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北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谁?

yuuuu_萧萧


东魏

禽兽王朝高家的地盘,幕后老大叫高欢,后来他的儿子高洋代东魏建立齐国,史称北齐,而高欢被追封为神武帝,史书就把他记做齐神武

西魏

赫赫有名的关陇集团地盘,集团老大叫宇文泰,当时在西魏做大冢宰,后来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代西魏建周,史称北周

在北魏还没分裂的时候

高欢和宇文泰都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的手下。尔朱荣崛起于北方六镇起义,靠镇压并收服六镇起义军民上位,成为北魏实际掌控人

不过尔朱荣命不好,被当时的北魏皇帝元子攸暗算死掉,而元子攸也被尔朱荣拉走,算是同归了。尔朱荣死后,手下势力分为两块:一小块被宇文泰收拢,带到了西安;一大块被高欢收拢,占据了北魏都城洛阳

因为元子攸已死,在洛阳的高欢就重新选了个皇帝当傀儡,这个皇帝叫元修,也是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北魏孝武帝

334年,不甘心当傀儡的元修,趁着高欢不注意,带着一帮人马跑了,跑到了西安找宇文泰,幻想着能和宇文泰联合起来干高欢

高欢看到元修跑了,一时半会又抢逮回来,索性重新立了一个皇帝,皇帝叫元善见

到了西安的元修,发现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好鸟,又火并,但没干的过,自己反而被毒死。元修死后,宇文泰也立了皇帝,叫元宝炬

就这样,北魏分成了东西两块,其实各自皇帝都是傀儡


灵石蕴珠宝


北魏帝国的崩溃,是从六镇叛乱开始的。随后,尔朱荣进入帝国都城洛阳,把帝国中央政府的官员集中在一起,来了一个集体性大屠杀,史称"河阴之变"。据《资治通鉴》记载,尔朱荣一共屠杀两千多名中央政府官员。

帝国中央政府两千多官员,上至丞相、司空,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孝庄帝的兄弟,不分良奸,集体被屠杀,意味着什么?显然意味着北魏中央政府,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孝庄帝为夺回大权,将尔朱荣刺杀,却也由此遭到尔朱荣部下的反扑,尔朱荣堂侄尔朱兆亲率大军攻破洛阳,俘虏孝庄帝北上,勒死于晋阳三级佛寺,时年二十四岁。

孝庄帝死后,尔朱荣的部下高欢趁机占据河北,宇文泰则趁乱占据西北,高欢在消灭完尔朱氏残余势力后,立宗室元修为皇帝,即北魏孝武帝,他也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孝武帝登基后的第二年,因争夺权力和高欢闹翻,于是他逃到宇文泰那里,高欢也一时陷入了被动之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宇文泰合法的、合理的,从高欢手中,接过了北魏帝国的大旗。

在这种背景下,高欢为表面自己的合法性,又拥立了一个北魏皇族成员当皇帝,这是一个标志的性的事件。在此之前,北魏帝国虽然已剩下了一个空壳子,但他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统一。但在此后,就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部分。

当然,表面上看,东西魏并立的直接起因,是孝武帝逃到了宇文泰那里,而高欢又立了一个北魏皇帝造成的。但实际上,却是因为西北、河北两大战略地区,在北魏崩溃后重新整合完毕了。所以这两大地区并立,是自然而然的。

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有没有孝武帝出逃的事件,东西魏并立也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河北、西北两大战略地区都整合完毕了,所以这两大战略地区,自然会各自形成一个强大独立的军政集团。河北、西北两大战略要地并存,并长久的对抗不是偶然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赵、后赵,前秦、前燕,后秦、后燕(北魏)各自占据西北、河北并存对抗看出来。

同时,高欢、宇文泰当时都是与众多军政大佬联手维持当地统治的,所以他们自己都无力当皇帝。在这种背景下,自然都需要扛着北魏帝国的旗帜。

从这层意义上,即使没有孝武帝的出逃,宇文泰也会通过别的原因,拥立一个北魏的皇帝,最终北魏也会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孝武这不服宇文泰的控制,宇文泰就毒死他,再换一个皇帝看出来。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孝武帝逃到宇文泰那里后,高欢就再拥立一个北魏皇族成员当皇帝看出来。


