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機構任職輔導教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幹彬


一個同事的妹妹開了一個輔導班,開了一門《閱讀與寫作》課,找我去做老師。我這一干,就幹了兩年,這兩年,學到了好多東西,也整天焦慮無比,頭髮都白了(誇張了哈)。

1.能學到在公立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我教的是《閱讀與寫作》,同事妹妹是個外行,連個教材都沒有,一切全靠我自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更要命的是,收了幾十個學生,哪個年級的都有,在一起混上。

我每個星期都絞盡腦汁組織教學內容,琢磨教學方法,怎麼能讓不同學段的學生都學到知識,得到提高。所以,那段時間,研究讀書方法,研究作文教學,看了好多書,寫了好多讀書筆記,也做了好多教學幻燈片。

總之,那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是在公立學校十年都沒有學到的東西,不學不行,工作逼著你學習。

2.焦慮、壓力大。

學生多,學段不一樣,常常上一次課,要備三份課程,寫三種教案,反覆推敲琢磨,生怕學生花錢學不到知識,也怕家長有意見。

教育機構就是做服務,學生和家長就是上帝,因為沒有教材,一切全靠自己去摸索,心裡沒低,況且閱讀和作文教學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出成績的,常常怕出不了成績,不好交代。

班裡有個特別調皮的學生,家長嬌縱,無論怎麼哄,就是不買賬,看見就頭疼,也沒有別的辦法。所以,這個課上到最後,我想起到機構去上課就頭疼,再也不想去了。

3.壓力太大,後來辭職。

在機構上課,就怕沒有教學效果,每天都如履薄冰,心裡總是沒底,後來受不了這種感覺,再也不想上了,就和同事妹妹談了這件事,她不願意讓走,辭了幾次,也沒成功。

後來,實在是忍不了,我乾脆替她找了一個老師,我就成功擺脫了。辭職後,我的精神狀態好了好多,不再那麼焦慮了。

4.絕對比公辦教師有收穫。

雖然辭職了,但是我非常感謝這次經歷,它讓我看到了工作之外的天地,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好多東西,還讓我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方法。雖然很累,但是真的很有收穫。


終將長大


我在教育機構教過兩年數學,非常的忙碌,緊張,壓力大,工資低,最後辭職。

剛進輔導機構的第一天就開始刷題,說是明天有個學生要試講,到了晚上老闆要求這個那個,非常細緻入微的要求,後來才明白是誇誇其談的要求,連他自己都無法做到的要求。害的我加班加點的工作,一夜未眠都沒有做好。

第二天沒有時間繼續做好,只能抓緊練習試講到瓜滾爛熟的地步,然後趕去另一個校區講試聽課。

這是我輔導的第一個學生,學初一。後面接著安排兩個高中的學生,然後要求特別高,老闆是隻會教小學的。可是要求員工特別高,害的我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左右。老闆沒有給我任何資料,全是自己備課,因為面試的時候說這裡有課程資料的。現在想想老闆做的一切都是在忽悠,他也承認自己忽悠老師,忽悠家長,把學生當小白鼠。他也承認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走了很多彎。而對老師要求高,摸透家長的心理,介紹生源,增加課程,一直是沒有改變的。

很快又安排我了一個五年級學生,後面又教小學奧數。總之從小學二年級一直到高中,我都教過,非常辛苦,沒有任何課程資料,每天忙碌得找不到北。可是這樣工資卻非常的低,只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老闆總是說些美好的前途,讓你加油幹。一個又一個學期過去了,看到的都是老闆的無情和冷酷。在利益面前,你什麼都不是,我的學生總是被安排走,而且不和你打招呼,不說任何原因。說了我也不想聽,因為我看到老闆對老師,對家長說了太多的謊話。

我在輔導班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好多辛苦工作的老師都走了,沒有辛苦工作的都被開除了。我在這裡幹了一年多發現自己是元老了,一直沒有走的是老闆的合夥人。

我在這樣極差的輔導班,對我又很不好,可是我也是做了相當長的時間了。原因是對教學的熱愛,不怕各種打擊。這樣的堅持讓我感覺生活越來越糟糕,租房價,物價越來越高,已經承受不起。工資太低,看不到希望,不能盲目努力工作,不管一切,必須辭職。

在輔導班工作最開心的是給學生上課,其他的事情都很不解,真正看到老闆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掙錢。紙上得來終覺淺,真實遇到了,感觸頗深,在利益面前,道德就不值錢了。工作只是陌生人的協作,老闆再好,也是熟悉的陌生人。

通過這段輔導班的工作經歷才明白學校的好,才明白社會是座大染缸,而我不想被染,也就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封閉。不要再用感情,就事論事,看錢行事就好。也就更加懷戀關心你的人,真正的朋友。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喜歡純粹的教育,看透了輔導班的利益行為,也就不會再找輔導班的工作了。就算遇到工資高的輔導班,我也不會盲目羨慕了,因為我更加註重人生的意義,掙有意義的錢!


