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孝順的兒女不一定是父母最寵愛的那位,有時反而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位,對此你怎麼看?這是為什麼?

煮師爺


我覺得這個道理某種道理上是真的。

我身邊很多家庭都是這樣。

比如說我阿姨家,兄弟姐妹三個,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就一個女兒,偏偏最不得父母寵愛,後來母親去世的早,父親癱瘓很多年,一個哥哥說工作忙,會給點錢,一個弟弟每天遊手好閒,對父親說自己保重,有事也別叫他。

最後,剩我阿姨一個,辭了工作,在家專門照顧癱瘓的老爹,一伺候就是好多年。

更氣人的是,就算是這樣,老人去世時,三套房子全部分給了兩個兒子,女兒什麼都沒得到。別說阿姨,就是我們外人看著都寒心。

再比如隔壁一奶奶家,一共三個兒子,雖疼小兒子,房子買好錢所有的都給小兒子,大兒子二兒子相處得像仇人,孩子覺得父母虧欠自己,父母覺得孩子沒良心,結果呢?

老頭子去世,小兒子非不願意出錢,最後是兩兄弟做主辦得事。

後來,老孃年紀大了,不能做事了,小兒子不想要老孃,非把老孃送到其他兄弟家門口,招呼都不打一個,走後直接短信通知兄弟去門口領人。

前不久,老孃癱瘓,被送到養老院,拿了錢拿了房把父母錢都收到手裡的小兒子,連錢都不願意出,只能前兩個兒子每月繳納錢支付養老院費用。

這雖然是個例,但也確實說明一些道理,很多電視劇裡也存在這樣的案例。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概是越被寵越縱容孩子的小個性,孩子理所當然的覺得萬事萬物都是自己的,苦難都是別人的;而越被嫌棄的孩子越想做點什麼得到父母的關注,於是最寵愛的孩子越不孝順父母還要求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而越被輕視的孩子越想孝順父母卻越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

孩子有問題嗎?

當然有。

但,父母的問題更大,人之初性本善,為人父母沒有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首先,偏心,都是自己的孩子,卻偏愛導致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生嫌隙。

其次,被忽視的孩子受傷的不只是從未被父母寵愛,更是因此從不容易被認可肯定的心理壓力,從未得到過父母關注的孩子,一輩子都試圖尋求別人的肯定。

最後,無限制的寵愛某個孩子,子有錯,父之過,長大後不孝順父母是他的錯嗎?是,但更是父母的錯,因為父母從小就告訴他我們可以無條件愛你,但不需要你付出。看起來是寵愛,其實是謀害。

有句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很多老人到老孤苦伶仃,沒有後人照顧,看似可憐,但肯定有其可恨的原因。

當然,作為沒有能力的老人,再多的不是到了老也該被善待,只是,這事值得大家警醒: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子女,特別是多胎家庭,萬萬不要偏心。

今日做的一切,明日都有回應。善有善果,惡有惡果……


全職媽媽Gloria


說得太對了。父母重男輕女,我就是父母不喜歡的人,母親生病,住院一個月,我是送飯,伺候,出錢出力的人,她兒子住院來看過5次,兒媳來了一次,出院一年的藥錢都是我出,可這樣父母還是有諸多不滿意,她兒子從小被慣壞了,好吃懶做還賭博,都是父母養著兒子一家四口,我一回家,父親裝可憐,不忍心就給錢給物接濟,時間久了就覺得應該了,最後到了缺錢打電話要的地步,看在他們七八十多歲的人了,我就不計較了,但願來生不相見!



一切82緣


這話兒有一定的道理。父母最喜愛的孩子一般從小就開始的,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嫉妒的,都知道父母最親最小的那個。父母的理由是:他最小,身體不好,需要更多的關愛。做為姐姐、哥哥不理解也得理解。因為溺愛,所以他會認為理所應當,長大了也基本不會有什麼感恩的心。老話說“溺愛無孝子”。相反不被寵愛的孩子,他更能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會。普通人孝順父母無非兩條:一是給錢花,二是有病護理。給錢很簡單,護理很磨人,“久病無孝子”。而一直在身邊的孩子又往往不被說好,“遠的臭近的香”又傷了孩子的心。父母也不是完人,也有不妥當的地方,做兒女的只有多擔待吧。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接受辯駁。我說的是普通人家,不要拿個案來說事。





狼跡天涯2033


我看了看這個長長的題目,想了又想好像講得很有道理。我從兩個故事一個心理現象來分析下這個現象。

故事一:

我自己的親戚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忠厚老實,但是不太會講話,二兒子油嘴滑舌,舌燦蓮花。

所以親戚很疼二兒子,老兩口的退休金大多花在二兒子的身上,但是二兒子又娶了一個很的厲害的老婆,老婆管錢管家管老公。就想和老人家要錢,但是老人家一生病卻說自己很忙,要看孩子,沒時間去打理,都是大兒子和大媳婦去醫院打理,出錢時也是大兒子出得多,二媳婦要不是怕別人講閒話,估計是一個子兒都不想出。

但是老人家出了院後還是把錢給二兒子的多。

而還有就是很多農村重男輕女,兒子再不好,還是掏心掏肺的對兒子。女兒再好也是嫁出去的別人家的。

故事二:

我們鄰居家就是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年輕時什麼都幫著兒子幹,到老了一身病痛時都是女兒回來照顧。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

有些老人家是重男輕女,有些是最喜歡老大,有些是最喜歡老麼,我們的心臟天生就是長得偏的,所以有點偏心也是正常的。

心理現象

但是有些人老人就是太偏了,結果常常是自己最愛的那個孩子被寵得無法無天,天天都是在家裡做小霸王。養成了巨嬰,覺得老人家給他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自私自利。這樣的人怎麼又會孝順老人家呢?

而那麼從小得不到父母疼愛的孩子可能會更加自強自立,為了讓父母多看自己一眼,可能會更多的努力,更加懂得感恩。自己也更容易取得一番成就。

而當自己有成就時也更會感恩,所以也會更孝順父母,或者也是一種想讓父母知道自己才是最好的那個孩子的心態。

所以也出現了老人痛到心坎上的孩子不孝順,而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更孝順的情況。


菁媽育兒


記得有一句俗話,那就是偏疼兒女不得義...意思是說你越喜歡的兒女,你越得不到他的孝順,感覺這句話很在理。記得我們姐妹三個人,我媽最喜歡我的二妹妹,因為她長的漂亮,我爸最喜歡我的小妹,因為她最小。我是家裡老大,一般什麼活基本都是我做,而且還要照顧倆個妹妹。隨著年齡的增長,姐三個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也是我為父母做的比較多,無論是花錢購物,還是給父母幹家務。母親住院,全是我一個人在醫院白天晩上的護理,父母癱瘓在床我伺候兩年,餵飯端屎端尿、洗澡剪頭……可能是妹妹們什麼事都指望我這個姐姐成習慣了,也可能是因為我老大,從小就為父母分擔家務,多幹些也成了自然啦。總之,父母有病全是我承擔的,我總這麼認為: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應該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父母的養育之恩終身難報,你的孝也影響到自己的下一代,古往今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祝你好運2019


最孝順的兒女反而是父母不得寵的那個,為什麼?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原因:

1.孝順的兒女做人做事憑良心,規規矩矩,踏踏實實,實際做事,實事求是,不用口說,不會也不想做表面功夫。不會敷衍了事,而是認認真真負責,有始有終。

所以,對於生養我們長大成人的父母,孝順的兒女都要報答父母的大恩大德。贍養照顧父母年老、平時孝敬父母、疼惜父母,責無旁貸自然就是孝順兒女的事情了。

2.父母得寵的兒女,從小集家人的愛於一身,不良習慣成自然,自私自利,霸道,不顧及其他兄弟姐妹的感受。因為得父母特別寵愛,所以什麼事情都不做,久而久之,懶得做事,沒有做事能力。只能夠依靠父母及其他兄弟姐妹才能夠生存下去。

因為父母兄弟姐妹的寵愛,使得寵的兒女反而沒有做事能力,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沒有。所以只能夠想方設法控制、依靠父母經濟來過生活,也就是啃老。或是想方設法陷害、霸佔其他兄弟姐妹的財物來維持生計,俗話說得好:無錢膽就大,無理拖橫耙。

得寵的兒女根本不用孝敬、照顧父母,因為父母特別寵愛他們,他們不孝順父母,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不會怨及他們。他們也不會心不安,反倒父母還在擔心他們有得吃沒有?能否有經濟過生活?

