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死的真有那麼慘嗎?

提問達人魔力俠


袁崇煥的死不只是慘,還可以說很憋屈。

我國的古代王朝,似乎每個王朝的末期時,都是事件多發的時期。明朝末期,就是如此,內有農民起義,外部有後金政權的虎視眈眈。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當時明朝大將的袁崇煥卻被殺了。

袁崇煥其人

袁崇煥在開始入仕時,是考取的進士,並非一開始就是在“軍中”的。後來,袁崇煥之所以能夠進入軍中施展抱負,源於袁崇煥自己的“毛遂自薦”。當時明朝的關外有後金政權的存在,而後金軍對於中原也是有著覬覦之心,時不時的會與明朝的邊軍發生戰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袁崇煥自薦請求鎮守山海關。而袁崇煥在軍事方面還是有能力的,遼東在他的經營下,整備邊防,功勞顯著。而在與後金軍的戰鬥中,袁崇煥的戰績也是可圈可點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都使得後金軍損失慘重,但袁崇煥得罪了權宦魏忠賢,使得袁崇煥雖然有著這樣的軍功,卻沒有得到什麼大的封賞。在這之後,袁崇煥就辭官了。
如果袁崇煥的故事到上面就結束了,那他也就算是一個因為權臣當道而不得已辭官的一個明朝官員罷了。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熹宗時,魏忠賢當權,而在崇禎帝時,魏忠賢就被清除了,而且在魏忠賢被清除之後,在之前有赫赫軍功的將軍袁崇煥,也被崇禎帝重新起用。而袁崇煥在被起用之後,也想要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獻給大明,想要好好施展一番,袁崇煥告訴崇禎帝,他可以“五年復遼”,而崇禎帝對此十分欣慰,為了讓袁崇煥一心放在收復遼東的事上,並且無後顧之憂,就賜予了袁崇煥“尚方寶劍”,並告訴袁崇煥可“便宜行事”。

袁崇煥之死

在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領導者皇太極率兵數十萬進攻大明,而且後金軍在戰鬥中勢如破竹,軍隊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而得知這一情況,袁崇煥即刻率軍回援京城,在城外與後金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最後,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圍”解。而袁崇煥千里迢迢率軍回援京城“勤王”,並且擊退敵軍,不封賞也就罷了,反而被治罪。

而袁崇煥被治罪的原因就在於這次“勤王”,因為京城在國家之內,後金軍卻一路勢如破竹,直達京城,所以朝臣中就有人向崇禎帝彈劾說,是袁崇煥與後金軍勾結,故意放後金軍入關,溫體仁就是彈劾袁崇煥的大臣之一,而溫體仁一個文臣之所以彈劾袁崇煥,是想借袁崇煥一事扳倒自己的政治對手,從而穩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袁崇煥軍功赫赫,又有著“勤王”之功,哪怕崇禎帝根據朝臣的彈劾,有所懷疑,但也不能就這樣去處理掉一個有功之臣。在這種時候,後金的皇太極派人散出消息說,袁崇煥與後金有約定,是故意放後金軍入關的。而多疑的崇禎帝,就由此將袁崇煥下獄,後判處袁崇煥“凌遲處死”,家人流放。


而一代名將袁崇煥,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還是凌遲處死,所以袁崇煥的死不只是慘,還比較憋屈。


說與山鬼聽


三法司給袁定的罪,條條不真,請看:

:一、二條("付託不效,專恃欺隱")具體指什麼,有嗎?犯了罪總得宣佈具體罪狀吧?難道一句"殺人償命"就行了?即使在單位裡犯錯受處分,也得說明具體事實吧?至於有人說是指"五年平遼"是欺君,這純屬猜想,否則,何不在判詞裡寫明?第三條更可笑:市米資盜?若不是皇帝批准,戶部發文,袁的糧從何來?是從東莞老家運來的私糧嗎?四、"謀款"就是議和,若無皇帝授權,袁就算答應割讓遼東大片土地,每年再給清人一百萬兩,怎麼兌現?可見"謀款"不存在的;斬帥是指殺毛文龍,但事後你大皇帝批准了,還多說什麼?再說,毛文龍大殺難民冒功,還不該償命?他殺民冒功,說明他害怕對敵作戰,沒有牽制作用!否則殺敵獻功豈不名正言順,何必殺良冒功?五、六兩條更是胡說,廣渠門外一戰,若非重甲護身,袁已被箭射死了!這叫"縱敵長驅"?是不是司馬懿堅壁不戰,遇上崇禎也要砍頭?七,遣散援兵是命他們分守各地以免失陷,有什麼錯?笫八條是請求讓部隊入城休整,又不是領兵攻城,你不讓進就不進了,算什麼大罪?喇嘛是翻譯,帶在身邊又怎麼了?可見條條都是莫須有!

