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书法家谁排第一位?

大勇书法


诗无达诂,艺无定准。书法的欣赏与评定,都是至为主观的事,基本上公说有理,婆说有理。

很显然,评价者对于书法水准高下的感受,必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专业知识、审美能力等息息相关。同一副书法,或者同一人的不同书作,张挂在展览厅,横斜高下,得到的评价可能截然不同,这种尴尬也是常有的事。从这一层面讲,写近代书法家的“座位帖”,既颇费周章,也很无聊。

所以,谈近代书法哪家强,闹得个唇枪舌剑,天昏地暗,没有必要,也是不智。大家真不如只是应景闲谈,凡所陈说,当轶闻掌故听听即好。间或有溢美之词,有过刻之言,都不妨一笑置之。

反正,多大牛也好,他们都已成古人,正如大侦探波罗讲的,“对死者的议论,哪里存在什么诽谤”。呵呵。


表面上,争论近代书法家的席次问题,是个很搞笑的口水活,还无事生非。但推究起来,这其实也是历来书艺爱好者们,喜欢把玩欣赏的传统。

数千年来,我们的文化界就都喜欢给大家们编派座次。什么“诗圣”,什么“唐宋八大家”,什么“明前后七子”,勾画阵容,八卦点将,明确指出谁为领袖,谁为羽翼,谁为别子,又谁为其桴鼓之应等等,代不乏书。西方人就很少搞这套把戏,我们玩的不亦乐乎。

在中国书坛,这套意识当然也不落后。书法史上,大量曾经出现过什么“草圣”、“书圣”之类,还有什么“四贤”、“初唐四家”、“宋四家”等等,细数不完。这些坐席的部署,基本上就是代表着后人对前代书法家们位置、价值的笼统意见。到了晚清,人们依然八卦之心不改。比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一排出了所谓“十家”,认为这十个人最牛逼;天津卫江湖气息历来就尤重,还特别比出了民众普遍公认的“四大书法家”,即“华(世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这些,都是有名的例子。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排位是“共识性”的民间推举,也不为过。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粗略的定位比拼,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都得以更加深入人心,墨宝得以流传愈加久远。


近代书坛,奇艺骈罗,萋斐齐发,年代又近,情况似乎更加复杂。具体到书家排位,到底哪位独孤求败,天下无敌,我肯定不会傻到专门只拎出一人出来推重。

理由很简单,近三千年书法史,就从无一人独霸的怪状;而书法的东西,美美与共,也是不可能一枝独秀的。因此,若不嫌弃我唯唯诺诺的圆滑,与钝刀割肉的含糊,我倒很愿意推出业内一个王牌杂志在上个世纪末排出的座次表,代以说明。

话说1999年,当时的《中国书法》杂志,曾经联合国内几家著名媒体,举办了一次类如全民公投性质的活动,意在海选出“20世纪十大书法家”。在这次评选中,据说通过专家评选与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依照得票数多少为序,分别择出“百年十大书法大师”:1吴昌硕、2林散之、3康有为、4于右任、5毛泽东、6沈尹默、7沙孟海、8谢无量、9齐白石、10李叔同。我自己以为,这个名单,还是比较能接受的。谈近代书法家那几位最牛气,就公信度而言,这份名单,比较具参考性。

甚至在我看来,这个十大最顶尖高手名单,恰好是中国近现代书法三个流派的阵营归属,即传统派、学院派、现代派。比如,沈尹默当是传统派,一生追踪二王,堪称“活国宝”,虽然他一生也在创新,甚至用竹笔写字,以图摆脱二王藩篱;谢无量可称学院派的归属,一笔一划,学者气质,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手挥墨动,引绳贯珠。

而像沙孟海、于右任、齐白石、毛先生、康南海诸大杰,才情纵横,完全是自我作古式的风流高格调,堪称另辟蹊径的、具有实验性质的“现代派”大师。我自己,就格外偏爱于右任、台静农、和弘一大师的墨宝。


但是,对于这个名单,说实话,我内心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以为是一个妥协的版本。

