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为什么补充兵源那么快?

军武哨兵


兔哥回答:二战给所有的被入侵的国家带来了深切的灾难,前苏联作为纳粹德国主要的入侵对象为了抵抗德国的入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近2700万人在二战中死亡。苏联面对德国的闪电战显然是低估了德军的实力,也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在得到了准确的情报的情况下却被打的措手不及,战争刚开始即损失了一百多万人,整个战争期间共损失了800多万人。如此大的损失而且时间很短,面对德军的大兵压境,苏联是如何快速补充兵源的呢?





(一)军校学员:前苏联有着非常系统的军队院校体系。每个军兵种都有相应的院校,除了步兵学校,坦克、炮兵、运输兵等等军校。这是个庞大的数字,这些人战斗力强,思想积极,都是年轻人。我们从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式中也可以看到军队院校的方队,这些军事院校都是参加二战的代表队,就连第一个出场的军鼓队也都是军校生。这些军事院校二战中中断学业奔赴战场。




(二)组建惩罚大队:这个也被称为苏联红军“惩戒营”,惩戒营指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刑事犯人和一些政治犯被允许以上前线的办法。苏联由于兵源短缺,用犯罪分子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为由而组成的队伍,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而重犯(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的犯人)去惩戒营。这些人主要是有问题的人员,也就是犯罪人员,而且是重刑犯,其中就有临阵逃跑的,投降的,以及说不清理由的,当时根据斯大林下达的《227号命令》允许男性17~45岁,女性18~30岁的劳改犯参军。


后来为了增加兵源又把条件进一步放宽。这些人都被编入“惩罚大队”,这些人即便是打了胜仗也没有什么奖励,战场上它们往往是送死的角色,“通常活不三个月”。不过随着它们作用越来越大,地位有所改变,为了能激发他们的战斗力,以前当过兵的贡献大的可以转正军人身分,当官的还可以官复原职,并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如按功劳大小记功。这些大队的领导也都是犯人,通常有犯了罪的军官担任。

虽然来惩罚大队的人都要经过审查,但在那个动乱年代被冤枉的,屈打成招的苏军人员不在少数。按照苏联当时的规定,只要脱离了部队,或是被俘过的军人都必须接受审查,就算你的部队打光了就剩下你一个也必须接受审查,别人都死了,你为什么活着。有很多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也被关入“惩罚大队”。说白了没人能还你清白,非常惨酷,挨打是必过的一关。很多人自杀。


战场上,这些犯人的表现非常出色,其中的123惩罚大队的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所有人都获得了战斗勋章,曾经的连长布尼亚托夫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有一部俄罗斯拍摄的电影名字就叫《惩罚大队》(多集)。描述的非常详细,其结尾就有各队的名字。整个二战中苏联共有约130万这样的人员被送到战场。

(三)从市民中征招:二战中苏联放宽征兵条件,从市民中征招军人参战,各工厂都有名额,这些人走后的位置由妇女,儿童添补。因此,整个二战中苏联妇女儿童都加入到了工业生产中来。而那时的苏联并不采取强迫措施,人们的激情被激发起来,为国献身无尚光荣。很多人都是自愿参军。其中就有很多女性。

(四)招收女性参军: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女军人的数量是最多的,大约有80万的苏联女性参军入伍,她们的身影遍及苏联的所有兵种,女飞行员,坦克手,女子高炮连。狙击手等等一线部队都有女兵的身影。其中过半数女军人牺牲。



苏联正是采取了以上的一些措施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来强有力的兵源。为苏联赢得战争提供了保贵的战斗力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兔哥42928


资料显示,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一共动员了约3400万人参战,即便是二战结束时,苏联的总兵力也达到了惊人的1260万人。

那么,在二战期间,苏联为什么补充兵源这么快呢?

1.解放区抓壮丁

简单来说,苏联每收复一地,就会采取强制或半强制的方式,拉取当地的青壮年入伍,以补充伤亡。


举个例子,据德国情报部门的资料显示,1943年9月,苏联在收复的顿巴斯地区,动员了12万人入伍;在收复哈尔科夫后,苏军下令将当地幸存的15岁至45岁的男性居民悉数编入部队,累计达到15万人。

而据统计,苏联在刚收复顿巴斯和哈尔科夫时,两个地区加起来的总人数不到100万人,在其他地方,苏联也有很多强制征兵入伍的例子。

2.相对完整的军校体系

苏联在战前,有4300个军训中心,有超过5万名军官从事民众军训工作,几乎所有的工程师、司机、技工、修理工、无线电人员、医护人员等都完成登记,进行专门专项的训练。


相对完整的军校体系,能给苏军提供大量素质相对较高的兵源,比如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星期,苏联征召25-35岁预备役,一下子就增加了530万新兵。

