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香菱在整部书中的作用是什么?

大千小语


甄英莲,是古典小说《红楼梦》虚拟的人物,贾府通称香菱,是甄士隐的独女,也是作者安排的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之一。其作用在于:

1映射红楼梦中各女子的命运.

红楼梦中姹紫嫣红的佳丽比比皆是,第一个登场的女子却是“甄英莲”,谐音的含义是人们真应该怜悯她;不管环肥燕瘦,所有女子的人生,作者同判为“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而脂胭斋这样批注:“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让众位金钗化为影子依附于香菱身上,从而潜移默化昭示了各位金钗悲惨的命运。



2.作者安排她与红楼梦中的两大女主人公黛玉、宝钗都有交集,方便体现宝、黛的性格特征。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于“薄命司”内抽到“副册”,里面仅详细介绍了香菱一人;显而易见,曹雪芹心中香菱有很重要的地位,副册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细思,黛玉、宝钗哪个不是“平生遭际实堪伤”?




3.着重暗示林黛玉的人生结局。

香菱命运多舛,本来有优裕的家庭,在三岁时被骗子拐走,于凄风苦雨中长到十三.又被卖给冯渊,竟遭遇薛蟠抢亲,为奴为婢是、当牛作马,直至后来被夏金桂毒害,郁郁成疾,至使“香魂返故乡”。


这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黛玉命运何其相似!虽然林黛玉享受着“锦衣玉食”,但忧病缠身、爱心无依,最终也“冷月葬花魂”。写香菱的命运结局,实际上隐含了黛玉的凄凉人生结屈。

4.侧写、隐写。

而香菱一生命运多舛、颠沛流离、最后落得一身重病;她是有追求的女子,主动拜师学诗就是证明:然而一生没有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未享受过爱情、荣耀、自由。她的一生,是逆来顺受,委屈求全的一生;纵观大观园各金钗任何一位也有忍辱负重的一面。


希望星晨58298869


香菱,是红楼梦出场的第一个女子,她虽然身份不高,但是红楼梦中对她的笔墨却不少。她是众多女儿悲剧的影子。

香菱是红楼梦一书中十二钗副册唯一有明确描述的人,也可能是副册第一人。

先是香菱小时候得父母宠爱,然后花灯节被拐,甄家没落,甄士隐出家,薛蟠打死人,贾雨村审案,香菱跟宝钗进京住到荣国府,到最后香消玉殒,由甄士隐接入太虚幻境全书结束。香菱是贯穿了整部书的人物。



正是因为香菱,才引起了贾雨村审案,引出了“护官符”,描绘出封建社会官官相护,互相勾连的黑暗,也描写出来封建社会没有权利的百姓有冤无处申,活活被欺凌的命运。

我本人觉得,香菱就是众多女孩子悲剧的开端。香菱死后,似乎所有的女孩子的悲剧都来了,迎春死于中山狼,探春远嫁,黛玉夭亡,元春身死,整个四大家族随之没落。

香菱原名甄英莲,意味“真应怜”,其父甄士隐虽然笔墨不多,但是他是整部红楼梦,他是唯一一个明白大局的凡人。



怀念我们的青春年华


香菱在整部书中的作用有这几种:



第一,为薛家举家进京提供理由,为薛家和贾家即将产生的命运纠葛做铺垫!

薛家全家进京明面上是说为宝钗待选入宫,实际上是为了薛蟠避祸。薛蟠因和别人争香菱闹出了人命,虽在贾府的帮助下此事不了了之,但是当地也无法待下去了,只好进京寻求贾家庇护。



香菱就是个起因,本来和她无关,可是因为命运,她和薛家的命运已经不可分离,她的出现就薛家和贾家故事的开始。

第二,引出宝钗和黛玉各自的品性。

宝钗和黛玉对香菱最深的事情就是写诗,这件事情表达了她们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为什么她们会和宝玉有不一样的结局。



香菱本是宝钗家的人,但是她却和黛玉玩的最好,甚至还拜黛玉为老师像黛玉学习写诗,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宝钗对待香菱的态度是不支持的。宝钗认为女孩子不要学习这些定西改变了性情,她认为女孩子学习针黹女红就好了,所以她不愿意教香菱学习作诗。但是对于执着的香菱她也不反对,随他。

正如宝钗没事就要宝玉学习经济仕途学问,这些又都是宝玉最讨厌的,两个人不一样的三观,注定了即使他们成婚,但是还是会貌合神离,无法相伴一生的结局。

黛玉对此事则不同,她很支持香菱写诗。她并不认为女孩子一生只围绕着家庭打转,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梦想和想要走的路。



