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肩痛,是臨床的常見病證。好發於長期伏案、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尤其以中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肩關節局部某個地方侷限且固定的疼痛,關節某個方向的活動受限,多與局部筋骨的勞損有關,治療起來也相對容易。但全肩痛,整個肩關節都疼痛,多數活動方向都受限制,治療起來就相對困難。

下面主要和大家分享,中醫是如何治療全肩痛的?治療全肩痛的內服外用中藥有哪些?全肩痛的康復有哪些注意事項?

中醫如何認識全肩痛?

全肩痛的俗稱較多,有“肩周炎”、“漏肩風”、“五十肩”等。現代醫學一般稱之為“凍結肩”、“冰凍肩”或“粘連性肩關節囊炎”。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本病多發生於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臨床以肩關節及其周圍疼痛,活動障礙為特徵。肩部疼痛持續加重,可向頸、肩胛、前臂及手部放射,夜間尤甚。肩部功能受限,肩關節主動、被動、上舉、後伸、外展、外旋均受限。晚期肩關節呈僵硬狀態,並見肩部肌肉萎縮。

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生,是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結果。人到中年後,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血不榮筋,筋骨失於濡養,經絡空虛,既容易被風、寒、溼邪等外邪侵襲,又容易發生閃挫、勞損,使經絡閉阻,氣血不暢,從而出現疼痛和活動受限。

如何辨證分型進行食療?

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進行辨證分型並提供有針對性的中醫食療方案,能有效加強治療的療效。

1.風溼侵襲證——木瓜酒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表現】關節痠痛,重著,猶如負重物,難以活動。遇陰雨天時,重著感加重。納差。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膩,脈濡或滑。

【組成】木瓜90克 白酒500毫升

【製法】木瓜洗淨,切塊,與白酒共置酒罈,密封浸泡;半月後啟封。

【用法】每次飲30毫升,每日2次。10日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

【功效】祛風溼,通經絡,止痺痛。

【小貼士】小便澀痛者忌食,木瓜不可與鰻魚同食;忌鐵、鉛器。

2.血不榮筋證——當歸胡椒瘦肉湯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表現】關節隱痛,麻木,乏力,肌肉萎縮,難以活動。伴見心悸、失眠、面色白、脫髮。舌質瘦小、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組成】胡椒12克 當歸20克 豬瘦肉60克

【製法】將肉洗淨,切片。上3味同入鍋中,加料酒及適量水,文火煮肉至熟,鹽調味。

【用法】飲湯吃肉,每日1劑,連服10日。

【功效】補血活血,溫經止痛。

【適用人群】適用於血瘀型肩周炎肩臂疼痛、活動受限者。

【小貼士】陰虛有火,內熱素盛者忌食。

3.肝腎虧虛證——枸杞羊肉壯骨湯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表現】關節疼痛、酸困無力、肌肉萎縮,伴見腰膝痠軟、頭暈、眼花、耳鳴、夜尿頻、性功能障礙。舌淡嫩、苔薄,脈弱。

【組成】枸杞子15克 桑椹15克 羊肉250克

【製法】羊肉洗淨切片,與枸杞子、桑椹同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文火續煎40分鐘,鹽調味。

【用法】食肉喝湯,每週2劑。連服1個月。

【功效】補精氣,溫元陽,滋肝腎,堅筋骨。

【適用人群】風寒型肩周炎肩功能受限者。

【小貼士】感冒、感染性發熱忌服,宜在秋冬季節服用。

4.氣虛溼困證——黃芪薏仁湯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表現】肩關節疼痛,以勞累後疼痛、乏力加重。伴見多汗、心悸、氣短、腹脹、大便不成形。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無力。

【組成】黃芪60克 忍冬藤30克 薏苡仁120克

【製法】將黃芪、忍冬藤一同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煎取汁液約500毫升,再把藥汁與薏苡仁共同慢火久燉,待薏苡仁煮爛成粥,即可服用。

【用法】每日2次,早晚服用。

【功效】益氣健脾,通絡勝溼止痛。

【適用人群】適用於風寒溼型肩周炎肩痛反覆發作,並見乏力,身體困重者。

1.桑枝燻蒸方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組成】桑枝90克 桂枝30克 艾葉30克

【製法】將上藥水煎去渣,加白酒50毫升,燻洗患處。

【用法】每日2次。

【功效】溫經通絡止痛。

【適用人群】肩關節疼痛屬風溼寒侵襲者。

【專家提示】桑枝得桂枝治療肩臂痺痛,效果極佳。桂枝作為上肢的引經藥,得桑枝加強溫經散寒,祛風除溼。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是燻洗法的常用藥。

2.二草燻洗方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組成】伸筋草50克 透骨草50克 雞血藤30克

