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導引與祝由:身心合一與神氣為用|《經典中醫啟蒙》轉載廿二

第九章 导引与祝由:身心合一与神气为用|《经典中医启蒙》转载廿二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

什麼是導引? 導引神氣,調柔身心。“導”指“導氣”,導氣令和;“引”指“ 引體”,引體令柔。導引,是引導能量傳輸和流動的藝術,讓身體和精神和柔健康。

導引的關鍵是精神專注。很多人都練習過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或者鶴翔樁等功法,這些都是通過舒緩的身體動作,達到精神內守、氣血和調的狀態,如果保持一段時間,我們的身心健康就會提升,內在的不適與不調自然會改善。

老子《道德經》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講的是專心致志,精氣合一不亂,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像嬰兒一樣調柔。

導引的鼻祖是神醫華佗,五禽戲是他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編創的一套導引術。其源頭可上溯至先秦,《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

我在讀書的時候練過易筋經,後來曾跟著張至順道長練習過《八部金剛功》。練了很長一段時間,體會到整套功法相對於易筋經要偏開一些,陽剛一些,通行氣血、疏通淤滯的力量比較好。那段時間身體正好需要多一些流通,每天早上練完很舒服。

最近學了八段錦,剛開始只能做到完成動作,20 分鐘結束,後來體會到不慌不忙、緩慢柔和地做1個小時,效果很好,如果做得很慢很專注,做每個動作的同時會感受到全身的變化。如果各位也能這樣去慢慢練習體會,對我們身心氣血的流動,經絡穴位的虛實通阻就會有直觀的認識。

熟悉自己的身體,是保持健康的基礎。

第九章 导引与祝由:身心合一与神气为用|《经典中医启蒙》转载廿二

圖八 導引

以上是動態的導引,其實中醫所有治療方法的原理,就屬於導引。

刮痧、按摩、針灸也是導引,用藥則是通過藥性來幫助人體的神氣恢復正常的開闔,氣血運行更自然和諧。

移精變氣

《移精變氣論》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第十三篇文章,裡面談到一種特別的治療方法——祝由。

原文很長,但很有趣,我們現摘錄一段:“黃帝問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黃帝問,我聽說古人治病,是通過祝由的方法,轉移和變化病人的精氣病就好了。現在我們通過中藥內治,針灸、刮痧外治,有的病人能好,有的不能好,這是為什麼呢?

黃帝提到的“今世”,按照《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至少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距離現代好幾千年;黃帝說的“古代”,應該是在殷商時期,甚至更早的年代。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在國家圖書館看過一些古代文獻,那個時代是“以招魂復魄為國之政事”,很有意思。我們現代世界的主流,都是以“發展經濟,招商引資”為國政大事,古人為什麼會把看起來很虛的“招魂復魄”為國之政事呢?

《黃帝內經》分成《素問》和《靈樞》兩部分,是黃帝與岐伯、鬼叟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六臣平素問答之書。岐伯,是那個時代的有道之人,黃帝恭請岐伯為臣,尊為天師,幫助他治理天下。天師,在古代就是大巫師,有幫助君王通神明、傳天道的責任。

古代的帝王,都自稱“天子”,聖旨上開頭第一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也就是說,古代的君王,權力的源頭是天道,作為天子,治理國家的原則是順應天道。

從人類的文明史來看,最早的首領都是大巫師,或者修行很高的宗教領袖,因為只有他們能夠“奉天承運”;慢慢的,人類的思想、文化、社會活動發展到某個階段,社會化的人群取代了自然的個體,群體意識和文化規範成為人類的主導操作系統,能與自然交融對話、通神明的個體越來越少,成為一些特定的職業階層,天師、觀星師、祭司在這個階段成為各地域、各民族的代表性人物。

天師、祭司,都是古代的資深修道人或者方數傳承者,他們的作用,是把光傳遞給俗世的人。在能量和信息層面來調整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的關係。

這個話題很長,我們先放一放,往下看。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岐伯回答:古代的人居處自然,與禽獸相戲,天氣冷了自然會活動,熱了就搬到陰涼的地方,內心沒有太多依戀和喜好疲累其心,也不會因為求官升職而勞乏其形,這個時代叫做“恬淡之世”,每個人都活得快樂、安心、淡然,邪氣不會深入人體。所以不需要吃藥扎針,移精祝由、調整神氣就可以了。