徽鄉小居


我在教育培訓機構待過一年,只一年,就沒有再做。

那是我初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為了穩定一點兒,首選了自己的老本行,可到了那家機構一個多月的時間,也沒有學生。那位說了,是別人不給你學生吧?是你得罪了誰吧?其實,都不是。原因是招生問題。後來有了兩個學生,我教完了他們也便告辭,去了另一家,待了不到一年。

這樣的情況,不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別人那裡也會有。而對於機構本身而言,並不算欠缺,因為還有別的科別的年級,只要有學生,就不愁沒進賬。

當時任課的老師,多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有無教師資格證,我不知曉,也沒問過,關心過。

有無生源,是機構生存的保證,也是培訓老師願不願意留下來的保證。

而在培訓機構裡,也不僅僅是教課,還得出去發傳單,並且會有隨時就要去做的別的什麼事。

我先去的那家,管理得還算好些,考勤,分課,講課,衣著,等,都有考量的標準和規定。他們的口號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我對這句話,並不能全部接受,就像不能全部接受那句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樣。

後來的這家培訓班是一個在校老師開的,也常常為招生問題著急上火,今天有課明天沒課的。寒暑假可能會忙些,平時稍差些,有的老師可能一連多天都沒有學生可教,無疑也會影響自身的收入。

如果將來自己也想開班辦學,進入培訓機構,熟悉流程,掌握相關套路,倒不失為一個實踐和學習的機會。

如果想混日子,哪裡都可以混,就不要選擇教育培訓機構,個人覺得,可能不會有什麼收益,還浪費時間。

目前,我在自己做,已經做了多年,不是教育培訓,是廣告設計,好多的培訓機構都來找我做宣傳品,展板展架海報易拉寶彩頁傳單優惠券等等,他們靠學生生存,我靠他們生存,儘管他們並不是我的全部客戶。


紀誠


我上學期間一直都是在輔導班做的兼職,就本科畢業那年在一個小型的輔導班做過幾個月的全職,這段經歷簡直不堪回首啊!



那是一個比較小的輔導班,週一到週五是午託和晚託,主要工作就是去學校門口接學生回來,看著學生吃飯,然後輔導他們寫作業,這一群熊孩子啊,簡直是想上天,我那段時間被吵的每天耳鳴,嗓子發炎,兩個星期都說不出來話,天天都想辭職不幹了。😂😂😂

那時候我就想再不能教小學生了。



研究生期間,我一直在一個大型的輔導機構裡兼職,主要就是初中班課,和高中一對一,去年暑假我也在那工作了一個多月,基本是每天都有課,教的年紀有:四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雖然教的年紀不少,但我倒是感覺挺舒心的,因為每個班只有七八個學生,也可能是自己有經驗了,感覺這些孩子都比較乖,學習也比較上心。所以整個暑假,工作雖然忙碌,但挺開心的。



還有就是我平時兼職了,一般都是週末去輔導班,帶的也都是高中的一對一,高中的學生都比較大,所以學習比較認真,18年下半年帶的學生課下也會微信問我一些題目,碰見這種愛學的學生還是挺開心的!


西瓜碎碎念


從大一到現在在教育培訓機構幹了六年了,三四線小城市下面的村鎮,偶爾去城裡。直觀感受就是,課時費少,機構私人化嚴重,不穩定。在這種城市,兩極化特別明顯,要麼就是相當注重教育的,教育培訓機構都是選擇很有名氣,很有內涵的。要麼就是來臨時抱佛腳的,一般都選擇些私人的,便宜的,所謂大課時的。其實,二者之間差距真的很大。我待過本土十多年的名氣機構,也待過私人的小機構,感覺差不多。都是開課隨性,沒有固定教材,一臺打印機,一個筆記本電腦解決所有教輔問題,教師都是兼職,其中九成都是非專業的大學生,都是為了賺錢而開課。可能他們二者之間的差距也就一個規模大小的問題吧。當然也有那種全國連鎖和真正想要做好教育培訓的機構,他們有固定的教育標準,教育理念,有自己的教材,但是個別機構教材真的很有問題啊。