人应该追求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事物,并且有勇气和毅力一点点去实现他。就像对待宝玉一样,她从来不会逼着宝玉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就像读书出仕一样。

宝玉是个很有意义的人,即使不读书做官,他也有其他可以谋生和撑起一个家的其他方式,大可不必局限在这一件事情上。

这种态度源于了解和信任,黛玉能成为宝玉心中独一无二的人不是没有缘由的。这也就注定了就算不能在一起,黛玉依然在宝玉心里有个最重要位置。

第三,香菱的出现见证了宝钗的善良。



宝钗因为懂事和世故多少会受到大家的不喜欢,但是她却是香菱一生的贵人,她的善良让香菱悲惨的命运透进了最明亮的光。

宝钗带着香菱入大观园,让香菱度过了她生命中少有的最惬意的生活,香菱可以和大家一样做她最向往的诗翁,平等自在的和大家在一起玩耍成长。

香菱被薛蟠打骂,要被薛姨妈卖掉,如果不是宝钗善意的救助,香菱又要过上以前那种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日子,是宝钗救了香菱一命。


爱读红楼的小迷糊



红楼梦中香菱的判词是这样的: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她的平生遭际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悲惨和痛苦。她一生的坎坷际遇,其实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好和丑恶。

一、之于贾雨村。折射出贾雨村忘恩负义的卑劣人性。

当年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时,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英莲之父甄士隐鼓励贾雨村“速入都”,参与“春闱一战”,还慷慨解囊,支助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贾雨村在受了甄家恩惠,参加科举补授了应天府,主审的第一件案子是关于英莲的。然而,他却不是救英莲于水火,而是屈服于薛家的权势,徇私枉法,“维持了了结”,将英莲推入了火坑。

基于此,在贾府被抄时,他不感激林如海的举荐、贾政的提携之恩,而是在一旁煽风点火、不管不顾的表现,使他卑劣的小人得志嘴脸有了更深层次的体现。


二、之于薛蟠。折射出薛蟠的霸道和薛家的势力。

冯渊因为与薛蟠争夺香菱,而被“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竟死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薛蟠眼里“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视人命为草芥,没有雄厚的财力和强硬的背景,薛蟠如何能这样霸道?!

香菱争抢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是“丰年好大薛”的有力佐证。同时,也因此薛家才举家投奔贾府,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齐聚贾府,伤感的爱情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三、之于薛宝钗。折射出宝钗的善良。

她把香菱带进了大观园,遂了香菱的心愿。宝琴送给她的好布料,她不但自己做了一件裙子,也给香菱做了一件石榴红绫裙。在她的母亲因夏金桂胡搅蛮缠,而打算把香菱卖掉的时候,也是宝钗极力阻止:“她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她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她那里,也如卖了一般”。

由于宝钗的善举,才避免了香菱再次被卖的命运。在夏金桂下毒欲毒死香菱,不想天不遂人愿,竟把自己毒死了,而香菱成了“犯罪嫌疑人”,在宝钗努力的抽丝剥茧下,才还了香菱的清白。宝钗的善良,使她实至名归的成为香菱的救命恩人。


四、之于林黛玉。折射出黛玉热心的一面。

黛玉性子孤僻冷淡,且真真的“嘴像刀子一样”。但是在香菱向她学作诗的时候,她却显示出从未有的大度热情“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教得起你”。她在指导香菱作诗中,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使香菱很快入了门。

五、之于夏金桂。折射出夏金桂的歹毒。

她故意让香菱回房中取帕子,撞见薛蟠和宝蟾的“好事”,害的香菱挨打。强逼香菱在她的卧房里打地铺,变着法儿的折磨她,“刚睡下,便叫倒茶,一时又叫捶腿,如是一夜七八次,总不使其安逸稳卧片时”。最后,她设计毒死香菱,却阴差阳错要了自己的命,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少读红楼


香菱本名甄英莲,脂砚斋专门点明这是“真应怜”之意。我们应以此为角度,来认识香菱在书中的角色和命运。曹公对书中众女子的人生命运判词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作为书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甄英莲”,真真实命运紧扣以上“八字判词”,确实“真应怜”!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于“薄命司”内抽到“副册”,里面仅介绍了香菱一人。这很奇怪,也很重要。贾府中有那么多的小姐(宝琴、荆大姑娘、李纹、尤氏二姐妹等)、丫鬟(除袭人、晴雯被点入“又副册”外)、侍妾(包括平儿也算在内),都未显示“入册”,能入册的总共15人。其中,唯有香菱一人被点名入“副册”。由此可见她在雪芹心目中的极端重要性。

书中记述:一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是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清人陈其泰在此评论到:香菱也,真事之为林显然矣)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段评论是引导我们认识香菱这个角色的关键。如果说“真应怜”是实指“甄英莲”,那么结合黛玉命运,也实在担得上“真应怜”三个沉重的字,因为“平生遭际实堪伤”!

