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為什麼德軍將領說去東線戰場和下地獄沒什麼兩樣?

小龍蝦148499353


說起來,不僅是德軍將領有這種感覺,就是經常看蘇德戰爭相關的影視劇也會發現這個問題,打的太激烈了!

東線戰場的生存條件實在是太殘酷

相對於東線戰場上德軍將領說的話沒有德國士兵更有力度,因為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個冬天,德國大部分士兵是穿著單衣度過了莫斯科的寒冷。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打了很多的仗,無一例外全部都是以閃電戰快速結束戰爭,就連跟當時號稱歐洲陸軍最強的法軍作戰,也是不到倆月就結束戰鬥。

對於蘇德戰爭,希特勒的想法是,快速結束戰鬥,當年聖誕節之前佔領莫斯科,因此,德國後勤並沒有為士兵準備能夠應付蘇聯寒冷冬天的衣服,那個冬天還不是一般的冷。

因為希特勒錯誤的估計了蘇德之戰的戰爭形勢,導致德軍未能在冬天之前打下莫斯科,因此,大部分的德國士兵都是穿著單衣過冬的。

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因為寒冷而凍傷的士兵多達10萬(一說為20萬)。在冬季作戰中,德軍軍事法庭以臨陣脫逃,擅自退卻、違抗軍令等罪名給6.2萬名官兵判刑。

德國在東線面對的敵人太兇殘

參加東線戰爭的德軍基本都是身經百戰的士兵,然而面對蘇聯士兵時,依然還是充滿了膽怯。

在交戰中,蘇德雙方基本不留餘地。

在俄羅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當蘇聯女兵擊中了德國的飛機後,看到德國飛行員跳傘後,蘇軍長官准備前去活捉這名飛行員,結果女兵照樣高射機槍開始射擊,要知道這是國際公約中嚴厲禁止的事情。

你說,蘇聯老孃們都這麼兇殘,蘇聯男人得兇殘到什麼程度。

面對來犯的德軍,蘇軍根本就不會顧及國際公約,因為首先撕毀公約的就是希特勒,是希特勒發動了戰爭。

正常在戰爭中,有一條比較硬性的規定,就是不能射殺醫護人員和戰俘,在二戰歐洲戰場的西線戰場中,盟軍士兵和德軍都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剋制,但是到了東線,情況就變了。

讓德國人下他們自己創造的地獄一點毛病也沒有

德國將領說東線戰場是地獄這一點很對,凡是遭到蘇軍俘虜的德國士兵基本都沒有好下場,因此在二戰尾聲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德軍竟然成建制的從東線跑到西線去投降,說來也是一種奇觀。

在二戰中,蘇軍在戰爭期間因為不遵守國際公約歷來被輿論所詬病。

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這並不能全怨蘇聯人,從戰爭的發動角度來說,在1939年時,蘇德曾經簽訂中立條約,結果德國單方面撕毀了條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師出無名。

本來已經師出無名了,結果希特勒的黨衛軍還在戰爭期間犯下滔天罪行,以1942年7月的塞瓦斯托波爾慘案來說,德軍報復殺害的蘇聯軍民就多達三萬人。

因此,蘇聯人同仇敵愾,有的時候難免下死手。

蘇德戰爭中慘烈的畫面就不說了,以列寧格勒保衛戰來說,德國包圍該城市時間長達1400天,150萬包括平民在內的蘇聯人死亡,尤其是大量平民在圍困中死於飢餓。

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聯挫敗了德軍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後,開始對德國進行反攻。

為了能夠拖延蘇軍的反攻,德軍在撤退的時候,竟然採取了焦土政策,黨衛軍頭子希姆萊1943年9月7日發佈了專門指示:“在放棄的烏克蘭地區,不應留下一個人、一頭牲畜、一根鐵軌、一座房屋、一口水井!”

