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魏忠贤,明明可以自立门户,为何还要扶持无心朝政的明熹宗?

Mis梁


首先,从魏忠贤个人志向来看,他只要对当朝皇帝尽忠,就可以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在一人之上下,万人之上。离开皇帝,他啥也不是,他也就是滥用专权,杀害对自己不利的有志之士。

其次,从魏忠贤的用人之道而言,用的都是和他一样下三滥的奴才,没有人才,围在他周围的这群人也是奴才中的奴才,这些人都是为了贪图享受,没有更高的目标,不敢冒险伙同或者说服魏忠贤起事。

最后,与明朝的整个文官治国体制有关系,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的言官队伍,这批人在本朝品位虽卑,但政治地位却很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上则规谏皇帝,左右言路,下则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范围,既威慑百官安分守道、各司其职,也要求皇帝本人的所作所为应该符合天道本身。除了言官之外,翰林院、六部、内阁等官员也多次成为诤谏刺劾的主力军。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皇帝已经变成了权力的来源和象征,但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都已经没有办法自由。

其实,魏忠贤明白,他只不过是朱由校的一颗棋子,实际上是皇帝想夺回权力的工具,由一群被阉割的宦官组成的爪牙,只能依靠皇权才可以生存,除了皇宫连谋生的本领都没有。而且,对于那些宦官,如果皇帝嫌他权利太大,与之形成矛盾,皇帝不高兴了一纸诏书就可以扳倒,因为这时皇帝就与内阁和大臣一边了。

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朱由检继位,这事情魏忠贤都不能左右,所以魏忠贤即使有忤逆之心,也没有反叛之胆,从明朝中后期的政治体制,魏忠贤等宦官之辈,根本就不具备反叛的条件。


开启梦想之界的窗口


这你可想多了。不是说谁杀了皇帝就能自立为王的。这方面,亲兄弟藩王都很难做到,更何况一个人妖。

就说同为明朝的朱棣吧,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坐拥半壁江山。

仅仅有可能是庶出,得皇位多难呀。就算如此还要打着靖难清君侧的旗号暗度陈仓式的打到京城。

很多人可能觉得干掉皇帝就天下大吉了。其实,正经的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皇帝继承需要合法性,这个合法性首先是嫡传,一般来讲嫡长子嫡长孙才有门票。其次是皇帝指定,比如太子就是官方指定的接班人。所以历朝历代所有的嫡子争太子都争的血流成河。一般庶出基本上都悔断了念想,就是想都不敢想。能做个藩王乐乐呵呵过一辈子就是最好的结局。

第二、皇帝并不是孤家寡人,他是整个王族或者政治集团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背后是各种势力和力量,而皇帝要做的是平衡这些势力和集团的利益。包括各地宗族,外姓王、外戚等等。你一个外人干掉皇帝,这些势力和力量一定会合起来干你。这就是很多牛到起飞的人也不敢轻易称帝的原因,最著名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文武双全,可只敢做个提线的,而不敢轻易做那个位置。


船长肆叔


明明是谁?他为什么可以自立门户?

至于魏忠贤,你以为看门的狗特别凶,他就能够代替主人了吗?

在这里首先必须要明确皇权和臣权的关系,相生相克、相爱相杀,这才给了其他势力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皇权与臣权此消彼长

这里说的臣权是狭义的臣权,指与天子共天下的士大夫。封建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制度和礼教上都做了极大的努力,让人们相信“皇权神授”,不可侵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服从天子管教。但是实际上,想让皇帝一人总理天下事务,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强悍如朱元璋者,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关照到。

于是中央根据实际需求设立相应的官制,帮助天子治理天下。百官一般各司其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能力逐代退化,百官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皇权和臣权难免产生一些争端。但是皇权再强,也不可能罢黜百官,臣权再强,也无力推翻皇权。因此就形成了长期此消彼长的局面。

士大夫集团不可能推翻皇权

虽然臣权和皇权此消彼长,但是传统礼教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臣权也必须向皇权低头。历史上纵使有很多功高震主者,但是最终也套不脱权臣的帽子,最终总有被清算的一天。因为“忠孝”是士大夫赖以立世的基础,即使他们权势滔天,也不能浇灭皇权的火焰。

皇帝为了压制大臣而扶植其他势力

其实不止宦官,还有后宫、外戚、勋贵、门阀等势力,都是在皇权与臣权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拿汉代宦官为例,权力惊人。但是究其原因,却是因为东汉桓帝继位之初,朝堂出现党争,随后各地官员均有私自惩处奸人的案例,未经皇帝许可,私自处斩犯人。虽然按照史书记载,所惩处的都是大奸大恶,且有宦官、宠臣庇护,无法走正规司法程序,但是这种行为却是对皇权极大的漠视。

并且东汉自中后期以来,皇权逐渐受外戚掌控,包括桓帝在内的好几任皇帝都是以蕃王身份继承大统。一来没有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二来在宫中孤立无援,于是他们就借力于身边的宦官,与外戚和朝臣对抗。

与其说宦官之祸源自皇帝的纵容,不如说是源自其他势力的刺激。并且宦官相较于其他势力,最大的好处在于,百分之百忠于皇权,即使对皇帝不敬,他们也不敢公然推翻王朝,因为他们的老祖宗赵高,曾经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他们明明白白的上了这一刻。