【製法】水煎燻洗。

【用法】每日2~3次。

【功效】活血通絡,散寒止痛。

【適用人群】肩關節周圍疼痛,活動受限明顯者。

【專家提示】伸筋草能舒筋活絡,對筋脈拘急不易伸開效果良好;透骨草能引藥入經絡、血脈;伸筋草合透骨草,針對肩關節周圍經筋拘急,屈伸不利,活動受限效果極佳,再配伍雞血藤養血活血,增強通絡止痛、改善肩周活動的療效。

【案例】今年65歲的陳阿姨,右肩關節疼痛已經半年,開始只是覺得沉重、痠痛,尚能正常活動,慢慢肩關節後伸、上舉、外展均感覺疼痛,再後來連最基本的穿衣都覺得困難了,晚上睡覺不敢壓右側。也做過一段時間針灸、按摩,疼痛會減輕些,但活動仍然受限,並且她對這些治療本身也恐懼,不能長期堅持。遂給她使用“二草燻洗方”,讓她堅持燻洗至少1個月。半個月,陳阿姨覺得夜間右肩疼痛好轉,睡覺基本不受影響,但活動時仍然覺得肩關節周圍疼痛。繼續使用半個月,活動時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幅度明顯增大。陳阿姨願意繼續使用該方。

3.生薑蔥籽外熨方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組成】生薑500克 蔥籽250克 紅酒100毫升

【製法】將生薑和蔥籽搗爛如泥,再加入紅酒調勻成糊狀,炒熱敷患處。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通絡祛寒止痛。

【適用人群】肩關節疼痛易感受風寒溼者。

【專家提示】蔥籽,味辛,性溫,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外用祛寒止痛。與生薑、紅酒合用,增強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4.散寒烏頭散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組成】川烏90克 草烏90克 樟腦90克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取藥末適量,用醋調成糊狀,敷於壓痛點,厚約0.5釐米,外裹紗布,用熱水袋敷30分鐘。

【用法】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適用人群】適用於風寒型肩周炎,且疼痛較重者。

【專家提示】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烏頭毒性大,在此皆為外用。烏頭分川烏、草烏,草烏毒性更大。樟腦具有利滯氣、消腫止痛的作用。

【案例】52歲的宮先生,吹了一夏天空調,到底“吹”出了問題,左側肩關節周圍疼痛,廣泛壓痛,活動明顯受限,白天和夜間都覺疼痛難忍。左肩貼滿熱帖還覺得不夠暖和。鑑於這種明顯寒象的情況,用烏頭散最合適,並囑他每日2次,不敷藥時仍然可以繼續物理熱敷。7天后,宮先生白天疼痛明顯減輕,夜間仍會疼痛,但可以忍受。又繼續外敷7次,隔日1次。之後疼痛明顯減輕,開始堅持關節功能鍛鍊。

肩關節痛有哪些康復注意事項?

1.做好鍛鍊前準備,避免鍛鍊損傷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在開始鍛鍊前,應熱敷肩關節5~10分鐘。患者在舒服的範圍內進行家庭伸展鍛鍊,伸展活動之後可用冰敷來抑制腫脹。家庭康復訓練應在上肢不大於30~50的輕度外展位時,做外旋牽拉運動應避免用力上舉的動作。待疼痛和炎症期消退後,可開始力量訓練。按平均的恢復時間,全面的活動度和完全的疼痛消失需要1~2年的時間。

2.避免物理治療過於激烈,以免延長病程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理療方案應包括對盂肱關節以及肩胛骨的活動度和位置的評估。開始時要避免外展以防止發生撞擊,治療不能太激進。國外相關學者認為,劇烈的物理治療會導致自然病程由15個月延長至42個月。經皮神經電神經(STEN)和超聲治療可能有所幫助。

3.選擇正確的鍛鍊方式

鍛鍊患側肩關節時,患者站立於門框旁。患側上肢自然下垂,貼於肋旁,曲肘關節90°。患側手緊握門框後,軀幹以脊柱為圓心,做遠離患側肩關節的旋轉運動,直至感覺肩關節前方被牽拉到極限,保持3-5秒鐘。每15次為1組,連續做3組。做完1組,可以休息1-3分鐘,再做下一組鍛鍊。

張昶,航天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主攻中醫骨傷經筋病、神經功能紊亂類、肌肉癱瘓類及各種慢性疼痛病症。擅長運用小針刀療法、刃針療法、銀質針導熱療法、傳統針灸療法和中藥辨證內服,治療頸椎病,頭痛,眩暈,肩頸綜合症,肩周炎,凍結肩,網球肘,腱鞘炎,腰背痛,坐骨神經痛,腰三橫突綜合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非手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藥物注射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中風,面癱,失眠,痛經,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多種疑難病症。

中藥護肩,內外齊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