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羽评郡主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五虎将: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李景林和张宗昌)。

讲真在五个人中,姜登选追随张作霖时间最晚,42岁时才投到了张作霖的麾下。46岁时为了张作霖的利益被郭松龄枪杀。据说最后死得很惨,谁看到都会为之落泪,除了痛惜外,更多的是对他的“忠诚”所感动。

过去沈阳沈河区有座“姜公祠”,民国十五年(1926年),也就是姜登选被害的次年,张作霖为了表彰他“殉义捐躯”而修建了这座占地10亩的专祠。


▲姜登选

下面咱就聊聊姜登选这个人,为什么他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他是今河北南宫市人。从小有志向,尤其爱看《三国演义》,对书中关羽十分崇拜,这对他以后影响很大。

姜登选23岁时(1903年)被朝廷选派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日本陆军学校学制一般3至5年。

五年后,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回国,这一年他28岁。

回国后在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手下任职。讲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朱庆澜,因为姜在后来14年间始终矢志不移追随其左右。

朱庆澜是清朝时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部下,历任东三省的统领,他还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命名者。


▲朱庆澜

姜登选从28岁跟着朱庆澜混,朱庆澜去哪里任官,必定带上姜一起赴任。14年间,无论朱庆澜的仕途得意还是失意,姜登选都不离不弃,始终以朱庆澜马首是瞻,我觉得是他从小受“忠义”思想熏陶的结果。

转眼14年过去了,清朝早已灭亡,时间来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姜登选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奉军总参议,归属张作霖。这一年他42岁。

也就在刚加入老张阵营的当年4月,姜登选迎来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即北洋政府段祺瑞(直系)和张作霖(奉系)争天下而死磕。

姜登选这时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才,他亲自上阵,率工兵建造防线,和士卒同甘共苦……


▲影视形象

由于成绩显著,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被老张任命为训练总监,主要工作是建设一只精锐现代化的奉军。

两年后(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功劳归功于姜登选。姜登选被任命为镇威军第一军军长,韩麟春为第二军军长,当时同是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的郭松龄是第三军的军长。

无论在什么时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军人也如此,姜登选和韩麟春是好朋友,因为二人秉性相投,都是有情有义的人,而对郭松龄却不感冒,郭松龄这人城府太深,“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话永远没错。

在九门口一战中,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所部的陈琛旅长不听调遣,认为是姜登选背后指使的,欲将陈琛正法,郭有“敲山震虎”之意。

姜登选心中坦荡,平时又爱惜将领,战争关键时刻杀将不利。于是为陈旅长辩解,郭松龄坚决不听。


▲郭松龄

后来郭松龄的学生张学良、也是第三军军长亲自前往跪下求郭松龄,郭松龄这才作罢,免了陈旅长死罪,把他撤职关了起来。此后,姜登选和郭松龄有了隔阂。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郭松龄欲谋反奉,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说是反对张作霖发动内战,一说是欲夺取东北王张作霖的权利,一说是和杨雨霆不合,不管什么原因,郭松龄铁定心要反张作霖。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栾南发动兵变,当时姜登选乘车去奉天经过滦州车站,于是下车去劝郭松龄投降。

姜登选对郭说:“大帅对你不薄,你又是少帅的老师,于情于理你也不能忘恩负义”。

郭松龄笑笑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只要咱俩合兵一处,将打一家,将来东三省就是咱们的天下,吃香的喝辣的还不随便吗?何必受制于人呢!”


▲影视形象

姜登选最恨这种反目无情的小人,还没等郭松龄说完破口大骂“你这狼子野心的家伙,白披了一张人皮,大帅视你为亲生儿子对待,你就是三国的魏延,脑后有反骨!”