德軍打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沒有殺鐵木辛哥元帥,只命朱可夫接替他擔任莫斯科軍區司令;日軍拿下南京,老蔣未殺唐生智;國軍攻佔延安,毛主席也沒有殺什麼將領,偏偏崇禎殺了袁崇煥,活該他日後亡國!

《明史》已為袁崇煥洗清了冤屈,偏偏有些人硬是不信,說《明史》是清廷編的,不可信,令人又好氣又好笑!歷史上的皇帝,只要不是特別昏庸,總要求史官從實記載的,好比部隊對偵察兵的要求一樣,若因《明史》是清人編的,不可信,那麼,《明季北略》、《明實錄》、《三朝遼事》、《國榷》,還有明臣的大量奏摺、塘報,先生們全都別信!因為這些資料都經過清朝二百六十八年才流傳到現在的,清朝歷代君臣不可能不看的,都被他們動過手腳了,信這些東西,你們也要上當受騙的!


阿斌270202161


袁崇煥在歷史上一直受到比較多的爭議,有才幹但牛皮吹的也大,對崇禎皇帝誇口說五年平遼,這不是吹牛還是幹啥?

這是導致他被崇禎皇帝凌遲的其中因素之一,不誇張的說這就跟欺君之罪差不多少。



其次是他殺掉了毛文龍,這一直是長久以來一個比較大的爭議,從大部分的觀點看來,譴責袁崇煥的比較多。

然而不管怎樣,他是一個忠於大明王朝的忠臣是毫無疑問的。

就因為於此,才所以在他遭到凌遲處死以後,才有那麼多人為他抱不平。

有人說岳飛是千古奇冤,但在袁崇煥面前他差遠了。

袁崇煥比岳飛要冤一百倍好要多!

最起碼岳飛被殺時還留了一個全屍,沒有刀斧加身。

但袁崇煥就不是這樣了,凌遲處死,就是拉到刑場痛快的砍頭也就罷了!

凌遲處死,比砍頭痛苦一千倍都不止。

趙構在殺岳飛之前,最起碼朝中大臣有為岳飛鳴不平的,最起碼老百姓都知道嶽元帥是被冤枉的。

那麼袁崇煥呢?不僅頭戴漢奸、滿清間諜和賣國的罪名,連老百姓也受到了這種影響。

在前往刑場的路上,老百姓都紛紛向他扔垃圾、吐口水,都恨不能食其肉、噙其皮。

明末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總體上來說不算是一個壞皇帝,勤於政事,不好色、不貪圖享樂,試圖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將大明的江山延續下去。但他實在不是一聖明的皇帝,遇事好壞不分、忠奸不辯。

最終在東林黨的餘孽和皇太極的反間計之下,自毀長城將袁督師凌遲處死。

在袁崇煥死後,長時間以來他都是和北宋時期的狄青一樣,長時間的揹負著奸臣的惡名。

狄青的冤案在整個的宋代一直沒有什麼改變,真正為狄青洗脫奸臣惡名的是元朝的脫脫太師。

而在袁崇煥死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也一直擔負著奸臣和滿清間諜的罪名。

改變這一狀況的是,一是清王朝的乾隆皇帝曾經盛讚袁崇煥,二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老先生在他的《碧血劍》裡面對袁崇煥大加稱讚,並且香港的影視公司還拍攝了由著名武打演員郭追主演的


武俠電影《碧血劍》,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了以往人們對袁崇煥的一些不良的評價。

但他在歷史上仍一直是一個受到褒貶不一的人!


東方中華不敗


袁崇煥是實至名歸的明朝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與南宋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相比,袁崇煥戰勝的對手更加強大,岳飛戰勝的對手主要是劉豫的偽齊軍隊,而袁崇煥幾次擊敗的後金滿清兩位開國雄主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莽古爾泰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等後金悍將。同樣被皇帝冤殺,袁崇煥比岳飛更冤,岳飛是在失去兵權退隱以後被皇帝秋後算賬,最終被皇帝賜死。而袁崇煥是千里迢迢救援北京浴血奮戰打退後金的時候被皇帝下獄,最終被皇帝千刀萬剮,被北京老百姓吃肉喝血,可以說是明朝版農夫與蛇。公道自在人心,南明兩個皇帝弘光帝永曆帝都為袁崇煥平反,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可以說袁崇煥與岳飛一樣是偉大的抗金民族英雄


厚德載物49847


袁崇煥不僅死得很慘,而且死得很冤。

——明代名將,功勳卓著

袁崇煥經歷明代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歷任寧前兵備僉事、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崇禎元年(1628年)升任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薊遼督師。

