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為何東歸清朝?

無衣山鬼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說一說土爾扈特部的源流以及它為何要西遷至俄羅斯境內。

土爾扈特部本是我國西北部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其他三部為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其中和碩特部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兒的後裔,而準噶爾和杜爾伯特部是元臣孛罕後裔,而本文所講的土爾扈特部則是元臣翁罕後裔。

《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魯特要略一》:厄魯特舊分四部,曰和碩特,姓博爾濟吉特,為元太祖哈布圖哈薩爾裔,曰準噶爾,曰杜爾伯特,姓綽羅斯,為元臣孛罕裔,曰土爾扈特,為元臣翁罕裔。


起初,土爾扈特部與其他三部都駐牧在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之南,後來厄魯特部之一的準噶爾部日漸強大,謀求盟主的地位,等到巴圖爾琿臺吉(噶爾丹之父)上任後,準噶爾部實力又一次擴展,“據伊犁,兼脅旁部,與喀爾喀鄰,勢俱張甚”,在此時土爾扈特部顯然也是準噶爾部吞併的目標之一,當時的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不甘心屈服於準噶爾部,遂決定率部落五萬餘賬,二十萬餘人離開原駐牧地塔爾巴哈臺,向西南遷徙,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來到了伏爾加河下游駐牧。

《回疆通志·土爾扈特傳》:準噶爾稍強,有巴圖爾琿臺吉者,遊牧阿爾臺,侮諸衛拉特,和鄂爾勒克惡之,挈族走俄羅斯,屯牧額濟爾河,倚騰吉思巨澤。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土爾扈特部遠走伏爾加河,但是卻依然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故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成為了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根本原因。

如在順治十二年(1655),和鄂爾勒克的長子書庫爾岱青派遣使者錫喇布鄂爾布向清朝“奉表貢”。順治十四年(1657),土爾扈特部的羅卜藏諾顏和他的兒子多爾濟,派遣使者沙克錫布特等人“貢駝馬二百餘,復攜馬千,乞市歸化城”,清政府同意進行馬匹貿易。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後,土爾扈特汗阿玉奇派諾顏和碩齊等隨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一起“入貢慶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在貢路被策妄阿拉布坦斷絕的情況下,阿玉奇汗派使者薩木坦等假道俄羅斯,表貢方物,康熙皇帝派內閣侍讀圖裡琛回訪,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到達了土爾扈特部,受到了熱情接待,在宴會中阿玉奇汗公開表示“我雖外夷,然冠服與中國同。俄羅斯乃嗜慾不同、言語不通之國也”,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待了土爾扈特汗敦羅布拉什的使者吹札布,吹札布不僅控訴了土爾扈特部飽受沙俄壓榨之苦,而且還表示“俄羅斯因謂為其屬,然附之,非降之也,非大皇帝有命,安肯自為人臣僕”。由此可見土爾扈特部雖然遠離故土,但是始終有濃郁的故土之思,就是這故土之思也為東遷埋下了伏筆。





其次、在土爾扈特部遷入伏爾加河下游後,沙皇俄國也是在擴張期,土爾扈特部也成為了沙俄征服目標之一,沙俄自阿玉奇汗死後,對土爾扈特部的控制從政治、經濟、宗教等步步加緊。等到阿玉奇的曾孫渥巴錫繼任汗位後,沙俄的高壓政策變本加厲,在沙俄與鄰國瑞典、土耳其的爭霸戰爭中,向土爾扈特部進行無休止的徵兵,造成了土爾扈特部動盪不安,有滅族之憂,這也是他們重返故地的現實因素。

《聖武記·乾隆新疆後事記》:康熙中,俄羅斯之察罕汗曾徵土爾扈特兵攻西費雅國,土爾扈特兵不習戰,多受創。至是,叩肯汗攻圖理雅國,復徵之,土爾扈特兵屢衄,死傷萬計,正當王師定伊犁之後。

