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老张谈三农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首先,有的人可能会感觉这个很恶心,其实我们都是凡人,排便这个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没有什么恶心不恶心的。就算是在伟大的人,这也也是不可避免的,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不排泄呢?所以是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小时候,农夫看到在农村里有些老厕所里面,都有很多用稻草编织成的“小辫子”,一把把捆起来的,然后就放在厕所的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隐蔽的地方。当时也不知道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以为是哪个人在上厕所的时候无聊而编织的。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个稻草编织的“小辫子”其实就是用来擦屁股的。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呢,其实这个就是古人智慧了。这些稻草都是经过处理过的了,非常的柔软了,再加上其经过精心的编织,应该是比较舒服吧。

听老辈人说,以前的小孩子在野外大便后,一般都是找一些小石头、树叶子、树枝等来擦屁股。不过,农夫小时候是亲眼见到过,有些小孩子是直接把屁股翘起来对着墙角来擦屁股。

另外,有时候,一些常抽烟的人,也会把自家的烟盒子留下来,然后用来擦屁股。在卫生纸没有普及以前,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上完厕所之后,基本上就是这几种方式擦屁股。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呢?欢迎大家补充!


农夫也疯狂


我出生在5O年代,对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还处在解放初期,百业待兴,尤其是农村更是一穷二白。


50年代的农村,别说是擦屁股纸了,连吃的粮食,烧饭的柴草都成问题,那来的纸擦屁股,只有在拉屎时随手在地里捡两小土块带着,拉完了将小土块在地上将棱角磨平,在屁股上擦两下再扔回到地里去。

到六几年条件有所好转了,一般是在厕所里的墙上挂个小网兜,里面放点稻草,玉米络皮。到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有人家用旧报纸,旧书。再后来用一种很粗的粗纸,直到现在的卫生纸,高级卫生纸。



由于各地方的生活习惯不同,擦屁股的材料也不一样。八O年的时候,听一朋友说,江苏南通一带农村擦屁股用芦柴蔑子,当时说什么我也不相信。八一年到南通三余镇出差,在一朋友家小住2日,上厕所时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厕所的墙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放着一捆芦柴,长有4寸,再低头看粪坑里面飘浮着一层芦柴蔑子。


后来问了一下朋友,南通一带不长水稻,一年当中是蚕豆,小麦,棉花套种,这些农作物的秸秆都比较硬,无法使用。南通沟边的芦苇比较多,取一段芦柴用手镊破,掰开几片,拉完后在屁股上刮一下。

各位友友,那个年代你们那都用什么,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也是一段历史吗!


百花争春我为先


这个问题谁提的?净提人家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

以前农村有没有手纸不知道,反正我小时候擦屁股没用过卫生纸,不是没有,而是舍不得用,舍不得买,用不起。

下面我把我小时候擦屁股的方法做一下排序,也算是一个总结吧。

最好的是作业本子撕下来的纸。

当然不是新本子,是写过之后不用了,我小时候用本子非常节约,一个本子反反正正用完了才收起来,接下来也就是它发出余热的时候了,就是用这些写完了的本子擦屁股,这样本子的使命才算结束。是不是很会过日子?



第二,就是爸爸抽完了烟的烟盒。

过去老爸爱抽烟,抽完烟的烟盒也会积攒起来放在厕所。以至于我现在对过去的烟盒都很有印象,只不过这种还留有一股香烟味,还有在厕所,我最喜欢用火柴点燃烟盒里面的金箔。

这些都是在厕所里,我们的土话叫茅子,如果是在野外,我们都会用些什么呢?

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叫。胡体疙瘩擦勾子聊的太,说白了就是土疙瘩。但我觉得用这个擦屁股不好。因为土疙瘩容易粘到屁股上,特别难受。


当然这也难不倒农村人,我喜欢那种光滑的石头,凉嗖嗖的,也能擦干净。还有就是瓦块,构树皮,大树叶子,硬柴棍棍。不说了,说多了怕你们笑话。

当然现在的农村水平提高了。一般口袋里都装有手纸,自然想象不到过去人们的无奈。


乡村小二哥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不知不觉,乡居小菜已经30岁了,看到这样的问题,尴尬中有点怀念啊,农村那年代的生活真的很苦,连粥饭都没得吃饱过,上厕所条件更是槽糕,不像现在有卫生纸擦屁股,在卫生间摁下水箱就冲掉那些排泄物。

