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前你會先洗茶嗎?

歷史潮河


人們在泡茶時,習慣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有些茶人解釋這樣做是因為要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他們認為不“洗茶”的人,是“不講衛生”、“不懂茶藝”。但有否想過,這樣“洗茶”,連茶葉精華也在不知不覺中洗掉了?

簡單來說,芽頭類的不洗茶,本生芽頭的茶內含物質就不高,如果再把第一泡也倒了,就浪費了營養物質了,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盡顯茶的美味。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的成分在第一泡後3秒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鐘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

綠茶,金駿眉,白毫銀針不洗茶。其餘的茶可以“洗茶”,生普洗一道,熟普洗2道。


天福茗茶TenFu


洗茶是一個不標準的稱謂,專業上把這個步驟稱為“溫潤泡”,主要是針對一些不大容易均勻出湯的茶葉而言,是一個為了把茶泡好喝的技術手段,絕不是因為茶葉有多髒。

入門級茶人往往受到前輩第一個諄諄教導就是'茶要先洗了才能泡來喝'!特別是象'據說農殘較多的鐵觀音或者陳放多年的老普洱,不洗就喝,長期以往會中毒的!'

洗茶,是人們看到某些茶的沖泡過程時想當然的一種說法,容易引起誤解,讓人以為炒作有多髒。專業領域中這個環節的標準稱呼是'溫潤泡',是為了把茶泡好喝的一種技術手段。

很多茶在製作過程中都經過'揉捻'這一工序,目的除了造型,更要把一部分茶汁從葉片裡揉出來,再透過乾燥使其附著在葉片上,這樣日後我們沖水時,這些被揉出來的茶汁才能迅速溶解在水中成為茶湯。當然,還有一部分茶汁在葉片當中沒有被揉出來,隨著幹茶吸水膨脹,這部分茶汁可以慢慢地滲透進水中,使茶湯維持一定的濃度,以及各種組分的相對和諧,給我們帶來美好的體驗。試想如果有些茶葉被揉捻的相當緊結,葉片內外的茶汁都不易有條不紊地進入水中,那茶湯的口感勢必就不那麼悅人了。所以,對這類茶,我們在正式沖泡前,先用一定溫度的水將茶葉潤溼,令其條索微微舒展,正式沖泡時每泡茶湯的濃淡和協調就比較好控制了,故稱溫潤泡。象大部分的烏龍茶和緊壓成型的普洱茶,常有此應用。當然,即便是烏龍茶和普洱茶,如果茶葉已經很細碎了,出湯率很高了,也就不必溫潤泡了。

那麼茶葉到底髒不髒需不需要洗呢?所謂髒,無非是怕灰塵,微生物和農殘。我們的空氣中有一定濃度的灰塵顆粒,我們吃飯說話甚至呼吸都會使一定量的灰塵進入身體,茶葉上的灰塵和這些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絕大部分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茶葉之所以保質期長就是因為其含水量已經降到最低,極不利於微生物著生。說到農殘,與很多生長期比較短的蔬菜水果相比,茶葉的農殘已是微乎其微,況且,每種茶葉都是經過複雜的工序製成的,各種理化作用會促使痕量級的農殘繼續降解成無毒物質。所以,只要是正規廠家及品牌的茶葉,大家可以放心大膽地喝,完全不必出於安全衛生的角度去'洗茶'。有些容易出湯的茶,比如常規的綠茶和紅茶,反而是第一泡最好喝呢!


於老師說茶


在這裡,我用潤茶來代替洗茶的概念。

首先說一下茶藝表演上為什麼潤茶

茶藝,主要是研究怎麼泡出好喝的茶。在茶藝表演上,潤茶一方面是為了增加美感,一方面是因為泡不同的茶,確實也需要潤茶。因為首泡的潤,能夠將一些茶性比較保守的茶快速釋放,使人能夠迅速喝上好茶,像紅茶、普洱、黑茶。

其次,說老祖宗沒有洗茶,是不太準確的

在茶經裡,也是明確有說要進行潤茶的,因為不同的茶葉,因為茶性不同,沖泡的時候出湯的時間和速度是不一樣的。而經過潤茶這一道“藝”,則能夠大體上讓所有茶都能夠釋放出它的天性,使人能夠快速喝上好茶。

最後說我的個人實踐

一般我只對幾種茶進行潤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和全發酵的紅茶。因為這些茶的原料通常是比較老的茶葉,茶性比較保守或者說緩慢或者說懶,需要熱水的熱來激發其茶性才能夠讓人喝上好的茶湯;而一般我喝綠茶和白茶這種不發酵的茶,基本上不通過潤茶這道工,因為這些茶通常都是採用嫩葉製作,茶性比較鮮活,出湯非常快,即使不潤茶也能夠在頭泡的時候喝上好的茶湯,而潤茶了容易浪費茶湯。

我是茶小俠,分享科學茶飲知識,祝您喝茶愉快、健康

茶小俠


“洗茶”洗什麼?

  1、洗茶是洗“泥塵”嗎?

  目前的茶葉生產加工,對於稍具規模的加工廠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潔化生產的需求。即便對於規模相對小的農戶或者作坊,茶葉生產過程也基本能做到不著地。茶葉上的“塵”,主要是茶葉的茶毫和生產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塵狀微粒,並非泥土灰塵。所以,洗茶,並無“泥塵”可洗。

2、“洗茶”是洗農殘嗎?