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頂住時任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盡撤關外守軍入關”的命令,統領軍民堅守寧遠,擊敗努爾哈赤所率6萬大軍的進犯,取得寧遠大捷,打破了後金軍“百戰百勝”的神話。努爾哈赤戰敗,於當年含恨而亡。

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天聰汗皇太極(努爾哈赤之子)率大軍攻打錦州和寧遠。袁崇煥統領軍民奮起反擊,獲寧錦大捷。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軍進逼京城(今北京)。戍守邊關的袁崇煥得到軍報,心焚膽裂,奮不顧身,星夜馳援,統率諸路援軍重創後金軍於廣渠門外,解了京城之危。

袁崇煥之功,史不可沒。

——崇禎帝誤中“反間計”,袁崇煥平臺入冤獄

皇太極兩次兵敗,父親喪命,與袁崇煥結下深仇大恨。在進犯京城之戰中,皇太極利用明軍俘虜,巧施反間之計,陷袁崇煥“欺君通敵”之罪。

崇禎帝受朝廷閹黨之惑,聽信謗言,又誤中皇太極“反間計”,誘袁崇煥到平臺“議餉”,將其逮捕入獄。

——慘遭磔刑,千古奇冤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公曆9月22日),袁崇煥慘遭磔刑而死,年僅46歲,正值年富力強、為國效力的大好年華。一顆耀眼的將星就這樣倏然隕落。

磔刑是一種最慘烈的酷刑,也叫凌遲之刑、剮刑,民間謂之“千刀萬剮”。

更為痛心的是,袁崇煥為保衛京城而死,但京城百姓卻不明真相,還認為他“通敵賣國”,甚至圍觀刑場,加以唾罵。……

崇禎帝錯殺忠臣、錯殺功臣,釀成曠世悲劇,預示了明王朝的最終滅亡。

袁崇煥被錯殺、冤死,迄今已有389年的歷史了。我總是在想:袁崇煥他瞑目了嗎?


一眼千年58


當年,明薊遼總督袁崇煥鎮守遼東,與崛起的建洲女真努爾哈赤部兵峰相見,彼此皆有勝負!

曾取得寧遠大捷,錦洲大捷等戰鬥勝利!

但當時的形勢是,努爾哈赤己統一女真諸部,除關外遼東,黑龍江流域全部歸附外,海東女真,現在的庫頁島(俄羅斯境內),也聚集在了努爾哈赤的旗下!

後金勢力如日中天,已尾大不掉,可書生意氣的袁崇煥根本沒有到努爾哈赤,己成為一個兇惡的猛虎,還天真地向崇禎皇帝保證,五年內肅清遼患,搞掉後金政權。

可悲的是,崇禎皇帝剛烈多疑,不容臣子說話,如意見相左,輕者治罪,擺官回家,重者抄家滅族,斬首處死。

如此的帝王,議政時眾大臣禁如寒憚,誠惶誠恐,不敢多說半句話!處死袁崇煥時,崇禎說眾卿家有何異意?眾人默然無語,怕擔罪責,崇禎大手一擺,凌遲處死!不用再議。

有想為袁崇煥說話的大臣,為了自保,默然無語!一個人說了算的朝廷,剛腹自用的皇帝,國家若不敗亡,那無天理!

人不作不死,明朝的滅亡,於崇禎帝的性格與大事上的處理,有著很大的關係!

雖然平時崇禎節衣縮食,有中興大明之志,但沒有曹孟德的識人之能,也沒有劉備的刁買之才!在位其間,君臣沒有親近之感,卻有著相互猜疑忌恨之心!這就是在大事決斷中,出現重大失誤,國家滅亡對其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皇太極繞過明軍防守嚴密的錦寧防線,繞道遼西進入己結成同盟的蒙古國,由防守薄弱的薊門入關,攻打到北京城是,袁崇煥提兵星夜趕路,在金兵之前到達北京,由於人困馬乏,要求入城休整!

崇禎起疑,認為有異志,心存戒心!

加上漢人范文程之謀,皇太極屢屢派人勸降袁督帥,都被袁崇煥嚴詞拒絕,有時直接把滿人使者殺掉!但這起了作用,被疑心很重的皇帝認為與滿清同謀,想謀取大位!

皇太極的反間計眞的成功了,愚蠢而又剛烈的崇禎皇帝把袁崇煥逮捕入獄!以至一年後,以專恃欺隱,私自斬帥等罪名,處以磔刑!

處死當日,將督帥五花大綁,推至午門,開膛破肚,剖腹剜心,凌遲處死!

劊子手把割下的寸肉,用咯鐵咯熟,賣與圍觀的群眾,不明真象的人們,認為是漢奸,出賣了國家與民族,袁是罪人,爭相買肉食之,五臟也被寸斷賣之,無知之人買之,和酒生吞!

一代忠良,有為名將就這樣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可悲可嘆!