我是赵帅锅


用最简单的图表说明一下北魏的分裂过程。

由于牵涉的皇帝太多,只能说一下大概过程了,即使这样,也牵涉到十几个人。

下图左边是权臣,皇帝基本都由他们废立,中间是被废立的皇帝,右边胡太后是元诩的生母,所有的动乱都由她开始。

(1)北魏灭亡的过程。

元诩继位,他的母亲胡太后擅权,元诩就密诏老丈人尔朱荣,企图夺权。

胡太后知道后,毒死元诩,立元钊为皇帝。

尔朱荣来了,杀胡太后和元钊,立元子攸为帝。

元子攸杀尔朱荣,然后又被尔朱兆杀。

尔朱兆立元晔为皇帝,尔朱世隆后又立元恭为皇帝,高欢攻打尔朱兆和尔朱世隆,二人死。

高欢立元朗为皇帝,其后又改立元修为皇帝。

高欢杀元晔和元朗,元修杀元恭。

至此,北魏所有皇帝死光光,只剩元修一个,是为北魏末帝。

(2)北魏分裂。

元修不满高欢,跑去宇文泰那里,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首帝。

高欢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首帝。

从515年元诩即位北魏皇帝,到534年北魏分裂,一共短短19年,更换了9个皇帝,死了7个皇帝,堪称皇帝大甩卖,要你命三千,谁当皇帝谁玩完。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北魏最后一个皇帝是孝武帝元修,权臣高欢立的傀儡。北魏分裂为东、西魏跟元修从洛阳出走长安有关,出走的原因是不想受高欢摆布,出走的目的是抱能与高欢抗衡的关陇军阀宇文泰的大腿。元修出走在客观上造成了北魏行政体系的分化,之后高欢另立元善见并迁都邺城,宇文泰毒死元修后也扶持了傀儡元宝炬,东、西魏就此形成。

高欢和宇文泰均为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部下,三人发迹则都不同程度地借了六镇起义的东风。六镇是北魏初期为了防御柔然等部族在北疆设置的六个军镇,后来因军事功能减弱而地位下滑,纷纷拿起武器找存在感。起义先在边疆展开,失败后民众被迁往河北,导致内地风云再起。二次起义规模更加浩大,最后在葛荣的统一指挥下兵发洛阳,与已经掌控朝政的尔朱荣展开对决。

六镇起义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北魏皇权弱化的因素。彼时的皇帝孝明帝未能完全亲政,与其争权的母亲胡太后最后将他毒死,立了个三岁小孩元钊。朝野动荡让一些地方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北句容的契胡族首领尔朱荣。在葛荣队伍成长壮大期间,尔朱荣也顺利完成了他的夺权计划。他听从高欢的建议,以清君侧为名进军洛阳并发动河阴之变,杀了胡太后以及众多北魏皇族,然后立了个傀儡孝庄帝元子攸。

高欢最初是义军中的一员,先跟杜洛周后跟葛荣,觉得没前途又转投尔朱荣,并受到后者的赏识和重用。宇文泰也在葛荣麾下,葛荣被尔朱荣打败后归顺尔朱荣,在其手下大将贺拔岳军中效力。后来宇文泰跟随贺拔岳去关中平叛,与高欢一西一东各自发展,成为日后东、西魏的肇始。

二人最终脱颖而出得益于北魏的权斗。先是不甘心当傀儡的孝庄帝杀了尔朱荣,接着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又杀了孝庄帝,而后翅膀硬了且有着同样野心的高欢以勤王的名义起兵打败尔朱兆,立孝武帝元修后成为帝国新的掌舵人。高欢这样做自然有很多反对派,其中最大的威胁是已经控制关陇的贺拔岳。元修为了摆脱高欢秘密联络贺拔岳,高欢发觉后挑拨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诱杀了后者。贺拔岳的军队最后被宇文泰收编,成为元修新的救命稻草,后来他干脆离开洛阳直接去抱大腿了。

元修出走并非迁都,不管他在洛阳还是长安都还是北魏皇帝,北魏政权也仍然存在。不过他从东到西的迁移却改变了北魏的政权格局,让宇文泰集团纯粹的军事割据有了合法的皇权性质。这对高欢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他很快立了个新的傀儡元善见。此时虽有了东、西两个皇帝,但严格说仍属于北魏范畴。

