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泥鳅到底用不用去内脏?

某某佩恩


泥鳅被称为是水中人参,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关键是好吃。自己有时候也会在市场上买一些回来做。但是总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现在的泥鳅很多都是那种大泥鳅,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是真的没有农村的那种小泥鳅好吃。

以前小时候在农村经常去田里抓泥鳅,一个晚上能抓好几斤。那时候吃泥鳅从来是不去内脏的,只要把抓回来的泥鳅在清水里养几天,等他把里面的脏东西吐完了之后,然后用撒一点盐,再清洗几遍,再就是下锅炸或者煎一下,加入调料。倒水炖一下,加入豆腐,最后放一点紫苏。这样的泥鳅也是最好吃的。如果加一点腊肉就更好吃了。

其实泥鳅去不去内脏都是可以的,不去内脏的话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吃的时候在靠着头部的那一块会有点苦,因为里面有苦胆。

但是现在的话最好是去一下内脏,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泥鳅都是人工养殖的,不是以前那种田里野生的,人工养殖的泥鳅,很多都是吃的一些脏东西的,把内脏去了是最好的,去内脏的话也是比较简单的,可以直接把头部剁掉,然后内脏自然就出来了,或者是在肚子上割一个口子,这样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中国美食研究所


吃泥鳅到底用不用去内脏?这个问题找泥糖小丫来回答算是找对人了。我居住的小村子除了黄蟮多就是泥鳅多,若没有哪么多的“小伙计”,要不怎对得起“烂泥塘”这个村名。

一说起泥鳅这小家伙,小丫我可没少捉没少吃,但泥鳅滑不溜湫的不容易捉,而且鬼精,一听到有人的脚步声就污到泥里了。

捉泥鳅是我小时候的乐趣之一,常常不穿鞋子在田埂上行走如飞,徒手就可以捉到泥鳅。我们捉到泥鳅后就放在洋铁桶里养着,攒到一二十条的时候在吃。

捉到的泥鳅在清水里养上几天,让其吐尽淤泥,吃的时候自然就没了泥巴味。也可以在桶里放入辣椒让其吐泥吐得更快。我们农村人吃泥鳅从不剥肚子,真的,因为这样吃着营养。

泥鳅从美食方面来看肉质鲜美,嫩软可口。从医药方面来看能补肾,益气,升阳固本。从营养学方面来看含有多种对人有益营养元素。而对我们农村人来说就是能解馋。




小的泥鳅可以在栎炭火灰里烧熟,拍去灰放在石臼里,加入盐巴花椒香椿籽和新鲜小米辣舂吃。

也可以烧一锅水,把小泥鳅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放进烫死,烫时的泥鳅会产生很多粘液,这些粘液不用洗去,据“村会吃”说这样做出来的泥鳅比较鲜甜。

然后下油锅炸,这样炸泥鳅一来可以防止其受热乱跳,二来可以使味道更加淳正。待到炸至软硬适中时,就可以撒上花椒粉和盐巴吃了。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炸好的泥鳅配上炸泡的腊肉皮,粉丝和薄荷,大蒜,酱水,辣椒等调料一起煮,吃起来香味扑鼻,口齿留香,是我们彝家人常吃的特色菜。

泥鳅有些很肥大,通身肉嘟嘟,肚子黄黄的,这样的泥鳅也有的人也用剔黄蟮的方法把肉剔下来煮吃。就是把泥鳅头钉在特制的板上。


然后用很锋利的刀刃剔下身子两边的肉,血顺着刀尖流到盆里,炒的时候和着血水一起配上韭菜和大蒜,吃起来鲜美无比。

骨头和内脏也不放过,在铁锅里煸干,然后在放到石臼里舂吃。据说用鲜黄蟮血和泥鳅血可以治中耳炎,虽然是偏方不科学,但在农村里还是有人用的。

端午节前的泥鳅和黄蟮一样是最好吃的,它腹中有黄生生的仔,一起和泥鳅炸熟相当的美味。

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雨季的时候涨水,水退后遗留下一大片淤泥,常年累月,就成了一块田,于是父亲就在这块淤泥里种上一片茭瓜。

他从来没想到过这片淤泥里会有哪么多泥鳅,拔茭瓜时,他捉到很多的泥鳅,足足有好几桶,通体肥胖,又大又粗,鲜活得很。


有人教我,在炒泥鳅时防止它乱跳,可撒盐辣死,当我把一把盐撒到泥鳅身上的时候,泥鳅立马发出吱吱吱的叫声,拼命在蠕动,而且分泌大量粘液。

当时我感觉自己是那么残忍,从此以后不再吃泥鳅。后来,为了防止洪灾,社区用挖机清理了河道,那片淤泥地也被铲除掉了,那的泥鳅也没人再去捉过。

现在一看到泥鳅就会想起小时候唱的捉泥鳅的儿歌,你也会唱吗?