《回疆通志·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以俄羅斯徵調師旅不息,近且徵其子入質,而俄羅斯又屬別教,非黃教,故與合族臺吉密謀,挈全部投中國興黃教之地,以息焉。



而當時在清朝攻滅準噶爾汗國後,原準噶爾汗國的逃人舍楞(也屬土爾扈特部,但是此部依附準部,準部滅亡後,逃亡至渥巴錫處,是為新土爾扈特)極言在準噶爾汗國滅亡後伊犁空虛,可以佔據,我判斷渥巴錫在沙俄的壓迫和對降人帶來的信息綜合考量下,做出了東遷的決定。

在東遷過程中,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十六萬部眾,擊敗了沙俄追軍,打破了哈薩克人的堵截,前後歷時八個月,只剩下七萬餘人到達伊犁。

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的首領、部眾進行妥善安置,封渥巴錫為卓裡克圖汗。分土爾扈特部為新舊兩部分,各設札薩克,舊土爾扈特部由渥巴錫統領,分十旗,歸伊犁將軍統轄;新土爾扈特由舍楞統領,分兩旗,為定邊左副將軍統轄。對其部眾,清政府也盡力接濟,採取“口給衣食,人授以衣”的原則,發銀二十萬,購買大量的牲畜、棉布、茶葉、米麥、氈廬等生活用品,加以賑濟。

所以,土爾扈特部的東歸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故土之思,又有沙俄壓迫等現實因素,總而言之土爾扈特部東歸他們的英雄舉動值得讚揚,在我國的民族關係史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引用文獻:《回疆通志》、《皇朝藩部要略》、《清史稿》、《清史列傳》、《聖武記》


論史


土爾扈特屬於中國蒙古族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部落,17世紀30年代,因與蒙古族的另一支準噶爾部產生矛盾,遂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當時的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水草肥美,土爾扈特人在這裡安居樂業,並建立起了土爾扈特汗國。可為什麼又要東歸清朝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沙皇異族政府的殘酷壓迫促使其迴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渥巴錫繼承土爾扈特部汗位後,沙皇政府不斷向伏爾加河流域移民。派遣常駐官員,策劃把土爾扈特汗國變成俄國的一個新的行政區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又強令16歲以上的土爾扈特居男子盡行出征,陰謀借對外戰爭把土爾扈特部消滅。沙俄政府還讓大量的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不斷縮小土爾扈特的遊牧地,使土爾扈特畜牧業受到嚴重限制。同時,他們製造宗教矛盾和糾紛,對土爾扈特部眾進行大規模的宗教迫害,妄圖消滅藏傳佛教,逼迫部族改信東正教。引起了土爾扈特人強烈的反抗。

二是心繫祖國的赤子之情推動其迴歸。土爾扈特雖西遷異域,但始終懷念故土,思念祖國,從來沒有忘記和祖國的聯繫。阿玉奇汗即位後向清朝政府“ 表貢不絕”,不僅常派遣使者回國,向清政府報告他們在伏爾加河的情況,貢獻方物,而且也時刻關心祖國的政局。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圖理琛使團,途經西伯利亞,兩年後至伏爾加河下游,訪察土爾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爾扈特敦羅布喇什汗遣使假道俄羅斯,歷時三年,到達北京,向乾隆帝呈獻貢品、方物、弓箭袋等。

英勇的土爾扈特部眾在其首領渥巴錫汗的率領下,於1771年初的一天毅然踏上了迴歸祖國的征程。大隊人馬踏著茫茫的冰雪,渡過了烏拉爾河。沙俄派兵追擊,擔任後衛的九千名土爾扈特勇士殊死搏鬥,全部壯烈犧牲。渥巴錫率眾繼續東進,衝破重重阻撓,歷時八個月,行程萬餘里,犧牲一半人,於同年夏進入祖國境內。

土爾扈特重返祖國後,乾隆帝立即命令妥善安置他們在準噶爾盆地和科布多一帶遊牧,發放了大批牲畜、米麥、布匹和氈廬。渥巴錫等被迎到承德,土爾扈特的各級頭領都封了官爵,渥巴錫被封為卓哩克圖汗(即英勇之王)。乾隆帝親自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刻成兩塊巨大的碑石,樹立在承德避暑山莊北普陀宗乘之廟的兩側。