袁崇煥是有一些錯誤之力,但功大如天,如此處死良將,崇禎是自毀長城!

袁的根本錯誤是持才傲物,錯殺了在滿清後方皮島的大將毛文龍!這是金人無後顧之憂,專心進攻大明!這個錯誤非常歷害!

在北京城被國是,袁崇煥沒有與金兵直接對陣交兵,是正確的,四方明軍根本不是八萬虎狼之師的清兵對手!

引到城牆高固的北京城,消耗其戰鬥力,然後各地勤王兵至,與其交戰更有勝算!其結果正實袁崇煥的戰略方針,非常正確。

但多疑的皇帝卻誤解了,深恨之,認為是想篡權謀位,就下詣殘忍地處死了一代名將!

悲也,哀也!

這裡重溫一下,將軍就義前的後倆句詩詞,讓人們認識英雄的胸懷!

一一

死後不愁無良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英雄兮!壯士兮!

大漢英雄命運悲,

後人嘆息慕英名。




秀才說歷史


做的漢奸事自然沒好下場,千刀萬剮又成北京名吃“片鴨”,當然慘!

在袁吹子們心中,明朝氣數已盡,崇禎殺了袁崇煥,這是在阻礙歷史進程嘛。

細數袁崇煥的功勞:

功勞一,在明廷已得知蒙古部落在崇禎元年投靠後金的情況下,崇禎二年關外大飢,袁崇煥瘋狂賣糧(布米易柴薪,根本不是袁吹子們意淫的買馬)給蒙古人,不能餓死了這些後金的協軍,說不定後金還可以通過蒙古協軍獲得明軍的糧草,這樣可以幫助敵人渡過饑荒!結果袁大糞抗辯時自己嘴漏了,“各夷共謂:室如懸磬,不市賣一二布匹於東,何由藉其利而餬口?”(《明清史料甲編》第八冊)。蒙古人把物資“市賣與東(東,後金)”,袁大糞狡辯蒙古人是為了賺取差價便於買糧餬口。自然崇禎大怒,“西夷通虜,譏防緊要。奏內各夷市賣布帛於東,明是接應,何以制奴”!按照《國榷》的說法,袁大糞為了不餓死敵人賣糧乃至“邊儲始竭”!

寧遠搃兵滿桂塘報束伯二部三十六傢俱歸於大清——崇禎元年六月

而喀喇沁這些人一向兩頭吃好不安分,甚至在寧遠之戰時,也趁火打劫。對這類,能提供有限的“人道救援”,不至於餓死就已經很寬大了。而“偉光正”的督師對敵人表現出了十分的“仁慈”和“友愛”!

遼東經略高第報西虜乘奴入犯率二千餘騎犯平川三山堡等處趙率教率兵御之前後斬虜首級八十三顆獲達馬一百五匹又犯中後所副將楊應乾率兵追至高臺堡斬虜首級二十顆獲達馬七十匹得旨屢報捷音朕心嘉悅袁崇煥已升僉都御史滿桂趙率教實授總兵加都督同知左輔等俱著查明優敘所發犒賞銀十萬兩聽經臣分給寧遠前屯兩處軍士督臣出關援兵既集當相機調度逐虜過河各路口尤宜嚴加防護無致疎虞——《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八》,天啟六年二月

袁大糞的所作所為,連“水太涼”都瞧不起,在自己的《牧學齋初集》中《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孫承宗)行狀》,“公(孫承宗)駁之曰(駁斥遼東巡撫丘某的以夷制夷):往以弔喪愚奴而為奴愚,以買米愚束為束愚”。

功勞二,消耗明朝資源。袁崇煥上臺二築錦州,將朝廷大量資源砸在遼西走廊。想想遼瀋戰役,國軍的飛機大炮都打不通到錦州的路。

功勞三,削減關內防務。提出要精兵簡政,不過簡的是友軍的!

崇禎二年薊鎮缺餉鬧兵變,連總督喻安性都下課了,後由劉策代替。關內各督撫清汰,制定了各鎮的兵餉(戶部尚書畢自嚴《覆戶科題覆新餉出數疏》,五月底具,關寧軍、薊鎮新兵、天津、東江等處軍費預算共為513萬不含閏月)。

薊鎮兵,分為舊兵和新兵。舊兵,由原九邊舊餉供給;新兵有三萬多(不是新入伍的),由新餉(遼餉)供給。由於遼事起,遼餉費用日益增加,也就挪用侵佔了不少九邊舊餉,所以薊鎮為彌補兵員不足,就用遼餉供給了一些新兵。