郭松龄恼羞成怒,拔出枪对着姜登选扣动了扳机,姜登选顿时躺在了血泊中,郭松龄吩咐手下,用一口薄棺材草草掩埋了他。

后来郭松龄兵变失败被张作霖枪杀。

事后,姜登选的好友韩麟春打算迁坟厚葬。当一行人刨开坟后,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众人,只见棺材的四壁布满了抓痕。

原来郭松龄的那一枪没击中要害,姜登选缓过气后试图爬出坟墓,换言之,姜登选是被活活闷死在了坟墓。众人无不落泪。

结语:讲真姜登选确实死得很惨,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豪爽轻财,和蔼可亲、重情重义”;对郭松龄的评价是“机敏狡诈、城府颇深、见利忘义”。


秉烛读春秋


姜登选之死,既有奉军内部派系斗争的因素,也有私人恩怨夹杂其中。总而言之,姜登选当时必死无疑,只是没料想到其死状之凄惨,令人不忍直视。

派系斗争

奉军内部一直存在派系林立的问题,张作霖的“把兄弟”包括吴俊升、汤玉麟、张作相等人被称做“老派”,他们是张作霖称霸东北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没有“老派”的拥护,也就没有“东北王”张作霖。

称霸东北后的张作霖延揽了大批人才进入奉军,统称“新派”。他们都是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年轻军官,张作霖想通过这些新人的力量对奉军进行整编,以提升军队作战能力。“新派”内部又细分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士官派”和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的“陆大派”。这两派因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对于军队建设都有各自的不同看法。双方明争暗斗,都想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姜登选属于士官派,而郭松林则是陆大派。

私人恩怨

姜登选,字超六,直隶南宫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与李景林、 韩麟春、张宗昌和郭松龄并称为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将”。其中姜登选和韩麟春同为“士官派”成员,他俩的关系也较为亲近。

姜登选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先是在奉军巡防统领朱庆澜手下任职,颇受重用,跟随朱庆澜先后赴四川、黑龙江等地任职。1914年,朱庆澜下野后,姜登选归附奉军,在张作霖手下任职。他为人光明磊落,对张作霖忠心耿耿且才能卓著,深受赏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姜登选任镇威军第1军军长,郭松龄任第3军副军长(军长张学良)。两军做为奉军主力,在争夺山海关的战役中,第1军率先突破长城防线,攻入九门口和石门寨,立下首功。

张学良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从第3军抽出五个团由郭松龄亲自指挥,增援石门寨侧面战场。姜登选虽然不愿第3军“抢功”,但迫于是张学良的提议,只好表示同意这一决议。会议结束时,姜登选对郭松龄说:“这计划不错,你也好立功露露脸嘛!”郭松龄性格倔强,自尊心极强,听完这句风凉话,立即说道:“我郭某人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率第3军从正面打过去。”说完扭头就走,还把带来的五个团也带走了,弄得大家面面相觑。

沉默片刻后,姜登选气愤的说:“这破坏了全盘计划,如此胆大妄为,该当何罪?”郭松龄一句话便推翻了会议决议,确属胆大妄为,幸亏张学良效法“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把郭松龄和人马拉回了战场,可郭姜两人之间却从此结下了梁子。

恼羞成怒

直奉战争奉军胜利后,张作霖入京主政,姜登选被委任为苏皖剿匪司令、安徽军务督办,郭松龄却啥都没捞着,难免心生怨气。原本张作霖准备让郭松龄出任安徽督军,姜登选出任江苏督军,没想到,士官派首脑杨宇霆横插一杆,抢走了江苏督军一职,硬生生把郭松龄挤了出来。不过,姜登选安徽督军的位置还没坐热就被直系军阀孙传芳击败,撤退北上,任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动兵变,反戈倒奉,提出三项主张: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罪魁祸首杨宇霆;三、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姜登选乘车前往滦州,准备劝解郭松龄。不料,进城后即遭到扣押,郭松龄力劝他共同反奉,姜登选不仅不从,反而破口大骂,历数郭叛上谋友之罪。恼羞成怒的郭松龄,令卫兵于11月26日将反绑双手的姜登选就地枪决,用薄木棺材装殓,放置在荒郊野外。12月25日,郭松龄兵败被杀。韩麟春亲自前往滦州为姜登迁坟厚葬。打开棺木时,发现捆绑遗骸双手的绑绳已松,棺内木板遍布爪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决时,并未击中要害,他是被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之中,死状之惨,见者无不垂泪。


历史茶坊


张作霖帐下,姜登选与李景林、 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并称五虎将!