根据这一评论,香菱是林黛玉的“命运影子”。“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表面上看是顺笔写了香菱的最后命运,实则写的是黛玉。因为“两地生孤木”之“孤木”,不就是“林”吗?

黛玉在书中被众人指明的“影子”,是晴雯!她更多的是黛玉的“性格影子”。曹公对她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她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晴”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对照黛玉的人生际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说晴雯是黛玉的“性格影子”是站得脚的。

回过头来说在人生际遇上香菱与黛玉的相似性。

二人都是父母的掌上名珠,然而一个四岁被拐,永失温暖的父母亲情;一个少小失孤,成为寄人篱下的内心孤苦的“泪人”。“真应怜”的命运是直接刻进了她们的人生的!

英莲之被拐、被买、被夺,遭遇的是被一个无形黑手的操控,她注定为奴、为妾的命运,是对那个专制、愚昧、不公、不义、野蛮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

而黛玉是被“赚”进贾府的,不是为了这个人,而是为了林如海从祖上继承和任上积下的万贯家产。至于这财产是怎样被赚进来的,书中并没有特笔交待。除了王熙凤、贾莲两口子嫌疑颇大而外,两个舅家恐怕难脱干系。这就注定了黛玉入驻贾府,是被人“赚进”的、算计的。难怪她始终都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寄人篱下的感觉真的不好受!哪象宝釵、妙玉虽然也是长驻,一个有姨妈、表姐护着,故可以如鱼得水般地八面玲珑;一个仗着流着皇家的血脉(“金玉质”)被请进了大观院,一直独往独来,孤芳自赏。而黛玉却只好对着良辰美景,吟出“葬花词”、“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虽然饱受欺凌,但香菱心地单纯善良。她由童养媳之身被纳为妾,在小姑子宝钗眼里等同于家奴,从未把她视为家嫂。香菱倒不计较。随宝钗入住大观院,因羡慕而痴迷上写诗。宝钗正眼都不看她一眼,不愿为师教她。倒是从来心高气傲的黛玉,偏偏喜欢香菱这颗苗子,自告奋勇地教起了她。这是二人的第一次频密的交集,之后再没有这样的情形了。从香菱学诗的经历看,活脱脱就是黛玉初学写诗的成长经历!

黛玉本是千金之身,“心较比干多一窍”,前身乃是灵界的一颗仙草,下凡为人。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享受到真正的生命快乐和幸福生活。她执着地追求与宝玉的爱情,天天见面,心灵相通,但却前景渺茫,可欲(遇)而不可求。而香菱逆来顺受,百般受辱,最后落得一身重病,险被卖掉(宝钗从未呵护过家嫂)。这样一个悲情女子,命运最是“堪伤”、可怜!她从未有过爱情、尊严、自由。她的人生,既是一个普通女子的人生悲剧,又是黛玉的“命运影子”。虽然林黛玉享受着“锦衣玉食”,但忧病缠身、最终“冷月葬花魂”。写香菱的命运结局,实侧可看作是对黛玉人生命运的侧写、隐写。

(9.19.2018)


太平洋之遠


首先,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她的悲惨命运也映射了红楼梦里所有的女子。

香菱是红楼梦故事开始后,第一个出场的女子,那个时候她还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在海提时代她出场不多,但是却至关重要。

她出场没多久,就被拐走,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拐卖生活,可谓是真正薄命的女子,她的一生是真的应该被可怜。


作为开篇第一个女子,命运如此悲催,我们是否看到她的故事时就应该惊醒之后所有的人物尤其是女子,她们的命运不会很好。

其次,她为宝玉、黛玉、宝钗重逢提供了基础。

薛家上京一是为了薛宝钗待选,而是为了给薛蟠避祸,而香菱恰恰是这个祸端的当事人。

如果没有香菱,薛蟠不会打死冯渊;如果没有这起人命案,薛家不用依靠贾府来避祸;如果不需要避祸那么薛姨妈家就缺少了死乞白赖在贾府的理由(毕竟金玉良缘算不上台面上的理由);如果这样,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重逢的时间会很少,由她们领风骚的大观园时光就会褪去色彩。

再次,香菱用一生的悲苦证明了癞头和尚所言不虚。

红楼梦里,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要化多少人?有一个人听过他们的话吗?没有,大家都不以为意,都认为是假的。

