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護為何連殺三帝?為何不自己當皇帝?

張俊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是誰?

鰲拜?不是!鰲拜最後被皇帝抓住了!嚴嵩?也不是,他充其量就是皇帝的提線木偶!曹操?也不是!他沒有廢過皇帝!

答案是宇文護!《獨孤皇后》正在熱播,也讓人們目光再次聚焦在這位最牛權臣身上。

他不僅廢過皇帝,還連續廢了三個皇帝!

但是,最奇葩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它廢了一個皇帝,又立一個皇帝,廢了一個皇帝。又立個皇帝!就是自己不稱帝!

那麼,他敢於廢皇帝,為什麼自己不稱帝?

圖1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

一、少年英雄

宇文護的少年時代,是可圈可點!

宇文護是北周太祖宇文泰之侄,宇文泰的大哥邵惠公宇文顥的第三子。字薩保,北朝佛教盛行,不難推測是希望菩薩保佑的意思!

史書記載,少年時代的宇文護端莊正直,頗有志向氣度。早年出仕西魏,跟隨叔叔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

也正一位如此,得到了叔叔的青睞!

公元556年,宇文泰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回望自己的幾個兒子,繼承爵位的嫡長子宇文覺還年幼,隨意就把大權委託給了侄子!

由此,宇文護走向前臺,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圖2 西魏(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

二、廢魏帝,開創北周

西魏的皇帝魏恭帝拓跋廓(原名元廓)本來就是宇文泰立的傀儡,這時候,大權獨攬的宇文護覺得這個傀儡也太礙事,於是決定將其廢掉,開創屬於宇文家族的王朝,於是便派人勸說傀儡皇帝,讓其將皇位禪讓給宇文覺。

公元556年,禪位大典舉行,西魏滅亡,宇文家族的北周正式建立!

宇文護有擁立之功,被拜大司馬,封晉國公。

只不過,剛上位的孝閔帝宇文覺也是個傀儡,而且生命也進入倒計時(一年)。

圖3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

三、殺元廓,廢殺宇文覺

作為廢帝的元廓自然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退位後沒過多久就被殺了。

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將宇文覺與宇文護的矛盾推了出來!與宇文泰同輩的大將軍趙貴、獨孤信等人不服宇文護專政,策劃襲殺宇文護,被宇文護知曉,宇文護將二人殺死!這件事引發了很多朝臣的不滿,大家一起來勸孝閔帝,孝閔帝也對宇文護產生了猜忌與防禦!

當然,這一切都逃脫不了宇文護的眼睛!他先是假意向皇帝表忠心,一邊哭一邊聲稱自己無異心,另一方面佈局決定廢掉孝閔帝。

公元557年,掌握禁軍的宇文護派賀蘭祥逼迫孝閔帝退位,把孝閔帝幽禁在他從前的府邸裡。之後上殿向所有大臣公佈!噤若寒蟬的群臣都說:“這是您的家事,聽從您的安排。”

之後,宇文護改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帝,並毒殺了廢帝宇文覺。

圖4 北周武士俑

四、再次廢殺皇帝——宇文毓

宇文毓登基之後,是為周明帝。明帝性格聰慧,有識見膽量,他與弟弟一樣忌憚宇文護,伺機剷除宇文護,又被知曉,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宇文護找到一個叫李安的人,這個人因廚藝得寵於宇文護,宇文護悄悄命令李安,乘明帝進食之機在食物中下毒,於是明帝臥病而死。宇文護奉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

圖5 北周壁畫

五、為什麼自己不稱帝?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你宇文護連續廢立皇帝,既有如此的大權,為什麼自己不稱帝呢?

有人認為,宇文護是一個忠臣,但因為位高權重,所以遭到排擠,不得已出於自保才連續廢殺皇帝,其實自己並沒有想當皇帝。

這是不對的!史書記載,宇文護不僅上朝的時候公然和皇帝並排坐在龍椅上,而且出入排場與皇帝無異,既然都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又怎麼說不想當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他自己為什麼不做皇帝?

  • 筆者認為,這裡邊有兩個原因。

第一,名分不正。眾所周知,孔子曾經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北周的皇位世系是宇文泰的子孫,你不是宇文泰的兒子,是侄子,所以你怎麼能當皇帝?你又不是農民起義軍領袖,推翻一個王朝再建立一個!你要簒了位,那麼還要不要北周這個體系?你又是宇文家族的,必須要北周這個體系。你只要還要北周這個體系,你就不能篡位!

