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要殘忍的殺掉鐵鉉?

~唯の噯倪~


朱棣是明代偉大的帝王,他承接太祖遺志,開創霸業,國家實力蒸蒸日上。他五次討伐蒙古,修築永樂大典。但在他靖難的時候也有很多為人不恥的汙點,比如在他攻下京城之後,大量屠戮建文舊臣,其血腥程度也是十分罕見。

(靖難之役)

齊泰、黃子澄都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顧命大臣,只不過朱元璋英明一世,卻留個幾個不靠譜的大臣來輔佐朱允炆。當時的武將幾乎被殺淨,所以到朱棣靖難的時候無人可用,才讓李景隆上陣,隨後發現李景隆根本不會打仗,後悔也已經晚了。

靖難是以討伐齊、黃二人為目的,這只是表面的說法,實質上就是反叛。建文二年,朱棣終於碰到了對手,那就是盛庸和鐵鉉。在濟南城外大敗李景隆之後,北軍就包圍了濟南城,當時的鐵鉉官職是山東參政,負責運糧。

(明成祖朱棣)

在中央軍大敗之後,鐵鉉沒有放棄,他在沿路集結潰兵,並號召大家去守衛濟南城,很多士兵從新集結奔赴濟南。在濟南城內盛庸和鐵鉉歃血為盟,下定必死決心守衛城池。北軍剛剛大勝,勢頭正勁,於是猛攻濟南城,在鐵鉉和城中軍兵的守衛下,濟南城三個月都沒有攻下來。

這下急壞了朱棣,最後有人建議用水淹城,這一招比較狠毒,鐵鉉聽到消息後立刻和盛庸商議,最後他們定了一條妙計。鐵鉉先派使者前去詐降,然後請朱棣進城商量投降的事宜,朱棣很高興,他認為是鐵鉉撐不住了。

(鐵鉉)

朱棣帶著少量軍兵進城,在經過城門的時候異變陡生,城上的鐵閘門突然落下,砸中朱棣的馬頭,朱棣險些喪命。鐵鉉這樣做,違背了朱允炆不許傷害朱棣的命令,但是將在外,城池被圍困,鐵鉉也顧及不了太多。如果一旦當時的鐵閘門炸死了朱棣,那麼永樂盛世就不會出現了。

朱棣是同時期最傑出的統兵將領,竟然被人戲耍,惱羞成怒的他命令手下調火炮攻城,濟南城死傷慘重。鐵鉉不愧為靖難時期的名將,出乎朱棣的意料之外,鐵鉉竟然把朱元璋的畫像放到了城樓上,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如果他再進攻濟南城,那就是忤逆謀反。鐵鉉把朱棣戲耍的團團轉,這也是為什麼鐵鉉被俘之後,用酷刑折磨致死。

(鐵鉉銅像)

1402年朱棣繞過濟南,經歷諸多戰事,最後登上帝位,隨後就派兵攻陷了濟南。而鐵鉉也被俘虜,士可殺不可辱,朱棣在濟南受到的奇恥大辱,必定是要報復的。就算鐵鉉投降,那也是個死,而鐵鉉鐵骨錚錚,寧死也不投降,甚至面對朱棣視而不見,以背部示人。

朱棣看到此情景,更為惱火,命人割下鐵鉉的鼻子,然後煮熟了再餵給他吃。朱棣問他:“好不好吃?”鐵鉉回答:“忠臣孝子的人肉當然好吃!”氣急敗壞的朱棣命人架起油鍋,把鐵鉉扔進鍋中油炸,但最終到死鐵鉉都沒有朝拜朱棣,可謂真正的英雄豪傑。

明成祖是個偉大的帝王,靖難的殘酷並不影響他舉世的功績。鐵鉉誓死保衛濟南城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濟南人民為了紀念鐵鉉,還為他修建了鐵公祠。

參考資料:《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三十》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鐵鉉是朱棣起兵南征後所遇到的第一塊硬骨頭,他和盛庸共同領導的濟南保衛戰,讓朱棣在起兵後第一次體會到了失敗的滋味。不僅如此,最令朱棣痛恨的地方還在於鐵鉉充分的掌握了他的心理,讓他敗得既羞且愧。建文元年,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先後擊敗了長興侯耿炳文和李文忠的犬子李景隆的六十萬大軍,兵鋒直指山東首府濟南。在唾手可得的濟南城下,常勝將軍朱棣頭一回品嚐到了失敗的滋味,而鎮守濟南的正是負責督運糧餉的山東參政鐵鉉。

