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晕海的感觉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关注葛大小姐,每天看有趣的历史故事!)


黄金荣一生没有儿女,发迹后,和结发妻子林桂生领养了一个儿子黄钧培,给他娶了个媳妇李志清,黄钧培17岁死了,李志清把黄金荣的大部分财产卷跑了。

黄金荣后来和第二任妻子露兰春领养了一个戏院武生的儿子,取名黄源涛,黄源涛后来把黄金荣坑了,这事儿我们后面接着说。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1949年之前,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青帮的很多人之前都已经离开上海,包括杜月笙,但是青帮大佬黄金荣却选择了留下来,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干的坏事足够“打靶”好几次吗?他当然知道,但是有很多东西绊住了他的腿。

一是不想死在外面。80多岁的黄金荣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与其死在逃难的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二是舍不得他的产业。上海不仅有他的黄公馆,更有大世界和黄金大戏院,尤其是大世界,那可是全上海最大、最有名的游乐场,日均游客2万人次,1948年春夏之交,他刚刚以巨资与沙逊洋行签订了大世界游乐场租地 10 年合同,这是他的重要经济来源,他的现金不多,资产大多是不动产,短时间无法变现,离开上海,就一切都没有了。

三是新政府的承诺。曾任淞沪司令的杨虎在解放前和地下党建立了联系,他的任务之一就是做好上海各帮会头子的工作,只要你不出来捣乱,不干扰上海的社会治安,老实接受改造,就不动你,黄金荣和杨虎是好朋友,杨虎的话,他信。章士钊夫人也捎来口信,只要拥护新政府,不与人民为敌,就会既往不咎,这一席话,更加坚定了他留在上海的决心。

黄金荣做到了,他上交了青帮花名册,约束手下不再作恶,写了一份交代国民党财产的报告,还把黄家花园“四教厅”里蒋介石亲题的“文行忠行”匾额摘下来砸碎。

政府也没有食言,只关掉了他的妓院、赌场等犯罪场所,龙门路钧培里一号的三层洋楼还是黄公馆,大世界、黄金大戏院还是他的产业,黄金荣住着洋楼,收着佣金,日子过的平静又安逸。

但是老百姓没有忘记黄金荣,一些知道黄金荣还在上海的市民对新政府不杀这个恶霸非常不理解,给很多部门写信,要求严惩以平民愤,军管会和上海市政府召开座谈会,宣传有关政策,解释为什么不杀黄金荣,他虽然做过大恶,但没有投日,并积极配合政府改造帮派分子,稳定上海秩序。

在做群众工作的同时,政府要求黄金荣坦白以前的罪行,给人民一个交代。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市长潘汉年见了黄金荣一面,希望他能写“悔过书”,老实认罪,求得群众的谅解。

1951年5月20日,上海《新闻报》、《文汇报》刊出了《黄金荣自白书》,自白书中,黄金荣简述了自己的生平,交代了历史罪行,同时也把当年保护孙中山,拒绝日本人收买的事儿一起说了说。抗战后的一些事,则说自己年龄大了,都是门生借着他的名义干的,自己并不知情,记性也不好了。(这份悔过书现存于上海市档案馆,原件题为“自述悔过书”,在报上发表时,改为“黄金荣自白书”)

上海滩第一大亨的“忏悔”,轰动一时,对震慑帮会残余势力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但是这份《自白书》也惹出了麻烦,本来知道他留在上海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以为他跑了,也可能让政府镇压了,没想到人不但没死,还在黄公馆过着滋润的小日子呢。于是,一些愤怒的群众就到黄公馆门前静坐示威。

这时候,黄金荣的另外一件事儿被人告发了。

黄金荣一生有三大嗜好:抽大烟、泡澡堂子、搓麻将,泡澡没事儿,但是大烟和麻将是新政府明令禁止的,黄金荣烟瘾很大,又戒不掉,家里藏了不少烟土,他的义子黄源涛喜欢收藏枪支,这两件事儿让人告发了。

为了安抚民众的愤怒,政府派人上门对黄金荣进行政治教育,黄金荣感动之余,主动请求接受劳动改造,于是,就有了他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那张照片。

这是1951年,黄金荣已经83岁,行走都需要人搀扶,扫大街其实就是一个低头认罪的姿态,一共也没有去几次,报纸上刊登黄金荣扫大街的照片后,民愤很快就下去了。

不过,上海滩大亨扫大街,这个消息瞬间传遍整个上海滩,很多人专程跑到大世界门口看昔日的黄老板如何扫大街。远在香港的杜月笙也从报纸上看到了黄金荣的自白书和扫大街照片,不免兔死狐悲,上海滩,是永远回不去了!