1925年8月,姜登选在江苏安徽等地剿匪。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成功的吸引了当时的直系军阀孙传芳,在孙传芳的攻击下,他不得不从安徽撤退。后来姜登选与山东的张宗昌联合想要一雪前耻,结果仍以二人惨败而告终。

在这一次失败没多久,姜登选就被任命为奉军第四方面军的军团长。 也就是在他被任命的那一年,与他同为五虎将的郭松龄在滦南发动兵变。姜登选听到了这个消息,对郭松龄是极为不满,他乘车经过滦州车站时,准备下车与郭松龄好好说道说道。,结果他竟然被扣了下来。



郭松龄对姜登选也是有着很高的期望,他也是希望姜登选能够和他一起反奉,有他加入,势必会事半功倍。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姜登选不仅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说他背叛朋友,不够忠诚,污辱先烈之类的。郭松龄好歹也是一方豪杰,被他这么一骂,顿时气血上涌,直接就下令要枪毙了他。


所以姜登选在11月26日被枪毙,时年46岁。

后来,郭松龄失败了以后,韩麟春对他的这位老友还有念想,就准备将姜登选的坟墓迁到原籍。打开棺材之后才发现,姜登选是被活活憋死的,棺材四周都是他的爪痕。


想必,姜登选在真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是痛苦万分吧。你怎么想呢?


围知历史


讲真在五个人中,姜登选追随张作霖时间最晚,42岁时才投到了张作霖的麾下。46岁时为了张作霖的利益被郭松龄枪杀。据说最后死得很惨,谁看到都会为之落泪,除了痛惜外,更多的是对他的“忠诚”所感动。 奉军内部一直存在派系林立的问题,张作霖的“把兄弟”包括吴俊升、汤玉麟、张作相等人被称做“老派”,他们是张作霖称霸东北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没有“老派”的拥护,也就没有“东北王”张作霖。

称霸东北后的张作霖延揽了大批人才进入奉军,统称“新派”。他们都是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年轻军官,张作霖想通过这些新人的力量对奉军进行整编,以提升军队作战能力。 郭松龄对姜登选也是有着很高的期望,他也是希望姜登选能够和他一起反奉,有他加入,势必会事半功倍。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姜登选不仅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说他背叛朋友,不够忠诚,污辱先烈之类的。郭松龄好歹也是一方豪杰,被他这么一骂,顿时气血上涌,直接就下令要枪毙了他。

作为姜登选的好朋友韩麟春,在郭松龄死后,准备把姜登选的遗体挖出来重新安葬,结果却发现捆绑姜登选的绳索已经散开,棺材板的上盖到处都是指甲痕,姜登选有几个指甲都脱落了。也就是说,那一枪并没有把姜登选打死,他是被活埋的,并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了。 看到这一幕,韩麟春等人泪如雨下,痛骂郭松龄猪狗不如,心胸狭窄。随后韩麟春叹道:郭松龄如果不杀害姜登选,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可是他无故杀人,总是要偿命的!


兵无常势516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的奉军一败涂地。这也让张作霖明白了,自己最信任的老派军官根本不堪重用,过去的那套打法,在正规战场上排不上用场了。相反新派军官则大放异彩,不要说张学良和郭松龄手下装备最精良的三八旅,刚刚加入奉军的姜登选也初露锋芒,他指挥工兵构建的防御工事把直系挡在了山海关之外,会稳固东北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立志于向关内发展的张作霖就开始重用新派军官,奉军中的五虎上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被重用的。这也让之前的老派和新派之间的冲突开始淡化,新派内部的斗争就开始了。反正奉军中的高级官职和资源就那么多,内部斗争永远都是存在的,必然会围绕着这些稀缺资源展开。


奉军中的新派军官主要分两派,一派是士官系,这一派的军官,都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来的,喝过洋墨水,在眼界上自然比较开阔。另一派就是陆大系,统指国内军校毕业的这些军官。

士官系的核心人物是杨宇霆,重要成员包括五虎上将中的姜登选和韩麟春。陆大系的核心人物是郭松龄,成员还包括五虎上将中的李景林,背后的靠山是张学良。两派之间的斗争,张作霖是知道的,但他也有意让两派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竞争,以方便为自己所控制。

姜登选和郭松龄的矛盾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并且两派之间的冲突很难调和。他们都想控制奉军,依靠本派系的人马在张作霖的旗下发展壮大,并巩固自己的势力。



姜登选和郭松龄本来都是革命党,早年江东跟着朱庆澜参加革命,郭松龄则曾经在孙中山身边工作过。但派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郭松龄是陆大系的头目,自然会和是关系展开斗争,而姜登选则是被动卷入了派系斗争。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两派都派出重兵从两条不同的线路向直系发起进攻。郭松龄从山海关正面突破,连攻数日都不见效果。姜登选和韩麟春则主张从石门寨发起进攻,经由秦皇岛截断直系的后路和补给线。