參政是個什麼官呢?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委常委,副省長之類的官職。按說鐵鉉根本沒有必要固守濟南,他既不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不負守土有責的使命,也不是率領軍隊行軍打仗的軍事將領,然而,鐵鉉以一介文臣沿途蒐集散兵潰勇,並將他們組織起來鎮守濟南,並最終取得了勝利,使得濟南全城百姓免遭戰亂之苦,這份功績為他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和愛戴。朱棣一開始想勸降鐵鉉,勸降不成便改為強攻,可大軍連攻三個月不克,惱羞成怒的朱棣想掘開黃河大堤,引水灌城。這時,鐵鉉派人向朱棣表示願意投降,但請燕王單騎入城受降。一向以老謀深算著稱於世的燕王,這次竟然相信了鐵鉉,當他騎著馬走進城門時,守城將士兵高呼“千歲”,可這聲高呼卻是暗號,頓時,從城門上突然降下一塊鐵板一下砸在朱棣坐騎的馬頭上,朱棣這才意識到上當受騙了,慌不擇路的逃離了濟南城。

被騙後的朱棣怒火攻心,下令用火炮轟開城牆,濟南城頓時岌岌可危,可鐵鉉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化解了這場轟城危機。他派人做了十幾個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的寫上“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幾個大字掛在了城牆的四周。朱棣投鼠忌器,不得不放棄攻城並準備撤退,沒想到,鐵鉉發覺朱棣大軍撤退,竟然率軍出城追擊,痛打了一把落水狗。這是朱棣自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失敗,而且是敗在鐵璇這個無名小卒的手裡,這令一向以名將自居的朱棣痛恨不已!靖難成功以後,朱棣派人將鐵鉉的鼻子和耳朵割了下來,煮熟後塞入他口子並問他:甘否?鐵鉉回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朱棣聽後大怒,下令將他凌遲處死,妻女沒入教坊司為妓。山東百姓為了紀念鐵鉉的功績,在各地為他修建了鐵公祠,流傳至今!

諸位是怎麼看待鐵鉉的呢?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歷史茶坊


歷史茶坊


只有在最艱苦卓絕的時候,才能考驗一個人的本性。平日裡道貌岸然者,在真正遭遇危難的時候往往卻選擇卑躬屈膝,背叛了他曾經口口聲聲所堅持的正義。而某些小人物,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卻可能迸發出極大的能量,用壯烈的事蹟書寫真正的正義。

鐵鉉是河南鄧州人,是元朝的色目人後裔,只是在中原日久,逐漸漢化了而已。年輕的鐵鉉才學不錯,獲得了進入國子監學習的機會,而後作為一位方正的官員被授予禮科給事中一職。不久以後,鐵鉉被調往當時明軍的最高統帥部都督府去做判官,任上他表現出了極強的辦事效率,許多長期積攢下來的疑案在他手中很快就能得以解決。朱元璋非常欣賞這位年輕的官員,賜字“鼎石”,寓意要他像古代的寶鼎一樣穩固,像國家的柱石一般堅挺。

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頗受朱元璋賞識的鐵鉉也被授予山東參政(類似於山東省委常委)。在山東任上不久,覬覦皇位已久的燕王朱棣就發動了名為清君側實則篡位的靖難之役,戰火很快就燒到了距離北平不遠的山東。

朱棣誓師“靖難”

此時政府軍的前敵總指揮是名將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雖然他的父親是開國六公爵之一,舅爺爺是更加能打仗的朱元璋,但是優秀的軍事基因並沒有遺傳到這位二世祖身上。白溝河一戰,李景隆打的大敗虧輸,自己一個人騎著馬丟盔棄甲的逃回德州。山東的其他城市看見主帥都這麼不堪一擊,全部都望風而降。

白溝河之戰

作為李景隆大軍的後勤保障負責人,鐵鉉看到主帥如此無能,憤懣而又無奈的他痛哭流涕,隨即自己自告奮勇地從臨邑趕往濟南,承擔起了這座千年古城的守備任務。而此時在德州又被朱棣打的單獨跑路的李景隆也跑到濟南,一如既往地穩定的指揮著濟南城內的主力軍輸給了朱棣,隨後向南逃竄。