他们开篇要化的第一个人是香菱,那个时候她还叫英莲,他们说香菱有命无运,累计爹娘,甄士隐不信,结果却印证了和尚道士所言不假。

因此,从香菱的经历起,我们早就应该看到但凡是被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光顾过的人,结局都不会好。

香菱薄命的一生,贯穿了红楼梦整个故事。


更上红楼


香菱在《红楼梦》的作用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表面看她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是,她可以说是少有的贯穿整部《红楼梦》一个重要的人物,对整部《红楼梦》起着统领作用。



香菱本命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粒米大小的一点胭脂记。3岁那年元宵佳节,在看社火花灯时候家奴霍啓——谐音“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谐音“逢冤”,后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小妾。香菱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是一个标准的淑女,呆霸王薛蟠也比较喜欢她,也正是这个原因薛蟠的正房夏金桂非常嫉妒她,一直想方设法地虐待香菱。香菱的身心备受夏金桂的折磨,名字被改为秋菱——谐音“求怜”,险遭谋害。曾寄住在大观园中,拜黛玉爲师学诗。




就香菱本身来讲小时甄家穷困潦倒,跟随父母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无端祸起,她又被拐被卖,书中没有更多的交代,读者可以想见那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真的应该让人可怜。



做了呆霸王薛蟠小妾后,日子终于好了起来,名字香菱和现在的生活一样温馨淡雅。可是好景不长,又遭夏金桂的种种迫害,最后消失不见了。真是求人怜悯都做不到了。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里面安排香菱这样一个角色,用来衬托贾史王薛等荣辱兴衰犹如人的一生,最后只能走向死亡。


郑老师262366556


香菱在整部书中起一个带动别人出场,陪衬别人的作用,是一个贯穿全文的索引式的人物。


我们知道《红楼梦》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女孩,有金陵十二钗正册,有金陵十二钗副册,有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有其独特的戏份在里面,唯有香菱这个人物,很少有其独立的戏份出现,即便有,也显示出陪衬主角的作用,就像现在戏中,陈佩斯与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一样,始终起一个配角的作用,引出人物,来共同参与表现自己,更表现他人的艺术作用。例如两个主人公的进京。如黛玉是如何进京的?黛玉的老家在扬州,而她正是靠自己的家教贾雨村带着进入京城的,而贾雨村是甄士隐(香菱的父亲)帮助考取功名、坐上州官。因而黛玉的出场还算是她的功劳呢。


在这些所有薄命司女儿中,香菱是第一个出场的,甚至比主人公贾宝玉还早。曹公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确实有其用心和强化主体的艺术功能。

再看宝钗这一主人公的出场,也与其关系“重大”。宝钗的哥哥薛蟠就是为买香菱当婢,才打死了人命,才全家趾高气扬地进入京城。而糊弄僧(葫芦僧)雨村竟徇私枉法,误判薛家无罪,放走薛蟠。

香菱最后由父亲甄士隐收归仙境,完成了香菱在红尘中的功用,艺术的再现了这一形象的索引导入的职能。香菱是最先出场,又是最后出场的一位“传奇式”人物,在文中起了一个前后照应,引人入胜,贯穿全文的重要作用。再一次强化了这一人物的艺术特色和作用。


人生感悟181687708


香菱也叫甄英莲、秋菱,是姑苏仕宦甄士隐唯一的爱女。

在《红楼梦》众多女子中香菱是最可怜的女性。小时候英莲是娇生贯养的,甄老爷老年得女,膝下无儿,唯一爱女自然视为掌上明珠。英莲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家丁霍启把她放在门槛上去小解;返回时就不见了,英莲是叫人贩子拐走了,又被反复转手倒卖。

人贩子为了多赚点钱,就将英莲转卖给两个买家。第一家是小乡官家的公子冯渊;是个知冷知热,怜悯女孩之人。若能成姻缘也是一对恩爱夫妻。第二家是薛蟠,恶霸,无赖,天下第一的刁民。可就在冯家即将迎娶的前三天被呆霸王薛蟠强行霸占,薛蟠令手下打死冯渊,留下走卒处理人命官司,自己却走亲戚去了。

人生最大悲哀莫过于有人生,没人养。不知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英莲丢失后,生死未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葫芦庙里的和尙炸供引起大火把个街道烧得火焰山一般,甄士隐家也被烧得片瓦不留。

甄士隐不得不变卖田亩家产投靠到丈人家。甄士隐那能料理庄稼,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出苦力。不久就被老丈人连哄带骗全部家财被赚了去。因遭此天灾人祸,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就有下世的光景。最后离家出走云游四海去了。

甄应莲真是“真应怜”,她悲哀的一生中从未遇到过一次好时运、过一天心净日子。时运不济,悲苦连天。前面有坑,后面有海。刚跳出火坑,又落入了苦海。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漏偏逢顶头风。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遇唯一次翻身的机会,偏遭贾雨村这个狗官,“葫涂僧错判葫芦案” ;不思当年知遇之恩,反而将自己的恩人之女再一次推向火坑。

薛蟠何许人也?就是《护官符》上注明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官商巨贾。一个是平民之女;一个是官商巨贾。一个是有恩;一个是有情。“如得罪了大户人家,官做不成不说,连性命都难保呢?”