3.战俘

用囚犯充当兵役自古有之,在二战期间就更加常见了,不仅苏联,德国、英国、法国甚至是美国在二战的关键时期都这样干过。

不过和其他国家相比,苏联所用的战俘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特别是1943年,苏联作战部队大量死亡,许多战线不断告急,为了有新的兵源补充,苏联最高统帅部批准从“古拉格劳改集中营”中大量选拔犯人从军,这些人在经过短时间的军事训练后,就迅速投放前方战场,不过更多的是充当炮灰的角色。

据统计,到1944年9月5日,超过有103万名来自古拉格劳改集中营的罪犯成为红军士兵。

这些罪犯,不仅包括因为没有按要求参加工作而被判刑的人,也有十分危险的激进分子、被控叛国罪的政治犯等。


4.征招女兵

二战期间,苏联至少招了80万以上的女兵,这些身着裙子的女兵,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一点也不容小觑,比如苏联有个女狙击手,叫柳德米拉,曾一人狙杀309名德军,其中包括36名德国狙击手。


金兔历史


二战初期,苏军损失巨大,但是兵力、装备的快速补充,让苏联红军逐渐扭转局势,转败为胜。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全民体制,可以按照政府意志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在当时,以斯大林的铁腕和苏共的贯彻力,能够在遭受巨大损失后迅速集结后备兵员,也就不足为奇了!

得益于国际援助。为了让苏联尽量拖住德军,并大量杀伤消耗德军有生力量,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各种军事物资,其中包括小到罐头大到坦克飞机!正是这批援助物资,帮助苏联挺过了最危急的关头,帮助苏联完成了新的大部队的组建。

1942年,苏联一度只剩一亿三千万人口;1943年由于收复了大量失地,增加到一亿四千三百万人。1944年收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也为苏联提供更多的兵员。

1942年,苏联开始大规模扩充部队,兵力急剧上升,一年之内就从300多万增加到500多万,再到600多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苏军认识到只要保持一个部队中下级军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那么即使这支部队新兵很多也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所以苏军的前线部队,尤其是精锐的坦克部队一旦陷入德军的包围,第一时间会把部队里宝贵的军官和技术人员撤退出来,以保存这些人使新组建的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

虽然这一抛弃士兵的做法极不人道,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一做法还是相当有效的。德军最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包围大量苏军时,最后在其俘虏中连团级军官都很少发现,就是苏军上述做法产生的结果。








wan17795528843


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使,一个国家的兵力总数量虽然不能很绝对的去评判一个国家,但是在一定得程度上还是能象征着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时期,苏联有着为民族而战的精神。因此苏联提出了“每个人都是战士”的口号,号召人们积极参加军队。因此,苏联的大部分的青年男性都服了兵役。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的青年的女性也参加了军队。


在二战时期,苏德战争中,可以说德国军队一直处于上风,并且占有绝对的优势。德军在对苏联用兵后,德军当还在一直迅速推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俘虏了大量的苏军。然而,一直到德军在与苏联对战碰壁后,才使二战的形式彻底有了很大的扭转,并且苏联军队一直是在用劣势的兵力来抵抗德军具有优势的兵力,在苏德的几次战争后,最终也使得德国军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苏联在意志方面是不可战胜的,二战时德国军队偷袭苏联。然而,苏联却在短时间内集结了大量兵力,可以说苏联集结军队的能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让人有一种兵力永远都用不完的感觉。苏联之所以能快速集结兵力是因为苏联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一个党派来主持政权。因此,国家的意志就会十分的强大,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量集结兵力,迅速组建军队。



除了苏联能在短时间内大量集结军力。苏联的工业体系在当时也是比较发达的,当战争缺少武器装备或战略物资时,苏联可以立马生产出来,并快速供应给相应的部队。为了应对战争,苏联有很多备用的小部队,这些部队也是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但是训练的周期比较短,从而使得补充兵力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军武小咖


duh2333313说了其中几点,我再补充一点,就是苏联征用女兵!且始终保持在80万人左右!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非常罕见,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就是男兵再短缺,也不会征用女兵,只是用于后勤医疗工作。

苏联不到万不得已也没办法,毕竟救国要急,那80万女兵看起来不多,但是大大缓解了男兵的兵源压力,让苏联在初期损失2000万军队的情况下都能缓解过来。

苏联在二战时是拼了血本的!


我是一只荒漠猫


战前苏联各界就经常进行全民军训,培训百姓的基本军事素养。苏德战争爆发后,鉴于军队人员的大量战损,苏联一是迅速从百姓中招募人员补充前线,二是将军校的学生也派往战场,三是从监狱的囚犯中招募战斗人员。


duh23333


由于苏联分析,判断正确,把东线防备日本进攻的兵力,调往西线,使战局发生逆转。


平常人246089341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部队的补充难点其实并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指挥系统的搭建,苏联军队当时每个师以下单位都会多配一名副职,如有士兵和武器,可以迅速组建一套指挥体系,成建制扩充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