李景隆

李景隆的跑路不算太壞,至少在前線沒有能掣肘鐵鉉指揮的廢物。已經把濟南圍成一座死城的朱棣幹了幾百年後蔣介石也幹過的事——把大堤決開,放水灌濟南城。所幸濟南城堅,未有大礙。鐵鉉命人從城上向下澆滾油然後放火,把朱棣的攻城錘等器械燒的乾乾淨淨,還利用大型攻城機器行動不便的機會派騎兵出去襲擾。

在己方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條件下,鐵鉉決定來一出假投降。他讓千餘人去朱棣軍中假意投降,並且邀請朱棣進城受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朱棣不去想是真是假,騎著馬一個人就大搖大擺地開進了濟南城,根本沒考慮到巍巍的濟南城門下那可能存在著的危險。

鐵鉉在城門處為朱棣準備了一份大禮:一塊千斤重的大鐵板,準備在他通過的時候就給這位不可一世的燕王來個爆頭禮。只可惜放鐵板的仁兄們位置稍微偏了一點,沒有砸爛朱棣的人頭,

充分考慮到這種意外情況的鐵鉉當然有備用方案。此時只有把進出城的吊橋拉起來,朱棣就插翅難逃,像甕中之鱉一樣任人宰割。城門兩側還有伏兵等著朱棣,等著把他砍成肉泥。只不過倉促之間,吊橋沒有拉起來,朱棣的快馬一回頭,玩了命地跑了回去。伏兵都是步卒,沒有騎兵,自然只能看著朱棣的背影搖頭嘆息。(所以不怕朱棣這種神一樣的對手,只怕放鐵板和拉吊橋的這種豬一樣的隊友)

差點死在濟南門下的朱棣驚魂未定,惱羞成怒的他決定拿大炮轟擊濟南。鐵鉉立刻拿出了他應對的辦法:他吃準了朱棣假靖難真謀反的事實,以及朱棣假借“保衛孝陵”來掩飾自己丑惡行為的幌子,就拿已經去世了的朱元璋做文章。他在濟南城頭掛滿了朱元璋的畫像和神位,讓準備用大炮轟城的朱棣看著自己父親的牌位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放棄了將濟南轟開的想法。

朱棣的大後方並不穩固,自己所攜帶的糧草也不豐富,加上他自己清楚這次的軍事行動是叛逆之舉,因此不敢圍困一個城市太久,長期圍攻濟南純粹是因為濟南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而已。面對鐵鉉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朱棣不敢再耽擱太久,只能繞道而行。

自從朱棣和南京方面開戰以來,政府軍一直屢戰屢敗,再加上有李景隆這樣不世出的庸才做指揮,戰爭處於一邊倒的局面。鐵鉉成功守衛住了濟南,給被朱棣打的人心惶惶的政府軍打了一陣強心劑。朱允炆隨即重賞了鐵鉉,將他提為山東布政使(即山東省長),不久又給他加了兵部尚書的頭銜,與另一位在靖難之役中嶄露頭角的將軍盛庸一起在山東戰場抵抗朱棣。

盛庸

只可惜,鐵鉉的才幹足以固守一座城池,在一省甚至整個戰場的謀劃上卻還是有所不足。在擊退朱棣後,手下人建議鐵鉉乘機偷襲北平,端了朱棣的老窩,鐵鉉覺得守衛濟南城的將士們都太疲憊,就沒有采納這個意見,再一次錯失了一舉結束戰爭的機會。而在山東戰場,雖然他和盛庸一起在東昌將朱棣再次打得慘敗,還斬殺了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張玉,達到了戰術目的;但是在中央命令遼東軍隊進攻北平的時候,山東方面卻按兵不動,導致遼東軍全軍覆沒,在戰略層面上讓朱棣依然沒有受太多影響。

朱棣見山東這塊骨頭如此難啃,轉而繞道皖北蘇北,向南京進發。從山東趕來的鐵鉉、盛庸雖然在小河擊敗了朱棣,卻沒能擋住他南下的步伐。在靈璧、淮上,盛庸和鐵鉉分別兵敗被俘虜。而當朱棣的軍隊打到南京城下的時候,由於無將可用而被重新啟用的李景隆再次發揮了他豬隊友的特點。他打開了城門,向自己的表叔投降。朱允炆也只好燃起一把熊熊大火,將自己的身世全部埋葬。