關臣(都察院巡關御史方大任,簡稱方關院)疏稱,舊兵歸舊營食舊餉,新兵歸新營食新餉……萬曆年間臣部老庫猶有銀八百萬,冏(太僕)寺老庫亦有銀一千二百萬,那(通挪)借應急陸續殆盡,迄今帑藏一空無可挪借。兼以遼左被兵,舊餉x項多被新餉暗侵,隨致正額日縮而愈稱不足矣。——畢自嚴,《登答方關院薊密永三協兵餉疏》,二年八月初六具

六月,東江斬帥,東江定員四協共二萬八千人(月錢七錢)。

八月,袁崇煥假惺惺的要給東江增餉(增餉後反倒斷糧了),東江定員二協共二萬二千人(表面上由月錢七錢提高到關寧軍標準,一兩五錢),東江軍餉由24萬增至43萬!由此再次調整編制要求把薊鎮新兵(大概月錢一兩一錢)由三萬砍成一萬二(東拆西補做假賬湊成四百八十萬政績,崇禎愛錢嘛)!

今關臣謂(薊密永三協)舊兵缺額三萬三千六百有奇,新兵僅有三萬三千三百有奇,若以新數而補舊數,數適相當,良為有見。至督師則欲以新兵一萬二千為額,兵部又欲以新兵一萬八千為額,統候聖明裁定歸一,臣部惟有照數措發,按期給發而已。——《登答方關院薊密永三協兵餉疏》

那些糞吹子們打滾,把“新數補舊數,數數相適”給吃掉了,意淫出是朝廷裁掉這三萬新兵,讓袁大糞買單收留了薊鎮不要的渣兵一萬二!而“新兵歸新營食新餉”,這三萬本來就全是遼餉供給的!糞吹子們連什麼叫新餉舊餉,傻傻分不清。更何況畢自嚴五月具的《覆戶科題覆新餉出數疏》中明確記載薊鎮各都督的汰定兵餉,這三萬新兵正是薊鎮各督撫汰定後確定的。

九月,劉策表示督師的經制太少,西協請求加編七千。

臣草疏巳接薊遼督臣劉策分屬新舊糧銀一揭,內稱薊鎮新兵除督師經制(重點,督師經制)一萬二千一百九十名之外,再選七千八百十員名駐劄西協,俱支新餉。——畢自嚴《覆督師題各鎮兵馬錢糧經制疏》,九月初三具

最終東江定員一萬八千人(實際兵員並未減,還是二萬八),給薊鎮又加了六千新兵編制。

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之兵,當毛文龍時,號為十五萬,實四萬二千耳;厥後,道臣王廷試定為二萬八千,前督師袁崇煥初令旗鼓徐敷奏點閱,仍照二萬八千之數;繼欲合四鎮之兵,止用遼餉四百八十萬,故經制定止二萬二千有奇;後又以薊鎮原定一萬二千之外,欲加六千,故又損河東之四千,而更為一萬八千有奇。然海凍不通,兵未簡定,島中至今現兵存二萬八千也——《崇禎長編》,三年二月

這麼一折騰,最終薊鎮的瞭望臺兵幾乎清汰乾淨了!

吏科給事中祝世羙以敵兵出境,四城俱復,捷勝之後當急修乘時之策,因陳四事,曰:……去冬入遵之役,由於臺兵盡汰,瞭望無人。今宜速添夜役,重賞死士,得彼情形,可以預吾佈置——《崇禎長編》,三年五月

此外在崇禎元年底,天津也被清汰不少。對登萊,趁機以不設巡撫為由,由撫鎮改為協鎮(降級並減員)。

近見津門預計本色疏內,督師議兵止以十萬五千二百八十名為額,是已裁去二萬八千名,所省不貲——畢自嚴《召對面諭清查遼左缺餉疏》,元年十月三十日具

功勞四,縱容甚至貪餉。袁崇煥被殺後,立即被畢自嚴舉報“空月馬乾”。

今查關寧重地兵缺至二萬三千有奇,自應陸續召補。馬騾缺至三萬(後查入衛倒斃馬騾僅二萬),此自冏(太僕)寺事。原無所謂馬乾買馬之說也,即有空月兵餉,草料銀兩例應照數按月清查報部還官,此各鎮相沿之定也。關寧空月馬乾之數,創於袁崇煥。臣部初亦謂其即能滅奴,姑不爭執,以鼓恢復之志,不虞荏苒經年而馬匹尚未完,馬乾尚日支也。——畢自嚴《覆兵部議關寧曠銀買馬疏》

關寧軍缺員二萬三千,敢情袁大糞入衛部隊全死光了!而且關於馬騾,其實在二年五月《覆戶科題覆新餉出數疏》的初步預算得,本來畢自嚴提供的豆料馬乾僅供近五萬馬騾(“視今日見在之馬騾而言”),而袁大糞卻造冊了近六萬馬騾。而斬帥後再次調整編制中給東江虛設馬營,還要求先運送豆料。而畢自嚴以為多餘的馬乾是用來買馬(“先是,罪督袁崇煥初定關寧經制,議以虛懸馬騾,預支實在料草以為買馬價值之用”,畢自嚴《覆節曠盡扣買馬壓欠終無補期疏》)

