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y0817
只要资本在背后不断加持,瑞幸就有豪下去的勇气和实力,不过从这则信息看,亏是真亏,把东西都抵押出去不可怕,大家都希望多从银行贷些钱,关键是这则信息广泛传播。从经验看,老被唱衰的企业,迟早就真衰了。
这个时候,瑞幸咖啡最应做的事就是表现出自己经营得很好,表现出它的流量很大很值钱,还要把“咖啡”二字换成更有想象空间的概念,比如物联网什么的,比如线下闭环啥的。
如果说知名公司资产去抵押,甚至吃上罚款、官司什么的,那太常见了,比如小米不刚被工商罚款了吗,比如优客工场还上了某个区级法院的处罚名单什么的,但这些新闻要及时得到扭转,这类负面新闻要快时间被冲淡,要释放出更多利好的消息。
不然瑞幸咖啡不明就里的合作伙伴可能就犹豫了,潜在投资人可能就有不同方面的联想了。目前看,我觉得瑞幸还没到一被质疑就要向下倾斜甚至关张的地步,但要引起足够的警惕了。
财经作家邱恒明
忠告:不要在别人的护城河上创业。
瑞幸就是在星巴克的护城河上创业,真的很难成功。我们来看几个会“跳舞”的数字:
1、在中国,瑞幸是仅次于星巴克的咖啡连锁。
2、自从有了瑞幸,星巴克中国区业务缩水2%。
3、2018年瑞幸咖啡营收1.17亿美元,亏损约2.32亿美元,属于卖一杯赔两杯的标准业务模式。
4、艾媒北极星数据显示,瑞幸咖啡用户中 24-35 岁群体占比达85%。
5、瑞幸咖啡多轮次折扣活动,虽然其产品定价20-30,然大多数时间其实际定价8.5-12之间,为冲击美国IPO,其又有了新一轮折扣券补贴计划。
6、咖啡业种植加工仅占产业链条价值的6%,咖啡店占据94%。
综上,可以看出瑞幸咖啡是遵循了互联网模式的打法,想要入侵传统咖啡业的护城河,或者说,夺取传统咖啡行业的客户群。这叫破袭,也可以叫试图弯道超车,也可以叫挂羊头卖狗肉最后猴子买单。
但是,瑞幸咖啡,注定难成气候。原因在于其没有挖掘出新的产品壁垒,而成本上,注定也不可持续。
烧钱是个很好的互联网思维,然而这个思维方式适合切入,切入之后就要建立自己的行业壁垒,不能单纯靠价格,而是逐步上升出自己的盈利模式。诸如微信免费,但是最终腾讯游戏为王,诸如阿里开店早期免费,但是逐步逐步靠提供精准营销来获得利润。要了解自己的免费是为了什么?而瑞幸咖啡的免费,依然没有稳定住客户,其冲业绩,还是要依靠销量,而和星巴克用户争夺上面,感觉是伤敌100自损1000的节奏。成本和收益无法匹配。那么成功很难。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机会,瑞幸咖啡应该迅速的给出更加精确的产品定位,更加合理的成本控制。用咖啡的口味而不是低价来吸引用户。然而如今看,其为了融资的可持续性,似乎没有耐心在产品和品质上老老实实做功课。
瑞幸能不能坚持,最终要看其能否落实下一笔融资。个人觉得,真得很难。
凯恩斯
如果仅仅以咖啡机等动产抵押做融资,就此判断瑞幸撑不下去,还是太武断了。
据报道,去年前三季度,瑞幸亏损额高达8.57亿元,按3670万杯咖啡的销量计算,每卖出一杯咖啡,就要亏损23块钱。而根据媒体最近披露的数据,2018年全年瑞幸亏损额为2.32亿美元,换成人民币大概是15亿元,如果这样算来,瑞幸去年四季度亏损接近7亿元之多,亏损额在继续扩大。
瑞幸烧得起钱吗?目前看来情况还算OK。其披露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4亿美元——算成人民币是27亿元左右。而且瑞幸正在准备美股上市,融资的估值是30亿美元,如果按照估值的10%融资,那么也可获得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资金。
烧钱、以钱换用户,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瑞幸的亏损,肯定是在预料之中,正如滴滴、美团、饿了么一样,盈利并不是经营初期最重要的考量,用户规模才是。瑞幸已经烧掉十多亿,换来多少用户呢?据瑞幸自己披露的数据,其付费用户达到1200万,共卖出8500万杯咖啡,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两个半月销量已经远超前三个季度。
如果瑞幸自己的数据是确凿的,那么看起来发展势头不错。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不到200元钱,可以说是相当便宜了,毕竟现在京东、阿里拓展一个新用户都要几大百元。而且其销量也在增加,咖啡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只要规模上去了,人工、门店租金、设备等成本就摊销下去了。按照四季度亏损6.8亿,卖出3800万杯咖啡计算,一杯咖啡亏损约18元,这已经比前三季度每杯咖啡亏损23元要收窄了很多。
对此,我更偏向于瑞幸自己的说法:我们还在继续烧钱,资金链没有问题(如下图示)。
瑞幸同时还回应表示,其一直都是轻资产运作,让钱都运作起来至关重要,购买咖啡机这些耗费了一些资金,沉淀在那里,如果能够抵押掉融资,那么可以盘活存量资产,让钱使用得更有效率。这种说法也有一定合理性,毕竟对瑞幸来说,钱是多多益善的。
总之,还是希望瑞幸能够成功吧,毕竟咖啡本身就是高毛利行业,星巴克赚钱赚得还是够多的。当然,中高端的仍然可以去买星巴克,对普通用户来说,有瑞幸也是多了一个选择,挺好的。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这年头卖咖啡的不琢磨怎么把咖啡做好喝,尽琢磨怎么烧钱圈流量。做产品的都不琢磨怎么把产品做好,尽琢磨些怎么用各种套路拉人头。然后美其名曰“互联网模式”。科学技术上的创新没人关注了,商业模式上的折腾倒是趋之若鹜。国人一如既往的重复着,模仿一个行业,改造一种行业规则,榨干这个行业价值的过程。用一个个暴富的故事,一个个造富的神话,粉饰出一片虚假繁荣。反正那些抓住风口飞上了天的“猪”,绝大部分最后都会带着财富去一个叫“美国”的天堂享受人生。他们哪会管最终总会剩下的这个烂摊子!