1953年6月20日,黄金荣进入弥留状态,护士给他注射了强心针,也没有效果,当天下午就停止呼吸,终年86岁。

而他的好兄弟杜月笙于1951年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新中国成立后,黄金荣为何留在上海

黄金荣是上海滩三大亨之一,老蒋都是他的门人。在那个年代,同为三大亨的张啸林沦为日本人的走狗做了汉奸,让戴笠军统给除去了。另一名大亨杜月笙,49年解放之初既没有跟着老蒋去台湾,也没有留上海,而是定居了香港。只有黄金荣,留在了上海

解放战争胜利之际,黄金荣和杜月笙一样,有三个选择,但是黄金荣年龄太大,那时候已经81了,用他的话说,一辈子就呆上海吧。他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当时中共上海局已经拜托反正的杨虎联系了黄金荣,说

只要不死心塌地的跟着反动派,新中国可既往不咎,不予捕办,保证人生自由

就这样,黄金荣留在了上海

民意不可违,黄金荣必须清算

黄金荣是上海大流氓头子,从大清开始就是流氓头子了,几十年间得干多少坏事,又有多少苦主等着他?新中国成立,失去主子靠山的黄金荣,还不是案板上的肉,正好清算嘛,多少人就盼着这一天了

新政府接收上海后,每天都能收到大量黄金荣黑材料,要求审判平民怨。对此,新政府一面做大量解释工作,毕竟黄金荣抗日有功,而且善待黄金荣也能防止徒子徒孙闹事惹乱子,一面对黄金荣进行教育谈话,让其约束上海滩大小门徒,事情就这么耗着。黄金荣呢也自知罪孽深重,约束手下后,每天深居浅出,过着皮包水水包皮的日子

登报悔过劳动赎罪,事情最终解决

拖着也不是办法,时间到了1951年。这一年上海大搞镇反运动,很多黄金荣的徒子徒孙都被抓了,还在这些人中查出了特务。为此,黄金荣的家也第一次被搜查,搜查出了枪支和鸦片

本着治病救人原则,上海管委会要求黄金荣写悔过书,向上海人民低头认罪。黄金荣一一照办,口述了悔过书,1951年5月20日,以黄金荣自白书为名,发表在文汇报和新闻报上。当时粟老总还亲自训勉

对于黄金荣的悔过书,上海百姓并不满意,登个报不痛不痒的。所以后来,黄金荣表示接受劳动改造,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扫的了大街,并把扫大街图片登报。当时确实引起轩然大波……上海百姓觉得解气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到1953年,黄金荣病逝


灵石蕴珠宝


我在另一篇关于露兰春的文章中,也提及黄金荣这个人,这是一个在解放前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大佬,但他除了在露兰春手中栽了一个跟头以外,晚年的结局,也让很多人感觉到兴趣。

黄金荣年轻时候,日子不太好过,然后开始长时间发达的生活,到了晚年,日子却变得更不好过。有人觉得,黄金荣如此厉害的人物,怎么会落到扫大街的下场呢。其实,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绝非偶然。

说起黄金荣的发达,很多人都知道,混混出身,当了一段时间警察,凭借够狠,够精明,做上了上海青帮老大的地位,在解放前期,青帮势力很是强大,而且,他们都有着严格的辈分划分,而黄金荣,却不属于真正的青帮弟子。

黄金荣的天字辈,完全是自己自封的,但是,随着黄金荣势力的膨胀以及在上海滩的地位与日俱增,青帮更愿意送一个顺水人情,承认了他在青帮的辈分和地位。

有了青帮这个大靠山,加上许多年来积累的财富,让他在上海市的高层也有了足够体面的身份地位,很多高层也开始通过和黄金荣搞好关系,来满足自己的不当利益。他们勾结在一起,也把上海滩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深受其害,不敢怒,也不敢言。