被俘虜的鐵鉉被捆到了大殿之上,接受作為戰勝者的朱棣的審判。被反綁住雙手強迫跪在宮殿中央的鐵鉉被要求向北磕頭,以謝他謀殺朱棣之罪。鐵鉉沒有辜負他的姓氏,展現出了他鐵骨錚錚的一面:不管是威逼利誘還是嚴刑拷打,鐵鉉始終昂首面向龍椅上那個自己只差一點就幹掉的人,罵聲從來沒有停止過,無論如何也堅決不向北屈服。

鐵鉉怒罵朱棣

朱棣對待不向自己投降的人不會有多好的態度,尤其是曾經險些殺掉自己的人。鐵鉉被處以凌遲之刑,在刑場上,喪心病狂的朱棣讓人把割下來的肉煮熟了餵給鐵鉉吃,鐵鉉很痛快地吃了下去。當劊子手問味道如何時,鐵鉉仰天大笑:“忠誠孝子之肉,豈有不甘!”鐵鉉遇難以後,他的父母和兒子被髮配,妻子和兩個女兒被扔進教坊司充做官妓。他的名譽,直到幾百年後明神宗時期才被恢復。儘管如此,鐵鉉浴血保衛的泉城人民並沒有忘記這位優秀的守城將軍,在濟南城內至今還保存著鐵公祠,世世代代紀念著這位忠義無比的英雄。

鐵公祠中的鐵鉉塑像

鐵鉉是少數民族出身,家境也並不富裕,但是在大節面前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操守。身為一介文官,鐵鉉的表現與名將之後、貴為公爵的李景隆相比,不論在戰場上還是在個人行為上,都要遠勝於後者。這也說明,氣節和忠誠,並不和一個人的出身掛鉤,而真正的忠義之士,即使衣衫襤褸,也絕不會有辱斯文!


青言論史


朱元璋南征北戰後建立了大明王朝,就把他的幾個兒子封為藩王安置的各個地方,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害怕他的這些皇叔們謀權篡位,就開始削藩,這些藩王們或被殺或被貶為庶民或被關進大牢,燕王朱棣為了自保,被迫舉兵靖難。 朱棣打著“清軍則”的旗號從燕京出發,一路過關斬將,旗開得勝,前方劍指濟南城,守城的是負責督運糧餉的山東參政鐵鉉,守城並不是他的職責所在,但擁有兵權的紈絝子弟李景隆貪生怕死選擇了跑路,看到即將遭受血光之災的濟南城民眾,鐵鉉組織留下的士兵奮起抵抗。


朱棣強攻三月毫無效果,於是掘開黃河大堤引水灌城,企圖“水漫金山”逼其投降,投降見朱棣狗急跳牆,心生一計,他派人向朱棣表示願意投降,但條件是朱棣必須單騎入城受降,被黃河大水衝昏了頭的朱棣不知是計,信以為真欣然前往,當他騎著馬剛進城門時,一塊鐵板從天而降,一下子砸在朱棣騎的馬頭上,把朱棣嚇了個半死,轉身跑著離開了濟南城,那真叫一個狼狽不堪,顏面掃地。


如此英明的朱棣竟被一個小小的無名之輩耍得團團轉,他豈肯善罷甘休,下令用火炮攻城,文人出生的鐵鉉就是鬼點子多,他派人做了十幾個類似牌位的牌子,上面寫著“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幾個大字懸掛在城牆四周,朱棣一看那是他爹的神位,哪敢轟炸,下令撤軍,灰溜溜的跑了。


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稱帝后,繼續派兵攻打濟南捉拿鐵鉉,鐵鉉被俘後,面見朱棣立而不跪,大罵朱棣,朱棣看到面前的鐵鉉,想到過去所受的奇恥大辱,不禁恨從心中來,他命人割掉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了,塞進鐵鉉的嘴裡讓他吃,最後把鐵鉉凌遲處死,鐵鉉真是錚錚鐵骨,面對著千刀萬剮,口中仍然罵聲不絕,直到死去。


鐵鉉是一條鐵漢子,令人欽佩,話又說回來,他只是一個認不清大勢的愚忠之人,只為自己的忠君思想,把百姓拖入戰火之中,與國無益,於民無利,或許古人的思想我們是無法揣測和臆想的,我們就敬佩鐵鉉是一條真漢子。