此外,袁崇煥以市馬錢為由,挪用了十多萬的撫賞錢,最後還是由畢自嚴代為填補(袁大糞編制的軍費預算中居然不含市馬錢),甚至在下獄後京城謠傳袁大糞用“市馬錢”賄賂孫承宗幫忙求情。

斬帥後,以制正東江為名,欲將東江移鎮於遼南,於是在東江“擬設馬兵營十營”,其實島上馬毛都沒有(“又謂督師制正東江疏內原欲用島兵於陸,故為之設馬設料。但買馬既艱,航海不易,島兵移陸尚未有期,而料豆先自勞擾。不如俟有次弟而後運科未也!”,畢自嚴《覆督師題各鎮兵馬錢糧經制疏》)。

還報告給崇禎“合四鎮官兵十五萬人馬八萬匹”!

功勞二三四,合起來就是加速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

估計袁崇煥這人不喜歡顯富,什麼錢財都往東莞老家搬。《人民的名義》開頭的趙德漢抄家,住家很一般啊,吃得也一般。深挖,別人有豪宅,有一面牆一個冰箱一張床,深藏不露啊!

寧遠抄家“家無餘資”,只有皇賞物,有妾和侄兒,外加僕人15人(最後僕人全同罪流放);東莞老家不動產(房屋、田地、魚塘)5000兩,還抄出鹽本!!!天啟四年,袁父死了,袁窮得連回家奔喪的路費都沒有(“七年中,臣之嫡兄崇燦喪矣;嫡叔子騰喪矣;堂兄生員崇茂,育於臣父為猶子者,今亦喪矣。諸喪暴露,各有家口,俱待食於臣父。臣父非有厚產,不過終歲拮据。今臣父已矣。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諳事,諸一切生待養而死待葬者,俱靠臣一人。臣自為令至今,未嘗餘一錢,以負陛下。昨聞訃之日,諸臣憐臣之不能為行李,自閣督撫以下,俱醵金為賻”,見《三乞歸假疏》),才幾年光景袁家就家產翻番當了鹽商!(鹽本一項,需要鹽課司追查)

功勞五,遣散援軍,放敵入京。薊州城在其縣誌以及陳仁錫的《無夢園初集.山海紀聞》中都有記載,北靠山(府君山)南臨河(漕運河——州河),後金只能從東北方向而來,必須經城南大道才能到達京畿的三河等地。本來劉策等已率援軍趕到了薊州城去堵截,結果袁崇煥一來,把劉策(劉策黑鍋背到斷頭)等通通打發到後方,為皇太極突入京畿掃清了障礙。後來弘光的吏部尚書徐石麒大罵袁崇煥在薊州城“牛酒犒勞”皇太極。這“牛酒犒勞”的解釋雖然不靠譜,但說明徐石麒也實在沒有其他靠譜的解釋來說明袁大糞在薊州城“遣散援軍”等奇葩行為。

“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甚至殺東江毛文龍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許,遂嗾奴闌入脅款,仍戒以弗得過薊門一步,崇煥先頓甲以待。是夕敵至,牛酒犒勞。夜未央,敵忽渝盟,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其後。”

——黃宗羲《弘光實錄抄》轉引自全家殉國的民族英雄徐石麒疏

大清兵以駐通州十里之外京師尚無偵探移書問兵部侍郎申用懋荅以[止聞在薊不聞在通]而莊戶蔣玉等四人親見——崇禎二年十二月

敵既過境,袁大糞自管自己繞道也不管後方是否知道。節制遣散各援軍時,連敵過境後如何相互通信告知,壓根沒想!

功勞六,封鎖、餓斃東江。袁崇煥改餉司搞海禁,直接掐斷東江經濟命脈,由此引誘脅迫毛文龍。在袁的管理下,比如斬帥後命登萊發十萬糧“以濟冬春”,“買發遲誤”僅發了二三萬,最後僅有數千到(官僚集團貪了不少)。甚至搞得東江有的地方從九月就開始斷糧了,讓東江完全沒有戰力(飯都吃不飽打個剷剷戰),由此極大的配合了皇太極入關。對皇太極的協軍好吃好喝的供著,不能餓死;對於友軍,就是直接毀滅!袁大糞對歷史進程清楚的很!

