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张郃和张飞相比,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谈文论史


这个问题有意思,三张相争,哪位最强?

即然是三位武将的对比,我觉得应该从几方面进行考虑:1.武艺高低,2.领军才能,3.功绩。




一、先比较三人的武艺,依据就是单挑战绩。

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单挑战绩如下:






张飞的成绩单非常辉煌,他一共参加过26次打斗 ,其中胜利了21次,斩杀了11人,吼死了1人,打败过许禇3次,打败过张郃3次,打败高顺,于禁,刑道荣,马岱各1次。

张飞有过3次平局:与吕布打平2次,与马超打平1次。

张飞输过一次,醉酒后被吕布打跑,但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张飞是唯一一个百合以上能与吕布打平的猛将。

张郃

在《三国演义》中,张郃的单挑战绩如下:



张郃应该是《三国演义》
中战斗质量最高的猛将了,大家看看他的对手

超一流:赵云、马超、张飞、黄忠,蜀汉五虎他拼过四个。

一流:张辽、庞德、关兴、魏延,

二流:杨昂

张郃参加打斗13场,只遇到过一位二流战将,被他碾杀,其余全都是硬碴子。就这样,张郃居然能活那么久,也是奇迹。

张辽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的单挑战绩如下:




张辽共参加过9次打斗,胜利5次,平手算4次,输1次。还算是不错。

比较三人的武艺,不用考虑,最强的肯定是张飞,而张郃和张辽有过交手,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平手。而相对来说,张郃遇到的基本上都是硬碴子,比张辽的战斗经验要更丰富,而后三国时代,张郃也曾经称王称霸,当过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所以排名靠前。

三人的武艺对比:张飞>张郃≈张辽。

二、再说说三人的领兵能力



张飞的领兵能力还算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也有。长坂坡独拒曹兵,名扬四海。西取川蜀,所战必克,立下大功。而宕渠一战,把张郃收拾得挺惨,连战马都不骑了,翻山越岭而走。


张郃的领兵才能也不容小觑。虽然他曾经被张飞打败,但也与他当时只是个偏师的将领有关系,军事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夏侯渊战死后,曹魏众将搞民主选举,推举他代理主帅之职,也说明在曹魏众将中,是相当认可他的军事才能的,认为他是个帅才。而张郃不负众望,严防死守,阻住刘备,争取到曹操率主力赶到。

张辽的领兵才能就无需质疑了。张飞和张郃对付的是一个或数个敌人,而张辽对付的是东吴一国之敌。没让东吴占半点便宜,还威震逍遥津,杀得江南婴孩不敢夜啼,这威风,不亚于关羽水淹七军。

对比三人领兵才能:张辽>张飞>张郃

三、再来对比三位猛将的功绩:

张飞

1.当阳断后

2.镇守南郡

3.截江救阿斗

4.收降严颜

5.平定两巴

6.宕渠击败张郃

张郃

1.从袁绍破公孙瓒

2.从征乌桓

3.从服张鲁

4.从破马超

5.攻西川

6.屯守陈仓拒刘备

7.平定羌胡

8.夺街亭,败马谡

9.围攻江陵

张辽

1.随关羽解白马围

2.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

3.与乐进拔阴安,徙其民河南

4.复从攻邺,邺破

5.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6.从攻袁谭,谭破

7.破辽东贼柳毅等

8.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

9.从征袁尚於柳城,阵斩单于蹋顿

10.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11.合肥之战

12.追击孙权,几俘之

13.破吕范

功劳对比:张辽>张飞>张郃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比较三位猛将的综合能力:

张辽>张飞>张郃


馋嘴肥猫铲史官


张辽、张郃和张飞,三人都姓张 ,究竟谁的综合实力更强?演绎里面大家都知道,张飞最猛,张辽次之,而张郃最差。

在正史里面,张辽是一个很勇猛的大将,早年间被丁原、吕布招为大将。丁原喜欢凶猛的武将,而他独爱吕布,而没有重视张辽,那就说明,张辽的武力和吕布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但是正史里面也没有张飞和吕布单挑的事情,只是说张飞醉酒失了徐州,所以无从判断俩人武力的高下,至于张郃,他和张飞在巴西打过一次,败了,不过此战在正史之中也没有俩人单挑的记录,说张飞的武力比张郃高,有些太牵强。所以武力这里对他们的综合实力没什么影响。