遺產君


朱棣稱帝之後,鐵鉉兵敗被抓。朱棣親自審問鐵鉉,他讓鐵鉉面北而跪,認罪投降。鐵鉉背對朱棣,立而不跪,口中罵聲不絕。憤怒的朱棣下令將鐵鉉的鼻子剜下,耳朵割掉,煮熟後塞入鐵鉉口中,並問鐵鉉滋味如何?鐵鉉厲聲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見到鐵鉉仍不屈服,朱棣下令將鐵鉉凌遲處死,也就是千刀萬剮。鐵鉉死後,朱棣還是覺得不解氣,命令將鐵鉉的屍骨放入油鍋內煎炸。整個過程簡直是慘不忍睹,那為何朱棣如此痛恨鐵鉉,這樣對待與他呢?我們來看看名動天下的燕王朱棣和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鐵鉉的幾次交鋒。



  1. 1400年6月8日,朱棣率領大軍來到了濟南城下。在朱棣看來,朝廷六十萬大軍都被自己擊潰,攻下這座只有些殘兵守衛的城池是手到擒來。朱棣用箭將一封投降書射入城內,一臉輕鬆的朱棣馬上收到了來自鐵鉉的一封回信,內容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原來鐵鉉藉此文來規勸朱棣要向周公一樣輔佐皇帝,不要做亂臣賊子。朱棣大怒,率兵攻城,鐵鉉親自帶兵固守,朱棣久攻不下,就將濟南包圍。第一次交鋒,朱棣沒有佔到任何便宜。

  2. 朱棣圍攻濟南,三個月仍未攻破,氣急敗壞的朱棣想到了一條毒計——掘開黃河大堤,水灌濟南城。鐵鉉得知消息後,決定採用"詐降計"。鐵鉉下令撤掉城上的防守,派城中百姓長者代替守城軍做使者,到燕王大營跪伏請降。朱棣信以為真,前往城中接受投降。當得意洋洋的朱棣騎馬經過城門時,隨著一聲"千歲到"的大喊,一道千斤鐵閘從上猛地朝朱棣砸來。也是朱棣命不該死,鐵閘只是砸爛了朱棣的馬頭。朱棣得知中計,換了馬匹,逃回軍營。第二場交鋒,朱棣吃了大虧,差點命喪黃泉。


  3. 僥倖逃命的朱棣惱羞成怒,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大炮。炮聲轟鳴,濟南城都在顫抖,就在城池馬上就要被攻破時,鐵鉉竟然找出了堅固的"盾牌"。什麼盾牌呢?幾塊木板。木板能擋住大炮嗎?當然不能,但木牌上的內容卻讓朱棣的大炮成了啞炮。原來,鐵鉉命人把朱元璋的畫像懸掛在城頭,又親自在木板上書寫朱元璋的神牌、神位,擺在各個垛口。朱棣不敢向父親畫像、神位開炮,被氣得七竅生煙,卻毫無辦法。相持期間,鐵鉉還組織了一批敢死隊,襲擊並大破燕軍。朱棣無奈退兵,從此南伐時不敢取道濟南。第三次交鋒鐵鉉完勝,朱棣慘敗。

縱橫天下的朱棣卻屢屢敗在鐵鉉之手,內心對鐵鉉恨之入骨,所以會出現文章開頭的場景。鐵鉉雖然身死,但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


淡墨殘煙


說到鐵鉉,可能大家都沒有怎麼聽過,不過鐵鉉死的非常慘,因為他是非正常死亡,他死的時候受的是磔刑,這是古代一種酷刑,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辦法了。朱棣作為堂堂的一位皇帝,為什麼要這麼殘忍殺掉鐵鉉,裡面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我們都知道,朱棣是通過兵變登上皇位的,可他的兵變就算有名義上的理由,也是不正當的,於是有很多人反對朱棣,而鐵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當鐵鉉聽說朱棣要攻打濟南時,就火速趕赴濟南,與盛庸歃血為盟,約定死守城池。朱棣為了減少兵力損失,就令人用箭將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內,鐵鉉見信後隨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開一看,見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鐵鉉就是想借此勸朱棣要學周公,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朱棣一看鐵鉉不樂意,就下令攻城,但因鐵鉉防守有方,朱棣久攻不下。朱棣一看這也不是辦法,就打算決黃河堤,把濟南城淹了。可是鐵鉉識破了朱棣的計劃,就假裝投降,朱棣也輕敵了,真以為鐵鉉投降,就大搖大擺的進了濟南城,可沒想到鐵鉉在城門上放了個鐵閘,朱棣剛進城門,鐵閘轟然而落旋即砸爛了朱棣的馬頭,差點要了朱棣的命,幸虧朱棣躲的快。朱棣就再次圍攻濟南,可是鐵鉉拿朱元璋的畫像出來抵擋,燕軍也沒法打,濟南城得以保全。後來朱棣聽取姚廣孝的意見,繞開濟南直取京師,當上了皇帝。朱棣奪取帝位後,回兵北上覆攻濟南,並在河北一帶大肆屠殺百姓。到達濟南,鐵鉉死守不肯投降,但終因寡不敵眾,城池陷落。朱棣又設伏兵計擒鐵鉉,鐵鉉終於在淮南被俘。由此可見,朱棣跟鐵鉉有著很深的恩怨,要不是鐵鉉拖著朱棣,可能朱棣早就在南京當上了皇帝,所以,當朱棣當上皇帝時,鐵鉉被朱棣使用酷刑致死,以解朱棣內心的不滿。


