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一、預期目標效果

(一)預期經濟效益。黃瓜目標畝產量15000公斤,最高產量突破30000公斤,畝產值一般達到5萬—7萬元,高的可超過10萬元。

(二)預期社會和生態效益,本模式注重提高肥料和農藥使用效率,能夠減輕面源汙染,並且綜合運用溫室增溫保溫技術,不使用燃煤鍋爐加溫,冬季不產生煤煙汙染,環境友好。

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二、關鍵技術要點

(一)選用良種

1.中荷8號。密刺型黃瓜品種。該品種耐低溫弱光,植株長勢旺盛,分枝中等,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始於主蔓第五節,瓜條長度32—35釐米,瓜把短,刺密瘤小,瓜碼密,連續節瓜能力強,商品瓜率高,抗白粉病、霜黴病。

2.津優35。密刺型黃瓜品種。該品種耐低溫弱光能力強、抗病性強、早熟,植株長勢中等,主蔓結瓜為主,瓜碼密,回頭瓜多,瓜條生長速度快,豐產潛力大。

3.中農26。密刺型黃瓜品種,該品種耐低溫弱光,抗病,生長勢較強,連續座果能力強,回頭瓜多。瓜色深綠,瓜長約30釐米,把短,刺瘤密。

4.戴多星,迷你型黃瓜品種。抗病毒病、白粉病。瓜條墨綠色有微稜,瓜長13釐米左右,果實味甘甜、嫩脆,口感好。

5.比薩,迷你型黃瓜品種,純雌性無刺小黃瓜,主蔓結瓜為主,節間短,植株長勢健壯,抗病性強,瓜條圓柱型、色碧綠,瓜長約15釐米。

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二)嫁接育苗

1.砧木選擇。為了避免黑籽南瓜嫁接後對產品商品性的影響,主推“北農亮砧” “京欣砧5號”兩個脫蠟粉砧木。

北農亮砧:與黃瓜的嫁接親和力強,吸水吸肥能力強,植株生長旺盛,抗逆性和抗病性強,在栽培環境溫度較高的條件下,嫁接黃瓜表皮脫蠟粉能力強,瓜皮色澤鮮亮,可提高黃瓜的商品性。嫁接黃瓜果實口感好,Vc含量較高。

京欣砧5號:嫁接親和力好,共生親和力強,成活率高。種子小。發芽整齊,出苗壯。與其它一般砧木品種相比,下胚軸較短粗且深綠色,子葉綠且抗病,實杆不易空心,不易徒長,便於嫁接,可使黃瓜提早採摘,瓜條無蠟粉,亮綠,提高果實品質。

2.嫁接技術。採用“貼接法”和“插接法”嫁接,先播種砧木,接穗(黃瓜)播種期較砧木錯後23天,當砧木第一片真葉直徑2釐米左右,接穗子葉平展、真葉未吐心時為嫁接適期;採用“靠接法”嫁接,先播種接穗(黃瓜),砧木播種期較接穗錯後5-7天,當砧木和接穗均達到第一片真葉直徑2釐米左右時為嫁接適期。

3.嫁接苗管理。嫁接苗及時擺放入事先準備好的覆蓋遮陽網的小拱棚,用噴霧器噴施50%的多菌靈800倍液一次,以防接穗萎蔫和傷口感染。

第1-3天:遮陽率要達到10%,並覆蓋薄膜小拱棚,保持密閉狀態,使苗床內的空氣溼度保持在90%以上。白天控制25-30℃,最高不能超過32℃,夜間1820℃

第47天:每天早上、晚上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弱光照,並可適當放風,降低小拱棚內的空氣溼度,避免因小拱棚內空氣溼度長時間偏高,造成傷口腐爛,放風口的大小和通風時間的長短,以黃瓜苗不發生萎蔫為標準。期間依小拱棚內溼度大小,每天對嫁接苗噴霧1—2次,其中一次噴500倍的百菌清,以預防霜黴等病菌侵染;

第810天:一般7天傷口即可癒合,可逐漸延長見光的時間,每天適宜光照的時間以瓜苗不發生嚴重萎蔫(葉柄不下垂)為標準,當黃瓜新葉開始生長標誌嫁接成活,即可轉入正常管理階段。嫁接苗成活後,及時去掉嫁接夾,以防止嫁接夾對幼苗生長產生抑制作用;同時注意檢查砧木的不定芽並及時去除;對於靠接法嫁接的幼苗,於嫁接苗成活後(一般10天)用剪刀在黃瓜嫁接口下方斷根