比如,我以为沈曾植、郭沫若、台静农、徐悲鸿、王蘧常、黄宾虹、白蕉等人的书法成就和贡献,论起来,完全不亚于这十位人选。再比如,如果真的只选十人,我以为沈尹默与毛先生恐怕该退居二线。

为什么,因为他们固然也可称大家,但是前者主要在继古,开创性稍显不足,所谓大师,在“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他似乎还缺乏这样的体量;后者则其实临帖的根底不深,完全靠雄才与气魄在支撑,不免粗疏。他们所以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沈晚年乃沪上书坛精神领袖,他若被“遗弃”,海派大佬们只怕不干;毛先生呢,更明显,他的群众基础过于庞大,加上多少还有意识形态护驾,似乎怎么评都得请他入座,自领一队人马。

有趣的是,所提及的这些近代以来书坛大师,他们固然都是中国书苑里的参天大树,其实多数都不是专职的书法家。想当代书坛,书法家都领工资专门写书法了,却再也找不到“大师”的身影了,细思也是挺讽刺的吧。呵呵。

2019,3,1,晚,匆匆几句闲谈


刘愚愚


排名第一的当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毛主席是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书法家等大成的世纪伟人。毛主席的书法在表现手法上千锤百炼自成一家,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代伟人的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受世人所喜爱!

毛主席书法气度恢弘。充满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胆略与豪情,“毛体”的狂草书法赋予了中国书法新的风貌,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可以独树一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毛体”不拘泥于传统的四方平整之规,字形左低右高,遒劲险峻爽朗。字体角度倾斜,但因为字心稳定,根基稳固,斜而不倒、险而不危,威风凛凛,器宇轩昂,通体和谐。

毛主席一生磨一剑——临历代名帖、研各处名碑。

毛主席经历的练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21年之前是书法基础阶段;

第二阶段 建党到抗战爆发时间,斗阵严酷,留下的作品也少;

第三阶段 1938年到1949年,用文房四宝同国民党四大家族做斗争;

第四阶段 进北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毛主席的书法也开始欢快飞舞。

幼时毛主席热爱书法,青年时代练习魏碑和欧阳询,毛主席崇尚楷书四大家。毛永生是毛主席欧体的启蒙师傅,为毛主席在欧体书法达到超高境界打下了良好的童子功。后期欧体风格的代表作有《离骚经》和《讲堂录》。

1910年在考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后练习书法,他字字写的有功力,老师评价毛主席的字:“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个时候的代表作有《宋襄公论》。

毛主席还汲取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毛主席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度恢弘,行书遒劲舒和、神采飞扬。例如《明耻篇》、《记事录》、《致黎锦熙》等。

在汲取魏碑方面,“毛体”的方笔、捺脚都有着为魏碑的特征,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带有魏碑的风格。

毛主席在视察之余经常研读古碑与佛家写经吸取营养,毛主席慨叹道:中国庙宇不仅是建筑的宝库同时也是书法的圣地。

毛主席在长沙师范求学期间常来到岳麓山,观摩利邑行书,深受其影响,例如“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都是有着唐代行书的特征。

1959年到1960年期间,毛主席对草书研究特别入迷,他对帖学的重视和书法的喜爱。毛主席最喜欢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对于乾隆字并不是非常喜欢,认为其没有筋骨。

毛主席以政治家的胆略、诗人的情怀、革命家的胸襟、过人的天资、强大的知识储备于一身,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法也是自成一体、气势磅礴、独一无二的书法大家。


历史集锦


近代最出名的大书法家有于右任、毛泽东、林散之、沈伊默等人。其中于右任、林散之被称为“当代草圣”。

那么这四人谁能排第一呢?先看看林散之是怎么认为的!