歷史百家爭鳴


鐵鉉,生於公元1366年,是色目人的後裔。洪武年間由國子生選授禮部給事中,後都督府斷事,審理判決了很多懸而未決的案件,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時,任山東參政。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北平起兵,建文帝派大將軍李景隆(曹國公李文忠之子)前往平叛,鐵炫作為山東參政,負責為李景隆押送糧草。李景隆完全不是朱棣的對手,遭致大敗,河北與山東各城紛紛投降朱棣。

此時,濟南城內只有指揮使盛庸的一點兵力,正在為李景隆的鐵鉉火速趕往濟南,與盛庸匯合,兩人歃血為盟,誓與濟南城共存亡。

公元1400年,燕軍包圍了濟南城,朱棣用箭將一封勸降信射到城內,鐵鉉看完信後,也射出了一封信,朱棣打開一看,是《周公輔成王論》,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成王的叔叔。

這封信的意思,是告誡朱棣要學周公一樣輔佐周成王那樣,輔佐自己的侄子朱允文,朱棣見勸降不成,下令攻城,但濟南城防守十分的堅固,又加上鐵鉉與盛庸兩人的決心,所以燕軍久攻不下。

燕軍攻濟南三個月打不下來,就打算決黃河堤,引黃河之水灌濟南城。鐵鉉向朱棣詐降,在城門上放了千斤閘,讓城中百姓和士卒大聲哭喊:濟南城要被淹了,我們要沒命了。

鐵鉉撤掉濟南城防,讓城中老百姓跑到燕王的大營前說:我們是很想向您投降的,但是我們濟南人很少打仗,看到大軍過來,很怕被士兵殺死,請求燕軍撤退十里,燕王單騎入城接受我們投降。

朱棣聽了很高興,濟南都打了這麼久都打不下,只要濟南城拿下,就能佔據整個北方,對已十分的有利,於是朱棣讓燕軍後撤,自己帶著幾個護衛,經過護城河橋,從西門進入濟南城。

朱棣剛入西門,門上的鐵閘就掉了下來,直接砸到了朱棣的馬頭,朱棣趕緊換了一匹,跑了出來。朱棣大怒,命令燕軍強攻,鐵炫在城頭上面大罵朱棣是反賊,朱棣用數門大炮轟濟南城門,眼看著城門要被攻破,鐵鉉趕緊把朱元璋的畫像掛在城頭。

然後又手寫了很多朱元璋的靈牌,放在城垛口,燕軍就不敢開炮了。兩軍相持,鐵炫又常派騎兵出去襲擊燕軍,朱棣十分生氣,一點辦法也沒有。姚廣孝就建議朱棣先回北平再說,鐵鉉和盛庸又派兵追擊,收復德州很多城池。

公元1402年,燕軍繞過濟南,最後攻佔京師,朱棣自立為帝,然後率軍北上攻打濟南,濟南城終被攻破,鐵鉉最後在淮南被抓住,最後被凌遲處死。


歷史簡單說


現在大家都是和諧社會中的文明人,假如你遇到情敵,多半不會動手,哥倆吃個小燒烤講道理,或者掏心掏肺掏兜擺事實,流程走完一遍,多半有一個人要退出。

朱棣那時候不一樣,朱棣的情人是大明江山,任何阻礙他與江山約會的都是情敵,鐵鉉就是情敵中最鬧騰的那一個。

李景隆上來先扮演的是偽情敵,名為情敵實為臥底,另外還身兼運輸大隊大隊長等職務,本來鐵鉉是由他轄制,在他屬下,鐵鉉也翻不起風浪,在送完六十萬大軍後,李大隊長結束了歷史使命,從濟南撤退,鐵鉉沒辦法,接起大旗鎮守濟南。