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倒台,新政府成立之后,新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这些政策对老百姓非常有利,却对像黄金荣这样的人而言,十分不利。

黄金荣的地位一落千丈,青帮也保持了沉默,并不愿意再和黄金荣接触。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黄金荣主动交代了所有的罪行,最终免于一死。晚年的黄金荣,变得落魄潦倒,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

黄金荣的发迹和结局,都有时代性的特征,就好像在乱世,总会出现一些大盗,同样,也会出现英雄人物,而到了太平盛世,文人墨客就变得比较多了。这就体现了不同社会条件的不同社会风气。

这样也就不难看出,黄金荣处于的时代,是一个极为混乱的时代,缺少法律的约束,政府部门也缺乏足够的行政管理能力,就会出现法外之地,也就会出现法外之人,像黄金荣这种人,除非惹了背景更加强大的人(黄金荣本人就因为露兰春的事情,惹了军阀的公子,进了公安局,杜月笙花了三百万才被放出来)。否则很难受到影响。

而到了新政府时期,整个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原先那些法外之人变成了受到法律约束的人,在这种社会形态下,黄金荣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幸亏黄金荣认了罪。他这几年犯的法,足够枪毙了,或许也有他是年过八旬的老人的关系,反正他捡了一条命。

从黄金荣的发达到落魄,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落幕,由小可以见大,每个人,都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变迁,我们听到了这些故事,也能通过这些故事,感受到一种真实而直观的历史。


小小嬴政


说到旧上海滩传奇的故事,在这里曾经能呼风唤雨的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一定是少不了的,其中,会做人的杜月笙应该是名气最大的。不过三个人中,最先发达的却是黄金荣了,他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杜月笙还在卖水果,张啸林也还只是一个在大街上打架斗殴的小混混了。

黄金荣靠着巡捕房起家,自然有着自己精明的一面,可是很多人都会望着他晚年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照片感叹几句。一方面觉得他是罪有应得,另一方面却觉得他是不是有点老糊涂了,当年怎么不随着杜月笙去香港了。

其实黄金荣一点也不傻,他选择留在上海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他当时要的是落叶归根,不想客死他乡,而他最后出来扫一两次大街也只是象征性的给那些愤怒的百姓一个交代,并不是真的成为了一个清洁工,天天扫大街了。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杜月笙去了香港,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杜月笙临终的遗言,是希望回到高桥,葬在自己父母身边的,却最终还是没有如愿。这样换个角度看,是不是会觉得当时80多岁的黄金荣的选择其实一点也不傻了?

一,80多岁的黄金荣选择留在上海。

1949年5月1日,杜月笙带着家人去了香港,这个是他第二次去香港了。1937年,在上海沦陷的时候,他就去过一次了,他每次去的时候,其实都是叫了黄金荣的,毕竟他是进了黄公馆,得到黄金荣夫妇重用后,才一步步发达的,重情重义的他怎么会忘了这份恩情了。

不过黄金荣两次都没有离开上海,1937年的时候,69岁的他选择在上海闭门不出,没有给日本人做事,还是没有丧失民族气节。这一次他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更不想离开了,他是这样说的:“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二,黄金荣扫大街,劳动改造自己。

黄金荣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自己都已经81岁了,说难听点,一只脚已经迈进棺材里面去了,搞不好半路上就倒下了。他何必要客死他乡了,还不如就在上海了,并且当时他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和章士钊夫人都和他说过“既往不咎”的话。

黄金荣不愿意离开上海,我觉得还有个因素就是被他辜负的原配林桂生也一直在上海了。他得不到林桂生的原谅,就在黄家花园里面种了几百棵桂花,据说市面上能买到的品种都进了这个花园,他还是忘不了林桂生陪着他的点点滴滴吧。

解放初的时候,黄金荣的日子还是很悠闲,每天照旧三件套:吸大烟、搓麻将、下澡堂。

不过很快到了1951年镇压反革命了,大家也发现了黄金荣原来没有走,还在上海呆着了,很多人给政府写信要求严惩黄金荣,他在解放前也还是干了很多坏事的。只是当时的黄金荣已经83岁了,身份也特殊,上海市政府想了想,就叫他在报纸上公开刊登了《黄金荣自白书》,也就是悔过书了。