在胆识方面,张辽曾经带兵和昌豨决战,僵持许久,最后大军粮草好几年,打算撤军。此时他和主帅夏侯渊商量说,自己发现敌将有心归降,想亲自去收复。敌将确实表现出来这种意思,但是却需要他亲自去谈。于是张辽就孤身进入敌营,不顾自己的生死,后来果然劝降了这股势力。


在赤壁打完仗不久,孙权就带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合计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带着800人冲击敌军。孙权士兵前线部队被吓退,后方也就跟着乱了起来,遭遇了小败。后来孙权发现这股敌军人数很少,就领兵前来围困,可就是这么点人,却反复进出他们的包围,最后张辽成功重复围困。经过他这么一折腾,孙权大军失了士气,只好退军了。

张飞胆子也不小,在长坂坡的时候,带了少量人马,亮了亮嗓子,就吓退了敌,不过这种战绩,仅此一次。

张郃此人在正史里面的形象,比较稳重,夏侯渊军团兵败之后,就是因为他及时收拢士兵,这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像上面这二位的勇猛事迹,在正史里面没有见到。所以在胆识方面,张辽要比张飞猛一点,而张飞又比张郃强很多。


当然行军打仗,大将没有一些谋略可是不行的。张辽劝降过昌豨,还招降过黑山贼等叛军,在攻打柳城的时候,敌军人数极多,曹军都吓得不敢动。当时张辽看了一眼敌军,就知道可以冲锋击溃他们,曹操也看出来了,于是一番冲杀,大破敌军。这份见识、谋略,甚至能和曹操媲美了。

后来张辽老迈,但受到皇命,让他去镇守南方,孙权听闻他来了,心里害怕,还说:他虽然病了,但是不可抵挡。后来孙权大军果然战败,此时的张辽已老,战力不足,能打赢这一仗,必然是谋略过人。

在《三国志》中,张飞有两次精彩的表现,一次就是打败了严颜。此人是一方太守,谋略自然不差,但是最终被打败,说明张飞在谋略方面肯定不是白痴。另外一次是攻打张郃,两军在巴西僵持很久,他却能主动带领精兵,迂回包抄张郃,这份谋略,要强过张郃。

所以在谋略方面,张辽曾经吓住了孙权这样的君主,而张飞能打败张郃这样将领,那就能认为,张辽强过张飞,张飞又比张郃优秀一点。所以综合来看,张辽强过张飞,而张郃只能垫底。


小镇月明


张辽,张郃和张飞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论三人的综合实力强弱,我们不妨从领军能力,功绩以及武艺高低三个方面做个对比。抛开演义只论正史,这里我所得出的结论是张辽胜于张飞,张飞略胜张郃。

领军能力对比

个人认为在领军能力方面当属张辽最优,“张辽威震逍遥津,江东小儿未敢啼”。据《三国志》记载: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张辽镇守合肥时,曾以八百步卒退孙权十万雄兵,或许有些夸张,然屡次领军大败孙权,使得孙权北伐无望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值得一说的特别是当年孙权还差点被张辽生擒,张辽大败孙权一事震惊吴国,《三国志·吴书》中关于此事的列传记载更多达七篇。

后来在张辽病危之际,孙权再度派军攻打合肥,时有言:“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足见孙权对张辽的忌惮,而那次吴军的北伐也因张辽尚在而无功而返!

其次当属张飞,受演义影响,张飞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勇猛无敌的形象存在,然历史上的张飞绝对堪称一个智勇双全之人。张飞的领军能力在取西川一战中最能看出,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继军师庞统死后,刘备命留守在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川支援,时三人兵分三路扫荡西川,张飞领军平定了巴郡,巴西两郡,并义释了西川名将严颜,仅仅半年的时间不到,便来到了成都与刘备会合,从中足见张飞之智。

值得一说的便是张飞和张郃之间曾爆发过一场大战,据史料记载,张飞用计将张郃大军引到狭长的地带,使得张郃军前后难以救应,由此大败张郃。《三国志.张飞传》记载:

“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张郃虽说曾败于张飞手下,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由此说明张郃的军事能力不行,自曹刘汉中大战后,张郃逐渐成为了曹魏的柱国之臣。