靖難之役中濟南之戰對朱棣的北軍來說,難度要是第二,就沒有第一了,朱棣在濟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第一,腦袋差點搬家,鐵鉉使用了一個簡單的詐降計,朱棣就樂呵呵的出面騎馬接受投降,沒想到城門洞中安排了大鐵閘刀,哐當一下,算朱棣命硬,馬頭切掉了,再往前走一步,朱棣腦袋也要難保,設想一下,假如切掉的真是朱棣的腦袋,你就說鐵鉉算不算“殘忍”,他必定是以屠夫面目永垂明史。二一個,朱棣擺上大炮準備轟城時,鐵鉉用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阻止了北軍的鬧劇,把朱元璋的排位擺滿城頭,四爺,趕緊下令吧,歡迎來轟你爸。朱棣這時候估計在心裡把鐵鉉的老母問候了一萬遍啊一萬遍。你居然敢讓我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你以後千萬別落在我手裡!

朱棣後來改換思路,不再致力於城市攻堅戰,目標只有一個——金陵,那裡有他急需見面講道理的大侄子建文帝,那裡更有他高效的臥底大隊長李景隆。路數對了,效率就高了,事半功倍。

假如當時的大明每天出版報紙,報紙的標題關於朱棣同志的稱呼一定要費些周章,我個人認為跟拿破崙反攻倒算時別無二致。

“來自北平的怪物從燕王府起兵。” 

“難以明說的吃人魔王向濟南逼近。” 

“卑鄙無恥的跳樑小醜進入靈璧地區。” 

“朱棣突破淮河防線。”  

“燕王朱棣殿下渡過長江。”  

“未來的皇帝陛下於今日抵達忠實自己的金陵。”  

“我們偉大的皇帝朱棣陛下今早在金川門舉行了宏大的入城儀式,這是大明帝國的幸運~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報紙上反映出的人品一點也不是開玩笑,朱棣進入金陵後文武大臣們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好像朱棣不是風塵僕僕的從北方趕來,而是一直就在他們的中間,是大家堅強的二代核心。

鐵鉉卻是不那麼與時俱進的人群中的一個。

本來朱棣心情還不錯,贏了的心情都不錯,不錯到差點忘記了濟南城門洞中的大鐵閘刀,假如鐵鉉稍微應景扭捏一下,最後被人摁著脖子磕頭認錯,歷史就會拍拍他的肩膀,道一聲你盡力了,然後忽視掉他。但鐵鉉沒有。

朱棣接見鐵鉉時,這哥們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摁著脖子也終不可得。朱棣由尷尬到憤怒,命人割下鐵鉉的鼻子耳朵,做熟後塞進鐵鉉嘴裡,還問一句,味道怎麼樣?

鐵鉉:忠臣孝子之肉,味道如何不讚,再來一塊兒!

完全不給四爺一點面子,連個落臺的臺階也不給,朱棣再也假裝不來公子小白的風格,恨恨將鐵鉉處以磔刑。

識時務的妙人都是英雄,不識時務的鐵鉉烙刻於歷史,包括騙人的時間長河,沒有什麼能沖刷的掉。


歷來現實


讀《明史》,看到朱棣殘殺鐵鉉,我只想說一句話:明朝早該滅亡了!

他殘殺鐵鉉,沒別的原因,就倆字:洩憤!

清朝人修《明史》,對鐵鉉評價極高:“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將,其鋒蓋不可當。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設與耿、李易地而處,天下事固未可知矣。”

《明史》修的很糟糕,但是這段文字很高明。朱棣差點就因為鐵鉉,兵敗身死。

如果是唐太宗、宋太祖遇到類似的情形,頂多是勸降,勸降不行,頂多是賜死,絕對不會這麼殘忍地殺害,更無恥的是,還把這位大忠臣的女眷賣到妓院去。

像朱棣這樣殘忍無恥的皇帝,可以說是宋朝以後唯一的一位。

朱棣好像是繼承了他爹殘忍好殺的血統,他後來殺解縉也是很殘忍,只是一個修史的書生,竟然扔到雪地裡活活凍死。

明朝後來的皇帝,其實也是繼承了朱棣這種鄙視讀書人的基因,到了崇禎皇帝那時候也是如此,不信任士大夫,侮辱士大夫,臨死還不醒悟。

後來,濟南大明湖湖畔修了鐵鉉的廟,有個對聯:“湖尚稱明,問燕子龍孫,不堪回首;公真是銕,惟景忠方烈,差許同心。”

