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孫皓暉所著《大秦帝國》,可信嗎?

四節蝦


從文學作品的層面來說,書的確寫得非常好,恢弘大氣,筆力沉雄。以春秋戰國為背景,以秦國為主角,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亂世之中,見經天緯地之大材與氣魄,將中華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書寫的淋漓盡致,讀來熱血沸騰,使人神往。

此書,我有全集,書看了一遍,電視劇看了一遍。個人覺得是超越了二月河的那些歷史小說,在這幾十年來說,應該算是歷史演義小說的一個高峰。無論是語言,謀篇佈局,情節設定,人物塑造,還是其中包含的豐富的歷史知識,百家的思想爭鋒,或者是先秦地理方面,民情風貌等都非常值得讚賞。


但是,這個系列的思想侷限也是很明顯的

首先,他一開始就將秦國抬得有點過高

這個倒是有點類似於《三國演義》中的對蜀國的態度。這在開始就並沒有將其放在七雄並列的位置上去,所以,其他諸國的有過的光輝被一筆帶過了,而對秦國則抽絲剝繭,不斷的在建構其成功的邏輯。

其次,在深度法家時似乎有意貶損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

尤其是儒家,作者對其似乎非常不爽,筆墨之間將儒生看著是迂腐和稀泥一般,沒有用春秋之筆正視一下。同時,對於焚書坑儒,也似乎有略作辯解的傾向。


最後,為了情節更加精彩,對於一些重要史實做了篡改

在這一塊我就差點被誤導了,比如寫大將王翦南征百越,收復南中國,裡面還設置了嬴政來到嶺南,王翦還和嬴政有一段對話,意思是一定要守住南中國,不能讓其遊離於中華文明之外。最後寫到王翦老死南國,秦始皇讓趙佗如果北方遭遇戰亂,就挖斷南粵古道,不要去北方回防的情節。寫的很精彩,但從史實上來說,其實是不符合的。所以,也是其侷限。

不過,總得來說,這套書還是很值得一看的,不會讓你失望,不過對於歷史直男癌來說,將其做為學術書籍來看,那就可能會遇到些磕牙的地方了。


李藝泓


孫老的《大秦帝國》全集我都看過,2010年用DVD看的第一部黑色裂變。等了好多年才出第二部,然而等來的卻是失望。索性拋開影視劇,買來全套《大秦帝國》。一口氣看完。



來說說我對這部歷史鉅著的感悟。跟隨孫浩輝的筆墨來到戰國時代。以秦國的興亡為主線串聯起整個戰國時代。瞭解那個時代的軍事,文化,政治,社會等等,可以說包羅萬象。在那個鐵血紛爭的時代,儒家思想是被遺棄的,無論是君王或是士人都不屑一顧。因為儒家思想倡導的是復古,為我獨尊的人治思想。

在書裡邊有幾場大論戰寫的很好,有一場是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的正面碰撞,孟老夫子直接被駁得啞口無言,直叫孟子請殺之。最教人拍手稱快的一場是張儀罵孟子的那段直接把儒家思想說的一文不值,體無完膚,虛偽至極,孟子也氣得吐血。還有很多各方面的辯論,這些辯論就是放在當下也很有借鑑價值,比如講法家的,為什麼古人要費那麼大勁變法,法家的理論依據是:惡,人之本性,因人有惡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財貨土地之爭奪,生而貪慾,才有盜賊暴力與殺戮,生而有奢望才有聲色犬馬,人性之惡必以律法而俊正,以法治防範惡欲,以法治疏導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孟子之道,性本善,將治世之功歸於人性之善,將亂世罪責歸於法墨兵三家,無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與復古之論,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縱容惡行矇蔽幼稚,真正的大偽之言!想想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前就能提出這樣富有哲理的法家理論,真了不起。