有手纸卖,没钱买

小时候跟妈妈上街,是看到农村街上有那种专门擦屁股的手纸卖的,纸质比较粗糙不够白有点硬,然而价格却不便宜呢,妈妈也是没舍得买来用。

家里没有专门的厕所,有个洗澡房,那里可以小便,而上大厕则是去养猪的猪房,因为猪房里面挖个深坑,平时猪吃掉的猪食、猪排泄物都用水冲到里面去,而那个深坑上面则搭着三根圆木头,没有用钉子钉住,有点摇晃,每次上大厕就站在上面,每一次老担心脚下一滑掉下去了,不是淹死也会被熏死的,现在想想都觉得超好笑。

一、用树叶

而擦屁股我们家一般用的是树叶的叶子,妈妈说用小树枝擦不干净而且容易伤到屁股;乡居小菜也不记得用得最多的那种树叶叫什么了,就记得那种叶子绿绿的,两面都有短小绒毛,比较柔软,而每次一般都叠两片那树叶来用,不然就一叶太薄了容易弄破弄脏手。

平时妈妈都会摘那种叶子回来放在猪房墙上的一个洞里面,想用就拿;可能是放树叶像个窝,那地方还招来老鼠拉屎拉尿,搞得妈妈又要重新去摘那种树叶。

二、用废旧报纸、作业本

有一回家里没有那种树叶了,我就摘种来当围墙的桑树上的叶子来擦,也还挺好用的;而用树叶擦屁股弄脏手过,见家里有废旧报纸也会撕成小张拿来擦的,还有用完的作业本也撕来擦过。

三、用小树枝、玉米外壳甚至水洗

当然了,那年代生活苦,人们也很懂得充分利用,像从后山砍回来的柴火,有些人也会砍些小条的根枝出来,平时上大厕用,还有像收玉米掰出的那层层外壳也是可以拿来擦屁股的。

而这些用过的小树枝、玉米外壳,并不是直接扔到粪坑里,而是有个竹篓专门装的,集满了拿去烧成灰放到地里施肥。出去外面干活,要是有小河小沟的,还直接水洗呢,哎,越说越不好意思了。

而去学校,厕所就两个坑,上厕所的人多,没那时间去摘树叶了,周边是甘蔗地,也没多少合适的叶子摘,一般都是撕作业本擦屁股的。

后面过了几年,条件好点了,妈妈也买手纸回来用了,上初中再也不用担心上厕所要摘树叶或者撕作业本来擦屁股了。虽然那些手纸不够现在的卫生纸好用,但已经很满足了,起码生活在提高、进步。


乡居小菜


改革开放以前,我去山西最穷的吕梁地区住了几天,当时的贫困状况难以让人相信,全家一条大被,男人们从小就没有穿过内裤,外面的衣服都是穿了几十年,衣服破了以后没有布去做补丁,所以,有的衣服上面能有几十个窟窿,这是穿的,再说吃的,主人和我说过,生活了几十年,没吃过一顿饱饭,白面只有过大年时,政府每家救助几斤白面包顿饺子。最后说拉粑粑以后用什么东西檫屁股,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就是用土块去檫,男女都一样,而小孩子更为稀奇,就是把家里的大狗叫过来,让狗用嘴添干净,现在好了,改革开放以后,生活都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质量有了空前提高,所以,感谢邓小平啊!


大地滋润


题主,晚上好!你的这个标题很有趣,让老兵讲一个真实的笑话吧!

大概在70年代前期,那时农村工作队经常下乡,有一天,我的村来了两男一女,听说这位女仕是干部!那个年代,老百姓生活相当艰苦,大部份人饿肚子……

工作队的同志在我们村住了两个晚上就走了,隔几天又来一伙人,把生产队队长抓走了,全村吓得一塌糊涂!不知要出什么大事了。

过了两个星期,队长回来了,他告诉全村人一件事!赶快把全村每个角落的弦蔴叶连根弄丢!有人问为什么?队长说;工作队的那个女人说我们村的人会放毒,把我拿去学习班整了十五天,最尽弄清是她解手时,扯了弦蔴叶擦屁股,屁股痒,肿毒了!听完后,满村老幼都哈哈大笑,原来城里人同样有不会,不懂,没见过的东西……😃

由于科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差异!物质生活的艰苦与富裕!小孩都懂得使用卫生纸了!现我们都生活在新时代,希望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永恒的思念876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看到这样的提问,自己忍不住进来回忆那不堪的、辛酸的童年……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说心里话,不敢去回想,也不愿去回忆……

对于一个60后的我,而且出生在一个祖辈都是农民的家庭来说,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心里是十分的难受……

从自己记忆起,记得当初上完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那时是母亲平时把玉米秸秆的外皮剥去,然后在弄成一节一节的放在厕所旁边,大便后用它来擦屁股,由于穷,擦了屁股后还不能扔掉,放在另一边等到干后,还要当柴火烧来煮饭。