然后就是我们都熟悉的一幕了,黄金荣出现在上海大世界前面扫大街改造自己了。其实这也只是象征性的行为吧,给了愤怒群众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自己过去罪恶行为的一个交代。

1953年6月20日,85岁的黄金荣在黄公馆去世,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青帮大亨顾竹轩给他买了一口棺材,并下葬于苏州灵岩山下的陵园,黄金荣落叶归根的夙愿还是满足了吧。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我觉得让他扫大街,比让他坐牢,对他对别人,都更具教育意义。说起来旧上海青帮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其实是四大亨,还有一个顾竹轩,有“江北皇帝”之称的顾竹轩。这四个人,都是青帮大佬,在旧上海十里洋场捞偏门的,后面的结局,早已注定,解放前在上海当流氓,就是一个职业,是可以公开拿到台面上说的一个行当,不丢人,但是当了流氓,很多路还是要选的,这四个流氓大亨,顾竹轩一直帮助我党,抗日时期也人力物力的帮助国军,对我党不但一直掩护着上海地下支部,也一直大力支持江北新四军,所以建国后,顾老板洗白上岸,进了政协工作。从那以后,再说旧上海的事情,就只剩三大亨了。

杜月笙杜老板,也是很有血性的中国人,抗日时期,也出了大力,淞沪抗战,手提驳壳枪直接上阵的青帮弟子,都是他手下,只不过他一直帮助的,是国党,建国前,杜老板也见机不对,逃到香港去了,结局也不算是很差,不过他不逃,留在上海,待遇也比黄金荣会好很多,但比不上顾老板那是一定的。黄金荣在抗日的表现,就是拿捏着真当自己是个人物,跟日本人很暧昧,但好歹没公开投敌,以江湖人的圆滑,顶着日本人压力,居然对中日双方来个两不相帮,实际因为上海在日占之下,多少还是帮日本人做了点事的,不说他的流氓岁月,光是这一点,喊他在大世界门口扫大街,就一点不冤。
还有一个是张啸林张老板,这个汉奸是上杆子投了日本人,更从四一二时期,就是极端反共的立场,投日当汉奸后,自己大发国难财,也强抢恶买,为日本人搜刮物资立下汗马功劳,还跟日伪所建臭名昭著的七十二号公馆,混在一起,对抗日地下组织,犯有累累血债,所以在抗日初期,就是四零年,就被戴笠戴老板的军统盯上,被除了奸,都没能混到我党来收拾他。


李三万的三万里


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是旧上海的流氓三亨,其中黄金荣资历最老,家资最为丰厚。可是晚年的时候,他却到“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金荣扫街旧照)

黄金荣早年的身份有两个:一个是华人神探;一个是青帮老大。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贩鸦片设赌场开妓院。又利用青帮老大的身份,广收门徒,干些敲诈勒索抢地盘的勾当。很快他就成了旧上海首屈一指的流氓大亨。

除了做违法勾当,黄金荣还开了大世界和共舞台等几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娱乐场所。由于他擅长经营,生意亦是场场火爆,让他赚得钵满盆盈。

1949年,我军胜利在即,眼看国军大势已去,为了防止被新中国清算,旧上海有权势的人家,也纷纷随国军迁居台湾或香港。远在台中的蒋中正,特意托人给黄金荣带信,让他切勿错失良机,一定要早做打算,赶紧离开上海,以免遭遇不测。曾得黄金荣照拂的杜月笙,也在临去香港前,劝黄金荣与他同避香港。

然而,82岁的黄金荣却以“年事已高,不愿劳碌奔波”为由,拒绝了大家的好意。黄金荣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他不怕吗?