第一部黑色裂變,講述的是秦國由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通過變法,歷經艱險與磨難變成一個後勁勃發的國家,現在的話說就是改革開放20年的努力,小有所成。在那個沒有被儒家思想侵染的時代,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鐵血紛爭,戰爭是家常便飯。知道了什麼是陽謀與陰謀。陽謀就是正大光明的,堂堂正正的打敗你,粉碎你,使你藏無所藏,躲不可躲。只有站在陽謀者的一邊。陰謀卻是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方法或手段達到一己之私的目的。這是見不得光的,也不被人稱道的。商鞅的變法就是陽謀,而以甘龍為首的復辟勢力就是陰謀的較量。陽謀者有膽識與魄力,陰謀者的一切手段都是陽謀成功的階梯,反之亦然。商鞅的結局是悲劇的,五牛分屍而死。正如他所說“我身雖死,法治得以延續,死而無憾。”反過來商鞅逃避死亡,秦內亂,秦法消亡,他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死是商鞅最好的歸宿,如何死法倒無所謂。商鞅對秦帝國在統一的大道上打下第一個堅實基礎,沒有他,秦國也許就消亡了,還談何統一天下。





第二部國運縱橫。講述的是秦國通過變法後,實力大爭,準備東出逐鹿中原時,卻招到山東六國的封鎖,秦國開始了反封鎖的這樣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湧現出兩個天下級的縱橫家,張儀與蘇秦。張儀執秦國一顆相印對抗蘇秦所執的六顆相印。秦以一敵六而能取勝之。不得不說秦國,秦人厲害。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戰場上的血腥暴力,廟堂內的運籌謀劃。對抗時毫不留情,私交情誼卻談笑風生。湧現出的戰國四公子,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各有各的才華橫溢,各有各的逸聞趣事。再加一個他們的老大哥蘇秦,五人串連起燕趙魏楚齊韓六國與秦國的對抗。雖然從各方面看六國聯軍都是優勢,然而通過秦國的齊心對外,各種分化,各個擊破。最終總是取得勝利。此時是秦變法後第二位君主秦惠文王嬴駟。他雖然車裂了商鞅,但商鞅創立的法治他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剷除復辟,鞏固根基,分化六國,西取巴蜀,北擊義蕖,東站韓宜陽,南取楚房菱。為秦國的崛起打下了厚實根基,財貨,土地,人口大大充實。秦國曆兩代變法,法統根基更加牢固。



第三部金戈鐵馬,講述兩位國君,秦武王贏蕩,他東出周舉鼎而亡,在位四年。主要講述秦武王的弟弟秦昭襄王嬴稷,與其母親宣太后執掌秦國與六國大戰。此時的秦國已經是超級強國。國力與其餘六國不可同日而語。經過深撤變法得秦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耕戰有功,賞罰分明。官吏無貪,行政高效。而同時代的其餘諸侯國依然延續人治傳統,有一些淺嘗輒止的變法,都毫無懸念的迴歸人治傳統。國力不能最大化的得以凝聚,人各懷私心,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爭鬥,不能像秦國那樣一致對外。這時候的秦軍才真正被稱作虎狼之師,秦國稱為虎狼之國。以十五萬完勝四十五萬聯軍是什麼概念,以三萬步兵對抗韓國五萬勁騎完勝之是什麼概念,以五六十萬包圍同樣數量,同樣擁有超強戰力的趙軍並取得勝利,又是什麼概念。可以說那個秦昭襄王時期直接把其餘六國打趴下了,打到一蹶不振,一步步萎靡消亡下去。這也給後面的秦始皇嬴政創造很好的收割條件。當然期間其他各諸侯國間也發生了具有滅國條件的大戰,齊國入燕國之戰,差不多把燕國給滅了,留給燕昭王的是殘破的國家。經過燕昭王的奮發圖強20年,開始對齊的滅國之戰,聯合了秦,趙,韓,魏,楚五國打得齊國幾乎滅亡。就剩下齊國的兩座城池。而後田單通過六年堅守,燕昭王死後,離間燕國樂毅去職,用火牛陣擊潰燕軍而復國。然而經過這幾次反覆的復仇戰爭,燕齊兩國大大衰退。後面才是秦趙大決戰與長平,而兩國俱傷,趙國比秦國衰得更慘。從秦昭襄王冤殺白起開始,天下進入休養生息的時代,也是就是第四部陽謀春秋的開始。