泥糖小丫


大家好!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泥鳅小时候可没有少吃。那时候住在江南水乡,到处都是小河池塘水稻田,泥鳅也是无处不在。家里穷吃不到荤腥,好在河里鱼虾众多,半大孩子们经常下河摸鱼捉虾,泥鳅就是抓得最多的几种鱼之一。

有时候肚子饿了,抓到泥鳅直接扔火堆里烤着吃,内脏都不去。大部分时候会带回家,家长还是会清洗掉内脏,基本都是红烧了吃,很少油炸,因为没有那么多油。



现在条件好了,反而很少吃泥鳅了,涮火锅的时候会点上几条。倒是听说现在有些饭店宣传吃泥鳅要连内脏一起吃,据说营养好还保健。其实泥鳅的内脏没啥保健作用。虽说泥鳅内脏少,可是泥鳅还是有胃肠道的,胃肠道里还是会有一些不雅物质的,你懂的。另外细菌也是肯定会有的。所以吃泥鳅最好去内脏。对于那些坚持认为泥鳅就该连内脏吃的人,我也没话可说,只是建议一定要煮透炸透,免得吃了生的闹肚子。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


福爸聊营养


大条的会剖腹剔去内脏,小条的直接油炸!

哈,这个回复简单的话题一下子勾起了我太多关于泥鳅的美好记忆了~

大概五六岁的小时候,大人干农活回来,顺手拈来一两条活泥鳅,做一盘菜肯定不行,丢了怪可惜,这可是肉菜哎!

于是我妈找来一个酒盅,将两条泥鳅斩成四段,放点油,挑点盐,等米饭沸后焖饭之前,将泥鳅酒盅搁米饭上蒸熟,等饭香了上桌,泥鳅肉香四溢,略拌一拌油盐,妥妥能吃下一大碗香喷喷的米饭!

等到我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泥鳅更成了家里不可或缺的常备佳肴。

直白说,我抓过很多很多的泥鳅,是高手中的高手。

一般一个区区上午或下午,你会发现我不费吹灰之力,能抓到了你一洗手盆那么多的活蹦乱跳的泥鳅!

我也不知道家门口田野中的泥鳅怎么总是取之不尽,捉之不竭。

我们那有两个小哥,家里请木匠打造家俱,为期一周,这两小哥就每天放学后在屋前一个小泥沟里斡干水捉泥鳅,每次一小桶,他妈妈买两斤肥肉炼油,专门用来炸泥鳅,煎泥鳅,下面条时活炖泥鳅,腌杂菜炒干泥鳅~木匠师傅居然吃得连连点头,还每顿饭小半斤酒。

面条鸡蛋煮泥鳅,人间美味啊!

水烧开后将半大不小的活泥鳅溜进锅里,放下细面,葱花姜蒜,还敲入两三个鸡蛋,这碗面可谓至尊五星待遇了!比鸡汤鸡肉面半点也不逊色!

我在捉泥鳅的日子里琢磨出了几项绝活,以至稳居泥鳅王者的宝座~

一,一只手顺着洞拈出泥鳅,别人摆开架势用锄头挖掘出一立方分米再找出泥鳅的当儿,我的泥鳅已经到手走人了。要诀是不要去烂泥田找泥鳅洞,硬泥田洞中的泥鳅来不及钻新洞,我铁钳般的拇指食指已经顺藤摸瓜抠住鱼鳃拈出洞来。

二,每一块田地的泥鳅决不会平均分布,它们会聚集到不软也不硬的过水渠道中栖息,秋收时分,垄中排水好下田收割,水渠是最后还存水的好地方,泥鳅们会在水流退去的几天,搬到渠社区中,这就是我要寻找的风水宝地,也是积累出的宝贵经验。