这是本小编从林散之的学生写的回忆录《金陵书坛四大家~林散之》这本书里拍下来的。

林散之对伟人毛泽东书法的评价是“望尘莫及”四个字。可见他内心对伟人的作品是自愧不如、佩服之至的。


从草书的继承和发展的艺术水平上看,毛主席无疑是这4人中成就最高的,

毛主席的草书出自怀素、王羲之等历代大家,如龙舞海天,沉稳矫健,既有古味又有创新,在天姿纵横,沉稳霸气方面,堪称古今第一。

毛主席的行书成就也非常高,足以与宋四家分庭抗礼,不让古人。


看看毛主席写的这些大学校名,无不美到了极点。
绝大多数行家高手认为毛主席最好的书法是书信,这些精品直追王羲之父子的书信。


看着这些精品,我辈只有崇拜的份。

综上所述,毛主席无疑是近代最伟大的书法家,没有之一。

本小编是中国易经协会专家会员吴海萍,酷爱传统书法,学过张旭、怀素、二王,对毛主席的书法尤其喜爱。

最后这3幅作品是本小编临摹的毛主席《满江红》

不敢说临摹的多好,但是表达了对伟人的无上敬意。

……………………………………吴海萍 文


字画娱乐圈


民国以后至今为止,历史上出了很多大书法家,于是在部分人眼中就出现了“排名”一类的事。

这件事本是“娱乐”,因为大家都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过既然有人有这个疑问,不如就把近现代的书法名家们列举一下,大家欣赏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1.陈独秀(新晋网红)

2.邓散木(本次排名是按照名字字母顺序排的,就绝对讲究。不是按照出生年月和艺术高度以及过往名声排的)

3.溥濡

4.高二适(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文人书法家)


5.高剑父(岭南画派创始人)

6.郭沫若

7.胡问遂

8.黄宾虹

9.康生

10.李大钊

11.来楚生

12.李可染

13.林散之

14.陆维钊

15.吕凤子

16.马一孚

17.毛爷爷

18.潘伯鹰

19.齐白石

20.沙孟海

21.舒同

22.沈尹默

23.白蕉

24.于右任

25.谢无量

以上也只是粗略的列举了一部分民国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知名书法家


大家可以参考对比一下,看更喜欢谁的。


梁宇航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纵观古今中外,特别是近代以来,笔墨方面官司打的不少,但近代以来,在笔墨方面能够扛鼎的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的书法,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王者之霸气,无人可挡。他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100多年,受西方列强欺辱,中华民族、国民的精神和文化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挽救民族危亡与既倒,扶中华大厦之将倾,他以雄才大略与过人胆识,领导中国人民历时28年,打败了国内外妄想灭亡中国的列强,显示了他的内心与精神之强大,文化上形成了成熟的毛泽东思想,显示了在中华民族当中如此优秀的一份子不屈不挠和勇攀世界民族高峰的雄心壮志!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自作诗词当中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精神层面的东西使他形成了自己"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世界范围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雄风霸气,这种雄风霸气表现在书法方面,这就像古人讲的"书,心画也",深刻地形成了他书法内里纵横捭阖、气吞山河的帝王之气、霸气和豪气!就是这样,毛泽东的书法已经成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个书法上文化上精神上的符号,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中华文化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当今任何一个有着中华血统的正义之士,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






春江花月夜行侠1


书法家和写字匠的区别在于境界,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三个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写出来的神品。三位重新复写过,都不及原版的灵气,大概是为写而写,不及随意自然天成!

毛老师信手挥毫,来源于坚实的基本功力、书法精髓的领悟、广博的文学素养和宽广的情怀。卷气中透出霸气,没有半点雕琢娇造的痕迹。渴望而不可及!



于右任先生在书法能够位列前茅,近代少有撼动其书法地位的。其书法成就也达到同仁一致的首肯。

吴昌硕在近代书法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根深蒂固,是霸主级别。

包弼臣影响力和名气不及许多名家,但是在那段时期是最有实力的。



谢无量,宁拙不巧,没有娇柔造作、造字弄险。观赏谢先生书法,卷气通灵。

林散之先生,中年时期的行楷功力非常值得欣赏,后来的草书达到登峰造。

沈尹默先生很值得观赏,特别是后来的后来的行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康有为,晚清进士,学贯东西,也曾看过多幅书法,书卷气透出胸怀意志和文人的修为,,

沙孟海先生书法造诣极高,有许多书家缺少的“自我”。不矫揉造作,故弄玄虚,非常值得赞赏!