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一鎮(東江在斬帥後改名),其兵民俱陷蕃歸正之人。去年袁崇煥經制其軍,定二萬八千員名,後又改為一萬八千。而旗鼓徐敷奏先往清理,實遵登州道臣二萬八千之說,島兵至今未知已減一萬也。今敷奏稱,在島人民及老弱、婦女尚兩倍於此,則不下八九萬人,而糧餉久已乏絕。即以兵言之,旅順口、廣鹿、長山、石城、獐子、皮鹿諸島,有自去年九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一月缺米者。惟長山島一營可支至今年二月耳。即減其兵,而猶是民也,寧可坐視其死?且未經明汰,厯日已深。前崇煥今登州運買十萬以濟冬春,而收買遲悞僅發二三萬,其達於島者不過數千而已!惟在皮島者,尚可與鮮人交易支吾。而各島遠在二千里間,每島屯種腴者不過千石,瘠者不及數百石。民既再倍於兵,即照兵給廩,猶苦不足,況兵糧已久絕乎?……——《崇禎長編》,三年二月

功勞七,吹牛皮忽悠崇禎。什麼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在一系列袁吹子的“大捷”下,後金一路“敗逃”,從京城東北,“敗逃”到南海子(北京南苑),再“敗逃”到更南的良鄉固安。清朝有個叫楊應琚的,在清緬戰爭中就忽悠乾隆一路報捷。結果乾隆翻地圖,咋越捷越深入!崇禎就該信袁崇煥,這樣皇太極可以早點把關內搞殘破大失人心!

“五年復遼”算什麼,估計修煉了天罡嘴炮神功,對明熹宗鼓吹屯田——“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擒”,相比之下“五年復遼”還謙虛了點。

總的來說,崇禎不識時務,苟延殘喘而已,早就上吊投降,讓後金早點入關!袁崇煥英明,種種作為順應天意,讓犬清早點入關。

順便加句。糞吹子們鼓吹《明實錄》、《三朝遼事實錄》等被滿清修改過,那麼滿清為什麼不把這些改得與《明史》統一口徑反而禁燬?!






晃天下


袁崇煥,是明末經略遼東的著名將領,後被皇帝處死。此人一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勇武過人。但是,最後卻落得凌遲處死,可悲可嘆。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廣東東莞石碣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本一文人,後毛遂自薦,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當時的兵部尚書兼遼東督師孫承宗的器重,後鎮守寧遠。其人有勇有謀,在對清軍(後金)的戰鬥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但是由於宦官專權,不得魏忠賢的歡心,自請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繼位,重新啟用袁崇煥,後於崇禎二年(1629)擊退皇太極。曾經帶兵解京師之圍,又矯詔殺死時任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魏宗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又遭皇太極實施的反間計所乘。最終被朱由檢冠以與後金有密約的罪名,凌遲處死。

袁崇煥一代抗清名將,雖然曾經戰功彪炳,但是一生卻頗有爭議。有人說他是真正的抗清戰將,有人說他是剛愎自用的莽夫,還有人說他是通敵賣國的叛徒。

清太祖努爾哈赤曾評價:“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乾隆皇帝也有評語:“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明代官員、學者王在晉在《三朝遼事實錄》中說:“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解圍,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有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梁啟超有評語:“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從上面的評價中可以看出,歷史對袁崇煥未有定論。但是,其人曾有戰功與社稷,而罪未明殺之,不亞於自毀長城。晚明之政治難清,可見一斑。

袁崇煥有《袁督師遺集》存世,後人編輯有《袁崇煥集》。


抱香樓主


對於袁崇煥的死,大致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袁崇煥是當時抗擊清軍最有力的一把尖刀,有他在至少可以保證北方几十年的安定,可惜蒙受冤屈,最終落得個千刀萬剮的下場;另一派則認為他擅離職守,並且擅自誅殺毛文龍,私通後金,是個不忠自大之臣,該殺。

那麼就分析一下,袁崇煥的死到底慘不慘。

先說擅自誅殺毛文龍

袁崇煥與毛文龍都是明朝末年的肱骨之臣,他們在當時分量就如同清末的四大名臣。國家危難之時,仰仗的就是這僅有的幾位大員,所以當時舉全國之力,軍隊、糧餉都是優先供給,而且他們還有在邊疆行使緊急軍令的權力。



雖說袁崇煥在北方有特權,但特權並不代表你可以濫權。殺毛文龍就是袁崇煥走的一步錯棋,在崇禎皇帝眼中你就已經在濫權的邊界上游走,是個不安定的因素。

毛文龍在東江一帶駐守,憑藉自己是四朝老臣,鎮江大捷、薩爾滸大捷這幾場硬仗更是打出了他末代救星的威名。而袁崇煥當時的仗也沒少打,所以兩個人雖然是一個陣營的戰友,但鋒芒都太過尖銳,註定不會和諧共處。