4.壯苗標準。株高15-20釐米,莖粗0.40.6釐米,砧木、接穗子葉完好,呈綠色;具有3-4片真葉,葉色正常,無病葉;根系完整,量多,根色白;無病蟲危害及機械損傷。

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三)適期播種與定植

適宜播種期:9月中旬—9月底,最晚不宜晚於10月1日。

適宜定植期:10月中旬—11月初,最晚不宜晚於11月7日。

(四)整地施肥

1.清潔田園。整地施肥前,將上茬作物殘株徹底清除出大棚,集中進行高溫堆肥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防治病原傳播,影響下茬黃瓜生長。

2.土壤消毒。在土傳病害和根結線蟲發生嚴重的地塊進行土壤消毒,建議與進入《北京市蔬菜病蟲專業化防治服務公司名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進行土壤消毒。

也可自行採用其它土壤消毒方式,如土壤肥力較低的新菜田和存在根結線蟲等問題的老菜田,可進行秸稈一石灰氮太陽能消毒處理:即在上茬收穫拉秧後,按石灰氮60公斤/畝和秸稈600公斤/畝的量施入土壤;撒施後翻耕,翻耕深度20-30釐米;翻耕後起壟覆膜、增加土壤的表面積,快速提高地溫;灌水悶棚,用塑料薄膜將地表密封后,進行膜下灌溉,將水灌至淹沒栽培畦,而後密封大棚進行悶棚一般晴天時,20-30釐米的土層能較長時間保持在4050℃,地表可達到70℃以上的溫度,持續1520天左右;定植前1—2星期揭薄膜散氣,然後整地定植。

3.精施底肥。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025立方米,同時施入複合肥(1515-15)4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10公斤其中三分之二的有機肥撒施、三分之一的有機肥及化肥溝施

4.內置秸稈反應堆技術。在定植前,按照栽培畦的大小挖寬6070釐米,深2530釐米的溝,內填秸杆(25005000公斤/60平方米),並在其上撒上專用微生物菌劑(8公斤/667平方米),覆土20釐米,澆透水,10天后定植蔬菜作物,秸稈在微生物作用下可逐

漸分解,可提高根層土壤溫度2℃以上;還可以增加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增加了土壤透氣性和持水能力;對抑制根結線蟲繁殖、降低根結線蟲危害有一定效果

5.起壟作畦。推薦應用兩種畦式,一是臺式平畦,具有滴灌條件的地塊應用,二是瓦壟畦,採用膜下溝灌或定量滴灌帶的地塊應用畦寬140釐米,高15-20釐米。

(五)定植

推薦3300株/畝的定植密度,採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行距90釐米、小行行距50釐米,株距28釐米。為了充分發揮嫁接砧木根系強大的優勢,促進根系深扎,最好於定植後進行2-3次中耕,之後再扣地膜,地膜以透明地膜為好。

(六)中耕鬆土

定植後至緩苗前,連續中耕1—2次,以提高地溫,促進秧苗發新根,利於緩苗;之後在每次澆水後,要在大行間及時進行中耕,利於提高地溫、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一般每20-30天左右中耕1-2次,中耕深度15釐米左右;3月份以後,每月進行深中耕1次,中耕深度25釐米左右,促進根系更新。

(七)植株調整

1.吊蔓。採用吊蔓栽培。

2.綁蔓夾。使用綁蔓夾將植株直接固定在吊繩上而不用繞蔓,便於後期的落秧,每株使用綁蔓夾2個。

3.落蔓。一般每次落蔓不超過0.5米,使植株始終保持1.7-2.1米的高度,維持功能葉片數13—15片。及時摘除卷鬚和雄花、疏除畸形瓜、打掉老葉/病葉。

4.整枝。目前生產上採用的品種基本都是主蔓結瓜品種,但個別品種也會有側枝出現,在管理上一般5節以下側枝全部摘除,座瓜後長出的側枝可根據植株狀況及主蔓掛瓜情況,或及時摘除或者側枝瓜前留1葉摘心。

(八)溫光調控

1.適時通風。一般早晨揭苫後棚溫在12℃時頂風口開小口進行短暫通風(5-10分鐘),再於中午溫度較高時通風,一是降低室內溼度、控制病害發生,二是促進氣體交換。當溫室內的溫度升高到3235℃時逐漸打開風口,開風時只打開頂風口,根據風口大小來調節溫度。當下午的溫度下降到20℃時關閉風口,保持2532℃的時間越長對於黃瓜生長越有利。當最高溫度連續2天以上達不到3235℃時,也要於中午高溫時段(中午1-2點鐘)進行短暫通風。