欧阳中石,赵朴初,刘洪彪,都是真正的大师,本人非常欣赏的。还有许多评价有偏颇,篇幅有限,不便叙尽,谢谢。


老游59


题主,列位看官!皆大欢喜的答案来了。

我的排名法,排出许多第一来!

于右任

纵横捭阖,开张大气,于右任第一

谢无量

骨健神清,散朗闲逸,谢无量第一

沈尹黙

健笔从容,严谨精准,沈尹黙第一

白蕉

清新脱俗,澹净古雅,白蕉第一

徐生翁

生拗横撑,气骨老健,徐生翁第一

王遽常

郁勃沉雄,格调高古,王遽常第一

林散之

墨气淋漓,超凡入圣,林散之第一

沙孟海

力透纸背,雄强霸悍,沙孟海第一

郭沫若

劲健潇洒,昂扬峻峭,郭沫若第一


启功

简实爽净,澄澈清明,启功第一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近代书法水排第一?

我觉得近代书法第一当首推于右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以字行。陕西三原人。

1、于教育,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创办多所大学,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2、于书法,他的书风磅礴大气,有人评价他的字:“关西大汉美髯于,大笔如虹吐湛卢”。于右任还是min国四大书家之一。他以怀素的小草书法为基础,融入魏碑笔法,将小草和魏碑打通,为草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避免了后人因探索而误入歧途。

他才是真正的引碑入草第一人,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碑学大师,同时还发明了标准草书,为草书的普及做了贡献。


你觉得呢?


不二斋


近代是个含糊概念,谁排第一,过度主观,吾所不好。这样吧,以晚清至八十年代为界,提几位绝代风华的大家。九十年代后的书坛我渐趋陌生,也不想谈。

清代中叶以还,碑学崛起,与传统帖学对峙,余波所及直至九十年代前,书坛家数仍分此两大宗。

康有为。晚清至民国初的碑学,康有为无疑影响至巨,一手《石门铭》外加《爨龙颜》《泰山石峪金刚经》合体变身,雄浑沉厚、格局绝大,倾倒一时。其书论《广艺舟双楫》被奉为新标尺,影响了个二十世纪碑学发展形态。其时沈曾植等人呼应左右,碑学成为二十世纪开端处书坛最吃香最具动能的“新学”。

 

沈曾植。沈氏之名现时已相当陌生,但清末民初却是如雷贯耳的存在。沈氏从帖学入碑学,晚年帖碑相融,雅深险奥,把汉晋魏的朴拙自然,出诸文人诗心的天性,奇趣盎然,生机勃勃。书山之人,格调之高,世所罕见。

 

谢无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谢氏是书坛重量级人物,书艺之高倾倒群雄,水平无可置疑。其成熟时期风格,帖碑菁华,交容深会,钟繇、二王至魏碑,文质天趣,美不胜收,无心之状甚是可爱。谢氏功力和成就,行内人屡有盛誉,于右任曾谓自愧不如,确是可高标千古的天人相。

 

于右任。早年于魏碑处甚有涵养,把魏碑体写得深具文人气息,十分难得。晚年引碑入草,把草书赖以存在的千年传统打破,一举写出无愧三百年草书之冠的新型书法,有根底有来历有创新,且不生僻深奥,平易处极平易,举止有度,气派雍容,笔墨间情致跃然,堪称两千年间深合书道的一流大家。有论者以为怀素之后一大家,深以为然。

 

沙孟海。先生立足北碑一路,技贯诸体,排空笔力而能温雅深秀。观其字,不能不为其功夫之神妙而心性摇荡。什么叫绝顶高手,什么叫书法创新,沙老是个很好的示范。

 