三,秋收后第一次被挖泥鳅的人洗礼后,田野的水慢慢晒干,泥鳅无处可逃,就呆在洞中睡觉,但不可能永远天晴,等到某天下雨灌满了田园,久等的泥鳅兴冲冲钻了出来游泳叫觅食啊访友啊旅行啊,结果雨后又晴,它们不出所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田水又很快晒干,这时候,十天半个月前挖掘的泥鳅洼坑,就成了最后存水的世间桃源,泥鳅们快乐的藏在旧泥土块下,洞也不打了,安心捱寿年。

雨后又是我与同伴出来收获的美好时光。

同伴还在下意识的找泥鳅洞挖掘,但我每次都直接翻旧洼子,每扳开一块硬泥,下面就是一两条,最多的一个篮球大的洼坑,我找到了十八条泥鳅。☺️

四,水塘下方的田垄总会很多泥鳅,每口池塘都是上天恩赐的泥鳅产籽孵化的乐土,而开塘放水的时候,泥鳅往往会顺水逃亡,世界这么大,它想去看看!

五,泥鳅也有逆流而上的习惯。不要惊讶。

六,传说中的泥鳅钻豆腐,能做够麻婆豆腐,应该是假的。因为我试验过:

用筷子粗的小泥鳅清养十天左右,锅中放一块大豆腐,略加热,泥鳅据说会往清凉的豆腐中钻,然后捞出来,每切下一块豆腐,里面就嵌入一层泥鳅肉,听起来很有道理。

其实根本是想当然~我一加热,三五秒钟,铁锅变热,所有的泥鳅全死了!

就算不加热,它们也根本不钻啊😄。


苍茫大地0769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去不去掉都是可以的,所以说,还是按个人口味来定吧。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但是,对于泥鳅的吃法,却有许多人产生了歧义。有人说泥鳅的内脏是一种好吃的美味,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泥鳅的内脏藏有大量的细菌,因此去除内脏才是健康的吃法。

其实,对于细菌而言,只要烹饪方式得当,是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的,因此对人的危害没那么大。但如果非要纠结这个问题的话,健识君认为,可以根据泥鳅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去除内脏。

小泥鳅内脏比较少,所以去不去除,口感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在烹饪前,只需要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盐,静放一天,让其吐净泥沙,并多换几次清水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大泥鳅而言,由于内脏比较多,不习惯的人吃起来可能会感觉到浓厚的苦涩味,因此还是去除比较好。

此外,牛球的营养价值也是比较丰富的。据了解,泥鳅含有:水分75.2g/100g,蛋白质16.3g/100g,脂肪4.0g/100g,灰分3.0g/100g。与其他鱼类相比,泥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更适宜大家食用。


健识局


我是黔东南非典型农民,乡下人,吃惯乡下菜,做惯乡下事。

我们这里吃泥鳅是不去内脏的,是不是感觉很野蛮很不卫生。

听我慢慢说来:

1、泥鳅很难去内脏。因为泥鳅个子小,体滑,想处理活泥鳅的内脏,非专业人士不可。但我们农民,煮熟即可,过于讲究干甚,浪费。

2、泥鳅用清水放养两天,即可排净身体里面的泥巴。至于内脏肠道里的分泌物,这个好象没有办法清理干净。农村有句名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是一条生物链,我们人类胃口大,大鱼小鱼虾米泥巴一起吃。


侗寨行者老潘


泥鳅内脏是不可以吃的,所以吃泥鳅需要去掉内脏。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杀泥鳅去掉内脏。下面我来教大家办法:

首先,买回来的泥鳅清洗干净,把水烧开,然后把开水倒到泥鳅里面烫死。需要把盖子盖上不然泥鳅会到处乱蹦的。

然后用锋利的小刀小心地把泥鳅的肚子破开,把内脏取出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拿来红烧、烧汤、油炸都是非常鲜美的一道菜。


没得比官网


吃泥鳅到底用不用去内脏?