公元220年,张郃于江陵大败吴军,公元228年,张郃于街亭大败蜀将马谡,使得诸葛亮首次北伐无功而返。曹魏名臣陈群曾评价张郃:“郃诚良将,国所依也。”

功绩对比

张辽最大的功绩莫过于镇守合肥成功抵御了孙吴的北进。再有便是曾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攻袁尚,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等。

张飞早年追随刘备,一路走来也是战功赫赫,当阳长阪桥前退曹军,镇守南郡,定取西川平两巴,义释严颜,宕渠败张郃,此皆张飞功绩。

张郃的功绩也不少,随曹操征乌桓,降张鲁,破马超,江陵破吴,街亭败马谡,抵御诸葛北伐直至战死沙场。

武艺对比

武艺方面张辽与张郃不相上下,然张飞确实是高于二人一筹的,演义将张飞描述成万人敌的形象是有历史依据的,曹魏名臣程昱,郭嘉,刘晔皆曾有言张飞乃“万人敌”,勇冠三军。东吴名臣周瑜亦曾言:“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张飞之勇,当世少有。

综上所述,故个人认为张辽胜于张飞,张飞略胜张郃!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张辽、张郃、张飞谁更强 需要用武力、谋略、名望、官职升迁、国君待遇等方面去分析

先来看三人的名战(武力):

张辽名战有四:

1、张辽和夏侯渊攻打东海昌豨,在自己粮尽要回下,假传曹操命令,独自一人进入东海昌豨家里招降。这就是张辽的胆量——围城攻打别人,竟然敢独自一个人进城招降!

虽然曹操事后承认了张辽,但还是责备张辽过于胆大、采用的不是大将的方法: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

2、张辽和曹纯、张郃作为骑兵先锋,大破乌桓骑兵,斩杀单于蹋顿;

3、天柱山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天柱山长达20多里的险隘山路,张辽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荡平匪患;

4、合肥大战孙权,二进二出,挫折10万东吴军锐气。

张郃名战有四:

1、柳城之战,张郃表现比张辽好,因此战战功,张郃被封平狄将军;

2、汉中之战,刘备用一万精锐攻打张郃不成功,只能放火烧;

3、临急受命,在刘备击杀夏侯渊不利情况下,张郃被推为军主,刘备竟然不能趁机夺取汉中,和刘备对峙到曹操来到;

4、街亭之战,击败马谡,一举破了诸葛亮北伐之功。

张飞名战有三:

1、长坂坡之战,张飞以20骑兵断后;

2、擒拿严颜;

3、巴西之战,以一万精锐袭击击退张郃。

从武力值而言,张辽第一、张郃第二,张飞第三。很多人估计会认为张飞第一,这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张飞没有张辽合肥之战800人冲进10万军队的作战记录,也没有张郃在柳城之战和乌桓骑兵奋战的苦战。张飞最出名的就是长坂坡喊了一句话,震慑对方——另外,桥已经断了,别人想要和张飞单挑,也过不去啊!

谋略

张辽的谋略表现:

1、和夏侯渊攻打昌豨时,观察入微:

“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每次围攻时,昌豨都看着我;而守军射箭一次比一次稀少。因此,张辽推断,昌豨并无坚守之心,有投降之意。事实也证明了张辽的推断。

2、在曹操刚刚夺下荆州时,张辽军有人谋反放火,士卒大为慌乱,张辽很镇静,下令:不是造反的人坐下不动。张辽率领亲兵几十个人以身示范,不一会就将造反的人捉拿处死。

虽然是简单的排除法,但需要非常的胆量和镇静。

3、逆向思维。天柱山之战,在众人眼中是兵少道险,难用深入,在张辽眼中是一与一,勇者得前。

4、概括法,直指核心。面对曹操叮嘱在孙权来攻的教书,张辽简单直白说出了曹操的用意: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先挫败敌军锐气,然后坚守。

观察入微、排除法、逆向思维、概括法,这些是张辽在谋略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在柳城之战前,张辽就提出了防备刘备劝刘表趁曹操不在、袭击许都夺走汉献帝导致曹操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今天子在许,公远北征,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

只是曹操认定刘表不会采纳刘备的建议,才有柳城之战。

张郃的谋略表现:

1、劝袁绍派兵援助曹操所攻打的乌巢,但被拒绝;

2、汉中之战,夏侯渊死后,张郃节度众军,让本来占据优势的刘备无法占到便宜;

3、街亭之战,面对马谡分军合击的态势,张郃釜底抽薪,直接断了马谡军的水,一举改变形势;

4、屈指一算,计算出诸葛亮要退军,想要直接抄诸葛亮的后路,结果诸葛亮退军更快

张飞的谋略

张飞的谋略如果要算,只有巴西之战中以其他路以精锐伏击张郃。


小结:在谋略上,张辽第一,没法,表现太多;张郃第二,主要体现在临场变化强悍;张飞第三。

名望

这里说的名望,是《三国志》中的名望,并非《三国演义》中名望。

张辽:

在张辽镇守江都的情况下,孙权非常忌惮,下令约束各将军不得乱动: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张郃:

刘备后悔只杀到夏侯渊而没有成功杀张郃:

“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诸葛亮北伐时,极为忌惮张郃: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飞: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官职升迁

张辽:丁原时为从事;吕布时为骑都尉、鲁相(吕布占据徐州时);投降曹操时为中郎将、关内侯;后被封裨将军;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为中坚将军;击败袁谭后被封荡寇将军;跟随曹操平定荆州,被封都亭侯;天柱山之战,假节;合肥之战后,被封征东将军;曹丕未即位时,封前将军,并封兄长汎及一个儿子为列侯;后封都乡侯;曹丕即位后,封晋阳侯,后为起第舍,将当年跟随张辽合肥之战的士卒全部晋升为虎贲。

张郃:应募攻打黄巾军,为军司马;跟随袁绍时,为校尉,后因为在击破公孙瓒中战功多,被封宁国中郎将;投降曹操,封偏将军,都亭侯;柳城之战因功封平狄将军;在汉中时,封荡寇将军;因夏侯渊死后节度汉中众军有功,假节;曹丕即魏王位时,为左将军,都乡侯;曹丕即帝位,封鄚侯;魏明帝时,加特进;封征西车骑将军。

张飞:跟随曹操时,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前,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刘备入蜀后为巴西太守;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右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卫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

小结:张辽和张飞都曾被曹操任命为中郎将,原因在在于二人的勇。但张郃跟随曹操,比张辽晚,但升官速度一点不比张辽慢。刚投降时,张辽是关内侯,而张郃就直接都亭侯,张辽到了曹操平定荆州时才是都亭侯。因此张郃的升迁速度比张辽快一些。


君主待遇:

张辽:曹操亲自出迎征战归来的张辽,并和张辽乘同一辆车入城;在柳城之战中,曹操把自己军中标志麾给张辽替代自己下令。

张郃:

曹操将张郃比喻为韩信“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曹明帝亲自离开邺城到河南为张郃出征送行——可不是出门口送行,而是南下渡过黄河,走好久路的,并把护卫自己的武魏、虎贲派遣去护卫张郃。

张飞:别跟我比,皇帝是我兄弟!


综述

名战(武力),张辽第一、张郃第二、张飞第三;

谋略,张辽第一、张郃第二、张飞第三;

名望,张辽以勇让孙权忌惮,张郃以巧变让刘备、诸葛亮忌惮,二人各分秋色,张飞只被臣子称赞,排最末;

官职升迁,张郃最快,张辽第二,老资格的张飞不如年轻后进魏延,排最末;

国君待遇:张飞第一,张辽次之,张郃最末。

张辽,2个第一,2个第二,1个平分秋色,名列第一位;张郃,1个第一、2个第二,1个平分秋色,1个最末,名列第二位;张飞,1个第一,4个最末,名列第三。

当然,从《三国演义》而言,张飞是第一位的。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大概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忘了是《百家讲坛》的哪位老师了,评价过三国当世之名将,他总结的是当世名将必须有相当高的统帅力,指挥过一定人数的大规模战役。小打小闹的、投机取巧的、武将单挑的这一类特别突出的只能算是演义中不可缺少的一笔,不是当世名将的考量范围。所以,这位老师讲,三国当世名将魏国的曹仁、曹洪、张辽、李典、乐进、徐晃、张郃、夏侯惇、夏侯渊以及后期的司马懿等;后汉的只有关羽、张飞,至于赵云更像是一位资深的保镖,其他的武将毕竟都没怎么指挥过什么大规模的战役,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刘备集团过于依赖刘备和诸葛亮所造成的;最后说一下吴国,吴国的历任大都督都是当世名将不用多说,其余的武将都是战将,就这么简单。