(杜月笙旧照)

其实,黄金荣决定留在上海,是经过考虑的。

其一,舍不得不动产。黄金荣爱财,他的财产多半是不动产,地皮、房子带不走,他要是走了,这些不动产也就改姓了。

其二,不愿客死他乡。82岁的年纪了,还要颠簸流离,到了香港或台湾都是别人的地盘。年纪一把,还要寄人篱下,实在不是痛快的事。再说老死客乡,也是黄金荣绝对不愿意的。

其三,手头没有现金。黄金荣虽然很能弄钱,但他一生却屡屡在女人手里栽跟头,先是露兰春卷走了他一部分钱,后来一直照顾他生活的儿媳妇李志清不愿意留在上海,又将他积攒下来的黄金细软一卷而空。这也是为何杜月笙劝他同避香港时,他找杜月笙借20万的原因。

其四,得到我军高层的承诺。由于黄金荣是影响极大的流氓头子,我军在解放上海前夕,已经让人秘密接洽了黄金荣。承诺他只要将功赎罪,就既往不咎。同时,他的好友杨虎和章士钊的夫人,也给他带来我军的口信,提出只要他不再与人民为敌,对他以前犯过罪,也就一笔勾消。

正是最后一条,让黄金荣吃了定心丸。所以他哪儿也不去,好好生生地留在了上海。

为了向我军表决心,黄金荣先是列了青帮头目的名单交给我军。同时,他还发话给这些头目们,不许闹事,一定要服从安排。

随后,黄金荣又主动关闭了妓院,为上海其他妓院老板们做出了表率。

(旧上海外滩)

就连蒋介中正曾亲笔题写的“文行忠行”的匾额,也被他摘下来,砸了个粉碎,以示与过去决裂,弃暗投明。

黄金荣积极向我军靠拢的行为,得到了认可,他的大世界和黄金大戏院也被允许继续营业,这也成了他颐养天年的生活来源。

1951年,肃反运动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上海自然也在其中。

惴惴不安的黄金荣,唯恐哪天被人清算,愈发深居简出。就连大世界和黄金大戏院的管理,他都交给门徒打理。

然而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民众得知黄金荣还蛰居在上海后,一时义愤填膺,纷纷给政府写信,揭发他的罪行。强烈要求政府一定要严惩黄金荣,为民报仇雪恨。

愤怒的民众还自发地来到黄公馆的门口静坐示威,恳请政府枪毙黄金荣。

为了安抚民众的愤怒,政府派人上门对黄金荣进行政治教育。

黄金荣也知道罪孽深重,写了一份认识深刻的《悔过书》,刊发在《文汇报》和《新闻报》上,以此向全国人民认罪。

但是民众并不买账,反而愤怒的火焰愈发高涨,一时“黄金荣罪大恶极,可杀不可留”的口号响彻云霄。

政府本着宽大为怀的宗旨,并没有为难黄金荣。黄金荣感动之余,主动请求接受劳动改造。于是,就有了他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地那回事。

(参考史料:《黄金荣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黄金荣年轻的时候恶事做绝,坏事干尽,老了以后在政府的教育下幡然醒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为了平息百姓们对他的愤怒,他主动要求进行劳动改造,于是就有了黄金荣晚年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情况发生。当然黄金荣扫大街只是做做样子,一则他已八十多岁的高龄了不宜劳动改造;二则他身份地位使然,过去他是青帮大佬,现在他是守法公民。

黄金荣于生于1868年,逝世于1953年6月20日,享年85岁。黄金荣于1892年进入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做巡捕,他勾结官僚、政客发展封建帮会势力,成为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与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操纵赌博、妓院、歌舞厅等罪恶勾当,攫取了大量的民脂民膏。1927年4月他组织了中华共进会,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有了官方背景的黄金荣势力更加强盛。日据上海期间,黄金荣寓居上海,拒绝出任伪职,保持了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黄金荣大力发展他的工商势力,资产颇丰。上海解放后,黄金荣向人民坦白了他的罪行,获得了政府的宽大处理。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退守台湾,他专门写信让黄金荣到台湾居住,但是黄金荣义正严辞的拒绝了。杜月笙逃亡香港时路过上海,特意要求黄金荣随他一起前往香港居住,黄金荣以没有钱为由拒绝了杜月笙的提议。那么黄金荣作为一个罪大恶极的黑帮头子,他为什么不去台湾或者香港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四:其一、黄金荣舍不得他在上海的固定资产;其二、黄金荣是将死之人,他不愿意背井离乡;其三、当时黄金荣的现金不充足,没有钱逃亡;其四、政府答应从轻处理黄金荣,只要他承认过去的罪恶,并揭发反革命份子。