泥鳅的营养分成很不错,每100克泥鳅的可食用部分就含有22克左右的蛋白质,同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很低,从营养结构上来说很适合现代人们的饮食。那么吃泥鳅到底用不用去除内脏呢?毕竟这个东西就这么一点点大,而且还滑不留手的,确实有点麻烦,不过我个人是建议去除内脏的,下面大概说下原因:

首先是因为泥鳅生长的环境一般是淤泥或者流速很慢的水底,并且能适宜含腐殖质很高的水体,所以泥鳅的体表粘液和内脏中不可避免的聚集了一些细菌、寄生虫和重金属物质。这些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我一般都会把头和内脏都去掉,虽然可能卖相差了点,但是饮食健康就是一个长期的习惯嘛。

其次就是很多鱼的内脏有一些不太好的味道,比如胆就是苦涩的,如果是煎、炸的方式来做,彻底加热后可能还不太明显。但是有些口味没那么重、烹饪温度没那么高的方式做出来,还是会有点奇怪的味道的,所以为了更好吃一些我也会选择把内脏去掉。

不过对于不太常吃泥鳅的人,又嫌麻烦懒得一条条收拾去内脏的话,可以用清水养着泥鳅,然后滴几滴油在水里。因为泥鳅有着特殊的肠呼吸功能,水中缺氧的话就会启动,这样可以有利于快速让泥鳅把肠胃里的脏东西排泄出来,至于多少有点残留的话,偶尔才吃一次也没什么影响。

其实去掉泥鳅的内脏和粘液也没多麻烦,把泥鳅放在一个大碗里,然后舀点盐放进去,拿个盘子把碗盖上,过会泥鳅就“安静”了;等的时候去烧点开水,用开水烫几秒钟,泥鳅表面的粘液就能比较方便的搓洗掉了,这层物质也不干净;最后就用剪刀一个个剪开来,去掉内脏就好了,很快就处理干净了,食材处理的干净,吃的也比较安心。

你做泥鳅吃会不会去内脏呢?如果你还知道哪些快速处理干净泥鳅的方式,或者是好吃的泥鳅做法,欢迎评论分享给我们哦!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吃泥鳅,到底用不用去内脏”?

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

一般来说,我们吃泥鳅,是不用去内脏的哦!

大泥鳅,养殖的之类,譬如肥美的台湾泥鳅,最好还是去内脏比较合适,方便操作,也卫生,还好吃。

小泥鳅,野生的,特别是山泉水养大的泥鳅,就没有必要去内脏了。一来,太麻烦,二则,也没有必要嘛。

毕竟,泥鳅又不是鳝鱼,小鳝鱼可以煎、炸,做成盘龙,香脆可口;大鳝鱼,则必须破开,去掉头、骨头与内脏,切成片,红烧鳝片,水煮鳝片,以及黄瓜鳝鱼、芹菜鳝鱼等等。

一般来说,建议捉到或者是买来的的泥鳅,先养几天,放一把盐,或者是倒一点油,都可以促进泥鳅的净化。

大泥鳅,适合炖着吃,红烧也不错,小泥鳅,最好还是炸着吃,煎着吃,也好。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名菜;泥鳅黑豆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老少咸宜;香煎泥鳅,很是香辣入味,欲罢不能。

吃泥鳅时,夹起泥鳅,只咬肉吃,抽调骨头与内脏,因为做熟的泥鳅,内脏与骨头是紧密相连的,很容易去掉的。

泥鳅,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并且,胆固醇含量很低,可以帮助人类抵抗血管衰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难得的健康美食。

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者,以及心血管病人,还有糖尿病人等等,都可以适量食用泥鳅。

泥鳅,还有壮阳补肾、去湿解毒、保肝等功效,对肝炎、阳痿、小儿盗汗,以及跌打损伤等,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泥鳅适合与韭菜,青椒、芝麻等一起食用;最好不要与螃蟹、狗肉、竹笋、菠菜等搭配食用。

泥鳅,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健康食物,时不时地,给家人们来上一道用泥鳅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实在是不错的选择哦!


豆248752315


泥鳅在我们微山湖也算得上是特色美食了,大小饭店都会有泥鳅这道菜,我们这边大都是红烧泥鳅,饭店大厨都是捞起泥鳅直接下锅根本不会一条一条给你开肠破肚的。吃的时候则是很小心,转圈用呀剃着肉吃,吃到最后就是内脏和鱼刺了。其实就是很小心的剃肉吃,腹部位置还是会微微又些苦味。为什么大厨都不去肠子直接炖哪。首先来说一下一斤泥鳅大约八条左右,红烧一份泥鳅大点个头的大约十七八条,泥鳅又圆又滑,一个一个的开肠破肚很麻烦。很费时。所以一般饭店都会说不开肠的泥鳅味道鲜美。其实并不是的。我们自己在家做泥鳅一般都是去掉肠子的,这样更入味更方便吃,不用担心吃到苦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