陽謀春秋講述的是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大戰連綿的金戈鐵馬時代使包括秦國在內的所有諸侯國元氣大傷,不得不停下來休養生息。而秦昭襄王也是大政末年,心智雄心也不如當年。雖然秦昭襄王英明神武,可他的兒子盡顯羸弱。不堪大任。秦昭襄王便為後繼無人而苦惱。呂不韋看到了機會,一個光大門楣的機會,在那個時代,商人即使富可敵國,也是沒什麼社會地位的。呂不韋要就是光大門楣,揚名立萬,他把目光投向一樁大買賣。傾其所有投資一國,就是資助秦昭襄王之孫嬴異人為王,當時嬴異人是不招待見的質使,在趙國。通過各種包裝,是嬴異人名聲大噪。在秦國通過各種方法,最完美對接立王的故事。 歷史上對呂不韋多有褒貶。我卻很欣賞其人,首先他有魄力,敢於嘗試不可能,即使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要竭盡全力去做。作為商人他很清楚別人需要什麼,作為政治家他同樣知道國家需要什麼。卻不是投其所好,他也有自己為政之道,大道公行,盡心竭力輔佐秦國,卻不為一己之私。他當政與秦使秦國用最快的速度恢復國力。其餘各國還是奄奄一息,龜速回復中。秦國就已經為一統天下做準備。大開商路,以繁榮經濟,編《呂氏春秋》育文明,盤整內政以使秦國度過君位交替的亂局,理順朝局等等都是他的功勞。





第五部鐵血文明,講述嬴政統一六國的事。賈總誼說的好:“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通過秦孝公與商鞅變法夯實基礎,秦惠文王與張儀的連橫破合縱分化瓦解六國,秦宣太后與魏然、秦昭襄王與范雎、白起的金戈鐵馬大戰列國,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復甦經濟,增長國力。到了秦始皇嬴政這裡。其餘六國皆羸弱。與之行成天下唯秦獨強的局面。而秦國一直以統一天下,止刀兵為己任。自然就水到渠成。修通鄭國渠使秦關中沃野千里,李冰治水使巴蜀之地成為秦國糧倉。秦人勇武,怯與私鬥,勇於公戰使秦國有銳士兵員。外戰諸侯,內修法治,兵峰所指所向披靡。朝堂之上人才濟濟,文成武將,各盡所能。向後滅韓,趙,燕,魏,楚,齊。歷時十餘年而天下統。統一是為了止戈。就是不要再紛爭打仗,天下太平。要做到這一點秦始皇他實行了很多變革,破分封制而郡縣制,分封制是天下紛爭的禍根。車同軌,書同文。北擊匈奴,使其不敢南望,南並百越,使我華夏族免去蠻夷。修水利,築長城,與復辟勢鬥爭,這些通通都是他的功績。若沒有他我華夏名族能不能延續兩千年還得兩說。最多就像現在的歐洲列國一樣。就實說漢朝取代秦朝是歷史的倒退。想想東漢末年,五胡亂華,元滅宋,清代明,每一次朝代的跟疊都是大規模的戰爭,大規模的死亡。然而均為超出秦始皇的政治框架,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擺脫了封建社會。



第六部帝國風煙。講述秦帝國的滅亡。看這一部心情是很沉重的,沒有了看前幾部那種輕鬆愉悅的心情。雖然歷史早已終結,雖然早已知道結局。心裡不免有很多遐想。如果復甦公子辨一下假詔書,與蒙恬一起發兵正國。如果當初不是胡亥跟誰秦始皇出巡,而是別人。如果李斯有一點死心眼,不和趙高密謀私立胡亥~~~太多假設,太多如果都是一廂情願。歷史可悲處在於它不可假設,然而可貴處也是他不可假設。

