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妃子比皇后還尊貴?

歷史扛把子


中國古代的嫡庶尊卑觀念十分強,因此在當時有一種說法是:“妾是妻的奴隸,庶子是嫡子的奴隸”。

也就是說,當正妻在的時候,妾根本沒有說話的權利,這種意識在等級森嚴的皇宮之內更加顯著。但在中國歷史上,有幾位妃子,她們的生活過的可比正宮皇后更加有滋有味。那麼她們究竟是誰呢?

第一位、萬貴妃

(萬貴妃劇照)

萬貴妃名叫萬貞兒,自幼孤苦伶仃,因父親犯罪而將他託付給友人,父親的友人將4歲的她送進宮中做了一個小宮女。入宮之後的萬貞兒聰明伶俐深得當時皇后的喜愛,多年之後,已然長成花季少女的她被指派著去照顧只有兩三的太子朱見深。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後來代宗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不過不久後明英宗復位又恢復了他的位子。多年之後18歲的朱見深登上皇位,他一意孤行要封萬貞兒為皇后,但這一行為未能使前朝元老們同意,因此萬貞兒只得了個貴妃的封號。而當時的皇后吳氏因為萬貴妃得寵而對其施以杖刑,這件事被明憲宗知道之後便不顧眾人反對廢了吳氏皇后之位。

第二位、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

董貴妃可以說是順治皇帝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了。出身名門貴族的她,自幼飽讀詩書,進宮之後因為自己的才學和美貌,深得順治皇帝的喜愛,因此最初便是妃位,僅僅一個月之後,又被晉升為皇貴妃。

(順治和董鄂妃劇照)

她在升為皇貴妃之時,順治帝還為了她大赦天下,這在當時可是違背祖宗先例的事情。之後董鄂氏產子,本是庶出的孩子在待遇卻上和嫡出之子沒有什麼差別,皇帝為了這個孩子更是大赦天下。不過董鄂氏命短沒幾年便下世了,甚至因為她的死,也鬱鬱寡歡沒多長時間便也離開了。

第三位、孝武皇后李氏。

平民出身的李氏,由於哥哥的原因進宮並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得寵後不久李夫人便為漢武帝生下一個兒子。但李夫人產後虛弱,彌留之際將自己的兒子以及兄弟託付給韓文。

(李夫人劇照)

據說當時漢武帝要見病重的李夫人最後一面,但她以病重致使面容憔悴為由,拒絕與漢武帝見面,因為這件事皇帝還十分生氣。雖然漢武帝對李夫人生前的所作所為有一些氣憤,但她去世之後漢武帝經常做夢夢到她。

後來武帝便找畫師畫了李夫人年輕時的畫像,每每想念之時便看著畫像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後來武帝皇后衛子夫被廢,幾年之後也駕鶴西去,因為沒有配偶的原因,妾室李夫人追封為孝武皇后,從此以後配享太廟。


醉愛談歷史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更何況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宮庭之中女人之間為了爭寵時的明爭暗鬥層出不窮。其實,話說回來,無論你是皇后還是妃子,決定你的榮華富貴甚至是生與死的都是皇帝。一切圍著皇帝轉,以皇帝的快樂為快樂,以皇帝的悲哀為悲哀是這些女人共同的特點。若一旦得罪了皇帝,極有可能會落得一無所有的地步。歷朝歷代因得罪皇帝而被廢的皇后不在少數,而相反,有些女人雖然不是皇后,但由於特殊的原因,她們可以左右皇帝的行為。今天,我想說的是明憲宗時期的萬貴妃,正是這個女人,在皇帝那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皇帝緊緊攥在手心裡,宮裡要是那個女人敢於與已爭寵,必定是死路一條,包括皇后。