人一旦有了功,不狂也會飄。“上帝欲其毀滅,必先使其瘋狂”這句話是一點也不假。

袁崇煥與毛文龍兩個“狂人”誰也不服誰,而且袁抓住了毛文龍耗費軍餉數目過大的小辮子,屢次向朝廷呈遞奏章,懷疑他中飽私囊,要求派欽差徹查賬目。於是兩個人的“奏章口水戰”就拉開了。

看著同是力挽狂瀾的兩個大將,還得靠他們去抵禦後金的進攻,而且把他們其中的任一個拿下都會導致一家獨大,這樣的場面是熟讀帝王之術的崇禎最不願看到的。所以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索性讓二人鬧不和,封疆大吏鬧的越僵,皇帝才能過的越安穩。

正當崇禎為自己打的小算盤沾沾自得的時候,萬萬沒想到袁崇煥有那麼大的膽子居然把毛文龍給斬了。

雖說毛文龍囂張,在袁崇煥面前經常嗤之以鼻,或者頂撞他、唱反調,但二人終歸是崇禎的家臣。就好比主人的兩隻愛犬,犬甲因為不滿犬乙吃的太多,在主人出去遛彎的間隙直接給咬死,主人能不生氣?



毛文龍確實有過錯,但罪不至死,就算當斬也應該由皇帝親自下旨,但袁崇煥直接在閱兵的時候安排刀斧手將其就地正法。先斬後奏這件事讓崇禎很是牙痛,但北方的軍事重任在他身上還得留著他,秋後算賬也不是不可能。

再說他擅離職守,與後金勾結

在剷除了毛文龍之後,袁崇煥已經是北方兵團的最高統帥,領著祖大壽、趙率教等一干人等分別駐守在薊州、撫平等軍事重鎮。

可是如此嚴密的軍事部署還是被金兵給攻破了,十萬鐵蹄一刻也不停歇,直接奔著北京城就去了。袁崇煥看著自己的防線被金兵攻破,京城危在旦夕,顧不得請命,也帶部隊前去救援。

自古將軍覲見皇帝,是要卸甲解帶、行大禮的。可是當時戰事緊急,軍隊又經過長途跋涉,所以袁崇煥就想讓皇帝下旨打開城門,將士進入城中修整。

崇禎聽到這個請求十分惱火:其一將士身穿甲冑進入京城,如果你們圖謀不軌該當如何;其二防線如此嚴密,後金軍隊能夠衝破,其中是否有鬼,如果袁崇煥叛變打開城門,引金兵進城怎麼辦。



在打退金兵後,朝中上下充斥著流言蜚語。例如袁崇煥與後金勾結,放縱入關;為請示朝廷,擅離職守,欲進京圖謀不軌。

在這些議論之下,崇禎也看出他的狂妄,認定不能久留,索性就將他拿下。

所以,袁崇煥的死確實慘,慘在明明禦敵有功卻被凌遲。然而這個後果也是他為人不懂圓滑、行事太張狂導致的。

歡迎各位評論交流,查漏補缺。

老衲法號是道濟


袁崇煥的知名程度很高,大家都知道。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自薦到遼東任職後,孫承宗器重他,讓其鎮守寧遠。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辭官。崇禎帝當皇帝后重新啟用,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趁機使用反間計,袁崇煥被崇禎帝凌遲處死。


袁崇煥的死確實慘的原因

第一,功勳卓著。袁崇煥一生可以這幾個詞總結:經營遼東、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憤而辭官、重新見用、殺毛文龍、己巳之變、下獄處死。

經營遼東。孫承宗在遼東期間,孫承宗採用袁崇煥的主張建議,駐守寧遠。安撫軍民,整備邊防,功勞顯著。1626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城,袁崇煥派羅立指揮西洋巨炮,打得金軍潰不成軍,金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最後努爾哈赤不得不下令撤兵,袁崇煥取得了寧遠大捷。

1627年,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圍攻錦州。後金軍又分兵攻寧遠,袁崇煥等用炮轟擊金軍,金軍不能攻下寧遠,從寧遠撤退後增加對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而且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撤兵,取得了寧錦大捷。1629年,擊退金軍,解京都之圍。

第二,被陷害致死,死得冤。根據《明史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記載:“時所入隘口乃薊遼總理劉策所轄,而崇煥甫聞變即千里赴救,自謂有功無罪。然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朝士因前通和議,誣其引敵脅和,將為城下之盟。”當時解京師之圍,反而被說與敵方勾結。

後來,根據《明史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記載:“方崇煥在朝......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輩謀興大獄,為逆黨報仇,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二事為兩人罪......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被魏忠賢遺黨報復,再加上皇太極反間計,被凌遲處死,而且,抄家的時候,竟然家裡啥都沒有。

努爾哈赤評價袁崇煥:“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可見對於袁崇煥的能力的認可。乾隆帝評價袁崇煥:“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對其是憐憫,可惜,是認可袁崇煥的。

所以說,袁崇煥是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