之后高欢裹挟元善见迁都邺城,彻底改变了北魏的政权性质。2个月后宇文泰毒死元修也立了个听话的元宝炬,两个独立并行的行政体系就此形成,正式宣告了北魏王朝的终结。由于双方当时都打着魏国的旗号当幌子,后世为了区分便冠以东、西魏的名号。


路卫兵


分裂的最直接祸根,缘自尔朱荣。尔朱荣何许人也?北魏末年,孝明帝幼小,把持朝政的是其母胡太后。胡太后骄奢淫逸,北魏政治腐败不堪,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导致暴乱四起。在这样状况下,尔朱荣借机招兵买马,收纳四方义勇,发展自己的势力,组建了一支强悍的契胡武装。打着为北魏朝廷效力的旗号,镇压暴乱。尤其是他镇压了当时最为浩大,最为强势的北方六镇农民起义。期间,他在降兵中选拔有才能的首领,高欢、宇文泰等人就是那时被他选中的,后来都成为了他的最得力干将。公元528年,孝明帝已成年,对母后的行为极其反感,要亲自执政。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孝明帝就密诏尔朱荣进兵洛阳来助自己。尔朱荣大喜过望,立即发兵。不料,密诏被人泄露,胡太后一气之下将亲子孝明帝给毒杀。正在奔洛阳途中的尔朱荣闻讯勃然大怒,直杀宫中,将胡太后和刚立的三岁小皇帝一起扔进黄河淹死。自己拥立了一位皇帝,孝庄帝。过后不久,他又诛杀皇亲国戚和群臣,不论忠奸,统统杀绝。杀害王公、丞相、朝廷命官,数达两千多人。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河阴之变”。公元530年,孝庄帝不甘沦为尔朱荣的傀儡,设计刺杀尔朱荣,得手后如捅了马蜂窝,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率兵进洛阳,杀死孝庄帝,立节闵帝。公元532年,高欢起兵讨伐尔朱兆,获胜。尔朱兆自尽,节闵帝被高欢毒杀,立孝武帝。公元534年,孝武帝为了摆脱高欢的控制,出逃投奔镇守关中的宇文泰,到后不久就被宇文泰毒杀,宇文泰立孝文帝,都长安。史称西魏。高欢于是在洛阳立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孝武帝是北魏的最后一位皇帝。

东魏政权在高欢的控制中,公元550年,由儿子高洋建立北齐而取代。

西魏政权在宇文泰的控制中,公元557年,由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而取代。


麟角1


北魏分裂的导火索

  其实北魏分裂的导火索并不完全是河阴之变,而是六镇起义。北魏末年跟东汉末年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河阴之变比作董卓之乱,那么毫无疑问,六镇起义就是北魏的黄巾起义,这场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魏中央政府的统治,让地方趁机坐大,从而为后来北魏的分裂埋下伏笔。当然,不是说六镇起义导致了北魏的分裂乃至灭亡,而是统治者骄奢淫逸,残民以逞的结果,也就是说,六镇起义是果,而不是因。

  北魏先后自东而西建立了一些军镇,其中的六个最为重要,称为六镇,即怀朔镇(内蒙古固阳)、武川镇(内蒙古武川)、抚冥镇(内蒙古四子王旗)、怀荒镇(河北张北)、柔玄镇(内蒙兴和北)、御夷镇(河北赤城),史称北镇或六镇(孝文帝末年,又于怀荒镇东今河北赤城西北增置御夷镇,实为七镇),本来这六镇的设置,是对外的,可以实现外御柔然,内制高车、山胡及拱卫京师的目的。这六镇被北魏政府视为国家的生命线,因此全国精锐部队都驻扎在这里,可谓兵强马壮。而高干子弟,官宦二代们也以在六镇服役为荣,六镇遂被他们看作是最有前途的所在。但是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政府迁都洛阳,这六个军事据点不再是权贵子弟们心目中镀金、熬资历及捞油水的乐园了,而是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了,甚至被看作是劳改场,所以六镇很快就沦为荒漠的边陲,不再被那些目光如豆的当权人物重视了。