黄金荣在上海住下来后,他的大部分不法资产被没收,政府给了他大世界、黄金大戏院、荣金大戏院等资产,以此维护他们一大家人的生计问题,依靠这些资产黄金荣过得丰衣足食。1951年初,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市民甚至自发涌到黄宅门口,要求他接受批斗。上海市人民政府出面召见黄金荣,向他说明既往政策不变,但希望他能写"悔过书"公开登报,进一步向人民交代,老实认罪,以求得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的谅解。1951年5月20日,《新闻报》、《文汇报》刊出了《黄金荣自白书》,这就是黄金荣的悔过书。人民群众的怒火并没有因为黄金荣的悔过而平息,于是黄金荣主动要求去劳动改造,上大街扫起了马路。不过黄金荣扫大街只是像征性的扫,并非天天都去扫,也不是长时间的扫,毕竟他都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


大秦铁鹰剑士




不同的年代,政策不同,老百姓的日子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黄金荣曾经是法租界的巡捕房探长,是上海滩的“流氓大亨”,享尽了荣华富贵,经历了时代变迁。

晚年时,黄金荣却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这是为何?

1、



上海滩三大亨,张啸林死于抗战时期(做了汉奸,被人刺杀),杜月笙解放前去了香港,而黄金荣哪里也不去,留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为何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黄金荣的底牌是杨虎,此人和新政府关系很近,女婿又是青帮大佬,和杨虎的交流,让黄金荣吃了定心丸,因为通过杨虎打探到:新政府并没有收拾黄金荣等人的举动和计划。这是黄金荣不愿意去香港或台湾的原因之一。

当然,外因始终是外因,81岁的黄金荣已经是垂垂老矣,他不想客死他乡,他想叶落归根,不想在外奔波,这应该是黄金荣不愿意离开的最重要原因。

2、



解放后,对于黄金荣这样的人士,新政府还是希望为己所用,但是,架不住老百姓铺天盖地的愤怒,毕竟,黄金荣曾经在上海作威作福,欺压了不少良善,怎么办?一边是群情激昂的老百姓,一边是做过坏事,但现在支持政府并愿意改过自新的黄金荣。

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经过商议,让黄金荣写“悔过书”,向老百姓道歉并承诺改过自新。

黄金荣写了没有?当然写了。

1951年5月20日,在《上海新闻报》、《文汇报》刊登了黄金荣的悔过书。但是,事情完全出乎领导们的预测,群众的愤怒非但没有平息,而且局势进一步升级,“黄金荣可杀不可留”的口号传遍上海。

政府再次经过讨论商议,决定对黄金荣进行劳动改造。于是,83岁的黄金荣拿着扫把上了大街。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打扫时,被很多人看见了,也有人照了照片。曾经是“大世界”的主人,如今成为了“大世界”门前的清洁工,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



当“黄金荣扫大街”的新闻传到香港、台湾时,杜月笙等人暗自庆幸,心生感叹,幸亏走了出去。

一个83岁的老人天天扫大街,能撑多久,身体能抗住吗?

说实话,很难抗住,毕竟是体力活。在每天象征性地扫了几天大街后,人们的怒气也渐渐平息了,政府就让黄金荣歇了。

1953年6月20日,黄金荣病逝,享年85岁。



发迹于上海,做过巡捕,当过青帮大佬,扫过大街,黄金荣在上海滩留下了一个个的身影。纵观黄金荣的一生,虽然不算完美,但黄金荣绝对没有大的遗憾,也算是圆满了。


蓝风破晓


大千世界,变幻莫测,很难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想当年,我们红军不过区区几万人,小米加步枪,而国民党是带甲百万、装备精良,谁曾想到过红军能把国民党打的狐鼠乱窜,最终不得不苟延残喘于台湾呢。

这人的运势呢,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人不可能一直走背运,自然也不可能一直走好运。

曾经威震上海滩二十多年的乱世枭雄黄金荣,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溃败,鸿运到头,逐渐没落。