蘇軍把打向柏林的炮彈寫上”為了孤兒寡婦,為了母親們的眼淚,報仇。“

這就是為什麼東線戰場明顯比西線打得激烈的原因,首先在東線戰場玩贓的就是德國人。


史論縱橫


在二戰中,東線戰場相對於西線和北非,戰事更加慘烈、殘酷,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蘇德雙方都把對方視為最兇惡的仇人,所以在戰爭中雙方都將國際公約拋在腦後,在戰爭中發生過許多針對戰俘、平民的屠殺犯罪行為,特別是納粹法西斯對猶太人和斯拉夫民族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這自然會遭到蘇聯軍隊的報復,德國老兵、東線王牌狙擊手艾勒博格在他的回憶錄中就記錄了一件可怕的戰爭暴行。

1943年11月20日,在尼克波爾橋頭堡戰役中,一場激烈的戰壕肉搏戰後,五名德國士兵被俘,艾勒博格親眼看著他們被蘇軍連踢帶打的押出了戰壕。

隨後德軍發起反擊,蘇軍防線潰敗,在一個地堡裡,德軍發現了此前被俘虜的那五名德國士兵,他們倒在地上,喉嚨全都被蘇軍用利刃割斷,鮮血汩汩流淌一地,喉嚨裡發出“咯咯”的聲音,身體、手腳不停的顫抖,指甲在泥地上無助的抓撓,做著垂死前最後的掙扎。

眼前的情景讓德國人既驚恐又憤怒,於是,他們把狂怒的情緒發洩到一名腿部負傷被俘的蘇軍中士身上,他成了“謀殺五名德國士兵”這一指控的替罪羊。無論蘇軍俘虜如何解釋,德國人聽不懂也不想聽,他們對俘虜拳打腳踢瘋狂虐待還覺得不解氣,於是酷刑升級,一名德國兵把削尖的火柴棍插進俘虜的指甲縫裡,俘虜痛苦的嚎叫聲驚動了一名德軍少尉,他趕過來制止了士兵們的暴行,“夠了,你們這些傢伙和俄國人一樣壞”,說罷,少尉抽出手槍,對準蘇軍俘虜的腦袋開了一槍,結束了這場殘酷的“審訊”。

殘酷的東線戰場

這樣虐待戰俘的例子在東線層出不窮,曾有記載蘇軍吊死了兩名德軍俘虜,於是骷髏師士兵就活活燒死了五名蘇軍俘虜作為回應,它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使雙方都展開了更加殘酷的報復行為,從而使東線戰場成為二戰中可怕的的“人間煉獄”。

東線的蘇德戰爭是當時世界第二和第三工業大國之間的殊死對決,兩個大國工業產量不相上下,軍事技術各有千秋,雙方實力旗鼓相當。只擁有六千萬人口的德國在蘇聯戰場上可是下了血本了,出動了整整五百多萬人,而蘇聯也是舉國力而傾之,投入了一千兩百多萬人。實力不相上下的戰爭完全是在打消耗,蘇德一開始就打的是不要命的仗,兩國都打紅了眼。以下為蘇德雙方發生的部分主要戰役的人員傷亡情況。

1941.6.22~7.9第一次明斯克戰役蘇軍被俘二十九萬人,死亡八萬人,失蹤五萬人,德軍以極小的代價幾乎佔領白俄羅斯全境。

1941.7.7~9.26基輔大包圍蘇軍傷亡七十萬餘人,德軍傷亡十萬餘人。

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被俘虜約四十五萬餘人,德軍二十一個師均遭到重創。

1941.9.9~44.1.27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損失一百一十萬餘人,德國損失八十四餘萬人。

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爾戰役蘇聯損失二十四餘萬人,德國損失五萬人。

1941.9.30~1942.1.7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損失七十餘萬人,德國損失五十五萬人。

還有一個驚人的數據,蘇聯俘虜的德軍死亡率超過了20%,德國俘虜的蘇軍死亡率超過了40%。

蘇德戰爭被稱作滅絕之戰,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戰,現代化的戰爭手段也放大了戰爭的殘酷性。規模最大,時間最長,雙方實力都很強,都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另外殺俘現象非常嚴重,所以說蘇德戰爭是20世紀最慘烈的戰爭。