  因此有背景的纷纷调离六镇,留下来为国杀敌捐躯的当然就剩那些平民庶族的寒门子弟了。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有的甚至沦为长官的奴隶,受到非人的虐待。孝文帝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连其中糟粕的部分也照单全收,尤其是对带有阶级歧视和种族歧视的门第制度也实行“拿来主义”,使得那些平民出身的子弟不能升迁、出境和读书,当然也不准与高门第人士通婚,只能永远处在奴隶的地位,尤其是六镇边民,是北魏这些错误政策的直接的受害者,加上越到后来,北魏的官员越是横征暴敛,使边民对北魏政府痛恨入骨。

  那些当权人物自以为天生高人一等,他们活的体面,活的有尊严,享受着荣华富贵,坐拥无限财富。北魏的权贵们,甚至像西晋时候那些任性的权贵土豪们一样,互相以穷奢极欲夸耀。丞相元雍,仅女婢就有五百余人,男仆就有六千余人。而王室成员元琛,他的马槽都是银制的,饮食器具都是西域(新疆)进口的外国货。他曾感慨说:“我不恨没有见过石崇,只恨石崇没有见过我。”石崇是什么货色?他就西晋时候那位黑白通吃,亦官亦盗的超级大富豪,他靠贪污和杀人掠货积累下了无限的财富,曾经跟皇亲王恺斗富,为后世所诟病,元琛以石崇自夸,足见此人是个什么货色了。太多的元雍、元琛必然导致官逼民反,所以人民一定会发出最后的呐喊,造那些权贵分子们一反。

  果然各地的抗暴运动如同雨后春笋,已经形成燎原之势。首先揭竿而起的是怀荒镇兵民,在无粮可食的情况下,他们请示镇将开仓放粮,吃饱肚子好打仗。镇将态度粗暴蛮横不准许。兵民忍不无忍,聚众杀镇将起义,很快引起连锁反应。随即,沃野镇(今内 蒙古五原北)的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是姓)带领兵士杀死镇将,发动起义,其他各镇的兵士也纷纷响应,北魏的丧钟也开始响起!虽然由于北魏政府勾结北方的柔然人共同镇压,六镇兵士的起义失贩了,但是这个政权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北魏政府为了防止六镇兵民的反抗,把起义失败的六镇兵士二十多万人都押送到冀州、 定州、瀛州(治所都在今河北)。六镇军民已经受够了北魏政府的奴役压迫,于是到在冀州,再次点燃抗暴的火焰。鲜卑族的葛荣率领起义军,进攻瀛州。北魏政府派章武王元融为大司马,广阳王元深为大都督,发动大军镇压。葛荣的起义规模比六镇起义更大,北魏权贵子弟养尊处优,哪里还有祖先一丝一毫的勇武,都是一帮酒囊饭袋,根本打不过葛荣率领的乌合之众。

  起义军力量大,北魏政府腐败无能,给了尔朱荣机会,他本来是秀容(在今山西省)一个部落的酋长,利用手下的八千强悍的骑兵,将葛荣起义镇压下去,从此开始发迹,逐步建立自己的霸业。等到北魏内部陷入混乱,他趁乱控制了洛阳朝廷,并导演了一出残酷血腥的河阴之变。他虽然被孝庄帝诛杀了,但是北魏实际上是在他手上被埋葬掉的。

  尔朱荣被诛杀之后,他的子侄杀回洛阳替他报了仇,立北魏宗族元晔为皇帝,尔朱氏家族再次控制了朝政。但是尔朱氏家族成员及其将领也不过是一群暴徒,比北魏的其他的官员更加腐败和暴虐,注定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跟着他们混的人迟早要陪葬。被尔朱家族任命当冀州刺史的高欢,是个有远见的,他在孝庄帝被尔朱世隆杀害的次年在信都起兵,声言讨伐叛逆,公开与尔朱氏决裂,并发兵攻打洛阳,尔朱家族战败。高欢进入洛阳,立元子攸的族侄元修当皇帝。

  高欢是汉人,但世居六镇之一的怀朔镇(内蒙古固阳),是一个典型的穷苦边民。六镇以鲜卑民族为主,元宏的汉化政策还不能影响到那么远,所以高欢是一位鲜卑化的汉人。他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却很有政治头脑。他曾经追随过不同的势力,投过葛荣,后来投降尔朱荣,现在又跟尔朱氏决裂,从他的经历可以知道,他是很有眼光的。