这一战略思想的前提就是在山海关必须顶住持续的进攻,这样才能抽出兵去偷袭秦皇岛。张学良命令奉军的炮兵向直系发起猛烈进攻,然后从正面抽调了8个步兵团交给郭松龄,派往石门寨。

韩麟春在一旁有意无意的说了句话:这样使你也好露脸,大家都可以立功。心胸狭窄、孤傲自大的郭松龄因为这是在羞辱他:我从来不沾人家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然后就带着这些兵走了,这就破坏了奉军的整个作战计划。



韩麟春对张学良说:你看,郭松龄让你惯的。姜登选马上劝住了韩麟春,劝他不要让张学良为难,但也在一旁说了一句话:破坏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降临正是该当何罪。这句话被张学良告诉了郭松龄,从此张学良力劝郭松龄重新按照原计划发起进攻,最终奉系大胜。

郭松龄认为自己可以凭借战功分一杯羹,至少也可以封一个督军做一做,让自己管理一个省,好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哪知道张作霖把江苏督军和安徽督军送给了杨宇霆和姜登选,这就引起了郭松龄的强烈不满。


后来郭松龄联合冯玉祥、李景林共同起兵反奉,正好姜登选从关内返回关外。他的专车也途经了滦州车站,郭松龄派人邀请姜登选下车共商大事。姜登选也察觉了郭松龄准备造反的意图,准备当面劝他。结果他还刚下车没多久,就被郭松龄下令派人开枪打死。

姜登选虽然是士官系的成员,但他不愿卷入内部斗争。在奉军内部,他也是和各派之间都能说得上话的人,也很愿意在各派之间去调解矛盾。因此郭松龄也非常想拉拢他,本来不喜欢打牌的郭松龄专门设牌局邀请姜登选,但姜东全却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卷入派系斗争的泥坑,郭松龄只好作罢。


真正让郭松龄下定决心向姜登选下毒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派系斗争,而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姜登选说的那句该当何罪。本来是一句戏文,却被郭松龄理解成应该按军法处死,想置自己于死地。

作为姜登选的好朋友韩麟春,在郭松龄死后,准备把姜登选的遗体挖出来重新安葬,结果却发现捆绑姜登选的绳索已经散开,棺材板的上盖到处都是指甲痕,姜登选有几个指甲都脱落了。也就是说,那一枪并没有把姜登选打死,他是被活埋的,并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了。

看到这一幕,韩麟春等人泪如雨下,痛骂郭松龄猪狗不如,心胸狭窄。随后韩麟春叹道:郭松龄如果不杀害姜登选,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可是他无故杀人,总是要偿命的!


新知传习阁


东北王张作霖手下有一员猛将,是五虎将之一,也是最勇猛的一个,他是谁呢?他就是

姜登选,但他确是死的最惨的一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姜登选出生于1880年,字超六,河北省南宫县陈村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人实在,做官清廉,治军严谨,且能与战士们同甘苦。

他先后在张作霖军中任职总参议、镇威军第一军军长、民国政府善后会议会员、兼苏皖鲁地区剿匪总司令、安徽地区第一军政长官、山东德州地区的第四方面军军团长,从这些官职来看显然他属实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将领竟然死在自己同僚郭松龄的手中,1925年郭松龄发动兵变反奉,姜登选得知消息后不忍心看到奉军自相残杀,姜登选顾不上自己手下的劝阻,执意去找郭松龄面谈,二人交谈了许久未果,郭松龄倒是急了,另手下将他扣起来,最后竟然下令枪决,可一枪下去没有打中姜登选的要害,最后他在棺材中活活被憋死。一代名将就这样憋屈的死掉了,为这位大义凛然的东北军将军致敬。


历史三六五


在张作霖的麾下有五名将领,他们分别是姜登选、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李景林这五人被人合称为五虎将。这五人之中谁是最强的?这个不好说。这五人性格迥异,出身思想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命运。李景林武功超群喜欢说大话,而张宗昌性格粗矿喜欢无拘无束 。郭松龄则有些好面子容易记仇, 韩麟春有勇有谋做事不拘小节且平易近人。在这些人中,姜登选与韩麟春的关系最好,可能是因为两人性格相近的原因吧。