土爾扈特部迴歸的英雄壯舉,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民族大遷徙的奇蹟,震動了當時的中國與西方世界。愛爾蘭作家德尼賽在《韃靼人的反叛》一書中這樣評價:“從有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韃靼民族跨越亞洲草原向東遷逃那樣轟動於世,那樣令人激動的了。”


淮上秋陽


1.想弄清土爾扈特為什麼東歸先要搞清他們為什麼西遷:因為他們被同族的準噶爾部逼迫,不得不出走……所以西域本來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的出走是不情願的



2.後來清朝滅了土爾扈特部,按以往的套路,清朝來了沒多久就會走——因為西域太遠長久駐紮耗費太大

3.土爾扈特部的確產生了危機,因為俄國擴張到他們牧地了,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了,壓榨自然是少不了……但是對土爾扈特上層有更大的危機,俄國在部落裡扶持親俄派,而且傳播東正教打擊喇嘛教,還想架空傳統貴族,將部落打散重新編制……老貴族和宗教領袖自然不願意


4.清朝被百年來和準噶爾部的戰爭攪得無比心煩,決定徹底解決準噶爾問題,於是將準噶爾部徹底滅族,而且打算不計代價的常駐新疆——這樣才能防止新的遊牧民族再次憑藉北疆大草原崛起,防止類似準噶爾引發的無休止的戰爭

5.但是土爾扈特不可能知道清朝上層的決策,於是不計代價的上路返回祖居之地

6.沿途被哥薩克和哈薩克狙殺損失慘重,到了邊境發現了更悲劇的事情……清兵沒有走,而且不打算走了……哈薩克堵在了後面準備隨時來個致命一擊


7.權衡利弊,向清朝稱臣,並且訴說思鄉之情,清朝比較討厭俄國人,而且前期殺戮太重,此時為了表現自己的仁德,也就做了順水人情,而且經年累月的戰爭新疆人口損失慘重,的確需要大量人口,特別是忠誠又驍勇善戰的蒙古人,因為雖然是你祖居地,早被人佔了,而且當時不讓你進你又能奈何?所以多少是欠清朝一個人情的,只能忠心耿耿

所以一段佳話就誕生了


天地一沙鷗217886056


回答者;趙培文,北華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土爾扈特部族為蒙古人的一支,由於和準格爾部交惡,因此舉族遷往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一帶,而此地沙皇俄國當時並未染指。為何遷至此地后土爾扈特部族後來要再次離開?進入十七世紀後,沙皇俄國開始進入領土擴張時期,勢力開始進入伏爾加河地區,而此地在當時屬於蒙古族的控制,有意思的是除土爾扈特部族信奉藏傳佛教外,其餘部族基本都是信奉伊斯蘭教,因此沙俄勢力在進入此地區後,土爾扈特也有意或無意的幫助俄國人對付這些部族。

也正是在幫助沙俄對付那些部族的過程中,使沙俄認識到土爾扈特部族的驍勇善戰,因此在之後,沙俄經常要求土爾扈特人出兵幫助其擴充領土,而也正是土爾扈特人的驍勇善戰為其東歸清朝埋下的伏筆。十七世紀後,沙俄開始與奧斯曼土耳其爭霸,在此過程中不斷徵調土爾扈特部人參戰,大批族人的無辜戰死開始讓土爾扈特人有了東歸清朝的年頭,而在此期間,沙俄開始強迫土爾扈特部族改變其藏傳佛教信仰要求其信奉東正教,同時沙俄也開始向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一帶大量移民,不斷的移民必然會造成水草數量的減少,因此土爾扈特部的領地不斷被沙俄縮小。信仰、戰爭、經濟等一系列的因素,迫使土爾扈特人無法忍受沙俄的壓迫。

