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曾經的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已經變成了一年河東,一年河西

甚至是一天河東,一天河西!

看似是數字上的變化,卻可以看到大時代下的熱點輪換速度之快,讓人咋舌。

如果說曾經的房地產成為當之無愧的吸金產業,造就了眾多的億萬富豪和明星企業,那麼隨後的互聯網經濟讓阿里、騰訊這樣的大數據企業成為無冕之王。

那麼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那就是大農業!

這不是一廂情願

而是背後的資本在印證這個不爭的事實!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馬化騰等大佬們都把目標投向了農業領域!

這是偶然麼?

不是!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早在2008年一份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佈報告指出,中國農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如果以農業增加值比例、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三項指標計算的話,2008年中國農業水平與英國相差約150年,與美國相差108年,與韓國相差36年,農業現代化已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

這幾年,國家對三農的重視和扶持比重越來越大。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資料,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的比重已經第五年連續超過50%。國家對“三農”投入的持續增加,實現了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

更核心的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的頒佈,重要三農路線的制定,都事關9億農民、千萬農人人的錢袋子、生存法則。

確實,現在農業的火熱程度已超過了前幾年的房地產。

這不,具有敏銳嗅覺的房地產商又來追熱度了!

其實,地產與農業,二者在本質上極為相似。

一個是運營城市土地,在建造用地上蓋房子賣給客戶,經過對土地的炒作變動房產的價格。

一個是運營鄉村土地,在耕地上種植農產品,再將農產賣給消費者,經過品牌包裝和全新的出產形式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這麼看來二者都是在向土地要盈利。

既然這麼“有緣”,房地產商跨界做農業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了。

這不,近幾年各房產大佬紛紛投巨資玩起了跨界農業。

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玩的!

華潤置地:創新方式做農業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近期,華潤置地攜手中國農科院中環易達,進軍現代都市農業。

9月7日,華潤置地宣佈創立耕雨品牌,以智慧農業為內容,從涉及到消費者的各個生活場景出發,規劃了以“農業+商業”(農夫計劃)、“農業+社區”(農園計劃)、“農業+產業”(田園計劃)為立足點的三種不同的產品線。

“農夫計劃”即將農業融合到商業和寫字樓空間中,為白領、親子家庭和青少年提供可以親近自然的都市農場,使得人們能夠在都市中體驗到像農夫一般耕耘收穫的樂趣。

“農園計劃”即打造新型住宅農業化社區,將農業與日常生活深度結合,實現都市人歸園田居的美好憧憬。

“田園計劃”將建設農業特色小鎮,以現代科技打造高效農業生產系統;同時配套相關生活服務設施,打造田園生活社區與田園教育社區;並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及自然風光打造養生體驗中心、設置綠色休閒體驗活動。

這三大產品線的目的是用創新的產品對傳統的農業生產、銷售和消費方法加以改進,以此衍生出多種盈利模式。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中糧:中國第一個世界級智慧農場

中糧智慧農場是中糧聯手中國農科院打造的重點農業項目。

中糧是想將智慧農場建設成全球第一個高度集成人工光植物工廠、食用菌工廠、多層葉菜工廠、新能源、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智能化等技術的農業綜合體。

其中,垂直農業種植系統、漂浮栽培系統、自動苗床細葉菜種植系統、溫室精準控制系統、人工補光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萬達:養豬賣茶齊發力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2015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來到貴州丹寨縣,想試圖通過扶貧的形式進軍農業板塊。

初心很好,但歷經一年多的摸索與調研,相繼放棄了養豬和種茶。

王健林說:“當我們調研了國內的5大養豬企業發現,都沒有掙錢的,基本是一年掙一年賠,那十年下來不就為零了嗎?沒有利潤,怎麼搞下去?”

一年多的養豬賣茶事業就此結束,萬達的農業夢短期怕是實現不了了。

這四大房地產巨頭玩農業可以說是各有新招,那跨界農業還有哪些新玩法呢?

一、玩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中國農業的新趨勢!未來做生態農業可以賺錢的更多錢、取得更多的成功。

在跨界生態農業領域,很多人都把丁磊“丁家豬”的案例比喻生態農業的賺錢典型樣板。

這些人還真是眼光獨到。

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未來生態農產品將會成為市場剛需,所以說,跨界做生態農業正當時。

二、玩民宿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民宿行業的火熱不言而喻。

跨界做民宿對於地產集團、酒店集團具有天然的優勢。

房地產與民宿業結合,是一個較為雙贏的選擇。

一方面是民宿行業對於物業的依賴性極強,房東毀約、村民抗議等壓力較大,而房租在民宿經營成本中也佔據了極高的比例。

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急需拓展新的發展方向來突破瓶頸。

而對於酒店行業來說,目前,傳統酒店尤其是經濟型酒店表現欠佳,酒店集團也開始尋求轉型。

大型酒店進軍民宿行業,其深厚住宿業管理經驗、運營能力以及品牌效應,對於轉型發展名宿是非常有利的。

三、玩農產品品牌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農產品銷售問題對於農戶而言就是一個難題,所以說,跨界做農產品營銷不僅僅是一個機會,更是一種情懷。

潘石屹為解決家鄉蘋果滯銷問題,代言“潘蘋果”。

“潘蘋果”一斤售價約15元,以盒裝12粒“潘蘋果”大小衡量,一個大概賣到7元錢。顯然這些水果的售價是普通同類產品價格的數倍以上,這被業內解讀為潘石屹在用賣房子的方式賣蘋果。

眾多周知,潘石屹最擅長的就是提升利潤空間,其如此幫家鄉人賣蘋果,可謂營銷大師的本色代言。

同時,工礦業和城鄉生活汙染向農業轉移排放,導致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下降,同時由於化肥、農藥長期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造成農業面源汙染日益嚴重。

這幾年,國家對三農的重視和扶持比重越來越大。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資料,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的比重已經第五年連續超過50%。國家對“三農”投入的持續增加,實現了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

更核心的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的頒佈,重要三農路線的制定,都事關9億農民、千萬農人人的錢袋子、生存法則。


農業何以成為房地產行業後的吸金新風口?!


總之,農業的確是個大市場,跨界做農業,“前途”無限。

農業這條路佈滿荊棘,只有堅持到最後,做自己擅長的,才有可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