姜登选出生于一个富裕农商家庭,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年少的他就早已认识到了富国强兵的必要性,所以他走向了军人的道路。在24岁时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学,一年后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为民族革命作斗争。毕业回国后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朱庆澜,姜登选觉得的他值得追随。在他落魄时不曾离去,在他得势时也跟在他身边陪伴,跟随了他多年。这期间他们相辅相成互相帮助,关系可以说如同“父子”一般。这就是姜登选的性格,一旦认定一件事就不会轻易改变。

1922年4月,曾经在直皖战争中共同作战的直奉两派军阀,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刀戈相见。曹锟吴佩孚两人大肆发动言论攻击,说张作霖亲日卖国取得了民心,成功将奉系军阀赶出关外。在此之后张作霖下定决心决定彻底整改奉军。在这个决定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张作霖决定任用国内外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领,来逐步取换那些出生目不识丁的将领,以此来提高整体军事实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姜登选、韩麟春等人加入张作霖的麾下。




姜登选成为了这次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次整改主要目的是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大体措施为下

规定军队取消原来的推荐制度,提拔军官需要考试。

需要培养部队的人才,每天上课两小时发行军事杂志和讲座,以此增加部队的文化水平。

不仅如此,还对军队进行过滤提出了一些要求,不得吸食鸦片、身份不明者、年老体弱者一律淘汰。这次整改大大提高了奉军的整体军事实力,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姜登选在这次改革中初露才能,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今后在奉系军中一路高升。

直奉大战主将

1924年9月,准备了两年的奉系军阀准备再次与直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张作霖任总司令,杨宇庭任总参谋长,姜登选和韩麟春为第一军正副军长,郭松龄为第三军副军长,这两支军队是奉军的主力部队,出兵总兵力达20万。

奉军的战略是,将主力部队集结在山海关和九门口一线,然后另李景林带领的部队从兵力空虚的热河方面发起进攻,待这支部队进攻到与山海关九门口一线齐平的时候,三路齐头并进。这样做不仅出其不意,还可以预防直系军断后路。

而吴佩孚的应对方案是任命彭寿莘带领直系军的主力与奉系军的主力直面对抗,简单粗暴的应对措施。山海关与九门口之间有一座难以跨越的角山,这是一道天然的分割线,也就是说这一带区域变成了两个战场。李景林带领的部队在热河得手后,奉军按照原本计划在山海关发动攻击,直军占领有利地形,奉军久攻不下双方均有重大伤亡。

因为九门口山岭连绵不绝地形复杂,所以奉军原本指望从山海关正面得手,在山海关这一面配置的兵力也是最多的。结果反倒是九门口这一方面首先突破,而突破九门口的是江登选手下的一个团长。这个消息非常意外,姜登选打算调动预备队继续扩大战果时却发现预备部队早已被郭松龄擅自调去山海关。

遇到这样的情况,姜登选身边的人都很生气但是又无可奈何。姜登选知道生气是没有用的,他和联军指挥部的作战科科主任何柱国上前线视察,打算寻找其他的办法。两个人来到了一个叫何庄的小地方,正好看一架敌军飞机掉落到山沟中,看到这架飞机姜登选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他高兴的说道“这是一个进攻的好机会呀!”何柱国你不禁脱口说道“对阿,我们可以发抢飞机呀!”原来在奉军中早有命令,如果能够获得敌军一架飞机就可以领到10万元。二人找到参谋长商量了这个想法,几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以抢飞机为名发动全线总攻。听到可以有领赏江登选手下士气大发,一举攻克了战略要地石门寨,这一战影响了全局。


吴佩孚没有想到,九门口奉军进展竟然如此之快,这一突破打乱了吴佩孚的作战计划。原本吴佩孚的应对策实施人用主力部队在山海关九门口一线和奉军交战,拖住奉军的主力部队然后由冯玉祥前往热河牵制奉军的另一支部队,再用他的精锐部队由海路转到奉军的后方葫芦岛登陆,对山海关九门口的奉军形成包围之势。原本这一计划确实是可以置奉军于死地的,怎想到九门口竟然最先被突破。在奉军突破石门寨的几天后,原本在观望的冯玉祥实行了倒戈,这更快加速了吴佩孚的失败。