最終於1771年土爾扈特人開始東歸,三萬多戶族人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開始返回故鄉,在沙俄的層層阻擊之下,三萬多戶只有一半的人到達了故鄉。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土爾扈特人的歸鄉之情也被大清朝皇帝看在眼裡,部族從上到下收到了清朝的熱情對待,為了紀念土爾扈特人遠歸的偉大壯舉,乾隆帝特意用滿文、漢文、蒙文、藏文撰寫《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以此紀念土爾扈特人的偉大壯舉。同時以渥巴錫所率部為舊土爾扈特部,以舍稜部為新土爾扈特部,並將土爾扈特部安置於新疆。

參考文獻:

1.[清] 《清史稿》

2.[清] 《皇朝藩部要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我們現在扒開所謂“東歸英雄”偽裝,看看他們是什麼貨色?

蒙古統治伏爾加河流域後,像南宋被蒙古滅亡後漢人淪為奴隸一樣,當地各民族也淪為蒙古奴隸。由於野蠻、兇殘、血腥統治,蒙古統治者變成了當地各民族的公敵,在各民族聯合反抗下,蒙古人逐步由統治者淪為被統治者,進而淪為清算和復仇對象,甚至有的蒙古人被作為奴隸賣到了北非和歐洲。就這樣,蒙古人在當地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實在混不下去了,多次祈求中國收容他們。清政府考慮到以蒙制漢的需要,決定把部分無路可逃的蒙古人安置在了準格爾被滅後留下的巴音布魯克草原。這就是蒙古人自吹自擂的”東歸英雄”。


僅史最酒21125


土爾扈特部是蒙古族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分支,如果提到土爾扈特的名字,我想幾乎所有愛好歷史的朋友都會想到兩個字——東歸。他們的帽飾、著裝等與傳統的蒙古族有一定的區別,他們頭戴獨特的小圓帽,以捕獵為生,長期生活在我國西北邊陲的戈壁中。



清中期1771年,土爾扈特人因不堪沙俄殘暴統治,在其首領渥巴錫率領下舉族東歸,衝破沙俄層層追殺阻攔,重回故地伊犁,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族人傷亡人數超過一半。


由於土爾扈特人的安置問題直接關係到當時西北邊陲地區的穩定,因而受到清政府高度重視。迴歸之後,當時的中國政府,也就是清王朝給予他們較為妥善的安置。清廷對土爾扈特的安置主要包括臨時的經濟上的賑濟、安頓和長期建制(屬於中華民族一部分)等。迴歸後在當時清中期的和平環境中,土爾扈特人憑著自己的頑強與勇敢,逐漸過上穩定的生活。從此,土爾扈特人便作為中國蒙古族的一部分,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下來。


形而上謂之道


土爾扈特部族東歸的歷史比較複雜,壯舉卻影響深遠。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不計後果,不畏艱險,不遠萬里冒死東歸呢?

現在分析來看,可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原因,

原來土爾扈特汗國與沙俄帝國是平等關係,後來逐漸演變成附屬關係,沙皇對土爾扈特汗國強行移植沙俄的議會制,改組固爾扎,妄圖架空汗王權力,另外還強行實施質子制度,洗腦汗王后代,控制汗王行動。

二,軍事原因,

土爾扈特汗國本來是獨立的,汗國也有自己的軍隊,但沙俄政府卻對其強行徵兵,派往歐洲尤其是土耳其戰場長年征戰。征戰將士十之七八死於戰場,使得土爾扈特部族的青壯年銳減。

三,宗教原因,

土爾扈特部族本來信奉的是藏傳佛教,沙俄政府卻強行讓他們改信西方的東正教。引起廣大民眾強烈不滿。

四,經濟原因,

一方面強行增加土爾扈特部族牧民的稅賦,另一方面唆使哥薩克騎兵不斷進擾土爾扈特部族的草原牧場,強行開墾土地,擠壓放牧空間。

另外沙皇還使用一些不齒手段,如安排密探,監控汗王和大臣言行,採取謀殺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