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2.溫度管理

(1)緩苗期(定植後7天內)。定植後為促緩苗適當提高溫度,白天溫度維持在3035℃,夜間溫度維持在2025℃。白天的最高溫度不要超過35℃,超過這個溫度要進行通風,緩苗期間淺中耕2次,有效提高地溫、改善根際通氣狀況、促進緩苗。

(2)蹲苗期(緩苗後7天內)。蹲苗是黃瓜定植緩苗後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促進根系的發育,適當抑制地上部生長。白天追度維持在25-28℃,夜間溫度維持在13—15℃。蹲苗的時間一般為7天左右,若苗比較弱,可以採取二次蹲苗的方法,即控45天,促34天,再控45天。蹲苗所採取的措施就是適當降低夜間溫度,控制灌水,加強中耕鬆土。蹲苗結東後即可以覆蓋地膜。

(3)採收前期。此階段既要保證一定的積溫以形成產量,又不要把溫度提得太高,避免前期旺盛生長導致植株早衰。一般白天中午之前維持在30℃左右,避免到達35℃,下午維持25℃左右,夜間維持在15℃左右。

(4)嚴冬季節。白天維持25—30℃的時間越長越好,在32C以上再逐漸通風,當溫度下降到30℃時關閉風口,下午溫室內溫度下降到20℃時蓋上苫(保溫被),使夜間溫度維持在15℃左右,並保證溫室早晨最低溫度在8℃以上。

(5)冬後管理。進入3月份後,氣溫逐漸回升,通過草苫揭蓋及風口調控溫度,溫度維持到白天30℃,夜間保持1822℃,到5月下旬,釆用移動式遮陽網或噴塗利涼進行遮陽降溫

3.光照管理。黃瓜生育期間最適宜的光照強度為4-5萬勒克斯2萬以下不利於高產,而光照不足是冬季溫室生產的突出特點,所以要採取系列措施儘量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室內光照強度。

(1)應用新型棚膜。冬季溫室生產應選用聚氯乙烯(PVC)長壽無滴消霧多功能薄膜,厚庋在0.12毫米,並經常擦拭薄膜,減少由於著塵導致的透光率降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選用日本PO功能膜,冬季透光和保溫性能優於PVC。

(2)草苫管理原則。在保證溫度前提下早揭晚蓋,晴天在早晨8點種左右開苫(保溫被),在下午溫室內溫度下降到20℃左右時蓋上苫(保溫被)陰雪天也要開苦,增加溫室內漫射光照射,但應該縮短時間(適當晚揭早蓋),遇久陰乍晴要注意回苫。

(3)合理應用反光幕。栽培床北側張掛反光幕,注意不要懸掛在後牆。

(4)擦拭棚膜。擦拭棚膜、提高透光率,是改善溫室內光照環。

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越冬溫室覆蓋的棚膜主要是聚氯乙烯無滴棚膜,該種棚膜雖然具有保溫性能好的優點,但同時也易吸塵,造成透光率下降,因此應經常從棚外擦拭棚膜。

(5)遮陽降溫。到5月下旬,採用移動式遮陽網或噴塗利涼進行遮陽降溫。

(九)節水灌溉

採用滴灌技術。定植後及時滴灌一次透水,一般灌水20—25方/畝;在苗期和開花期各滴灌1—2次,每次灌水6-10方/畝,如墒情好也可不澆水;座瓜後每隔48天滴灌一次,每次灌水5—10方/畝;拉秧前10天停止澆水。

(十)營養調控

1.養分需求。苗期和開花期。每次結合滴灌加肥3-4公斤每畝;從果實膨大期開始。每次結合滴灌加肥45公斤/畝。視黃瓜長勢,可在某次滴灌時停止加肥一次,但在上一次或下一次滴灌施肥時要適當增加肥料用量;拉秧前10天停止加肥。建議滴灌肥料養分含量50%60%,含有適量中微量元素,N:P2O3:K2O比例前期約為1.2:0.7:1.1,中期約為1.1:0.5:1.4,後期約為1.0:0.3:1.7;根據滴灌肥料養分含量高低,適當增減每次加肥量。每次加肥時須控制好肥液濃度,一般在1方水中加入0.60.9公斤肥料。

2.滴灌施肥方法。按照滴灌施肥的要求,先將肥料溶解於水,然後將過濾後的肥液倒入施肥罐中(採用壓差式施肥法時),或倒入散開的望料桶中(採用文丘裡施肥法時),滴灌加肥一般在灌水2030壓差式施肥法:施肥罐與主管上的調壓閥並聯,施肥罐的進水管分鐘後進行要達罐底。施肥時,擰緊罐蓋,打開罐的進水閥,罐注滿水後再打開罐的出水閥,調節壓差以保持施肥速度正常。加肥時間一般控制在40-60分鐘,防止施肥不均或不足。