第二,大門閥反對!上文提到過的,像趙貴和獨孤信就堅決反對宇文護,這些不僅是北周的大權臣,更是門閥勳貴!你宇文護只不過獨裁一點兒,人家就反對,那你要是篡位了呢?人家更會揭竿而起!要知道,南北朝是門閥的時代,門閥家族是不能得罪的!

所以,宇文護再牛,也只能廢立皇帝,自己不敢當皇帝!

圖6 北周五銖

六、最後的終結

最後來談談他的終結!這個牛了一輩子的人,死法也卻極為奇葩!

上文說了,廢了周明帝,宇文護又不敢當皇帝,只能在立一個宇文泰的兒子——好在宇文泰的兒子很多,他又立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為帝,就是周武帝!

這位皇帝內心深知宇文護的危險——一不留神自己也就步了兩位哥哥的後塵。於是決定韜光養晦以自保。

這位皇帝不僅把所有大事委託給宇文護,不敢流露出一點兒不敬,最主要的,裝出一副求田問舍庸人一個的姿態(怕自己又步了大哥因精明強幹而被宇文護殺死的後塵)。但是,背地裡一直在想如何除掉宇文護。

公元572年4月12日,宇文護突然接到一份很奇怪的聖旨,皇帝宇文邕請宇文護到宮中勸說嗜酒的太后。早就認定宇文邕平庸無能的宇文護不疑有他,隻身前往。到了宮中,拿著周公旦寫的禁酒令《酒誥》開始朗讀,卻不留神皇帝宇文邕繞道他身後,抄起一把玉如意,衝他後腦勺就是一棒子!

一代權臣,就此一命嗚呼!

被滅族!

這應了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歷史大學堂


他是北周有名的權臣---宇文護(513年-572年4月12日), 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據記載:公元557年-560年,3年之間,他接連殺了3個皇帝,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北周明帝宇文毓。為何他連殺三帝,被段子手號稱“史上第一屠龍手”呢?

宇文護從十九歲開始就跟著叔叔宇文泰,開始是幫著他管理家務,後來跟隨他南征北戰,屢建戰功,在宇文泰的幫助下,一路升官高就。之後宇文泰病重,且其眾子還年幼就把遺志託付給了宇文護。他也沒有讓叔叔宇文泰失望,在太平元年(556)逼迫西魏皇帝(拓跋廓)退位,讓宇文泰三子宇文覺登基,建立北周,史稱孝閔帝。而宇文護也因此被封為大司馬和晉國公。

孝閔帝宇文覺對宇文護心有忌憚,怕宇文護也會殺了自己,於是他就培養了一群武士,想著有朝一日能殺了宇文護,宇文護知道後設下陰謀逼迫宇文覺退位,將他貶為略陽公並幽禁,沒多久將其殺害。

第三位皇帝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毓是宇文覺的兄弟,雖然他個性軟弱無比,但是他繼位後逐漸顯示出他異於常人的政治才能,治理國家很有一套,威望也越來越高,宇文護很懼怕他大權在握來對付自己。於是就叫一個李安的廚子乘明帝進食之機在食物中下毒,導致明帝臥病而死。

宇文護身為臣子,卻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退位、殺皇帝,他如此權勢滔天為什麼不自己做皇帝呢?

筆者認為,這裡面許是有兩個原因:

登基後的宇文邕一直在韜光養晦,任由宇文護專權,麻痺宇文護的心智。終於在建德元年(572),宇文邕決心剷除宇文護。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宇文邕便與他一同來見太后,宇文邕一邊走,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年事已高,但是頗好飲酒。雖然我們屢次勸諫,但太后都未曾採納。如今兄長入朝,請前去勸諫太后。”

說著,又從懷中掏出一篇《酒誥》交給宇文護,宇文邕從登基為帝后一直對宇文護言聽計從,此次讓他勸酒,宇文護不疑有他。就進到太后居處,對太后讀起了《酒誥》。他正讀著,宇文邕舉起玉珽在他腦袋上猛地一擊。宇文護跌倒在地,宇文邕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慌手顫,連砍幾刀都沒有擊中要害。這時,躲在一旁的宇文邕同母弟衛公宇文直接過來要了宇文護的命。