宦官只有依赖皇权才能发展壮大。


明熹宗的制衡之策有些失控

有人觉得明熹宗只顾着做木匠,不务正业,但是实际上,他绝对是一位懂得制衡的高手。明朝末期,是一个很复杂混乱的局面,党争、边患、天灾、民变,可以说稍有行差踏错,就容易酿成灾难。

而朱由校在位期间,最激烈的莫过于党争,初期重用东林党,随后又任由魏忠贤和客氏胡作非为,完全是对东林党的打压。

这就是臣权极度膨胀的后果,一位年轻的皇帝为了遏制臣权,才挥起了宦官这柄武器。然而他23岁就离奇去世,很明显制衡之术未能完全运用出来。

随后他的弟弟继位,局面更加难以掌控,很难说兄弟二人谁的能力更强,毕竟一个还没开始发挥实力,一个则是胡乱发挥实力。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事,权势滔天的魏忠贤,在皇权面前就像一只纸老虎,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他灰飞烟灭,何谈自立门户呢?


尹禾


这个问题有些问题!

魏忠贤虽然权势滔天号称九千岁!但他根本没有架空皇帝的实力与机会!更没有自立门户的资本!

如果你明白明朝整个国家的运转过程!你就明白了。

中国古代一直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从秦始皇开始到清帝退位,一直都是!并且是君主权利在逐渐加强!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杀掉胡惟庸,废除了千年的宰相制度,从而使君主的权利达到了顶峰!

明朝的制度已经很完美了!其国家运转过程类似于现代了!可以称作国家机器了!

明朝中央权利机构主要由内庭(皇权)外庭(明朝内阁)构成!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皇帝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量,把自己的工作交给太监一部分,导致太监获得了一定的权利(司礼监)!皇帝正经工作还行,如果懒一点太监就会借用权利,摆权弄势!而皇帝可以随时收回他给太监的权利!另外在外庭还有制约皇权的内阁和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导致太监只能控制内庭(一部分皇权)而不能控制外庭!而明朝运转是需要这俩大权利机构的,控制一个就想控制国家是不可能的!明朝有俩人在这方面达到了顶峰!很可惜魏忠贤不是其中之一!(刘瑾,张居正)!说实话二人结局都不太好!刘瑾凌迟,张居正鞠躬尽瘁一生却事后清算!


上图是明朝权利机构运行的事例!太监(宦权)只是依附于皇权的一股势力而已!想夺权!皇帝答应百官都不答应!


I慎I


谁说他能自立!如果它敢称皇帝,死的会又快又惨!!!皇帝才是他的保护伞!!文臣武将不敢反皇帝,因为有东厂西厂锦衣卫监军,武将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会被斩杀,这就是明未皇帝烂那么狠,统兵的武将却没有人敢造反!皇帝想杀就杀,想关就关,想贬就贬,而大将们却不敢造反。委鬼虽有权,但是统兵的将官都看不起他,巴结他是因为他后面的皇上,一旦它自立门户,那造反就名正言顺,全国人民包括太监们也不愿意一个不男不女的东西做皇帝!!!所以翻开历史,真没有太监想着做皇帝的!!!


沧海000一笑


魏忠贤哪来的本事自立?其实现在很多人对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都是一知半解的误读,他们还以为明朝宦官能像唐朝那样废立皇帝,殊不知明代宦官不过是替皇帝干脏活和压制官僚集团的白手套而已,一个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哪来的能力自立?现在很多人歇斯底里的给明朝体制和太监们唱赞歌,称什么魏阉不死、大明不亡,且不说阉党到底有没有正面价值,仅把他看成决定明朝存亡的角色就已经高看他了,仔细去翻翻历史,阉党打倒东林、主掌庙堂总共才几年,他有什么能耐自立门户?又哪来的本事帮辽东筹集更充足的军饷?


林中雪月


简单点,宦官的权利来源于皇帝,而自永乐皇帝以后,权利基本下放到了内阁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当然很多时候皇帝还是拥有否决权的,魏忠贤虽然掌握大部分权利,但离开皇帝什么都不是,看看他后来的下场就知道了


拖到他们手机没电


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些事得慢慢来 .能在官场上混的没一个是傻子,看破不说破而已,拥护谁不重要.所有人想得到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 像曹操那样不是更好吗?


安然91493


自立门户?他有兵么?他的权力是自己的么?他不过是天启的魏伴伴,一切权势都是天启给的,又不是唐朝掌管神策军的实权宦官,怎么可能自立。

崇祯也有曹伴伴,其它明朝皇帝身边也跟着X伴伴,伴伴永远是伴伴,不会阴阳颠倒变主人的。


zhxhrzs


我曾经回答过:没办法。老祖宗朱重八制定的这套制度,把太监的权力规定的死死的,也就是到了明末的那几个皇帝开始用什么掌印太监来制衡清流和官僚。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都应该知道。宫里面的都是听皇上的,没了皇上撑腰就是死。还自立?凭什么?太监要造反,只要一指宽的纸条传出宫门,太监全部都要死。自立的前提是军队听谁的?朱重八当年的制度就是保障了军权永远在朱家人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