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降水為什麼大於華北地區?

地理愛好者


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都屬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主要受到夏季風的影響形成降雨,對於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降雨有影響的主要有那麼幾個因素:


1、鋒面雨帶的季節移動

前面講到,兩者都是我國的東部季風區,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因此有個特點就是雨熱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大致從四五月份進入到我國沿海地區,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在經過長途跋涉,逐漸南下至南嶺地區被阻擋,東南季風攜帶者大量的暖溼氣團且勢力較弱,因此在南嶺處接觸,形成鋒面雨。隨著時間推移,到了六月份暖空氣勢力增強,雨帶移動到了江淮地區,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暖空氣與冷空氣實力相當,形成了準靜止鋒,形成陰雨連綿的梅雨。七八月份,暖空氣勢力繼續增強,雨帶移到了華北和東北地區,江淮地區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影響,形成了炎熱乾燥的伏旱。由於暖空氣所攜帶的暖溼水汽在北上的過程充分降雨,到了華北地區水汽就很少了,因此華北地區降雨較少,比較乾旱。但是北上的暖氣團抵達東北地區的時候經過了渤海,渤海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帶到了東北地區,使得東北地區降雨較為豐富。九月份冷空氣勢力變強,於是鋒面雨帶迅速南下回沿海地區,十月份退出中國大陸。

2、地形作用

然後給東北地區帶來充分降雨的因素就是東北地區的地形作用,我們知道暖溼氣流遇到山脈阻擋的時候通常會往上爬升,上升過程水汽逐漸凝結形成地形雨。而東北地區有三大山脈,分別是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以及長白山,它們對於地形雨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降雨。

3、氣團的影響

最後就是氣團的影響,東北地區夏季除了受到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形成的鋒面降雨外,還有來自鄂霍次克海的極地海洋氣團(鄂霍次克海氣團)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小笠原群島附近海面散發出來的溼熱性質的小笠原氣團分別作用於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形成地形雨增加了東北地區的降雨量。

4、東北地區本身水分比較充足,華北地區本身比較缺水。

東北地區多河流,而且冬季氣溫相對比較低,因此春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而且有比較多的溼地和凍土,在春夏季蒸發作用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雨。而華北地區工業用水,居民用水等使得當地水資源比較緊缺,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降雨。

綜上,東北地區降雨大於華北地區。

如果問題歡迎指正,更多有趣歡迎點贊和關注,謝謝!!!


小八愛地理


東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大約700mm,華北地區536.4mm,數據上比較,顯而易見。直觀的感覺,我是河北人,華北地區的氣候一直是乾旱,缺水,而相對應的東北常聽到天氣象預報要下大雪。

為什麼東北地區降水多於華北地區呢?筆者繪製了一張東北和華北地區水汽來源路徑。

冬季,(圖中黃色標識)東北和華北都是處於中緯度行星風系裡的西風帶,受其影響來自大西洋和寒潮西路帶來的北冰洋水汽經過新疆進入我國,受新疆地形影響,加之路途遙遠,水汽在東移的路上不斷凝結產生降水,等到了東北、華北地區,衰竭的很厲害,基本上沒啥降雪機會。往年給新疆北部地區帶來強降雪,水汽大部分來自北冰洋。

中部和東部路徑,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或者從黑龍江進入我國,這兩個路徑的冷空氣是最乾燥的,所以不可能帶來強降雪。但從東北方向過來的,(圖中紅色標識)源於北冰洋,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往南,接納了西北太平洋、日本海的水汽,就會給我國東北、華北帶來強降雪。東北地區近水樓臺,先得到水汽,產生的降雪量要高於華北地區,降雪幾率也要比華北地區要大得多。我們常看到電視裡東北地區大雪紛飛的場景。而華北地區少有鋪天蓋地的大雪,

冬季(圖中粉紅色標識)南支槽活躍,有時侯疊加東亞槽,影響加重,來自於孟加拉灣和南海的水汽,北上深入腹地很遠,給華北和東北帶來一些降雪,總體來說不是很大,畢竟相隔千里。從今年來看,低緯度暖溼氣流遇阻在長江流域多雨雪,而北方冬天降雪機會少,華北與東北地區接受降雪機會都有,彼此不分伯仲。

夏季,每年7-8月份華北、東北降水量達到一年中最多的季節,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暖溼氣團活躍,來自於太平洋水汽北上,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產生降水,由於地形上有差異,降水量出現了差別,有多有少。看下圖:

東北平原地形,三面環山,向南敞開,而且敞開的正好是夏季迎風方向,非常有利於降水的形成。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西有太行山山脈,降水多在太行山山前地帶形成地形雨,太行山區降水量比華北平原要多。很顯然地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多方因素考慮,東北平原比華北平原降水量要多,主要因素還是東北平原水汽源比華北平原佔優,因此降水量要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