林散之。先生从碑学出,以碑带帖,出入山林,熔冶百家,至晚年,无一不精,尤于草书创出大境界。他的草书可见古人百面而终是自家之面,操练之深,汲取之广,近代以还罕见其俦,其云“笔从曲处方求直,意入圆时更觉方”真是书学心经。林散之与于右任世人目为草书“二圣”,非虚言也。

    至于帖学之路,历代积累汪洋浩瀚,春台上下,名家辈出,真不好弄。然,二十世纪也有知难而进,敢于同道试比高,成就大艺境者,应当铭记。

 

    高二适。二十世纪的行草发展还是很有水平和创获的,高二适先生是其中我最看重的一位。先生从帖学入手,晋唐汉隶,融会精华,成就新草书写法,亦今亦章亦狂,功力之高叹为观止。高先生的风格典型地体现了活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时期,吸取古人变出新面的艰苦卓越,精诚可贵。

   

白蕉。先生的书法是二十世纪帖学成就的正宗代表,与马一浮、沈尹默、吴玉如同为担当。沈氏沉练过之而少变化,相对言,白蕉更全面更传神,艺术境界更高一些。帖学名家以白蕉说服力最强。

 

吴玉如。与白蕉先生进路风格相当接近,也旗鼓相当,以儒家为宗,不沾俗尘,书卷气扑面而来,二王之法真传人。

总体来说,二十世纪的书法,空前盛况基本集中在上半叶,六十年代之后逐步凋零。而一流大家中,以碑学路线出来的创造力最强,成就也最大,有一批真正做到了“学古人而自有我相”的巨匠大师。很重要的一点,上述各人,不仅是书家或画家,首先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很多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学者。文化在他们生命中已经是血脉骨髓里的东西,依其领悟自定进路,个性与生命合一于传统,时刻对话,时刻发酵,至人书俱老,乃登顶太华。这种光景与今人差异何其大!作为延续近两千年的书法系统,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新人出而道统废,随着这批老先生离世,中国书法的全盛时期正式退潮。

以上所言纯个人感受,挂一漏万,请批评指正。











唔好嘈


近代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100余年时间,这段时间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如吴昌硕、林散之、于右任、沈尹默等。要看历史上的某位书法家是不是大家或大师,首先要看他对书法的创新和发展做了哪些贡献?他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分析,我认为,近代书法家中,吴昌硕应该排第一位。

吴昌硕生活在清末民初,这时期的书法和绘画以重复古人为主,很少有什么创新。并且,从清代中期开始,国力逐渐衰弱,社会整体精神状态萎靡,人们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表现在艺术上同样如此。书法家和画家大多自娱自乐,脱离社会现实,过多追求笔墨技巧,“馆阁体”书法大行其道,书风萎靡柔弱,看着病恹恹的,缺乏直击人心的力量。人们对这种书法形式早已审美疲劳。

吴昌硕的最大功劳是扭转了“馆阁体”横行的局面,他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雄健的笔力和形式感极强的章法,以及用这种笔力和章法构建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书法形态。

吴昌硕由于长期研读和临摹石鼓文,把雄浑、刚劲、厚重的金石味凝住在书法中,极大地创新了篆书的书写风格。

篆书作为一种静态字体,书写时,稍不注意,写出来或多或少会显得僵硬呆板。吴昌硕在书写中,在运笔上稍加变化,刻意打破篆字紧密的间架结构。

并且,吴昌硕给字体中灌注自己那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和浩然之气,把字体结构拉得稍微疏朗和松散了一些,使整个作品具备了灵动活泼之感。

吴昌硕晚年主攻隶书,同样,对隶书进行了大量探索。在书写中,他把隶书结体上下拉长,跟以前矮胖的隶书有很多变化。在用笔上,将篆书用笔融于隶书中,最终形成了雄壮饱满、大气浑实的隶书特征。

更重要的是,吴昌硕在诗书画印这几个艺术门类上全面发展,在创作时,利用“艺术相通”的原理,常常在表现手法上相互之间借鉴,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印互融,从而创作出了耐看、耐品的艺术典范,成为一代大师,是后世许多书画家学习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