  他想当北魏的曹操,扶植起元修这个傀儡皇帝,号令天下。但是元修不配合他演木偶戏,他要当真的皇帝。为此他和镇守长安(陕西西安)的大将宇文泰秘密相结,并乘高欢远在晋阳(山西太原)逃出洛阳,投靠了宇文泰。高欢只好从北魏皇族子弟中选了一个十一岁的儿童团元善见当皇帝,同时把首都迁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河北临漳)。而逃往长安的元修,宇文泰尽管以最隆重的场面迎接他,但是也不可能让他当真的皇帝。

  元修发现在长安连在洛阳都不如,所以他跟宇文泰的矛盾就不断加剧。没毛的凤凰不如鸡,在别人的地盘上还想一言九鼎,所以宇文泰对这个不听话的傀儡一点也不客气,毫不犹豫的就将他毒死,总之皇帝有的是。果然,宇文泰又立孝文帝的一个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从此北魏一分为二,各以正统自居。因为高欢控制的魏在东边的邺城,因此后来叫东魏,而宇文泰控制的魏在西北的长安,因此后来叫西魏。


大脸法语TalentFrance


北魏分裂的根源在于孝文帝汉化改革和维持鲜卑旧俗的保守势力之间的分歧矛盾——事实上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汉化改革以来这一矛盾就一直存在,只是孝文帝时代北魏皇室的力量还很强大,足以暂时压制掩盖这一矛盾。

北魏为防备北方的柔然侵犯边塞曾沿着边境设置了怀朔(内蒙古固阳)、武川(内蒙古武川)、抚冥(内蒙古四子王旗)、怀荒(河北张北)、柔玄(内蒙兴和北)、御夷(河北赤城)六座军镇,谓之六镇。北魏迁都洛阳后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公元523年对此心怀不满的六镇将士起兵对抗北魏王朝。

北魏王朝为镇压六镇起义而分权于地方实力派将领,契胡部的酋长尔朱荣在镇压六镇起义的过程中日渐崛起。528年尔朱荣乘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之机,借口为孝明帝报仇,自晋阳率军南下,迎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至此北魏皇室已沦为傀儡,朝政大权实际操之于尔朱荣之手。

公元530年不甘心一直当个傀儡的元子攸诱杀权臣尔朱荣,不过元子攸摆脱自己的傀儡生涯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因为他尽管设计诱杀了尔朱荣,但却并没能将政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不久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攻破洛阳,元子攸被掳北上,勒死于晋阳三级佛寺。然而尔朱兆也没能高兴多久,因为此时另一个人物正悄然崛起——此人名叫高欢。

六镇起义时高欢曾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后归顺葛荣。尔朱荣镇压了六镇起义后收编六镇余部,高欢从此成为尔朱荣的部下并参与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族人、羌族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尔朱兆在缢死孝庄帝元子攸、掌握朝政大权后针对六镇降兵降而复叛的现象问计于高欢,高欢建议:“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尔朱兆又问谁能去当统领。当时正在一旁的贺拨允推荐高欢。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拨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并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大王(指尔朱兆)的,你是什么东西?大王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尔朱兆大为感动之下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帅。

出乎尔朱兆意料之外的是高欢一去不复返——六镇降兵本就对尔朱家族甚为不满,高欢赴任后利用六镇降兵对尔朱家族的仇恨将其打造成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私家军队。羽翼渐丰之后的高欢就和尔朱家公然翻脸了,到了公元532年高欢起兵消灭尔朱兆,以大丞相身份控制了。北魏朝政。尔朱兆在缢死孝庄帝元子攸拥立了节闵帝元恭,高欢掌控朝政后废黜了节闵帝元恭。本来高欢起兵时就在自己的辖区拥立过北魏皇族子弟元朗为帝,但元朗毕竟是远支皇族,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于是高欢此时又拥立了另一位皇族子弟元修。