奉军胜卷在握,姜登选打算抽调山海关正面部队去石门寨一线彻底歼灭直军, 但是考虑到郭松岭毫无战果脸上无光为了他的面子,决定调动他亲自率领的部队增援。郭松龄接到命令之后,来到石门寨与张学良韩麟春几位正副军长商议。张学良告诉郭松龄决定让郭松龄进攻秦皇岛。韩麟春由于不满之前郭松龄擅自调动预备部队的事忍不住说道“这样你才能露个脸呐,大家都可以立功。”郭松龄听到脸色大变“我这个人不喜欢沾别人的光,我还是去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吧!”说完便扬长而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说不出话,以姜登选的气度都忍不住对张学良说道“你看看你这些部下,不服军令该当何罪!”这是姜登选平时说的一句舞台腔,并不是真的要治郭松龄的罪,后来他这句话被人讹传,传到了郭松龄耳中这也是郭松龄后来枪杀姜登选的一个原因。

1925年郭松龄发动发奉之战,郭松龄将姜登选扣押,两人虽然有嫌隙,但是郭松龄并不打算杀他反复劝说他一起反奉,姜登选不答应并对他大骂一通,随后被郭松龄处以枪决。这一枪没有打到要害,姜登选在棺材中挣扎而死,棺材里满是抓痕极为悲惨,这是姜登选死因的主流说法。

姜登选待人处事都非常好在军中威望极高,郭松龄没有正当理由无故杀他这也是他反奉失败的一个原因,只可惜姜登选运气不佳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小雨鸣鸣


姜登选,(1880~1925)原直隶省南宫县陈村人。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五虎将之一,高级将领。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日期间,姜登选受黄兴,宋教仁等人的影响,不久便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中国同盟会”。


回国后,1922年正式进入奉军张作霖的部队,被委任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出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先后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安徽军务督办,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等职。同年11月26日,姜登选被同为张作霖帐下五虎将之一的同僚郭松龄残忍杀害。

姜登选的死确实令人寒心,作为张作霖的五虎将 之一,姜登选和那几位性格差异很大,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对大帅张作霖忠心耿耿,从来不在利益上与人纷争,而且两袖清风不贪不抢,性格刚毅,待人诚实。对自己的下属更是疼爱有加。特别是对一起出生入死共患难的哥们感情特深。



也就是因为姜登选太注重哥们情义的这种性格,为他日后的死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姜登选为什么死在自己哥们郭松龄手里,这事是有原因的。他们俩的积怨还得从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期间说起,当时 姜登选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与同僚郭松龄一起参见了战斗。在与敌军对抗期间,姜登选与同为五虎将之一的郭松龄产生分歧。九门口一战,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手下一旅长陈琛不听调遣 ,延误了战机。于是郭松龄要求将其就地正法,一向护犊子的姜登选不干了,赶忙上来解释说情。郭松林根本不听他这一套。没办法,姜登选找来了少帅张学良。介于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师徒关系密切,郭鬼子才勉强答应了。免去了陈琛的死罪,但活罪难逃。事后因为此事,二人的关系开始结冰。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联合冯玉祥李景林三人预谋策反,郭松林在滦南发动政变,开始倒戈反奉。消息传到奉天,姜登选不顾之前的矛盾立即乘火车从奉天赶到滦南。极力劝阻郭松龄取消反奉行动,可郭鬼的一意孤行根本不听姜登选的劝阻,并且还胁迫姜登选和他一起联合反奉。一向对大帅张作霖忠心耿耿的姜登选,怎么能和郭鬼的同流合污?于是姜登选就死活不答应。郭松龄大骂姜登选不识时务,并将其强行扣押。并愈加给姜登选一个叛上谋友的罪名,在11月26日那天,将姜登选枪毙。枪毙完了之后,郭松龄派人弄了一口薄木破棺材,将姜登选的尸体扔了进去抛在了野外。

可惜姜登选好心没有好报,远赴滦南劝阻不成还丢了命。


后来,郭松龄反奉失败,被大帅张作霖就地正法,落得个暴尸街头三天示众的惨烈下场。郭松龄死后,据说姜登选的好哥们奉军五虎将之一的韩麟春,找到姜登选的棺椁准备为他厚葬时,发现姜登选的棺材里面有抓痕,而且捆绑姜登选的绳索已经松散。事实证明姜登选当时并没有死,枪毙姜登选的子弹并没有击中要害,从棺中抓痕情况来分析,姜登选应该是后来憋死在棺材里面的。