还有也是用剥下的玉米皮,也就是包在玉米外的皮去擦屁股。

还有一种办法,利用竹子片刮,也就是家里用竹子编背篓、箩筐……(家里砍来的竹子,用刀把竹子启开,利用带皮的那层去编背篓,剩下不带竹子皮的那个,同样弄成一节一节放手厕所旁边备用)

小时候去外面玩耍、或者给牛打草、给猪打猪草,大便后就用田地里草叶子来擦屁股,或者是用土坷塔来擦屁股……

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的作业本子,那时的纸也十分粗糙并且还十分的黄,为了省钱买作业本,反正面都要抄写作业,使用完了的作业本最后还舍不得扔掉,积攒下来去厕所用来擦屁股……那时一个作业本五分钱,铅笔每支有三分、五分的(五分的一头带橡皮擦,为了省钱,舍不得买五分钱的,用三分钱的铅笔,写错了字,用食指沾点口水去擦那写错了的字……)

想想自己出生在六十年代,生活在改革开放前的日子里,小时候穿衣、吃饭凭布票、粮票才能买得到……平时穿的都是粗布衣服,那布是父母买回家是白色的、而且十分粗糙的那种的布回来,再用蓝色的染料染成蓝色干后,家里请来裁缝师傅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量好尺寸再做好衣服穿。(当然也只是过年才有的待遇,平时穿哥姐他们的旧的)可以说直到上小学里面也没有穿过裤衩,想到上学的时候,现在觉得好笑、幼稚,那时去厕所,见有些同学里面穿有裤衩而自己没有,怕同学笑话、怕丢人,多数时间不愿和同学一起去厕所,甚至还故意躲开。

上学那会,家里还是很穷,连一双新鞋很少有,也只能等到过年时母亲做的一双布鞋穿,(布底的那种鞋)平时母亲要上工挣公分,还要照顾我们兄妹几个,一是没有闲暇时间,二是家里穷,多的旧布也没有,也只能等到过年才有一双新鞋穿。可以说在一年中一双鞋根本不够穿,有时为了省鞋只好光着脚走路,记得上学那会,夏天吃了中午饭去上学,光着脚踩在那石板路上,石板还很烫脚底……记得去学校的路还有泥土路,到了冬天若是下雨天,害怕把鞋弄湿、或者弄上泥土,脱下鞋装在书包里,去到学校找点雨水洗一下脚,然后才穿上鞋。(当时的书包都是竹子编织的……)


以前那个苦日子,太苦了,如今不愿去回想……


家人平安147354958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说到这里,一下子让自己回忆起了那时八九十年代童年岁月,确实在二十年前的农村基本很少有手纸之类的擦屁股,而且农村的厕所也是非常简陋,在农村一般厕所就建设在距离家不远,而厕所大都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一个简陋的小房子。



童年在上厕所时没有手纸的人,基本上70、80后以前的人。说到上厕所没有手纸就想起小时候一些尴尬又搞笑的事情。我们的小学距离自家所在的村庄有几公里,每次我们读书都会沿着河边一路徒步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学校,而小学厕所就建在距离学校不远,而且厕所只有一个,不分男女,有时候憋不住了,有的同学会跑到附近的林子里解决。



对于厕所没有手纸的年代,也是我们童年时期。其实那时候解决擦屁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使用不用书本或者作业纸带代替。特别是一些草稿纸,用完了都会把他收藏下来,上厕所留着备用。由于草稿纸比较硬,用来擦屁股也是很不舒服,但是那年代普遍贫穷,没有其他代替,也只能这样。而出了使用书本、草稿纸以外,很多小孩还会使用其他更另类的方法。



在厕所没有手纸的年代,很多家庭常常会用竹编或者木棍来代替。进到厕所,旁边就会有一大框没用过的竹编,而上完厕所的人就直接使用一小节竹编来擦屁股。对于没有竹编的,有一些家庭也会用木棍之类的代替,总之那种年代生活过得比较贫苦,而且即使有手纸卖,估计也很少有人每个月购买放在厕所里使用。

对于这种情况大家有活同样的经历吗?欢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讨。


乡村波比


以前,在我们这里的农村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在农村人家里方便,别说是做工精致手纸了,就是连厕所都还没有呢。我们这里习惯于把厕所叫茅房(茅厕)。

我记得在过去的农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饲养土猪的猪圈,是用条石做成四根立柱,在上面钻了孔,在石柱的孔眼里插进木棒,做成围栏,围成一个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的猪圈,把母猪或者是肉猪们圈养在里面。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家里还不止一个猪圈呢!猪圈里还摆放着一个用石头打磨而成猪食槽。给猪儿喂食时,就把煮熟了的猪饲料倒进去。猪儿就屁颠屁颠跑过来,哼哼地在里面抢食。猪是不会像人那么讲究的,吃住都不分家,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吃了就要拉。在猪圈里到处拉屎。猪粪一堆一堆的摆在那里,臭气熏天。因此猪儿们就常常睡在猪粪上面,身上沾着猪粪,又脏又臭。