然而元修也不是一个甘心当傀儡的主——永熙三年(534年)秋七月丁未孝武帝元修招集自己的亲信逃到关中,依附于当时关中的实际控制着宇文泰。当高欢掌控朝政时宇文泰则在苦心经营关中地区,他拉拢关陇地区各大世家豪族,逐渐成长为地方实力派人物。元修的到来无疑是给宇文泰提供了一面名正言顺的大义旗帜。高欢则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由此北魏事实上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公元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被视为东魏立国之始的标志性事件;西投宇文泰的元修也没得到什么好下场——就在他西逃后的第二年(535年)他和宇文泰之间爆发矛盾并被宇文泰毒杀,宇文泰转而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以此为标志宣告了西魏王朝的开始。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说起北魏的历史,首先应该回顾一下令我们汉族痛心疾首的“五胡乱华”。 早在汉武帝时,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的方针指导之下,卫青、霍去病率领的征讨大军几乎横扫了整个西域,不但将以前势力强大的匈奴赶到了欧洲,而且使得许多“慑于天威”的胡人迁到了内地居住。 到了魏晋时期,在关中地区(今长安、洛阳一带)居住的人口约百万,其中胡人居然占据了近一半。晋武帝时期,有人曾提出将胡人分而治之,迁出关内,使“胡晋不杂”,但是武帝并未采纳这个主张,恐怕多半是由于自东汉以来,各朝皆大量吸收胡人进入军队,胡人在军界势力很大。结果由于边吏残酷虐待胡人,使得胡汉矛盾越来越大。 武帝去世,白痴皇帝司马炎即位,此君有一种天真的可爱的傻气,比如有大臣报告民间遭遇饥荒,大批平民饿死时,此人一鸣惊人:“老百姓没饭吃,那咋不吃肉粥来?”:D 有这样的傻皇帝,大权自然落于荒淫暴戾的皇后贾南凤之手,她不但秽乱宫廷,而且谋杀了看不惯自己作风的太子及其太傅杨义,由此引发了其余诸位晋室王公的不满,导致他们纷纷起兵,为解决这个危及晋室王朝的女人,也为了自己可以得到江山,这就是“八王之乱”。 中原大乱给了早怀异心的胡人机会,于是他们趁机起兵,攻占关中地区,而长期混乱的西晋王朝根本无力抵抗,不得不仓皇南渡,建立了后来的东晋王朝。而北方各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史称“十六国”,这就是“五胡乱华”。于是,胡汉政权在长江南北对峙了百余年,其间各个朝代如走马灯一般此起彼伏,不断更迭。最终,北周大将军杨坚乘机取代了小皇帝,建立隋朝,才使得长期分裂的中华重新统一。 五胡乱华的“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其中,出身鲜卑的拓跋氏最终建立了北魏。 拓跋氏在武帝时被赐予代国的封地,五胡乱华后,前秦蒲氏灭掉了代国,拓跋氏子孙拓跋珪流离到贺兰山一带。 后来,前秦国君蒲坚以投鞭断流之势挥军南渡,妄图一举歼灭东晋政权,但是东晋大将桓玄却彻底粉碎了他的美梦,使得志存高远的蒲坚不但一败涂地,而且还留下“风声鹤唳”的千古笑柄。 此后前秦国力大衰,而蒲坚的得力助手慕容垂也趁机拥兵自立建立了后燕,前秦国势更微,不久后亡国。此时拓跋珪也借这个良机召集各部族,宣布承袭代王之制,重建代国。同年,拓跋珪回到了代国的故都盛乐,此地在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在那里,拓跋珪改称魏王,建立北魏。 当时有一个对拓跋珪有利的条件是后燕的国君慕容垂就是他的亲舅舅,而后燕军事实力很是强大。于是拓跋珪与他舅舅结盟,先后灭掉了贺兰山各部族,统一了自己的大后方。 在解除了后顾之忧后,狼子野心的拓跋珪将矛头对向了自己的舅舅,同时也是自己的大恩人---慕容垂的后燕。但是,新建国的北魏还是落后的奴隶制式的国家,在实力上无法与后燕相比。于是,拓跋珪采取了先攻取河北、山西等肥沃之地,同时迁都到山西晋城,促进鲜卑的汉化。然后,奖励耕织,并仿汉制设立官职和宫廷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北魏国力大盛。 与此同时,后燕经历了一场危机,慕容垂去世后,其子孙争权夺势,闹得不可开交。拓跋珪抓住机会,一举灭掉了后燕。这时的北魏已经占据了除山东半岛和东北、甘肃一带外的大部分北方地区。 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焘即位,此人在军事上承袭父志,继续有所建树,先后灭掉了夏、北燕、北凉,至此,五胡乱华时严重分裂的北方地区几乎全部统一了。 