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真相

素質教育的真相

一、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對於這個詞,百度百科的解釋是: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也不知道聽明白了幾分,只不過我知道,在很多家長認知裡,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讓孩子去學彈琴、舞蹈、畫畫、跆拳道、圍棋等等,然而所有這些,本質上和文化學科一樣,是一項技能,但都不是素質教育(不過可以成為素質教育的一種方式)。

素質教育的真相

在此,我不想討論其定義,我只說自己的理解。我認為真正的“素質”注重的,是關鍵的內在核心素養和精神品格,它是技能才能的縱向深入,而不是橫向擴張。比如認知思維、善良、愛心、目標感、堅毅等等,這些都是素質,而且核心素質可以通過任何形式來鍛鍊,同時,一旦具備又可以用到任何事情上(包含技能)。“教育如生長”,素質教育是構成一個樹的樹根和主幹,而其他所有技能等是樹的枝葉和果實,只有根深幹壯,才能枝繁葉茂!

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看了很多網上的言論,都把這兩個東西看成是對立的。他們都以教學科目為依據劃分,認為只教語數英等考試科目就是應試教育,重視音體美等非考試科目就是素質教育。

但如果你理解了上述說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含義,或許你立馬就明白了他們兩個的關係……先說我的結論:“道”與“術”的關係,不是對立,而是作用與反作用

素質教育的真相

說到“應試教育”,任何科目都是可以搞成應試教育。比如近年來許多家長瘋狂地給學生報各種特長訓練班,他們基本都是衝著升學考試去的,想讓孩子得到特長項目的加分,即使不是這個目的,那只是為了讓孩子多一項技能或才能而已。這樣的“特長訓練”難道不是應試教育嗎?

說到“素質教育”,不要狹隘的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玩,是才藝,就是學一些“業餘”或者無關痛癢的。任何事情要做好,做到位,做到有結果,沒有“素質”的支撐,想都別想。比如學生學習要好,必須要有學習動力、有目標感,有意志力等,他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是影響“結果好壞”最重要的因素。

素質教育的真相

所以,其實他倆一點都不矛盾,甚至,用真正的素質教育方法去學習反而能促使應試教育體系下的“考高分”。因為素質教育完全是一種更符合孩子心智發展規律、更容易形成知識體系、更成熟的教育模式。

因此,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與教什麼科目根本就沒有關係,而是與為什麼教、怎樣教、教課目的直接相關。任何科目的教學都是既可以成為應試教育,也可以成為素質教育,下面拿兩個科目作為例子。

素質教育的真相

以語文為例。如果語文教學著眼於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著眼於學生健康情感和獨立思維的培育,著眼於學生審美素養和審美創造能力的加強,著眼於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思維格局和境界的提升……總之一句話,語文教學著眼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就是素質教育。

而如果語文教學只以考試為目標、以“考點”為依據,每一課、每一項教學內容都只盯著考試去教,每一課、每一項教學內容都以考題訓練的形式呈現,“不考的不教”,這樣的語文教學,沒有人文關懷,沒有情思培育,沒有興趣培養,沒有文化和審美內涵,總之,只有知識,只有分數,沒有人。這樣的語文教學,那就是應試教育了。

素質教育的真相

再以體育為例。在一般人的認識中,體育課理所當然地屬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掛不上鉤的。如果體育課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孩子鍛鍊身體的重要性認知,培養孩子鍛鍊身體的習慣,讓孩子和大自然產生鏈接,提升能量,引導孩子從體育中去感知更多處事的態度(魄力、力度、速度等),這樣的體育當然就是素質教育了。

但近年來一些地方把體育納入了中考,考試當然要確定具體項目的,結果是學校的體育課和課外訓練只練考試項目,早操、課間操取消了,體育活動取消了,自由運動取消了,每天都是無數次地重複訓練立定跳遠、仰臥起坐、跳繩等幾項考試內容。這樣的體育教學,難道不是赤裸裸的應試教育嗎?

素質教育的真相

由此我想,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可以做出如下詮釋:不論哪一門課程,只要是以“育人”為目的,著眼於學生健康人格、核心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著眼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關鍵能力的提高,著眼於學生生活品質和終身發展,這樣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而不論哪一門課程,如果只是以獲得眼前的考試分數為目的,只以想方設法“達標”為結果,只以考試為依據確定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同時用分數界定學生、區分學生,教育者眼中只有分數而沒有“人”,更沒有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這樣的教育就是應試教育。

總的說來:素質教育應該成為應試教育的基礎,而應試教育其實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培養


素質教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