再說學生家長,在選擇課程上,大多數學生家長都會選擇學生現今凸現出來的劣勢學科,或者一些興趣班。我是教語文的,最多的時候手上也就三四個課時,相比英語,數學和其它理科老師,我是相當清閒。我觀察下來,發現原因主要如下:1.文科學科培訓不能立竿見影,培訓時間長,家長需要付出的金錢和時間也較多。2.固有思想讓家長和學生認為文科只需要讀讀背背,多看課外書就行了,考個七八十也沒有多大的問題。而且,一般來補課的都是成績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才來的,這時候家長需要教育機構幫孩子追趕正常水平。但是個別家長會忽略一個問題,有的孩子出現需要補課的時侯,其實他已經落後很多了,但是有的家長就是會覺得錢能解決一切,我買了你的課,你就要很有效率的提高我孩子的成績,甚至有家長跟我說過,在xx上了兩天課了,一點效果也沒有,讓我感到很惶恐。

其實從從某個方面來說,教育培訓機構從事的是盈利的教育事業,如果機構本身無法很好平衡天平,容易走向只關注盈利而不注重教育的局面,很容易失去家長信任,失去長遠的利益,這麼做並非長久之計。作為家長,如果不能全身心信任機構,與之進行很好的溝通,也容易造成二者之間產生矛盾,畢竟家校問題可不僅僅存在於學校教育之中。

在教師福利待遇方面,兼職教師只有課時費,二三十到六七十不等,排課按學科,在職教師具體情況而定,無任何其他福利,好的老闆呢會時不時請吃個飯,逢年過節給個兩百以下小紅包,上完課就可以走。全職也沒有多少是買五險一金的,畢竟教育培育機構私人化嚴重,甚至有的都沒有執照。工資構成一般底薪加課時,個別的還有課效(家長生源維護),招生提成,底薪一千二三左右,課時較兼職減半甚至更少,一般每週休一天,一般這種機構都辦託管,意味著學生的吃飯午休和下午輔導時間就是上班時間,其他時間招生,維護生源。每天工作時間一般都到七八點,週末課幾乎是排滿的,良心的呢早二下午二,忙的科目或者其他的呢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我曾經假期兼職一天八小時連上沒休息用餐時間。一個月三四千都算是很高很高的了。所以,教育機構教師流通行是很強的,大部分機構幾乎除了老闆都是兼職,甚至都是大學生兼職。

因此我們這裡大部分有教師資格證的都不希望在培訓機構待著,都在拼命考編制,畢竟編制內更有保障,更規律些。


冬日不陽夏日未涼


從畢業到現在,已經在輔導機構任職五年啦,期間因為跟公立學校的合作關係,也去體制內兼職了一年,所以對於輔導機構和體制內的工作都有一些瞭解,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對於輔導機構而言,18年是一道坎,國家教育部開始整治課外輔導行業,因此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很多輔導機構紛紛倒閉,但同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比較正規但同時對於老師的要求也提升了很多。

言歸正傳,如果你是想做老師的話,在輔導機構任職和體制內任職,兩相比較各有千秋。

首先是薪資問題,在輔導機構的薪資和體制內不一樣,上下浮動比較大,這是由機構的招生人數和你上課的課時數以及口碑積累決定的,按我們公司而言,近800名老師,月薪資從3000到20000的都有,重點在於你能否遇到一個靠譜的校區,能否把第一屆學生帶出口碑,如果都能做到的話,那麼接下來就是良性循環了。

其次是入職難度,大家應該都知道,考教師資格證難度不大,但是想要考教師編難度不亞於公務員,但是相比體制內而言,進輔導機構做老師就容易很多,並且隨著課外輔導行業的持續發展,輔導機構對於老師的需求量更大。但是正如上面所說,18年的整治之後,對於老師的要求也要提升許多,如果你想去正規的輔導機構,那必須做好十足的準備以及充分的培訓。

第三是個人成長,很多人覺得在輔導機構就是去上上課而已,沒有啥個人成長,其實這是個非常錯誤的誤區。在輔導機構,你需要對學生和家長絕對負責,所以需要學習更多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等,並且有可能同時帶不同年級的學生,所以基本上一年左右的週期就會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老師(當然前提是你入職了靠譜的機構,有正規的培訓)。所以如果想要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話,在教輔機構是很能學到東西的。

第四是時間問題了,輔導行業正常的工作時間是下午到晚上,週末不能休息,沒有正常的假期,因為晚上和週末以及法定假期是學生輔導的高峰期,所以休息時間跟大部分行業剛好是顛倒開的,可能會讓人不適應(可能會影響感情生活哦)。