由此可见,姜登选这不是活活被屈死的吗,郭松龄真是残忍至极,竟然对自己昔日的好兄弟下手。可惜了姜登选这个将才,居然死的这么惨。后来民间还传言说姜登选当时是被郭松龄活埋致死,不管怎么说,英雄已去,郭松龄杀害姜登选的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任驰赢天下


姜登选为什么会死得很惨,是因为正直坦诚之人有时候很难看到人心的险恶。因为这类人很容易掉进后果不堪设想的深坑中,而且还是在丝毫没有防范的情况下。 姜登选是奉军五虎将之一,新派将领中人品、声誉很高的一个人,也是奉军“士官派”的核心成员。此人是富家子弟出身,但却没有富家子弟惯有的纨绔气,年少时就有从军报国的志向。 郭松龄据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早年家境很贫寒,个人经历也比较曲折。一开始苦读书想走仕途,发现此路很难走通后,这才打起了当兵的念头。比起姜登选,他的从军之路起点很低,是从衙门卫队哨长干起的。


从陆大毕业后,郭松龄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他无处可去,带着个没把的破茶缸最后回到了奉天。 把姜登选、郭松龄两人的经历摆在一起看,两人其实是有一份难得的袍泽情谊的,一起在朱庆澜的帐下效力,一起到四川,一起离开。可如果不深挖的话,几乎无人能注意到这一点,这说明他们之间的袍泽情谊只是名义上,在同一支队伍上,两人几乎没有交集,更谈不上交道。 1920年代初的奉军是有逐鹿中原的资本的,因此姜郭二人在奉军中都找到一方舞台。但两人起家的方式又明显的不同,姜登选靠的是奉军中“士官派”的整体势力一步步得到的重用,走的是正途,志同道合的力量;而郭松龄走的却是一条看似很有人格魅力,实乃暗藏不轨之心的投机之路。 就像他在奉军中的绰号“郭鬼子”,其人很鬼,这一点大家早已看出了七七八八。

郭松龄没用他“另辟蹊径”的方式起来前,奉军中只有老派和新派之争,全没有士官派和陆大派之争。但自郭松龄起来后,因老派的地盘势力本就根深蒂固,所以奉军内部围绕新地盘、新利益的争斗主要就落到了士官派和陆大派之间。 士官派看不上郭松龄这个人,郭松龄则觉得士官派尽是无用小人。 然而,在这场针尖对麦芒的争斗中,姜登选因为性情平和,又极善于协调派系关系,他本人的派系角色并不那么鲜明,甚至很多时候他是以调停联络人的面目出现的。 这不是他的算计,而是他的人格魅力。 正因为有这样的魅力,性格极其孤傲的郭松龄一度也想和姜登选搞好关系,想拉他入伙。为此,二次直奉大战前,郭鬼子没少到姜登选家推牌九,联络感情。 但成效似乎并未如郭鬼子所愿,讲朋友,姜登选不排斥,但讲终归是狼狈之道的勾结,姜登选根本不接招。

在姜登选看来,这是大丈夫问心无愧,双方根本不可能为此心生芥蒂;但在郭松龄那里似乎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我这么又出血又不顾面子地拉你,结果你不给面子,明摆着你是把我当敌人嘛。 既然你是我敌人,那还有什么好谈的,咱们走着瞧。 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大胜后趁势南下,并很快将苏皖两省收入囊中。凭借战功,郭松龄原以为他能捞一个军务督办,但最终他没能如愿,江苏军务督办选了杨宇霆,安徽军务督办选了姜登选。 自己认定的蛋糕被抢,此事对郭松龄刺激很大,他首先恨半道杀出来的杨宇霆,对姜登选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应该说到这个时候,郭松龄的反心已经起来了。而当盘踞南方的孙传芳一举将杨宇霆、姜登选驱赶出江苏、安徽后,郭松龄的反叛之心就算是彻底下定了,最终亮出了反奉大旗。 恰在这时,姜登选奉命返奉途经郭松龄控制的滦州。不幸地是,面对杀心已起的郭松龄,姜登选仍没有意识到致命的凶险。
当郭松龄的人上车谎称——郭军长现患感冒很重,不能亲来迎接姜督办,但希望与督办会晤的时候,姜登选十分配合地就下了车。 一下车,姜登选即发现自己中了圈套,但为时已晚,他先被关进滦州车站的一个楼梯间,随后就在进城的半路上挨了黑枪。 同坐在一张桌子上,一团和气下,人与人之间可能是有界河的,姜登选没有意识到。 从来不会拿小人之心度小人,只会拿君子之心,这是他遭遇惨死的根本。 姜登选死得冤,但他这样的人似乎也很难躲过这样的命运。 姜登选之死,可为后人戒。