接下來,岐伯又解釋了為什麼“當代”的人祝由效果不好的原因。他說,現代的人啊就不是這樣的了,內心憂患很多,每天忙碌勞累傷害身體,生活不順應四時的季節變化,寒溫逆亂,正氣先虛弱了,虛邪賊風,各種外邪乘虛而入,內犯五臟骨髓,外傷孔竅肌膚,所以小病必重,重病必死。病情不再僅僅停留在“神氣失常”的層面,所以單用“祝由”來“移精變氣”的方法,就不能醫好了。

第九章 导引与祝由:身心合一与神气为用|《经典中医启蒙》转载廿二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有一年,我們住在福建的一個道觀裡,道觀裡收養了一個小女孩,正在讀小學。有一天她發燒了,於是我給她開了一副藥,結果到下午還是沒退,感覺有些奇怪,詳細詢問了發病前的經過。小朋友說前一天放學後和同學去墳地玩了,然後就不舒服發燒了。這就是過去說的“邪病”,屬於神氣被幹擾了,草木之劑就不合適了。

正好,我們的朋友陳醫生也在,他有祝由科傳承,瞭解情況後,拿起一杯白水,掐上劍訣,唸了十幾秒咒語,然後讓小朋友把水喝下,她當晚退燒,第二天就上學去了。

這就是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醫院十三科。拿現代觀點來解釋,就是接通和改變患者的能量—信息場。依靠祝由師專一的精神、穩定的念力、以符咒的聲音或圖像所接通的信息—能量場來治療各種疾病。

祝由科對祝由醫師要求很高,目前在道家系統還有專門的傳承,需要有師父傳授,學生必須遵守戒律。

還有一年,我們和一位百歲的道教龍門派的師父住在終南山裡一個月,師父的弟子許道長帶我們去採一種當地叫“鹿壽茶”的草藥。那天一共去了六個人,採藥的地方是沒有人煙的荒山野地。在一片小樹林裡,我們採到了很多,當時感覺這個地方有些陰暗潮溼。

回住處之後,除了道長,大家都有些不舒服,三個頭痛,兩個還嘔吐,我也頭痛,但不厲害,還有些心神不定,心中懊惱,覺得神受到了干擾。於是去問道長,道長笑說:“沒事的,本來不想告訴你們的,免得你們害怕。”

原來,那個地方曾經有過一位男子因為傷情自殺了。

然後,道長帶我們點上幾支香,唸了一些咒,很快大家就恢復正常了。

記得以前另一位道長告訴我們,道家有個說法:沒有武功,打不過豺狼惡人;沒有法術,禁不住野狐精怪,是不能住山修煉的。

關於祝由科,我自己沒有修習,只是如是我聞,把親身經歷的提供大家參考。需要提醒的是,現代人常常從自己狹隘的所知所見出發,來解釋、定論一些他們完全沒有經驗和認識的內容。

比如說,會把祝由解釋為暗示療法、心理作用,然後束之高閣,安心過他熟悉而重複單調的日子,或者直接定論為“迷信”或者“巫術”。須知不經實地調查研究,學習體驗,只是按著腦袋裡的一些條條框框來相信或不相信,才是真正的迷信。這是一種愚痴而自滿的狀態,每個時代都有。

要知道,即使是巫術,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一般稟賦的人想學也學不了,拿司馬遷《史記》裡對神醫扁鵲的描述是“非常人也”,不是平常的人。

所以老子有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若存若亡,就是若有若無,剛聽到時,感覺有道理,但不入心,還是滑過去了,難於深入學習。這是中士。

下士喜歡匆忙表明觀點,還常常用比較強烈的方式來顯示自己堅定的立場。從心理學來說,表面強勢的背後是內心的虛弱,精神的無主和所知的貧乏。

第九章 导引与祝由:身心合一与神气为用|《经典中医启蒙》转载廿二

關於作者

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現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會顧問,法國藍之樹學會顧問。

著有: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兒童健康講記:一箇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

《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2018年5月,立品圖書。

..............................................................

第九章 导引与祝由:身心合一与神气为用|《经典中医启蒙》转载廿二

《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於2018年5月在立品圖書出版。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店有售。

噹噹購書 京東購書

........................................................

第九章 导引与祝由:身心合一与神气为用|《经典中医启蒙》转载廿二

噹噹購書 京東購書

.......................................................

閱讀2017年11月之前的文章

請移步QQ空間“李辛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