總而言之,在這個行業做了這麼多年,感覺很熱愛對孩子的輔導和教育,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斯諾物理


這個問題自己很有體會,本人現在是四川某公立學校的一名在職教師,進入體制之前,一直在某著名的培訓機構做輔導教師,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吧:

一、固定上班時間,不固定下班時間

由於我所在的培訓機構兼有託管的性質,所以自小學到高中,什麼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有,那麼這就會造成一系列問題:1.每天放學接學生的時間不統一,導致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2.必須在放學前將你所輔導的學生全部接到位,有情況還得給家長電話聯繫。3.由於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在完成日常作業時,其完成的時間以及質量均不同。輔導機構規定每天晚上八點放學,最晚不超過八點半,但從實際來看,基本上都是要輔導到十點,甚至有時候十一點,可以說我去過4個輔導機構,這是很常見的。長期這樣下去,就讓輔導老師產生了疲睏,久而久之就會辭職。

二、身份得不到確認,工作量在工資上體校不出來

不要認為只是簡簡單單的輔導學生的作業,這只是你要做的最最基礎的工作,我所在的機構輔導培訓機構很多時候會利用週末休息時間安排老師到各個街頭小巷去做宣傳工作,分發傳單,以便來招收更多的學生,況且基本上沒有什麼所謂的加班費,想一想在炎熱的夏天,這個時候你心裡是有什麼的體會。

除此之外,有時候一學期下來,你很努力的給學生輔導了,結果成績一下來,家長抱怨不說,輔導學校校長抱怨不說,更讓人寒心的是,學生學校的老師也會怪罪輔導機構的老師,把一部分責任推到機構老師的身上。當然你所輔導的學生如果有進步,其他人也不會表揚說是輔導機構老師的功勞,大不了輔導學校的校長可能會給你繼續留在這裡的機會。所以輔導機構的老師有時候會覺得很失落,感覺自己的身份得不到確認。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望多指點。



Yuan豬1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輔導機構做兼職教師簡直太常見了。那麼在兼職機構做輔導老師,對於輔導機構、教師本身、學生家長、學生這四種身份的人,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怎麼權衡利弊,淺談如下:

1.對於輔導機構:輔導機構有專門負責招學生的行政人員,並且需要給他們相應的提成,他們才會更加積極的給機構增加學員,從而增加收益。招納的學員一般誰招到,誰直接負責給他提供老師,監督學習等。這時,如果行政破人員對學生不用心、對老師態度等各方面不好的話,不僅容易造成教師的流失,更嚴重的是完成學員流失。輔導機構最怕的就是老師輔導輔導著就把學生領跑了,這樣老師可以直接拿到全款而不是分成。所以建議行政人員要有耐心,因為兼職大部分是學生,都比較善良,你對她好,她就不會“背叛你”。

2.對教師本人而言:和自己直接去學生家做家教相比,好處是拿到的薪酬高,但缺點是需要時刻跟家長保持聯繫,心理上會比較累,溝通上也比較浪費時間。如果是在輔導機構上課,那就有相應的行政人員跟你溝通,不跟家長正面溝通。因此會節省時間,只需要上課就可以了。不管選擇哪一種,都有利弊,但是都能拿到薪酬,這對於大多數兼職工作者來說,就已經很知足了。

3.對學生家長而言:大部分家人會認為請在校生到家裡做兼職只起到很小的作息,真正好的需要去輔導機構,找專業的老師,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輔導機構確實有很多專業的老師,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兼職,所以如果分到了專業老師,那萬事大吉。如果是學生,那跟家教沒有區別,反而錢花的多。但在輔導機構的好處是,行政人員監督學生,可以系統學習,並且輔導機構學習氛圍較濃,不同學校的學生可以交流經驗。因此選擇輔導機構不一定遇到好的老師,選擇家教也不一定是不好的老師,需要權衡利弊。

4.對學生而言:無論哪種方式,學生的任務都是學習。大部分學生會喜歡輔導機構一對一,因為不是在家裡,氛圍會比較放鬆。行政人員還可以成為他們的知心大哥哥或者大姐姐,幫助他們分擔學習壓力,情感壓力等。但是學生還沒有自我分析的能力,所以這時候更多的還是家長的選擇很重要。

綜上,輔導機構只有秉承真心實意為學生服務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益,一次被否定可能就會失去這個孩子所在學校的孩子的所有資源。輔導機構初辦不易,需要先有比較有聲望的老師,需要有輔導出來的升學比較好的學生,去作為吸引家長來的點。