這個萬貴妃為什麼這厲害呢?其實這個女人本來是一個宮女,年僅四歲進宮。正統十四年,奉命照顧年僅兩歲的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登基後,想立這個年齡大自己17歲的宮女為皇后,遭到生母周太后極力反對,因為這也太不合禮法祖制,試想一下,天下女子多了去了,這樣的好事怎麼也輪不上一個宮女吧。在母親的訓斥下,明憲宗表面上聽從了母親的意見,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明憲宗朱見深大婚。依據遺詔冊立吳氏為皇后,也就是後來的吳廢后,這個皇后是由朱見深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給兒子選定的。吳氏聰敏知書,通曉禮樂,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並且出身將門世家。然而,朱見深還是念念不忘萬氏,放著正位皇后不用,仍然天天專幸萬氏。這下吳皇后不樂意了,吳氏雖然登上後位,但很快便尷尬地發現,她這個“六宮之主”不過是個虛名,原因無他,皇帝專寵可以作他媽媽的老女人萬氏,根本就不給其他妃嬪“雨露均霑”的機會。不僅如此,萬氏仗著皇帝的寵幸,在宮中擅作威褔,簡直把自己當做後宮女主,每每讓吳皇后看在眼裡、恨在心頭。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當時只有十六七歲的吳皇后年輕氣盛,想著法子找萬氏的茬。某日,吳皇后又將萬氏召來,當著眾多宮女、太監的面,再一次對她進行羞辱。萬氏也是個有脾氣的人,而且背後有皇帝撐腰,所以這一次沒有選擇忍受,而是公然頂撞皇后。吳皇后暴跳如雷,便下令以“不敬”的罪名,把萬貞兒狠狠地打了一頓板子,並且自己也動了手。按理說,皇后有管理六宮的職權,杖打任何宮女都不為過,可是這次吳皇后為自己的年輕和衝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憲宗在聽聞萬氏被打的消息後,驚愕、悲痛、憤怒情緒同時發作,就象瘋了一樣。他隨即授意大太監牛玉誣告吳皇后。有了藉口,在天順八年(1464)八月,憲宗下詔將吳皇后廢為庶人,距離吳皇后上位才一個多月。吳氏被廢黜以後,憲宗被迫改冊王氏為皇后。成化二年(1465年),三十七歲的萬氏生下皇長子,從宮女被冊為貴妃,寵幸更是無以復加。但萬貴妃所生長子不久就夭折了,憲宗希望自己和萬貴妃所生的孩子將來登基為帝,於是幾乎每天只和萬氏一個女人在一起。這樣一來,萬氏在宮中越發地驕橫起來。太監中誰違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趕出宮去。宮中的女子一旦誰與皇帝發生關係並且懷孕的話,就千方百計命人進藥湯,使其墮胎。賢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為萬氏所害。後來的明孝宗,若不是宮中的宮女、太監、廢后吳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萬貴妃的毒手。但是,即使這樣,憲宗朱見深對於萬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氏暴病身亡。憲宗非常傷感,哀嘆說:“萬氏長去了,我亦將去矣!”輟朝七天,諡萬氏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對於這樣毒如蛇蠍的老醜女人,這位皇帝還愛的死去活來,真讓人不可理解。


東白啟明


我這裡說六個人,覺得這些妃子比皇后還尊貴,她們是:漢高祖劉邦寵姬戚夫人、漢成帝的寵妃,後被立為皇后的趙飛燕、唐玄宗李隆基寵妃楊貴妃、宋仁宗寵妃張貴妃、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貞兒、懿貴妃葉赫那拉氏。

戚夫人,漢高祖劉邦寵姬,又稱戚姬。劉邦做漢王時娶了戚姬,那時就非常寵愛她。皇后呂雉到了晚年容顏衰老,就不再受到劉邦的寵愛,越發受到劉邦的疏遠,而戚姬卻得寵於劉邦,戚姬為劉邦生下趙王劉如意,劉邦認為太子劉盈為人仁愛懦弱,不像自己,說“如意像我”,經常有廢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打算,而且有好幾次劉如意幾乎被立為太子,在張良等大臣的反對下才沒有更換太子。劉邦死後,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呂后做了皇太后,戚姬下場很慘。

趙飛燕,漢成帝的寵妃,後被立為皇后。她姓趙,號飛燕,據《飛燕外傳》叫趙宜主。在歷史上,趙飛燕以美貌著稱,“環肥燕瘦”中的“燕瘦”就是趙飛燕。她出身低微,家境貧窮,後被選進宮當了宮女,在陽阿公主家學習歌舞時被漢成帝看中,深受寵愛。後來,漢成帝又把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招入宮中。趙氏姐妹得到漢成帝專寵,對她們的寵愛逾越了禮制,趙氏姐妹“俱為婕妤,貴傾後宮”,許皇后、班婕妤等皆失寵。

楊玉環,唐玄宗李隆基寵妃楊貴妃。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耳熟能詳。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楊貴妃受寵後是這樣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張貴妃,宋仁宗寵妃。在一次酒宴上,宋仁宗被她的美貌與舞姿深深吸引,深受宋仁宗寵愛,再加上她聰明乖巧,幾乎也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張貴妃受到宋仁宗的專寵,飲膳供給皆超過曹皇后。張貴妃恃寵而驕,經常有不遵守宮廷法度的行為,大臣們進諫,宋仁宗卻一味袒護,張貴妃也越來越驕橫,成為朝廷上許多大臣依附的對象。由於寵愛張貴妃,宋仁宗幾次都想廢了曹皇后,改立張貴妃為皇后,因為大臣的勸告才作罷。1054年,張貴妃去世,宋仁宗痛失愛妃,傷悼不已,追冊其為皇后,諡曰溫成。