没有真(甄)老爷,那有假(贾)老一爷?贾雨村要不是当年得到甄士隐五十两银子的的接济他也考不上进士,当不了官。要不是走路,巴贾家、林家的门路,他也不会官复原职;官做到应天府府尹。

一个是恩人之女;有恩,一个是主子之后,有情。一个是还情,有意巴结,得罪不起。一个是报恩。孰轻孰重?贾雨村心里最清楚。明面说解救英莲脱离苦海,务必寻访得来。其实,苦主就在身边,连杀人的凶手也没有跑远。何况他的续炫娇杏原就是甄老爷家的丫环。如果枕边风一 吹就可破案,真相大白,凶手伏法,为苦主报仇申冤。糊涂官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几两银子就打发了条人命,事后还没忘了修书两封向主子表功。

一个连自己的恩人将要被烧死都不说救一下的人;还能 对他的子女能怎么样。甄应莲真是命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都是死结。命比纸薄,有命无运,有运无命。要的就是无的,最缺少的是叫的最凶的。苦大仇深的苦孩子甄应莲,不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是忘本抛家、故意隐瞒。每当有人问起香菱小时的事情,她都是说“不记得了。”


王中明说红楼


《红楼梦》中的香菱和她的父亲在整部书中起到一个总领全文,贯穿始终的作用。

由香菱引出“假语村言”的贾雨村。

香菱原名英莲是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位的人物。她是姑苏州城里一位乡宦的独生女儿,她的父亲资助了借住在葫芦庙里的一个穷书生贾雨村。贾雨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走上仕途。后来与林黛玉的父亲和贾宝玉的父亲结交。贾雨村经历一番官场的浮沉变幻后,在甄士隐的指点下了悟,于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一来为闺阁昭传;二来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

由香菱引出四大家族。

英莲四岁的时候被拐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卖给乡绅冯渊,冯渊立誓只娶英莲一人,郑重其事三日后过门,没想到拐子又把英莲卖给了薛蟠。两家争抢英莲,冯渊被打死,薛蟠抢了英莲进京。

贾雨村在贾政的谋划下补授了应天府,接手了抢夺英莲打死人命的官司。原葫芦庙小沙弥现在当了金陵府衙的门子,门子告知贾雨村金陵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弄不好不仅丢官而且丢命。打死人的薛蟠就是四大家族的“丰年好大雪”的薛家人,他的舅舅是“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人王子腾,他的姨夫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的贾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和薛家也有关系,史家的姑奶奶是是薛蟠姨夫贾政的母亲。

因为英莲一案,贾雨村正式投靠四大家族,润杨在头条号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从葫芦庙的小沙弥看四大家族关系网》,讲述了英莲一案就是贾雨村向四大家族递交的投名状。

由香菱引出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所有人。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

因为英莲,我们知道了知道了薛蟠、知道了四大家族,知道了宝钗。英莲跟着薛家住进贾府,宝钗给她改名叫香菱。在贾府里我们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上中下三册里的所有金钗。她们的故事就此展开……

香菱和宝钗、黛玉、宝玉的交往,我们看到了各具特色,活生生的三个人,他们的优缺点展露无遗。

香菱应该是最后一个死去的金钗,她看到了所有金钗的结局。她最后“香魂返故乡”的时候,金陵十二钗的香魂也应该全部返回金陵,大家聚齐后,返回太虚幻境,到警幻仙子座下销案。

由香菱引出贾宝玉。

甄士隐做梦的时候,梦到一僧一道说有一干风流怨鬼下凡造劫历世,他们要度脱几个。这一天正是宝玉下凡的日子,甄士隐也见到了通灵宝玉,甄士隐梦醒后抱着英莲看到了一僧一道,这二人要度英莲出家,甄士隐没理睬。在这里作者告诉了我们宝玉出生这年,香菱三岁。

《红楼梦》描绘了一批美若天仙的女子,以及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她们的生活百态,她们的人生悲剧,都与香菱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