因為自己學歷有限,淺談了一下觀點,希望對看到的人有所幫助。



冰冰的生活時光


本人在機構授課4000+課時(45分鐘/課時),這個換到體制內學校估計要上10年了。還有之前那個說不用管紀律,只用教不用育的回答,我也是醉了,看到這個回答就莫名的反感。

授課角度: 寒暑假的授課,累的不是一般人能吃的消的,本人最高紀錄是暑假上了9周的課(3周的週末+6周的週一到週五),授課時間最長是早8:30--晚9點,一般人站都站不下來,更別提授課了。幹1-2年以後你會發現,對喉嚨有不可逆的損傷,之前大學的時候也玩過樂隊,現在從教以後就在也沒怎麼唱過歌,走掉沒高音了。

與學生及家長關係:可以說是師生,也可以說是客戶。所以機構老師對家長和學生更加客氣,從某種角度說也十分負責,各大機構也會對老師有業績要求,講課不好或者孩子學了沒效果,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工資和晉升,所以一定會更加用心和負責。當然有些機構所謂的老師,也有銷售人員冒充的,不負責上課,只負責應對家長以及推銷課程。最不負責的就是那種校內老師出來賺外快的兼職教師,不管上的怎麼樣,有沒有學生都是旱澇保收的,也不需要做服務。

工作量:機構教師的工作十分的繁雜,除了正常的備課,授課以外,還要對家長進行定期的反饋維護,還要進行各類公司職能,如選聘,課程研發,學科活動設計,公司運營維護等等,基本上好的機構教師是天天加班,做6休1或者無休的,所以這個行業能堅持下來的也不是很多。

行業狀況:培訓行業進入門檻很低,高端門檻又很高,誰都進的來,但想要成為名師,除了名校,競賽獲獎等光環加身以外,還要不斷刷題提高,同時做好業績。同時這個行業人員流動非常大,大機構3年左右人員基本會換一波,因為這個也是新手教師的成熟週期。這個行業看似是老師,其實很多人同時也是銷售,各機構都會有自己的市場手段,有時候搶學生也有點像地產公司搶客戶的感覺。

如果你是真的熱愛教育,同時又想賺到錢,當然大錢轉不了,但是最開始兩年應該算是和其他行業比,絕對的高新行業了。但是這兩年的培訓市場,基本寡頭壟斷,想高工資還是要進最大的那幾家,其他小機構和一對一的機構,工資也就那樣了。


數學的課代表


這個問題勾起了我的一個痛點,有些話也想一吐為快,正好也可以提醒家長們報培訓機構時注意些什麼。

我曾經任職過兩家教育培訓機構。第一家的做法讓我實在如鯁在喉,很是痛心。

教育機構的目的肯定是為了贏利。但是有的機構負責人非常短見,只盯著眼前的利益,對學校最核心的部分——教學和學生,根本不重視。尤其抱著這種經營態度的人如果不是教育出身的,對教育一點理解都沒有,只知道算學費,對家長也是連蒙帶騙,請一些大學生來授課騙家長是名校老師,只要當時能招到學生攬到學費,管他後面的課時能否保證質量。更不會去考慮學生的續班情況。這種做小生意賣貨的思維卻在搞教育,真的是挺滑稽。有一次和這小子爭論,這小子說“在這個地方,談情懷一文不值“。其實我還沒跟這種人談情懷,首先情懷不是用來談的,另外跟你談得著嗎?

教育培訓機構確實是市場化運作,但它是一種特殊行業,因為它的產品是人。你如果是賣傢俱,傢俱實實在在擺在那,看得到樣式和質量,即使你是個奸商,你對傢俱也不感興趣,但是隻要人家看中產品,一樣會購買。但是教育就不一樣了,家長把錢給了你,把孩子交給你,不但付出金錢還要付出孩子寶貴的時間。一個負責人談起課程和孩子沒有興奮點,對教育沒有理解,沒有教育溫度,真得不適合從事這個行業。

在這家工作的體驗是非常不舒服,有時候聽這小子說話有種讓人抓狂的感覺。後來我就離開了。

第二家的校長就完全不一樣了,校長就是投資人,首先跟你聊,聊家庭教育,聊他們的課程,聊孩子,聊國內外教育現狀,氣質談吐整體素質到底不一樣啊。什麼人吸引什麼人,像這樣的負責人吸引來的往往是真心熱愛教育的人,所以他30多歲已經擁有幾個校區了。

現在家長給孩子報課,很多都是因為口碑相傳,不過還是要睜大眼睛哦,也可以找機會和學校負責人聊一聊,他們的理念對老師的把控起著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