鐵血e網


二戰時期的東線戰場,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投入兵力最多,傷亡最大的戰場,四年下來,蘇聯紅軍就傷亡超過一千萬,德軍憑藉優勢的科技、軍隊素質、武器裝備,在傷亡上比蘇軍低很多,但也達到了兩百萬以上,超過德國在二戰期間投入總兵力的15%。

戰場上有些問題可以克服,有些問題只能迴避。可克服的例如英美對蘇聯的支援,德軍可以在半途阻截,實際上這一點上也確有成效,大量物資武器在半途被摧毀。但為什麼德軍將領還說去東線戰場和下地獄沒什麼兩樣呢?德軍在東線戰場上主要遇到了以下幾個無法克服的困難:

人口和軍隊數量不佔優勢

蘇聯當時大約有一億八千萬人口。蘇聯的動員能力極強,國難當頭,幾乎達到全民皆兵的狀態,所以在損失上千萬部隊的情況下,還能保住國土並進行反攻。蘇軍紅場閱兵後直接開赴前線。我們的父祖輩從小都聽過蘇聯英雄母親的故事,十子去,一子回,回來的唯一一個還不是完整的。而且,這不是個例,可以想象當時蘇聯衛國戰爭何止是慘烈可以描述。

納粹德國在1942年統計總人口約為九千萬(包括佔領區),開始對蘇聯發動襲擊時就動用了五百五十萬軍隊。和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一樣,希特勒也叫囂三個月滅亡蘇聯,因為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蘇聯土地大、人口多,必須速戰速決,一旦僵持不下,德國國力對軍隊的支持遠不及蘇聯。閃電戰確有效果,十天內德軍深入蘇聯國境六百公里,蘇軍短期內傷亡近三百萬。接著,蘇軍反應過來不斷調整,在斯大林格勒,德軍遇到了頑強的抵抗,速戰速決的幻想破滅。蘇軍源源不斷的增援前線,而德軍因為國內遭到轟炸等因素,基本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氣溫因素

第一個冬天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蘇聯相當大的地區屬於我們口中的“苦寒之地”,這也是俄國在清朝時期不斷侵擾中國,侵佔中國土地的原因。蘇聯冬季的嚴寒是德軍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德國本土的一年最低氣溫一般不會低於零度,而蘇聯極寒時氣溫能低於零下70度。德軍原先的意圖是在冬季前滅亡蘇聯,冬衣、補給都不是非常充分。參考我們中國人更熟悉的志願軍抗美援朝長津湖一戰,不是志願軍戰鬥力不行,而是整支的伏擊部隊都凍死在陣地上了。德軍遇到的情況不會好太多,戰鬥力不可能保持在平時水平。

而極寒的天氣還嚴重影響了另一個德軍原有的優勢——武器。當時德國科技能力比蘇聯強不少,武器也比蘇聯先進,槍支輕巧、精準度高,但零件多,要求的標準度高,對生產線工人的要求也高。在極寒下,德軍這些槍支被凍住的可能性急劇提高。而反觀蘇聯武器,精度低,縫隙大,但是也因為這樣不容易凍住,而且稍加訓練的婦女兒童也可以完成組裝,這也大幅度的提高了蘇聯的可徵兵率。

地形地貌

蘇聯土地過於廣大,地形種類多,且當時發展水平不高,大面積地區是鄉村,泥濘多,不利於機械化部隊行進,德軍引以為傲的坦克在蘇聯的土地上不能發揮最大功效。

決定戰爭勝敗的別的因素有很多,但以上幾個是任何德軍指揮官在蘇德戰場上都無能為力的,他們只能儘可能在戰略戰術上調整,以期更快更多的消滅蘇軍。最好的方法他們已經用了,但隨著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的打響,德軍快速推進的步伐被遏制,僅這一點就決定了蘇德戰爭的勝負。