  在當下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熱點話題。作為一種與絕大部分中國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料,茶葉的安全問題也倍受關注。中國茶葉總體安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質量合格的茶葉,其各項指標,包括農殘和重金屬指標,自然也在國家標準規定的安全範圍之內。在這一安全標準的前提下,即便茶葉中有微量甚至痕量農殘,也是以脂溶性為主。也即,農殘指標合格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肯定是安全的。

“洗茶”實為“潤茶”

  對於日常大眾品飲而言,從品飲到一杯美味可口的茶湯的角度,所謂泡茶,無非就是採取合適的方式,將茶葉中的可溶物質,用水將其溶解成均勻的茶湯,品享到茶葉的美妙滋味和香氣。

關“潤茶”的建議

  茶葉一經用水沖泡,茶中可溶於水的浸出物就會逐漸溶於水中。所以,對於潤茶,需要掌握好。

  實驗表明,茶葉一旦與熱水接觸,有些物質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便會大量內含物溶解於水,首先浸出的是帶有爽味的維生素,帶有鮮味的氨基酸和帶有刺激味的生物鹼。如果我們潤茶的時間過長,那麼倒掉的茶湯中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氨基酸、生物鹼等營養物質。由此可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輒5-10秒鐘之久甚至更長時間的“洗茶”洗去了多少營養精華和茶味。

如你對茶方面有任何疑問或見解,可以百度安化砍柴哥.


八木春茶葉


人們用茶壺泡茶時,習慣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有些茶人解釋這樣做是因為要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他們認為不“洗茶”的人,是“不講衛生”、“不懂茶藝”。但有否想過,這樣“洗茶”,連茶葉精華也在不知不覺中洗掉了?下面介紹一下為什麼喝茶前要洗茶。

  其實,據學者考證,“洗茶”一詞始用於北宋,原屬於茶葉採製過程用語,後延伸至飲用過程中。而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以後經過初制、精製,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篩揀等,不僅獲得茶葉品級,而且達到衛生標準。其中偶有夾雜物如茶灰、塵埃,經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進行浸泡,有利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而不是單純為了洗去茶葉不衛生的東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盡顯茶的美味。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的成分在第一泡後3秒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鐘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從市場經濟角度看,為拓寬我國烏龍茶銷路,謀求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洗茶”用語宜修正為“浸茶”或“溫茶”較為確切和科學。


漢唐會


洗茶一般就是洗去浮灰和雜質。

綠茶,兩三泡就沒滋味了,所以如果茶有明顯雜質,用溫水洗茶就好。

對於上好的綠茶,尤其是明前、嫩芽,可以不必洗茶,直接中投、上投沖泡就好。

而對於烏龍、普洱,都會有洗茶工序,浸潤之後,洗去葉褶皺間雜的灰塵,也方便充分沖泡出茶的香氣和韻。

對於上好的烏龍,其實也不必洗茶。比如有一次從臺灣帶回來的高山茶,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我真的不捨得浪費每一泡。

所以,洗不洗,關鍵看茶的質量好不好。但陳年普洱肯定是要洗的。

另,洗茶的水別浪費了,淋壺身養紫砂也不錯。


木融寶財經


洗茶用沸水沖洗茶葉,將茶葉和沸水在壺中輕搖多次後立刻將茶水倒去,不光是為了將茶葉表面的一些附著物洗掉,主要是要去掉重金屬和殘餘農藥,將有毒的物質一併除去。特別是沸水沖泡可以將鉛攝入量大大降低

不過也有人指出,重金屬並不容易溶解於水,如果是連同茶葉一起吃下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攝入重金屬。

兩方的說辭都有自己的理由和依據,個人認為這個還是要看自己的想法。我更傾向於“醒茶”。不同種類的茶有不同的醒茶時間,要把握好,才能飲用到口味最佳的茶。


茯茶妹妹


其實,不管是:洗茶、醒茶,還是溫潤泡,說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只是,醒茶與溫潤泡,多用於團揉狀的鐵觀音,臺灣高山茶,還有些餅茶。

因為,茶葉在種植、加工過程中,就算沒有農藥殘留,就算加工全程茶葉不落地,也不可避免,種植與加工中,會沾染塵土。

所以洗茶,醒茶,溫潤泡,出於衛生考慮,是必不可少的。


品茶賞器


這最終還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啦!高衝快出水的洗茶,也就是所謂的第一泡。其一,水壺內的水溫正恰沸點,這一溫度可以殺死大部分影響腸胃消化系統的多簇葡萄球菌或大腸竿菌等等;即便某些可耐高溫的有害細菌,此時也會在體表生衣…… 第二,是讓嚴重脫水的茶葉葉片得到必要的溼潤與舒展,並因遇水加速氧化而釋放較影響口感的丹寧。這與窖藏多年紅酒解封接觸大氣時的化學反應近似,只不過因茶葉封裝與紅酒不盡相同,且物相也不同,但氧化到一個最佳程度,目的則是一致的。造就一種恰如其分的絕佳口感,體現價格高低的巨大差別…… 其實還可以接著說可可、咖啡、西番蓮的。不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條食客尊則,似乎也被如此高速浮躁的生活習慣,以及麻辣火鍋、水煮魚的盛行,快給消滅殆盡的了!背兮、嘆兮,知又奈何?

看您關注了我苦戀著的她,回答您也算是互相尊重的一個方式吧!與君共勉。


我就叫做華為


分茶類,除黑茶外都不需要洗茶,常規說叫潤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