有良心有仁義的兄弟姐妹都在盡力贍養照顧父母,幫襯著沒有能力的兄弟姐妹妹,同情他們。所以他們都不用擔心父母自身的生活,倒是父母惦記著他們。

孝順父母的兒女都會盡心盡力贍養照顧父母,不用擔心,不用父母寵愛才去盡責任。都是憑良心做人做事情,自動自覺盡職盡責,也不用父母喜歡才去做的。


碧波盪漾6101696516


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從小得到父母寵愛的孩子,當然不是溺愛,自信心更強大,做事情更容易成功。遇到問題他敢去想,敢去嘗試,成功的幾率就會高。

得不到父母喜歡的孩子,普遍自信心偏低,做事情保守,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成功幾率就會降低。

從小得到父母更多寵愛的孩子,也會懂得理解別人的感受。因為在他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比較關注他的感受的,他摔疼了父母理解他的痛。他遇到挫折了父母理解他的苦。

得不到父母喜歡的孩子,從小就不被關注,也不被理解。當需要父母時,他們給與的就是漠視和嘲諷,甚至是打罵。這樣的孩子是懷著痛長大的,也不知道怎樣去理解別人的痛。

很有可能,這樣孩子在心理上早早就埋下了恨父母的種子。懷著恨意長大的孩子,會對父母又更多的照顧和愛護嗎?

即使有,也未必出自真心。

這樣的孩子,大多數出自重男輕女的家庭。《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父母是典型的重男輕女,養個女孩就是養個搖錢樹,恨不得從女孩子身上搜刮所有的油脂供全家吃喝。

樊勝美孝敬嗎?孝敬,是真心的嗎?很多時候是出於義務和責任,而不是對母親真正的愛意。


倆寶好媽


我想說我在家是排行老二,最不受待見的,我姐很漂亮,我不漂亮,下面又是弟弟,再下面是妹妹也很漂亮,只有我是最不受關心的,沒人理你,自私自利的父親連學費都懶得給你交,母親更是顧不上你。但我偏偏學習挺好,上學、工作都是靠自己,終於結婚了,母親一看我過得挺好,又各種的道德綁架,家裡拆遷了我要添錢買房,弟弟結婚我也要多掏錢,父親一分錢也不掏,到現在這個年代,我姐要娶媳婦買房子,我也要掏錢,到目前為止,他們沒為我掏過一分錢,想想自己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只因為我最心疼母親,怕她生氣怕她著急,可我姐我弟從來沒說怕我母親著急,她們可以隨意地懟母親,母親卻不敢惹她們。

父母都是劫富濟貧的,而我先生家可是劫貧濟富的,這兩種情形都被我遇到了,好命苦呀。可我依然美美地生活著,現在想明白了,不再被道德綁架了,我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捨不得為自己買一點兒貴的東西,省下的錢都支持家人了,親人們卻欠著貸款吃著大餐、開著侵佔你的利益買的私家車,卻要你支援他們,是啊,是母親要我這麼做的,她們哪裡會感恩,還覺得你錢多的沒處花呢,誰遇到不鬱悶呀,我是挺傻的,但不會傻一輩子的。其實不用誰來肯定你的,你想得到她們的肯定,她們一定會綁架你,現在的我不需要誰的肯定,我的日子比家裡的誰過得都好,因為我自律更自信,只是變得不那麼傻了,借錢要支援的一律沒有,學會拒絕不被綁架,錢留著自己養老,是時候愛自己了,別人也不會多愛你,因為在你一無所有時,沒有人會侍見你,小時候已經感受夠了,因為親生父母都如此。


葉非花


這種情況是真的,我是切身體會過的,我就是家裡做事最多花錢最多,不但不被認可還被父母嫌棄的,我日子是比弟弟好過點,被認為付出再多都是應該的,我的事他們從來都沒管過。而弟弟老幹些吃喝嫖賭的事,老是讓父母擔心還要給他還錢。父母錢不夠還要我出,還打罵父母,經常和父母吵架。結完婚房租也是父母交,可不管怎樣父母還是偏向他,處處維護他。不管我為弟弟做了什麼,功勞都被父母搶去。父母不公平,做子女關係很難相處。最過分的是說我條件好要把我房子賣了給他買房子。簡直就是個無底洞,永遠都不會滿足,在父母眼裡還理所應當。我現在都不理他們了,不知道是對是錯。


真的幸福45955030


我就是親身經歷,我二個哥一個姐,我爸最疼我姐,特別喜歡我姐,不喜歡我,到我爸臨死的時侯告訴我姐好好養我媽照顧我媽,把我媽託付給我姐了,結果我爸死後沒多久姐姐就用各種語言冷臉把我媽弄走了,大嫂鼓球大哥不讓要,二嫂就直接說不要,沒辦法我接來了,這一接來就是29年,我對媽媽象對小孩一樣,我的命是媽給的,我要感恩媽嗎給我的生命,老媽今年78了身體健康,我知足了,誰也不給錢,我從來都不提,我只想讓媽媽開心快樂的過完後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