黄金荣虽然风光不再了,也经历过几次大的变故,但是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家底仍然丰厚。到了晚年,83岁高龄的黄金荣却拿着扫帚到“大世界”门口扫大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黄金荣早期是法租界巡捕,却跟流氓地痞关系很好。自导自演“贼喊捉贼”的闹剧,竟然让他一路高升,直至成为法租界第一个华人督察长。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后来,与林桂生喜结连理,借助林家的实力,让黄金荣声名鹊起。然而此时的黄金荣却不满足于此,又打起了青帮的主意。他可不是认大哥去了,他是想借助青帮的背景,自立山头。

青帮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许进不许出,意思是你可以冒充是哪个徒弟,但是那人真有事情找你,你得办,不许反悔。黄金荣无比鸡贼的钻了这个空子,自称天字辈青帮老大,焚香开膛,广收门徒,很快就成为上海黑道大亨。

利用手中黑道的霸权开路,法租界的执法权保驾护航,黄金荣开设赌场、贩卖鸦片、组织卖淫,垄断了法租界的“三色行业”。此外还搭建了大世界、共舞台等娱乐场所,善于经营的黄金荣很快挣的盆满钵满。集财富与荣耀于一身,黄金荣名符其实啊。

1949年前夕,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上海这座号称东方巴黎的城市即将红旗飘飘。许多有权有钱有势的人,纷纷逃离上海。他们害怕被国民党妖魔化的共产党,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愧于我党的人,害怕得到清算。

对于双手沾满革命鲜血的黄金荣来说,摆在他眼前的可不是去或留的选择题啊。换了别人,那早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许多人都劝他速速离去,其中不乏杜月笙、蒋介石等知名人士。然而八十多岁的黄金荣却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难道黄金荣他真的不怕吗?当然怕,在死神面前,谁能不怕。然而,他最终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一.共产党的政策优待。我党向来主张“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况且,我党已多次明示暗示➕托人口传的方式向黄金荣等人传达了一个政策,只要拥护我党、不继续作奸犯科、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以前的事既往不咎。这给黄金荣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没钱。其实黄金荣本来很有钱的,但是接受了三个女人的洗礼之后,就空空如也了。先是跟林桂生离婚,分了一部分出去。后是露兰春出轨卷跑了一部分,最后是儿媳妇李志清直接清空了他的小金库。自此,黄金荣囊中羞涩了,只能每个月从大世界、共舞台那里获得一笔收入来支撑他骄奢淫逸的生活。如果一走了之的话,那就真的一无所有了。有钱走遍天下,没钱那是寸步难行啊。

第三.落叶归根。人总讲究个落叶归根,黄金荣在上海过了大半辈子,特别留恋上海,垂暮之年,你让他远走他乡,肯定不舍。

第四.年纪大了。杜月笙比黄金荣小20多岁,他可以有另起炉灶的想法,而对于八十多岁的黄金荣来说,这就是不敢奢望的事情了。

最终,黄金荣留在了上海,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留下来的黄金荣那是大门紧闭,蛰居在家,不与外人来往,生意都交给门徒打理。

后来陈毅市长找到他,向他传达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同时还允许他继续经营他的产业,大世界、共舞台等。不过,得让他写一份悔过书,请求人民的原谅。

这是最基本的嘛,你总不能坏事干完了,我们不追究,你也没什么表示吧,得有一个态度是吧。

然后一篇名为黄金荣悔过书的报道无比霸气的包揽了新闻头条,言辞恳切。这时人们才发现这个大坏蛋还在上海,还受到共产党的宽大处理,一时间群情激愤,喊杀声不绝于耳。甚至,黄金荣的一些门徒都加入了声讨黄金荣的队伍当中。一时间,黄金荣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声讨的是黄金荣,震慑的却是整个上海滩残余恶势力,对于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金荣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对于共产党的宽大处理,那是感恩戴德。积极响应政府的劳动改造号召,开始扫大街。于是就有了,黄金荣扫大街的这件事。

黄金荣扫大街的位置正是他的“大世界”门口,“大世界”是当年黄金荣威风凛凛的见证,在这门口扫地,这不是“威风扫地”嘛。这一荣一衰的对比,太具有讽刺意味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专门安排的。