明朝這些皇帝真是不堪回首。


歷史有妖氣


先說下鐵鉉。

今河南鄧州人,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布政司使、兵部尚書。

鐵鉉只是個一個白面書生,做的是山東布政使,文職工作,給領導整理下辦公室、寫點文稿什麼的。在李景隆和朱棣作戰時,他負責督運糧餉,還是做的後勤文職工作。

當李景隆50萬大軍被朱棣追打的從濟南灰溜溜的倉促逃跑時,這個鐵鉉卻反其道而行之,別人都從城裡往外跑,他卻往回走,並招攬李景隆路上掉的殘兵敗將,回濟南要與朱棣決一死戰。恰巧此時又有個被朱棣打敗多次的盛庸和他歃血為盟,一同堅守。

向來百戰百勝、趾高氣昂的朱棣發現攻了濟南三個月都攻不下來,一惱火,準備向關羽水淹七軍學習,引黃河水把濟南給淹了。鐵鉉見大事不妙,於是詐降,給朱棣一頓甜言蜜語、叩首恭維,朱棣被鐵鉉的糖衣炮彈所迷惑,並答應了鐵鉉的請求——退師十里,單騎入城。

正當朱棣吃著火鍋唱著歌,走到城門下,隨著一句"千歲到",被預先置於門拱上的鐵閘轟然而落,砸爛了朱棣的馬頭,朱棣方才醒悟,知道自己中計了。瞬間反應過來,撒丫子就跑,方才撿回一條命。

跑回來的朱棣滿肚子的火,招呼士兵要炮攻,定要鐵鉉成為炮灰。這時的鐵鉉來了一個創意思維,把朱棣他爹朱元璋的照片和靈牌位掛在城牆上,朱棣你不是要開炮嗎,來啊,打吧!你這炮彈打的可是朱元璋,我鐵鉉也就是個陪葬。

當然放現在,大家都知道鐵鉉這傢伙不知從哪裡撿了個破木板,寫了幾個字而已,不可當真。但在那個時代,可不是這麼回事,見朱元璋照片(準確說應該叫畫像,這樣寫是想讓文章更生動活潑)、牌位就如見朱元璋真人,而且當時朱棣是打著“靖難”的旗號起兵的——也就是說自己起兵是按照朱元璋的遺訓來清君側的,自己不是造反,是忠臣。如果開炮了,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臉了,自己就是不仁不孝不忠的篡逆,自己的起兵的理論就被推翻了。沒有了出師之名,名不正則言不順,也就沒法打“靖難”的幌子了。

鐵鉉這次是抓著朱棣的軟肋,著實把朱棣好好的吊打了一番,鐵鉉吊打完朱棣,又輪到盛庸吊打。吃過朱棣多次虧後,朱棣的作戰套路被盛庸給研究透了,抓著朱棣出奇兵,攻側翼、機動性強的特點,盛庸擺陣用弓箭、火銃對付,讓朱棣吃了不少虧。此時就連朱棣的軍師姚廣孝也沒轍了,勸朱棣先回北平,再慢慢想辦法。就在朱棣撤兵時,鐵鉉、盛庸又追殺一番,德州諸郡縣失而復得,朱棣灰溜溜的回了北平。

朱棣奪取帝位後,回兵北上覆攻濟南,並在河北一帶大肆屠殺百姓。到達濟南,鐵鉉死守不肯投降,但終因寡不敵眾,城池陷落。朱棣又設伏兵計擒鐵鉉,鐵鉉終於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師,盛怒的朱棣命令將他凌遲處決。

鐵鉉見朱棣時,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厲聲說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麼不好吃?鐵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

當時朱棣還吩咐左右,架起油鍋把鐵鉉炸了,大殿上頓時充滿了焦煳氣。朱棣怒道:活著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監急忙把鐵鉉的骨架用鐵棒夾著令其轉身,沒成想此時油鍋裡一聲爆響,熱油從鍋裡飛濺出來,直燙得太監們嗷嗷亂叫,鐵鉉的骨架硬是沒有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