萬貴妃,即萬貞兒,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朱見深兩歲時,十九歲的妙齡少女萬貞兒被派去照料兩歲的朱見深,從此兩人形影不離,在長達十六年的相伴中,朱見深便對萬貞兒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感情。幾經周折,朱見深即位為帝。朱見深本來要立萬貞兒為皇后,遭到母親,改立吳氏為皇后。但年輕美貌的吳皇后並沒有打動朱見深,朱見深依然與萬貞兒如漆似膠,形影不離。1466年,三十七歲的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朱見深大喜,封萬貞兒為貴妃, 1476年,憲宗封貞兒為皇貴妃,地位在諸妃之上,那年貞兒已四十六歲。萬貞兒是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時候就被封為皇貴妃的女人。

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她是咸豐帝的寵妃,同治帝的生母,她還有另外一個聞名中外的名稱:“慈禧太后”。因為她太有名,臭名昭著,史料很多,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您還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妃子比皇后還尊貴?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看過之後覺得好的記得點個贊!點個關注也是極好的!


猛在一本正經地說


在中國古代,地位尊卑是很明顯的,宗法制下,為了使得江山穩定,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大部分皇帝和諸侯繞不開的,基本上在立嗣的時候,都是會考慮這方面的。

嫡長子,嫡妻(皇后、正妻、元配、原配、正房、正室)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地位上都是相對於庶出高一等級。

中國古代歷史上妃子比皇后尊貴的有

第一位,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善歌舞,通音律,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詩仙李白《清平調》形容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白居易《長恨歌》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可見當時人對楊貴妃的印象。

難怪唐玄宗那麼寵愛她,從兒媳婦變為自己妃子,這得打破多少世俗眼光,使得楊貴妃地位超然,比宮中皇后這些尊貴,當時楊貴妃想吃荔枝,派人很遠地方運送進宮給楊貴妃,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蹭寫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可見其受寵程度之深,玄宗皇帝對她之好。以至於重用其兄楊國忠,使得唐玄宗後期荒廢朝政,這是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之一。

第二位,成化皇帝朱見深萬貴妃

恭肅貴妃萬貞兒(1430年—1487年),後世多稱為“萬貴妃”榮冠後宮。天順八年,明英宗崩,十八歲朱見深即位為帝。朱見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冊封萬貞兒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強烈反對,改立萬貞兒為貴妃。朱見深對吳皇后不聞不問,吳皇后對萬貞兒動用了杖刑。朱見深知道後下令廢后,還處罰了阻礙他廢后的大臣。

可見當時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寵愛,尊貴無比,皇后得罪了萬貴妃,竟然被朱見深廢后。並且,萬貴妃在後宮一手遮天,但是朱見深也不管,使得成化皇帝朱見深兒子基本上被毒害,只有明孝宗朱祐樘,小的時候,隱藏起來,才避免毒手。

第三位,順治帝福臨董鄂妃

孝獻皇后董鄂妃(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順治帝皇貴妃。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僅一月有餘,順治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其父亦進三等伯,她去世後追封為皇后,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諡,是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諡號的皇后),史稱孝獻端敬皇后(《鹿鼎記》海公公所說的端敬皇后)。

順治帝第一位皇后是孝莊侄女博爾濟吉特氏,但是當時寵愛董貴妃,忽略皇后。並且,董鄂妃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帝、太后喪事中也未見過。可見當時的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程度,其尊貴皇后都不能比。並且,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想去出家為僧。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一下,謝謝


歷史的吻痕


皇帝亡了江山總把責任往女人身上推,紂王和唐玄宗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唐朝皇帝是混血兒的血統,對倫理觀念看得不重。武則天是先嫁給老子,後嫁給兒子,楊貴妃是先嫁給兒子,後嫁給老子。也許搶兒子的老婆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加上楊貴妃也沒有生育,玄宗因此沒有立楊貴妃為皇后。雖說沒立為皇后,但她卻備受尊崇,“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可見唐玄宗對她的寵愛無以復加。

安史之亂令唐朝從此走下衰敗,所有人都把責任退給楊貴妃,“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但是親小人遠賢臣才是主因人們卻視而不見。

後來還有萬貴妃鄂貴妃,但名氣不如楊貴妃,暫且不表。


遵義陸歌


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中,婦女沒有發言權,整個家庭都依靠男人的支持生活。帝王和平民都是如此,但歷史上有幾位非常有權勢的婦女。除了武則天成為皇帝外,三人都是妃子。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皇后才是真正的後宮主人,那麼哪三個比皇后還尊貴呢?