但是,北魏依然是旧式的奴隶主把持朝政、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而且由于对待羌、氏、羯等族过于严酷,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爆发了这些族人的起义。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魏孝文帝顶住奴隶主势力的压力迁都洛阳,进一步促进胡汉融和,倡导文化制度、社会生产等方面向汉制靠拢。同时大力革除奴隶制的顽疾,推动北魏向封建社会过渡。 一系列措施使得北魏达到了全胜时期,这时,孝文帝也野心勃勃挥师南下,进攻当时的南朝南齐,但是和他的胡人先辈一样,他也遭到了惨痛失败。后来,南齐也进行了还击,进军北魏,不过同样失败了。但是南下惨败使孝文帝十分沮丧,不久郁郁而终。 孝文帝死后,又经历了几帝,北魏国力逐渐衰落。孝明帝时,由于皇帝幼小,由母亲胡太后代其理政。胡太后是一个私生活放荡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追求享乐、穷奢极欲的人。在她的影响下,北魏各王公大臣纷纷效仿,生活糜烂奢侈,甚至互相攀比,比如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由此北魏国政大坏。 所谓人在江湖飘,迟早要挨刀,当年拓跋圭乘前秦和后燕国内动荡时异军突起,建立国家。如今,长期被欺压的其余部族的胡人也趁北魏朝廷不稳时自立造反,其中,鲜卑人葛荣的起义最是凶猛,他率领起义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洛阳附近。 就在北魏王朝惊慌失措之时,出现了一个乱世枭雄--尔朱荣,此人英俊潇洒、风度翩翩,长期盘踞山西,训练了一支精锐骑兵,所向无敌。朝廷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急令尔朱荣为国讨贼。得到剿匪令的尔朱荣信心满怀的出发了,当然他的目的并非是为国尽忠那么简单,而是想趁天下大乱浑水摸鱼,分到一杯羹。 尔朱荣在军事上的确有相当实力,他用诱敌之计以少胜多,大败葛荣的数十万大军,葛本人也被杀死。这一大功为尔朱荣赢得了政治资本和声誉,自此,怀有极大野心的他开始招揽各方势力,同时不时打探朝廷动向。 不久后,胡太后与其男宠的奸情暴露,魏孝明帝痛恨之极,要大义灭亲,于是找上了当时已经很有势力的尔朱荣,然而不幸走漏了风声,这时狗急跳墙的胡太后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孝明帝。 尔朱荣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他借口为孝明帝报仇,进攻洛阳,杀死胡太后及二百余位大臣,立孝庄帝,其实自己掌控大权。但是好景不长,不甘受摆布的孝庄帝联合对尔朱荣的残暴统治不满的朝廷势力,诛杀了尔朱荣。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未僵,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见哥哥惨死,起兵杀入京城,把孝庄帝大卸八块,又立了个小皇帝,朝廷变得更加乌烟瘴气。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尔朱荣的家将高欢、宇文泰二人,志向一点不比主子小,先是高欢趁乱出手,依靠河北大族的支援,把尔朱氏灭门九族、挫骨扬灰,把持了朝政大权,立孝武帝。 后来孝武帝为摆脱控制,出走到长安投奔与高欢始终明争暗斗的宇文泰。而高欢则改立闵帝,同时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后来高欢毒死闵帝。 另一方面,宇文泰也定都长安,几乎就在高欢毒死闵帝的同时,宇文泰也毒死了孝武帝,建立西魏。 至此,横行一时的北魏彻底灭亡。


见微而知著


北魏分裂之战,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结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际,两派势力间相互争夺的发动战争。永熙三年(534年),高欢在洛阳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改年号天平。次年正月,宇文泰等拥立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改年号大统,史称西魏。


小夏视觉


高欢和宇文泰两个独裁者分别拥立两个傀儡皇帝,各自认为正统,互相对立,史称东魏西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