試想一下,哪一個指揮官會願意去打一場補給不足、武器受限、孤立無援的戰爭呢?所以,德軍將領會說,去東線戰場和下地獄沒什麼兩樣。

我是卷舒風雲潤天地,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卷舒風雲潤天地


前期猛如虎,後期越來越打不過了。

辛德勒名單當中,辛德勒對德軍士官說“我保證你們一個月內都會被髮配到蘇聯前線的”,德軍立馬慫了。

二戰德軍面對的局面是不一樣的,前期德軍在西線戰場勢如破竹,所有國家都是望風披靡。面對德軍裝甲部隊,西歐各國竟然束手無策,最多一個月就投降了。


而德軍佔領之後,基本上所有國家都是安安分分的小順民,抵抗零零散散,甚至沒有。絕大多數抵抗,都是戰爭結束後礙於面子杜撰出來的。尤其法國這種,盟軍開闢第二戰場了,抵抗組織開始活動了,其實就是找找面子。

而東線不一樣啊,東線戰場從巴巴羅薩計劃開始,戰鬥就從來沒停止過,而且,一場比一場慘烈。前期德軍勢如破竹,而很快,德軍就兵敗莫斯科。從莫斯科開始之後,德軍損失就越來越慘重。



整個東線,後期出現的情況就是,動不動蘇聯上來一百多萬部隊,幾千輛坦克。德軍很多次打的都是一個絕戶仗,即便戰鬥力強悍,也不能避免更加嚴重的損失,很多部隊上來就被蘇聯優勢兵力打殘了,戰爭開始之後的中央集團軍群在後期被打的體無完膚。


而且,在東線戰線非常長,德軍的後勤都是問題。自身德軍的運輸部隊就不夠用,而且戰線過長,德軍在戰場上很多次都是沒有補給,沒有後援的戰鬥。

相比戰爭中期西線德軍的生活,東線德軍就是活在地獄,要啥沒啥,損失還特別慘重。


軍武文齋


蘇聯路面狀況和德軍後勤補給。



行進在東線戰場上的德國士兵,

從1939年突襲波蘭,到1940年橫掃西歐,這兩次軍事冒險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獲勝,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無論是波蘭還是西歐低地國家,其路面狀況都是非常適合坦克等裝甲部隊行軍的,一旦當大自然都已經站在希特勒一邊的話,德軍坦克開動之時便是德軍高奏凱歌的前奏。蘇聯地處歐洲東部,道路狀況十分糟糕,尤其是當蘇聯雨季來臨時期,鬆軟的泥土在大雨的不斷沖刷下變成了沼澤,不同於鐵路縱橫,交通網發達且氣候溫和,地面堅硬的西歐,蘇聯西部地區大部分地區都是不發達的鄉村,不可能大量建設公路和橋樑,看著蘇聯大雨過後恐怖的路況,約阿希姆·派普仰天長嘆道:“這該死的地方根本不是坦克應該來的,也許潛艇在這裡作用比坦克大。”惡劣的天氣加上糟糕的路況給德軍留下的影響是什麼呢?答案是後勤,在蘇德戰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當德軍前線部隊在浴血奮戰的時候,後方輜重和支援仍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上來回掙扎,這在很大程度上延誤了德軍的行軍,最嚴重的時候前線德軍即使等上半個月也沒有看到任何來自後方的供應,想象一下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東線德軍其實有三大敵人:斯大林、冬天和突然變成沼澤的路面。



瘋狂軍爺


因為德軍在東線做了多少惡自己知道。很多村莊都化為廢土了。在後期德國完全打不過蘇聯即將被蘇聯反推,德國將軍也不傻,保盧斯元帥都被抓了,他們更可能在西伯利亞度過自己的餘生。也可能被當場斃掉。反正沒啥好下場。說東線是地獄不是很自然。。。。


瘋人歷史


東線面對蘇聯的反擊後,蘇聯有源源不斷的援兵到來,都是從遠東補充調過去的,蘇聯兵越打越多,而德國兵源補充少,在預上天氣情況,那就是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