最后,回到我们现在的这个问题,三张谁更强,我个人认为,张辽>张郃>张飞,因为,张辽毕竟在逍遥津对抗的是整个吴国,张郃在司马懿的后三国时代也同样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张三爷在我们的意识里更多的是三国初期的武将硬刚,而缺少大军和大规模战役的统帅。在那样动乱的年代只有足够的统帅能力才是当世名将的体现,也真是孙刘联盟导致了曹操集团必须要应对更多的战役,只有这些更多的战役才使得该集团的名将层出不穷。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李咩咩63135196


其实说实话,我没想到这个问题会有这么多争议。


本是同姓张,相煎何太急呀。


在我看来,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有且只有一个排名:


张飞>张辽>张郃




张郃仿佛不必多说,大家形成了统一口径,便是弱于张飞张辽,无论是武艺还是统兵之能。


如果哪位仁兄没把张郃排在最后,我想我可以敬你是条汉子,因为你的确在逻辑上剑走偏锋。

大多数人的争议点在于张飞与张辽。




武艺:张飞>张辽>张郃


演义中大家都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张飞斗吕布五十合可以不分胜负,而吕布能独战曹营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六大将,还能全身而退。而张辽张郃的武艺与这六大将相差无几。


不用列举战绩,相信心中自有评判,张辽张郃属三国一流武将,而张飞则是超一流的。




正史中,虽没有单挑这种模式,但是将军,特别是征战前期,那是要冲锋陷阵的。而对于张飞,无论是陈寿,还是当代、历代的谋士名将,他们对于张飞的评语中,皆出现了三个词【虎将】【万人敌】【勇冠三军】,以此看出,张飞的武艺是公认的。


而评价张辽便多是功绩与统兵治军之能,武艺评价寥寥。张郃亦如此。




统率:张飞>张辽>张郃


关于统率之能,相信大家的争议点,便是张飞与张辽了。


部分人总会有错觉,一是他们认为张飞只是武艺高强,大老粗一个,带兵根本不行。二是觉得演义把张飞捧的太高,正史中的张飞不强。


其实粗读正史,或是大致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能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也是个优秀的军事家,是一个名将,是一个千古留名的人。




蜀汉的用将是非常不同的,将领特点是【精而少】。


所以无论是关张,还是马黄赵魏,都是当一个小统帅或是镇守一方的大将用的,有独自统兵之权。关羽镇荆州,马超镇凉州,张飞镇阆中,魏延镇汉中,赵云黄忠卫成都。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几员大将都是一定独立的统兵之能。



而曹魏也不同,兵多将广,前期随曹操,受曹操这位一等的军事家统率,后期战线拉的很开很长,都是几位将领协同作战。而张辽在吕布手下不能施展,到了曹操手下才得以施展才华。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张辽也是一等的名将。在曹魏的将领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他。如果不是曹营分为宗亲将领与外将之分,我想论能力,张辽当的起曹魏名将之首。


说起张辽的军事能力,也是被历代名将、评论家所赞扬。张辽不只是能带兵,最重要的是能够对于战局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且做出合理的规划,简而言之,战略能力更强。



说起战略能力,三国除了曹操、诸葛亮、周瑜这些优秀的统帅,将领中,以关羽当先,失败前樊城一战,独自决定北伐,将曹操手下数员名将打服了气。


当然,人无完人,关羽的失败,证明他的谋略还不够,与其批评关羽,不如说东吴都督更强,更懂得把握时机,在关键时刻抛弃同盟,给予蜀汉沉痛一击。不过最后也是唇亡齿寒。


除了关羽,张飞、张辽都是具备战略能力的大将。





武庙也是一个评判。


关羽张飞同入武庙,张辽也进了去。证明三人都是千古名将。


但相对于张辽经常协同作战,且在曹魏诸将中并没有那么突出,张飞无论是前期名声,还是后期战略军事,都是略强于张辽。



要知道,刘备成鼎立是很艰难的,张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双翼,诸葛亮是为鸟首,马超、赵云、黄忠、魏延是为保障刘备的羽毛、尾巴、爪牙。