李三万的三万里


对于标题中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的人选,我相信很多人肯定以为会是郭松龄,认为郭松龄在奉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杨宇霆、姜登选这些人都是靠在老张后面吹风才上位的,实际上真实的历史是,杨宇霆和姜登选是奉军中真正的实力派,而郭松龄才是靠着和小张的关系上位的,所以这个姜登选是奉系的第一猛将,郭松龄并不是。

姜登选早年官费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士,回国后追随朱庆澜将军任职,除了姜登选外,郭松龄也在朱庆澜手下,但是姜登选可比郭松龄的身份强多了,后来朱庆澜部队士兵哗变,也就都从四川回来了。

1912年的时候姜登选担任保定军校教官,1913年郭松龄考入保定军校前身,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郭松龄资历不如姜登选,后来朱庆澜到黑龙江任职后,姜登选担任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并且授予少将衔。

此后也一直追随朱庆澜,1922年姜登选回到奉军担任总参议,被张作霖看好,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奉系败北,姜登选亲自率领工兵建造防线,掩护奉军撤出山海关,随后被张作霖重用。

姜登选是一个为人好爽、和蔼可亲,并且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在奉军中威望特别高,这比到了奉军初期一直在坐冷板凳的郭松龄不同,郭松龄的厉害之处在于搭上了小张这趟高速列车,郭松龄担任小张的助手,迅速上位,到第二次直奉大战的时候担任第三军副军长,这个时候姜登选为第一军军长,可见郭松龄升迁之快。

虽然有过一块共事的经历,双方却看对方不顺眼,从奉军内部的派系来说,姜登选和杨宇霆的关系近,算是奉系新派中的士官派,而郭松龄是没出过国的陆大派,再加上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所以根本就不对付。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张学良的第三军承担山海关正面进攻的任务,久攻不下,而姜登选所部在山海关的侧面打开缺口,传来捷报,在接下来的奉系军事会议上,张学良调整战略让郭松龄率领五个团去支援姜登选的第一军,然后从侧面一举拿下山海关。

姜登选只能同意,在战略都布置妥当后,姜登选挖苦郭松龄“这计谋好啊,你也好露露脸,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龄脸色突然就变了,说“我郭某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姜登选因此到张作霖那里告了郭松龄一状。

姜登选和郭松龄的矛盾逐渐尖锐化,然而随着第二次直奉大战大获全胜,分地盘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掰扯这些小事,实际上正是这些小事最后酿成大患,小树不砍不直溜啊!郭松龄最后反奉,杨宇霆总结的最到位“那就是给惯的!”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奉系的地盘一下子扩充了几倍,本来是要把安徽督军分给郭松龄的,后来因为杨宇霆插了一脚,就把安徽督军的位置让给了姜登选,这一下子就让郭松龄炸毛了。

1925年郭松龄抓住机会,在滦州发动兵变进行倒奉,姜登选正好经过滦州车站,想去对郭松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果郭松龄害怕姜登选扰乱军心,因此直接给扣押了,并且让姜登选跟他一起合作反奉,姜登选不肯,郭松龄就下令让人把姜登选枪毙了。

由此可见,郭松龄就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其反奉的目的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对于姜登选这样在奉系中威望甚高的人,他都容不下,很多历史学者研究这段历史都认为,郭松龄反奉不得军心,就是出在郭松龄杀姜登选这件事情上。

俗话说的好,杀人不过头点地,杀完也应该后葬啊,郭松龄不管那一套,随便找了一口棺材就给埋了。

后来韩麟春为姜登选迁坟的时候,打开棺时发现姜登选遗骸双手绑绳已经松开,棺内全是爪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击后,并没有死,而是活活被闷在棺中,就冲这一点,郭松龄被枪毙后,暴尸三日一点都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