第二個原因:名不正言不順。孔子說過:“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宇文泰共有十三個兒子,宇文護怎麼能越過叔叔的兒子稱帝呢?而且魏國傳承了一兩百年,死而不僵,很多權臣家族都是得益者,人言可畏。

他既然能連殺三個皇帝已經說明他權勢熏天,所以他即使不做皇帝,手中的權力也相當於皇帝了。與其做個亂臣賊子讓天下人詬病,不如做個權臣,多獲取些利益。

自古手握重權的臣子都會被皇帝所忌憚,而權力也真的是能催人心智的東西,讓人的所作所為都不關乎本心。以上兩點是筆者認為的觀點,你們覺得宇文護為什麼不自己做皇帝呢?歡迎留下寶貴的意見。


鄧海春


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權臣,有的權臣手握大權,不在乎帝王感受,歷史上有名的權臣很多,最有名的莫過於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有些段子稱他為“屠龍手”,他一生連續殺了三位帝王,元廓,宇文覺,宇文毓都被他處理了,那麼那麼厲害的宇文護,為何敢連殺三帝,而他卻不稱帝呢?

‖史上最厲害的“屠龍手”:宇文護

宇文護是西魏權臣宇文泰的侄子,自幼為人處世方正,為其祖父所喜愛,後宇文泰看到的他的優點,對他加以重用,宇文泰彌留之際,讓宇文護輔佐自己的兒子,宇文泰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執掌國政後,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

自北周代魏,宇文護勢力逐漸增強,為了王朝穩定,前朝帝王自然不會留下,公元557年,西魏恭帝元廓被殺,宇文護完成了“廢一帝,殺一帝”;



宇文覺作為宇文泰第三子,被宇文護扶持上位,可是隨著宇文護勢力逐漸增加,宇文覺不滿宇文護把自己當傀儡,而柱國趙貴,獨孤信被殺後,就有人勸宇文覺對宇文護動手,宇文護先下手為強,公元557年,北周孝閩帝宇文覺被殺,宇文護再次“廢一帝,殺一帝”;

公元558年,宇文護扶持宇文泰庶長子宇文毓為帝,結果宇文毓也不是省油的燈,屢次表達了自己對宇文護的不滿,公元560年,宇文泰派人毒殺西魏明帝宇文毓,又一次“廢一帝,殺一帝”,同年扶持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為帝。




史書上說宇文護“殺三帝,廢三帝”,其實宇文護是有這種實力的。進入仕途以來,宇文護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執掌國政後,宇文護拜大冢宰,總領左右十二軍,一時間權傾朝野,成為北周王朝實際主宰者,擁有絕對的實力是宇文護敢於殺三帝的根本。

‖宇文護權傾朝野為何不自己稱帝呢?

在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輔政大臣“就是伊尹和霍光,伊尹輔佐商湯成就霸業,伊尹是一代權臣,商湯之孫太甲喜好遊樂,不理朝政,伊尹放逐太甲於桐宮,三年後太甲回來成為一代明主;另一個權臣典範是西漢的霍光,作為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能力不凡,漢武帝彌留之際讓霍光輔政,昭帝去世後,霍光扶持宗室劉賀為帝,劉賀胡作非為,霍光廢劉賀,立皇曾孫劉病己為帝。




宇文護固然是貪戀權勢,不肯放手歸政,但廢殺宇文覺,宇文毓二帝,在史書上留下“廢三帝,殺三帝”之惡名,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廢之、殺之以自保。

宇文護的本官“大冢宰”,正是得名於周公的“太宰”,像歷史上的周公姬旦那樣,成為北周王朝的周公,才是他的心之所願。只可惜,無論宇文覺,宇文毓還是宇文邕,這些留著一代梟雄宇文泰血脈的北周皇帝,誰也不是周成王,宇文護只想做權臣,而不是自己做皇帝。




另一方面,北周中央的柱國將軍都是一個個軍事山頭,宇文家族還遠沒有在帝國真正說一不二。宇文護雖有軍功,但和那些久經戰陣的元老名將相比,便只能落得個“不善戎事”考語了。 宇文護既非名正言順的帝王,凡事都要和柱國元老們商量著辦,雖為攝政亦是危如累卵之勢。他若自立為帝,就必須將宇文泰子孫斬盡殺絕,這樣那些元老功勳怎麼想,是以宇文護是不會輕易上位的。


源稚生


宇文護是西魏北周時期的權臣。作為大丞相宇文泰的侄子和傳人,先後殺死西魏廢帝、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權傾朝野,紅極一時。

然而為何不敢自立為王?