而张辽对于曹操的作用,只是羽毛爪牙之一。


曹操没了张辽,不如没了郭嘉,但还有其他人才顶出来。刘备没了张飞,比失了庞统还严重,从此就没缓过神来。

当然,张飞、张辽、张郃皆乃世之名将,相煎何太急。



望十安的酒


按武力就要算演义,演义里张飞大于张辽张邰,按领军能力要算正史,张合不如张辽张飞,因为张飞张辽是七十二名将,所以就拿张飞和张辽比,正史张辽的功绩就是第一依荀攸计随关羽破颜良,但是起关键作用的是关羽,第二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第三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张辽主要就是这三大战绩,但是因为蜀汉无史官,而魏国的史料更全面,张飞的功绩就感觉不如张辽了,因为史书记载的张飞战绩都是在赤壁之战后,而赤壁之前张飞就被曹营诸谋士称为"万人敌""熊虎之将”,所以赤壁之前的精彩战绩被省略了,刘备英雄也,更兼关张万人敌,若与东吴联盟…,所以曹操才花重金留关羽,周瑜才会借张飞,张飞才能用几十人拒五千人,(正史无疑兵之计),但既使是赤壁之后的战绩也绝对能位列七十二名将,一、攻荆州,二,攻益州,益州大片土地为张飞所攻占,比水路诸葛亮要艰难,蜀地难,难于上青天,易守难攻,张飞连攻七十座城,难度可想而知,比古之项羽要强,毕竟项羽打不进益州刘邦,三,张飞一万兵打张合三万兵,并且全歼,三倍的兵力打败不奇怪,但是全歼就不容易了,还是相持了五十多日全歼的张郃,没有丝毫运气成分,全是智谋,并且张郃还是曹操的精英,这跟白起活埋赵括不问,赵括虽然熟读兵法,但是纸上谈兵,就是千古笑谈,让白起打四十五万胡服骑射兵的张合试试?既便是张飞这有限的后期史料张飞在七十二名将的排名也比张辽高,所以我的综合结论是张飞>张辽>张郃


太极5599


张飞微弱领先张辽,然后一起吊打张郃。

三国时期关张万人敌,为武将的巅峰存在(不包括诸葛司马周瑜这种),且为后世倍加推崇,所以张飞名气上稍高于张辽,姑且认为张飞有微弱的优势。

然而张郃就不行了。与张辽同属五子良将,即便不提于禁,张辽也稳居张郃之前。而且张飞也吊打过张郃,差点生擒了他。张飞张辽可都是入过武庙的存在,张郃就呵呵了。

所以就是这个结果。


璀璨的双子星


要是论综合能力,张飞不行。

单纯的武力张飞第一。

我看了不分评论,有许多人说第一飞张翼德莫属,你说的那是单纯的武力。

一名合格的职业军人,演义里的张飞根本达不到。

单挑张飞跟定第一,战绩在哪摆着那。

轮带兵,三个张飞不及张辽一个。

想想张飞是怎么死的吧!五虎上将之一的张翼德竟然死在一个小卒手里,而且还是自己的小卒,这带兵能力,妥妥的都不如他儿子。

五虎上将,论综合能力,赵云,黄忠,马超,都比关张强多了,别看关二爷没事总是拿着本春秋,都说这哥俩武力很高,五虎只有这哥俩死的憋屈。

都是死在小人物手里了。


冰冷的雪雨夜


前期是张辽强。文武双全,功夫了得,带兵厉害,人品也好。连关羽都很佩服他。

等张飞张辽都死了,张颌也已经练出来了(其实张颌在袁绍手下刚登场时就是乱世里叱诧风云的天下名将,四庭柱之一,只不过被同时期更耀眼的天下名将们给遮住了风头而已),此时张颌身经百战,几乎是三国后期第一神将了。

至于张飞,演义里的张飞,作者把他写成了一个武夫,武力值逆天,但大的韬略没有,不过临场的小聪明还是有一些的。尤其是在性格塑造的上,演义里的张飞酒后会坏事。而酒后坏事这一点,在张辽和张颌身上,你根本就看不到。

在演义里,相比张飞,张辽和张颌都是妥妥的职业军人,军人的素质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