黄大大真大
我们国家是茶文化,但年轻一代人中喝茶的人已经很少。当然,奶茶不能算茶。
茶能解渴也能提神,但年轻人中能理解茶文化的人是少之又少,也没有足够的接触渠道。所以,茶在我们心中,更多是礼品属性,而不是生活饮品,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
而咖啡,因为星巴克在中国耕耘了几十年,加上雀巢等速溶咖啡的普及,年轻一代接触咖啡的机会相对高很多。
至于瑞幸咖啡,想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去打破星巴克等的市场格局,真的很难。因为互联网产品免费的这20年,已经把消费者养成了习惯免费、便宜的消费性格,性价比的概念深入人心。这点可以参考小米。如果提价,会很被动,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会急剧变化,这不一定是靠砸钱就可以解决。
总结:不看好瑞幸,不抓住我们的胃,肯定不长久。
好店优选
瑞幸咖啡回应抵押咖啡机 :系常规设备融资租赁 。2018年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融资。
此前有传闻称,瑞幸咖啡计划在香港上市。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在2019年1月3日瑞幸咖啡2019年战略沟通会上回应称,“沟通会不涵盖融资部分,现在不方便透露”。
“瑞幸咖啡”本身产品没什么特色,靠网红宣传是走不远的;毕竟消费者对口味要求很高。大量融资扩张,试图占领市场这个路走不通。“瑞幸咖啡”也不是白菜价,不可能像拼多多这样速度扩张。而实体店跟网店平台不同,没有用户的资金流。前期风投投了一部分钱以后,是不会再追加投资的。除非这个企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昙花一现或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即使像“拼多多”这样依靠低价策略占领市场,势头很猛正在赶超京东和天猫的公司;目前坊间对其产品质量提出质疑,如果消息得到证实,恐怕“拼多多”作为境外上市公司,将被投资者用脚投票。
“瑞幸咖啡”也是一样,怎么会“ 为了担保4500万债务,瑞幸连咖啡机、奶箱等资产都抵押掉,一年巨亏8亿”?不是因为产品勿能长久吸引客户,就是经营上出现问题,否则不至于如此狼狈。
与滴滴公司相比,品尝咖啡的群体毕竟有限,还没有达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程度。由此可见,采用滴滴公司的烧钱低价挤走“优步”的方式;不可能在“瑞幸咖啡”超越“星巴克”上复制。
<strong>
陆燕青
其实瑞幸咖啡的店面选址很好啊,起码二线城市的很多写字楼都有,想喝杯星巴克得跑很远,我觉得如果瑞幸在二线城市定价在15以内很容易被接受,不用非得免费送,各种券,这样即坏了形象,拉低品牌价值,这么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我只想喝免费的瑞幸,或用1.8或2.8的券,先入为主……其实咖啡的利润很乐观……定位很重要……我希望瑞幸活下去……喜欢它的天天lucky
yuan小1
从内心来讲,我还是比较希望瑞幸能撑下去。近几年各行业急剧发展,颇为宁静的咖啡行业因为瑞幸的搅动,也不出意外地热了起来。互联网营销,裂变式分享机制,APP、公众号、电梯楼宇广告、借势营销、降维竞争、白领对标、精准推送等等,一波又一波的教科书式打法,拓宽了咖文化传统场景,颠覆掉咖商业既有模式,跨界营销玩的又溜又带劲!
但据推算,人工、设备、物料、派送等计算在内,瑞幸的杯均成本大约30元/杯,在现有各种营销活动持续的情况下,每卖出一杯就会亏损23元,要知道星巴克杯均成本才23元不到!这种情况下,瑞幸高层仍然宣布预计到今年年底,门店数量增加到4500家。虽然成立不到两年,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最近的去年双十二B轮融资金额高达2亿美金,但中国的市场够大,这么打下去,一旦资金跟不上随时可能崩掉。盘子铺得越大,看起来越危险。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提醒前车之鉴可以,急着唱衰不太提倡。就好比,ofo塌了,共享没塌。
同交流 共成长
快乐恰恰恰5252
每次喝完瑞幸就头晕想吐,还有点拉肚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买了很多咖啡券,喝了几杯发现问题以后不敢喝了。
。
你在中国卖什么咖啡?一杯咖啡几十块,年轻人还真没到那种消费水平。说句不好听的即使同等产品星巴克比瑞幸贵一倍,大家还是会买星巴克。不是代表它就好,因为星巴克来自美国,符合当代年轻人崇洋媚外,炫富的心里。瑞幸一个中国品牌,年轻人会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