文丘裡施肥法:文丘裡施肥器與主管上的閥門並聯,將事先溶解好的肥液倒入一散開的容器中,將文丘裡器的吸頭放入肥液中,吸頭應有過濾網,吸頭不要放在容器的底部。打開吸管上閥門並調節主管上的閥門,使吸管能夠均勻穩定的吸取肥液每次施肥結東後繼續滴灌20-30分鐘,以沖洗管道。滴灌施肥系統運行一個生長季後,應打開過濾器下部的排汙閥放汙,清洗過濾網。施肥罐底部的殘渣要經常清理,每3次滴灌施肥後,將每條滴灌管(帶)末端打開進行沖洗。

(十一)日光溫室綜合增溫保溫

根據北京市農業生產“無煤化”的要求,冬季日光溫室蔬菜生產不能用燃煤鍋爐加溫,可採用清潔能源加溫,或者通過增加溫室保溫性能的方式,適應作物冬季溫度需求。

1.增設防寒溝。在日光溫室前屋面底腳處挖深50釐米,寬10釐米防寒溝,放置5-10釐米厚的聚苯泡沫板,由於減少土壤的橫向傳熱,可提高溫室前部15釐米土壤溫度3℃左右。

2増加外覆蓋物,利用草苫做保溫覆蓋的,草苫重量要求達到3.5公所平方米,雨雪天氣及冬季氣溫比較低時,在草苫外蓋舊膜保溫效果好於單獨蓋草苫;或採用覆蓋雙層草苫或草苦下加一層紙波,一般由4-8層牛皮紙做成,可比單層草苦提高溫室夜問溫度2℃以上利用保溫被做保溫覆蓋的,建議厚度最好能達到2.0釐米,每平方米重量不低於1.2公斤;保溫被厚度在1.5釐米以下的,採用保溫被下面加一層由4層牛皮紙做成的紙被或覆蓋2層保溫被方法進行冬季的夜間保溫

3.牆體増厚。如果溫室牆體厚度小於60釐米,可採取如下措施增加牆體厚度,提高保溫性能:

①在溫室北牆外側貼10釐米厚聚苯保溫板,保溫板外掛石膏或水泥,使苯板與牆體結合緊密;②利用當地的玉米秸稈資源,將秸稈打捆貼在後牆上,厚度在15釐米左右,用上年的舊棚膜包緊固定在後牆上;③溫室北牆堆土,根據實際情況,堆土高度最好與後牆高度一致至少要達到1.5米以上,厚度在約30釐米

4.增加裙膜、二層幕、入口圍擋等其他保溫措施。在前屋面前底腳外放置一塊舊草苫,即可防止保溫被或草苫底部溼度大結冰,第二天白天難以捲起(捲簾機更困難),又可提高保溫效果。內可吊放一層塑料薄膜作為二層幕。

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十二)二氧化碳施肥

吊袋式:每畝地懸掛20袋,35天左右更換一次,掛在溫室骨架上,位於植株生長點上方顆粒劑:每畝地每次用量5袋,每15天施用一次。均勻撒在地表,與土壤接觸,注意不要撒在地膜上或水面上。

(十三)病蟲害防治

1.靜電噴霧技術。在病蟲害發生時,採用低容量靜電噴霧技術或粉塵施藥技術,以降低溫室溼度,減較發病。

2.物理防治技術。採用黃板誘殺技術,控制煙粉蝨、蚜蟲的危害。

3.藥劑防治技術。冬季溫室栽培,前期和後期易髮霜黴病、角班病、白粉病等葉部病害,中期易發病害為灰黴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臺粉風、茶黃蟎、馬等,在病蟲害防治中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注意勤觀察、早發現,當點片發生時要及時防治。藥劑最好應用百菌清、速克靈等煙霧劑,減輕棚內溼度

三、成本效益分析

(一)畝投入,約1.28萬元,包括種子(種苗)約1200元,肥料約200元,農藥約600元,以及設施維護、土地租賃、水電等費用約9000元。

(二)畝產值。按照畝產2萬公斤,畝產值6萬-8萬元。

(三)畝純收入。一般畝純收入4萬-6萬元。

四、適用範圍

適宜北京地區日光溫室黃瓜越冬栽培(9月到翌年7月)

北京日光溫室黃光種植有絕招 十三個技術路線讓你實現2萬公斤畝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