\t1、唐玄宗的妃子楊貴妃

楊貴妃本來是唐玄宗兒子的妃子,然則由於楊貴妃長的很像他溺愛的一名已故妃子,即使是本人的兒媳婦,唐玄宗還是強行將她納為了妃子。進入宮殿後,它被直接封為貴人。楊貴妃有多受歡迎?讓我們來看看!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紅塵妃子笑,沒人知道它是荔枝”。其時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差遣護將士從三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護送荔枝過來,只為博得楊貴妃的一笑。起初,唐玄宗也不是沒有想過楊貴妃立為皇后,然則礙於她曾經是唐玄宗的兒媳婦,而且沒有給唐玄宗生下子嗣,怕遭到了大臣阻擋。但是,楊貴妃的愛其實無人能及。

2、朱見深的妃子萬貴妃

萬貴妃原本是朱見深的奶媽,然則由於戀母情節還是其他原因,就將她納了自己的妃子。其時的皇后吳氏由於看不慣萬貴妃,就找了一個理由將其杖責了一番,然則萬貴妃有天子撐腰,吳氏落得一個被廢的下場。

和楊貴妃的情形同樣,萬貴妃也一直沒有給天子留下子嗣,本來有一個兒子的,然則卻可憐夭折,萬貴妃就沒有能夠當上皇后。正因為如此,她開始毒害所有懷孕的妃子,自己得不到的其他人也不要想得。結果,朱見深連一個繼承人都沒有。萬貴妃在後宮的權力更是一手遮天,不知道朱見深是怎樣看上這個女人的。

3、順治帝的妃子董鄂妃

順治帝的妃子董鄂妃,可以說非常受順治帝的愛慕。進宮僅僅一個月,就被升為了貴妃,原來也想將董鄂妃間接升為貴妃,然則卻遭到了大臣們的集體阻擋。順治帝究竟是有多寵愛董鄂妃呢?為了她兩次大赦天下,一次是被接納為貴妃,一次是順治帝的生子。

但當孩子四個多月大的時候,不幸死了。董鄂妃一病不起,撒手而去。順治帝更是由於董鄂妃的死數月不理朝政,董鄂妃在死後卻被封為了皇后。

我是歷史領域創作者—史海趣談A,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看後有所收穫。歡迎關注我,更多的回答推送給你。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高見~~


史海閒聊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是一個標準的男權社會,女人的地位普遍不是很高,可是有了皇帝就有皇后的,皇帝是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自然皇后就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我們也通過不少的宮廷劇可以看出皇帝的後宮可以來說是一個爭鬥不止的的地方每一個皇帝的女人都為了得到皇后之位費盡心機,可是在中國封建社會這幾個女人雖然不是皇后,卻比皇后都要尊貴呢?歷史上地位最高的三大妃子,一生比皇后都要嬌貴

第一位,明朝年間的萬貞兒,明憲宗的妃子,不可思議的是她竟然比明憲宗大17歲,明憲宗16歲登基,那個時候萬貞兒已經35歲了,在古代35歲差不多是個半老徐娘了,明憲宗剛登基的時候就立了皇后,皇后看不慣萬貞兒的所作所為,就想“摘其過,杖之”,但是沒想明憲宗一氣之下,把皇后給廢了。這就可以看出萬貴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皇后連一個手指都比不上的呢?

第二位,是董鄂妃,她是清朝孝莊兒子順治皇帝的最為寵愛的妃子,可惜的是董鄂妃22歲就死了,死後追封為皇后。可見順治皇帝對她的愛是多麼的深,關於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有非常多的傳說,有人說在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皇帝徹底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去了,也有人說是去世了,不管怎樣,都是因為這位妃子,連皇位都不要了

第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說的就是她了。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由此可見唐玄宗對她的喜愛,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是溺愛的,真的是到了“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地步!因為有了楊貴妃的存在很多的後人甚至都沒聽說過唐玄宗的皇后,關於楊貴妃的美貌後人也有許多的描述,可惜的是楊貴妃雖然一生受盡寵愛卻最終還是被皇帝給殺了,結局也是非常可悲的!

這三位妃子,雖不是皇后,但都有皇后之實,甚至皇上有時也聽她們的,就衝這份榮耀,在她們那個年代裡,所有女人加起來,也是比不上她們的。

以上便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高的三大妃子!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與糾正!!


耀眼觀世界


我也不解其意。為什麼說野花要比家花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