所以主人即使每天再忙。也要抽时间去打扫猪圈,清理猪粪,把猪粪扫进旁边的粪坑里去。

农村的猪圈和粪坑都是紧挨着的,主要是为了清扫猪粪方便。猪粪是最主要的农家肥料(有机肥料)。是农民给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施肥的主力军(那时的化肥奇缺,一般的农民家庭也根本就用不起化肥)。所以大家都对猪粪情有独钟,特别珍惜,把猪粪收集起来,就会派上大用场。只要是养了猪的家庭,那个粪坑都不会挖得很小,而且粪坑的底部是铺了石板的,周边都是砌了条石加固了的。

人也要吃喝拉撒嘛。农村人的方便,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大都是在猪圈旁边的粪坑边沿上找个位置,简单地开一个口子,挖一个窄窄的斜槽,铺上石板,或者找点儿水泥来硬化一下,就是人使用的粪坑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就在粪坑上面铺设了石板,把粪坑掩盖住了,只在上面留下一个小口子,方便粪勺去掏粪,那个口子一般都是开在房子后墙外面的房檐下面。挑粪时,就不从里面的房间里出入了。

因此,人要方便就只能跟猪挤在同一间房子里了,猪圈里的光线都比较昏暗,苍蝇,蚊子,臭虫,老鼠都很多,气味也非常难闻,还要伴随着猪的气息与哼哼声。如厕并不是一件轻松快意的事。农村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倒也是习以为常,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如果是习惯了上厕所方便的城里人突然去到农村,肯定是适应不了这样的环境氛围的。恶心作呕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反应。当然是待不住了。如厕方便不方便,是做客乡下(我们这里称为走人户)的最大不便,最大的苦恼了。想要入乡随俗,确实太难了!

那时候,人们在大便之后,也是要用手纸的,只是没有如今广泛使用的那么高档的卷筒卫生纸。而是比较粗糙的旧书本纸,学生用过的旧作业本纸,一种很廉价很毛糙的黄色草纸。有些抽烟的男人就会使用随身携带的包装香烟的烟盒纸。

更早的时候,听说有些家庭里没有纸张用,就用削好的薄竹片(打磨过的,棱边已经不锋利了)来刮几下,就完事。还有的就用那种比较薄的,边沿比较圆滑的石块来刮。

总而言之,那时的卫生条件,如厕条件跟如今真的是有天壤之别,很不讲究的!


沧海一滴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这个话题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会是一个好奇的问题。可对年老的父母长辈们来说,是个心酸,难于或者是羞于启齿的话题了。 现在手纸方便,每个家庭每个房间几乎都会摆放手纸,农村家里厕所也会放着手纸。

一次宴席结束后,桌上散放着几张餐巾纸,山妮母亲见了,看着干净,就拿了起来,孙女见了,叫她奶奶不要拿了。母亲说现在用纸多了,而且方便了,也不要丢了,浪费掉。母亲对我们讲起了那个年代所谓的“手纸”来。听的孙女们难于相信,因为那些都是她们未曾接触过的“手纸”。



叶子是手纸。父母辈们是三四十年代的人,不要说吃饱穿暖了,手纸更是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地里干活想方便的话,就是地边有宽大一点的野草或是树叶子采摘一把解决的。母亲用过最多的就是青蒿叶子,叶子软,可消炎。

提起叶子擦屁股,母亲还讲了外公说起的一个故事:土匪进村抢东西,一个聪明的爷爷在食物里放了泻药,让土匪吃了拉肚子,跑到屋后方便,随手抓了生长在屋后的荨麻叶擦屁股,一个个被蜇的奇痒难受,乱叫着吓跑了。这样的“手纸”对付坏人也挺好的。



土坯,石子和瓦片是手纸。那个年代是不存在不能随便大小便的,连擦屁股的东西也是就地取材了,能抓到什么是什么,比如土坯,圆滑一点的石子,没有棱角的破残瓦片。在用时还得小心,不然会有擦伤。

竹片,小棍子也用来擦屁股。在家里的人,经常会在茅坑土墙缝里,插上削好的竹片或小棍子,解决好,轻轻刮一下。


还有破布片擦屁股。这算是奢侈的用法了,也是极少数人才用到的。一般家庭条件好,破损衣物,剪成布片备用。

还好到了山妮这个年代,可以用硬纸,比如小楷本,练习本之类的作业本,写完了,舍不得丢了,撕了揉一揉再使用。从这个问题引发的回答,山妮希望没有用过这些“手纸”的小辈们,可以得到一些感悟,而不仅仅是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