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歷朝歷代很多名將忠臣或死於非命,或死於政治,或死於宮鬥,或死死權爭……總之,他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冤死。而這其中也誕生了一種很特殊的人——劊子手。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劊子手是古代對從事死刑者的一種稱呼,他們因為職業特殊,往往被人所不屑。今天就來看看明清時鄶手子幾個軼事。

黃端伯是江西黎川人,崇禎元年的進士。黃端伯赴入官場,很快受到了排斥和打壓,原因是他為人耿直忠義、清正廉潔,和當時昏暗的朝風很不相“適應”。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也正是因為這樣,黃端伯在官場很不得意,多年來非但得不到遷升,而且還連遭貶降。眼看在官場上實在混不下去了,黃端伯只好辭職告老還鄉,到老家過得“幽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去了。

當然,黃端伯雖然告老還鄉了,但還正值精氣正旺的壯年,他身在田園心在宮,時刻關注著大明的朝政和局勢。

後來在內憂外患下大兵壓境下,昏暗的崇禎皇帝自刎,福王朱由崧登基,因為大明江山已殆失過半,而朱由崧登基登基的地點變成了南京,成了“小南王”——史稱南明。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在這種情況下,黃端伯選擇了主動出山,效力於朱由崧,被任命為禮部主事。而這時清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下,正挾擊敗李自成義軍的餘威,大肆進攻南京。

黃端伯抱著必死的決心奮力南京,對清軍進行了頑抗。多爾袞見黃端伯勇猛且有謀略,很欣賞和愛惜他這樣一位超級人才,便想要招降他,於是派使者送信給黃端伯,結果黃端伯的回覆令人大吃一驚,他只回了10個字:“明禮部主事黃端伯不降”。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然而,清軍人多勢眾,南京城究竟沒能守住,黃端伯不幸成了俘虜。

多爾袞再次勸降黃端伯,結果都遭到拒絕,無奈之下,只好下令處死黃端伯。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行刑這天,黃端伯大義凜然地走到刑場,他目光如炬,直視行刑的鄶子手,厲聲呵斥:“何不直刺我心?”劊子手嚇得心驚膽顫,手腳發軟,結果只聽“咣噹”一聲,竟然“手顫刀墜”,人也跌倒於地。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行刑官見狀面如土色,只好更換了一名鄶子手。

而黃端伯死後,他的正直忠誠和大義凜然受到了民眾的尊敬,於是出現了“千百人,皆持香哭拜”的動人場景。

無獨有偶,明末清初還有一位忠臣也令人肅然起敬。他的名字叫張敝同。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張敝同屬於典型的官二代,他是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曾孫。也許是出身於名門之後,張敝同對明朝非常忠誠。

明末,清軍以勢不可擋之勢很快吞併了大明半壁河山,獨守一隅的南明朝堂已如驚弓之鳥,很多人都沒有信心和勇氣和清軍抗衡,做好了投降的準備。但張敝同卻是個例外,他當時的官職是兵部侍郎、翰林院侍讀學士,他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誓要和與南明共存亡。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結果可想而知,清軍攻下南京,南明滅亡的同時,很多忠臣都被抓獲了。而張敝同也是其中一員。清軍想要勸降文武雙全的張敝同,並派已經投靠清朝的明朝舊臣孔有來勸說他,孔有來以高官厚祿來誘惑張敝同。結果張敝不但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他的“美意”,而且還怒斥孔有德,說了4個極為難聽的字:無恥漢奸。

明末兩忠臣赴刑場,一劊子手手顫刀墜,一劊子手嚇得跪地求饒

結果可想而知,張敝同被送上了斷頭臺。結果驚奇的一幕發生了,當邢臺鄶子手行刑,一刀砍掉了他的頭顱後,張敝同身首分離後,他的身體依然挺立不倒,又向前走了三步才到下。劊子手嚇得目瞪口呆,魂飛魄散,跪地直拜:罪過,罪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