第一,忠於宇文泰的八柱國的力量還在存在,不容小覷,對宇文護的權勢造成了嚴重的制衡。

第二,宇文護出身微賤,母親沒有明顯的家族優勢和外戚背景。作為鮮卑出身的歷史人物,統治階層非常講究“子以母貴”的身份背景。

第三,宇文護以史為鑑,觀察了之前篡位者的結局和下場。比如伊尹廢除太甲,霍光廢除劉賀,王莽篡奪西漢,最後全都不得善終。魏武帝曹操雄才大略,不敢廢立漢獻帝。晉宣帝司馬懿權傾朝野,不敢廢立。司馬炎篡奪曹魏,二世亡國。石虎篡奪後趙,身死國滅。還有宗愛、乙渾以及慕容鮮卑家族的悲劇,歷歷可數。最重要的是,親愛的叔叔宇文泰,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甘於成為丞相?因此,所有的篡位者沒有獲得太好的下場。

最後,作為執政的政治實力和青史留名,往往謀朝篡位更好一些。畢竟。謀朝篡位需要很大的政治成本和名聲風險。

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曹操輔佐漢獻帝,不圖虛名而得其實,才是傑出政治家的果斷選擇。


親愛de猛獸


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西魏驃騎大將軍,常年跟隨宇文泰征戰。公元556年,宇文泰殺了元欽(西魏第二任皇帝)後立元欽的弟弟元廓為帝,本來準備時機成熟就篡位,誰知三年後宇文泰病死,便委託宇文護執掌政權。

公元557年,宇文護逼迫元廓禪讓帝位與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王朝。宇文護就任宰相執掌朝廷大權,然而宇文覺卻看不慣宇文護,聯合朝臣準備誅殺他,結果陰謀洩露,宇文護先下手為強殺了宇文覺。

之後宇文護又立宇文覺弟弟宇文毓當皇帝,宇文毓為人溫文儒雅,看似懦弱無能,實際則精明能幹,在位期間發展經濟、建立威望,逐漸的身邊聚集了一批老臣,這讓宇文護感到害怕,於是搞了一次“歸政於帝”試探一下宇文毓,也就是除了軍權其他權利都還給他,結果宇文毓居然不客氣的欣然接受,並將自己的名號從天王改為皇帝,這一下宇文護看出宇文毓難以控制,決定早日剷除,於是買通御膳房下毒度低了宇文毓。但是這宇文毓臨死前留下遺詔,傳位於弟弟宇文邕,最後宇文護被宇文邕設計殺死。


宇文護在短短的13年間殺死了三位皇帝,卻為何沒有篡位呢?

1、實力不夠

第一次的時候由於宇文泰剛死不久,手下勢力仍在,所以宇文護不敢立自己

2、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二次是選了一個比較弱的,所以就像曹操對漢獻帝一樣,供著你,但是權利在我手裡,但是沒想到宇文毓鋒芒畢露。

3、想學曹操

由於宇文毓在死的時候已經公開立了遺詔,宇文護不能再公然篡位。已經殺死三個了,如果一旦篡位那麼名聲上在後世就很難聽了,所以他就想學曹操,自己不當皇帝,如果兒子出息兒子去篡位。

這也算是史上奇人了,別人殺一個皇帝都難,他殺三個居然還不篡位,人家能不殺他嘛。


悅然欣微笑


宇文護之所以沒自己當皇帝,並不是不想,古人講究天命,講究血統,個人以為宇文護做了那麼多事,包括殺三帝,包括逼宇文覺受禪,就是在一步步向皇位靠近,可惜沒來得及完成,就被宇文邕弄死了。

為何殺三帝,無非還是自己的政治需要,對方想殺他了,對方不合作了,或者利用不上了。


白露為霜65799235


宇文護,不是不想做皇帝,魏國傳承一二百年了,死而不僵,很多權臣家族都是既得利益者,人言可畏啊。

他能連殺三個傀儡皇帝,說明權勢熏天,他即使不做皇帝,可權利就相當於皇帝了,與其做個亂臣賊子,倒不如多獲得些利益,讓後輩順理成章的篡權吧。

曹操如此,司馬懿如此,宇文護亦是如此。


華夏盛世文化


挾天子以令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