歸化姓氏人口有一千多萬。

而追蹤韓國的歷史,跟中國的淵源更是密切。

皇朝人

在韓國姓氏中,李、崔、孫、鄭、裴、薛,皆為賜姓,乃唐代望族姓氏。

其他姓氏的歷史起源,茲舉數例如下:

東晉初年 (300) 庾荀悠奉旨持節出使高麗,目前南北韓庾姓人士約有一萬多人。

沈滿出身於浙江湖州市菱湖竹墩村,於北宋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0) 攜帶絲綢前往高麗做生意,隨後滯留高麗,現有沈氏子孫 12 萬人。

任溫是南宋時出使高麗國的使節,因南宋滅亡無法回國而定居高麗,迄今任氏後裔有 20 萬人。

唐朝官員林八及因被進讒而放逐到新羅,官至吏部尚書。林姓至今傳 42 代,人口 20 多萬人。

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明玉珍

明玉珍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1363 年在重慶稱帝,明洪武四年 (1371) 被朱元璋所滅,其子明升等 27 人被送到高麗,目前明氏後裔約有 4 萬多人。

韓國法律長期規定同姓同本(同宗)不婚,韓國成均館(孔廟)有一副題詞:同姓同本許婚,文化民族的恥辱。

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韓國成均館的祭孔典禮

韓國禮儀傳統中,最重要的是,成均館(孔廟)的祭孔大典和朝鮮王室後裔祭祀太廟。祭祀太廟時,行朱熹主張的三獻禮,女子進行八佾舞。而山東曲阜恢復祭孔大典時,還請韓國成均館進行指導,真正是:禮失求諸野。

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盛行,而日劇卻不行?

祭孔大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