黄金荣,这个旧社会的黑帮大佬,无恶不作,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应该就地枪决。然而,政府从大局出发,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看在黄金荣老态龙钟的份上,对他网开了一面。对于这种恶人,这种结果真是太便宜他了。各位看官,您觉得应该怎么处置黄金荣这种坏人?欢迎留言,共同探讨。








面条鲜8


其实黄金荣不是青帮人物,当时上海青帮中以“大通悟学”四字排辈,而以大字辈的辈分最高。十六铺码头就一个大字辈大亨陈世昌,杜月笙拜他为师,所以杜是“通”字辈。由于黄金荣地位很高,当时与青洪各帮高等人物均有密切来往,开门收徒更是难免的事。对于青帮的辈分,黄金荣自称是“天”字辈,“天”为“大”字上多一横,言外之意就是比大字辈还高一辈。他是旧上海和杜月笙、张啸林并称的三大亨之一,流氓、黑社会头子。




1949年,全国解放后,杜月笙逃往了香港,当时杜劝黄金荣一起走,已耄耋之年的黄金荣故土难离,不愿在80岁的时候还流落异乡。拒绝了杜的好意。

此时上海的一些流氓大亨受到了政府的处理,由于黄金荣晚年拒绝了日本人的诱惑,没有当汉奸,保持了民族气节,故政府对他进行了宽大处理,只是让他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拿着一把扫帚,充充样子摆拍了一个镜头,并没有让他扫大街,这是新中国政府对他的宽容处理,也是教育他自食其力,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黄金荣

黄金荣(1868~1953年)祖籍浙江余姚,生于江苏苏州。黄金荣由于小时生天花,家中贫困没钱看病,故落下满脸麻子,人称“麻皮荣”。20岁在上海县衙做过捕快,后来听说法租界的巡捕房吃香的喝辣的,通过关系进入了法租界巡捕房。

由于脑瓜灵活,办案法子多,尤其为法租界破获了几起大案要案,32岁时被提升为巡捕房总管,此后他担任巡捕房华探督察长长达20多年,他的关系盘根错节,结成了十分强大的关系网,就连法租界都不得不高看他一眼,离开他还真玩不转。黄金荣黑白通吃,结识了大量的高官人物,为他以后开赌场,贩鸦片横征暴敛,打下了坚实基础。

黄金荣倚仗帝国主义的势力,在上海广收门徒,据说蒋介石还是他的学生,杜月笙是他一手扶植的。后来杜月笙的势力超过了黄金荣。



1927年,他和杜月笙,张啸林等积极支持并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大量屠杀进步学生和工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委任他为少将参议及行政院参议。

抗日战争时期寓居上海,拒绝出任伪职,保持了民族气节。

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81岁的黄金荣面临着人生最后一次抉择——要么去台湾,要么留在上海。最终黄金荣选择了留在上海。他对别人说:“我是已经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黄金荣深居简出,从来不出头露面,在人们印象中认为他早就逃往了台湾或者被政府处决了。当时上海刚解放,许多事情千头万绪,政府也顾不上处理黄金荣。

其实政府考虑只要黄金荣等一些留下的人不闹事,本着既往不咎的原则,毕竟是乱世遗留下来的问题。政府于是让黄金荣表下态度,把姿势放高点,主动做个检讨,认认罪也就算了。黄金荣爽快答应了。

1951年5月20日,上海《新闻报》、《文汇报》刊出了《黄金荣自白书》,黄金荣是爽快答应做检讨了,可是群众不答应了。结果非但没有平息群众的愤怒,反而引出更大的风波,一时之间“黄金荣可杀不可留!”的口号响彻上海滩。



▲右二黄金荣

黄金荣在“自白书”中,自称“自首改过”、“将功赎罪”、“请求政府和人民饶恕”等等……。他这样牛逼人物都服服帖帖了,那些小喽啰还敢闹事吗?所以说,黄金荣晚年“自白书”对震慑帮会残余势力起了不少作用。

随后,黄金荣响应政府的改造号召,开始扫大街。也就有了开头文章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摆拍的一幕。实际是做做样子让许多人看的,毕竟他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两年后,黄金荣在上海黄公馆病逝,时年8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