看完整部《大秦帝國》時間跨度很大,從公元前362年秦魏少梁大戰至公元前206年項羽火燒咸陽。其間156年的戰國時代。秦國所經歷的所有事。以及其他各國所盡力的所有是事。滄海桑田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有大公無私的秦國君臣,有才華橫溢的各色士人階層。有光怪陸離的離奇故事,有奮發有為的平民百姓。穿越兩千多年一睹中華文明的青春時代。謝謝孫老。在那個沒有被儒家思想侵染的時代裡,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切都是奮勇爭先的,各種思想在碰撞,融合。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想營養。我們的名族得以延續至今,任然活力無限。與秦人的務實勤勞,奮發圖強,包容萬象是分不開的。正因為我們有了大統一的思想,才使我們面對外來入侵是能同仇敵愾。面對貧窮落後時知道奮勇前進,不屈不撓。這些都是先賢留給華夏子孫的精神財富。有了秦人的堅韌不拔,大道公行,我們將越挫越勇。有了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鐵血紛爭,我知道和平不易,在祖國大統一的環境繁榮昌盛。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畢竟門外漢。願多多指教。小弟將不勝榮幸。


super宇佳


《大秦帝國》確實有美化商鞅的傾向,特別是最後商鞅慷慨赴死,從容就義的情節是嚴重違背歷史的,事實上商鞅在秦王要捉拿他的時候逃亡魏國,但是魏國不納其人,又把他“遞解出境”,送回秦國,於是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舉兵抗拒秦軍,兵敗被殺,屍體被拉回咸陽行”車裂”之刑,由此可見秦國貴族對商鞅的憤怒已經是達到了極限。

秦王之所以殺商鞅,實際上跟雙方的私人恩怨沒有絲毫關係,秦王經過多年的歷練,到了繼位的時候,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一個非常睿智而且胸懷大志的王者,雖然商鞅得罪過秦王,但是也算是依法辦事,秦王縱然當時有怨氣,事後也已經理解,所以他們並沒有私人恩怨,但是他們之間的實際恩怨比之前的私人恩怨要大的多,那就是商鞅已經成為權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秦國人民只知道有商君而不知道有秦王,這就威脅到了秦王的王權,商鞅推行變法,強盛了秦國,但是得罪了秦國的老世族,這些曾經的秦國統治階級在當時還是有很強大的勢力,秦王是新君繼位,根基尚不穩定,他此時還非常需要老世族對自己的認可,加上秦國的變法已經成功,新法已經深入人心,商鞅作為推行新法的實際執行者,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在商鞅和老世族之間,秦王必須有所取捨,所以犧牲商鞅而換取老世族的支持,於公於私對於秦王都是最好的選擇。

《大秦帝國》中對於商鞅的法治思想的核心~馭民術,並沒有做過多的闡述,這是因為商鞅的這一套“帝王術”,實際上已經成為歷代帝王所奉行的圭皋,讓人民時刻處於為了溫飽而奮鬥的境地,一直都是天朝的統治階級所奉行的馭民術,是治國的精髓,因為人民一旦解決了溫飽問題,他們就會有別的想法,就會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權,這樣就會增加“馭民”的難度,這樣的東西如果出現在影視劇中,讓人民知道了自己是如何被統治的,對於全社會都會是非常震撼的,所以,歷代帝王儘管把商鞅的“馭民術”奉為“圭皋”,但是他們絕不會讓老百姓知道,他們希望老百姓受到的教育是由儒家推行的“忠君愛國”“君為臣綱”,而設計封建,集權統治的真諦~馭民術,是絕不會讓老百姓知道的。《大秦帝國》的作者如果把“馭民術”寫在書中,那麼這個作品肯定會被當做“宣傳封建糟粕”而被禁錮的。


狼的影子319


這個問題實際上包含了兩個問題:

  1. 《大秦帝國》這本書寫的怎麼樣?


  2. 《大秦帝國》的內容是否符合史實?

先做一簡要回答,如有耐心可繼續看後文詳述。

對於第1個問題,個人覺得《大秦帝國》是近年來少有的一部經典力作,也是近十年來最暢銷的長篇歷史小說,作者著名的秦史專家孫皓暉先生,積30年文史沉澱,歷16年寫作之功,為我們一朝奉獻出這部洋洋500萬言的史詩級鉅著,將戰國時期秦、韓、魏、趙、燕、楚、齊七國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描繪了近兩百年的戰爭風雲與帝國生滅。

大秦帝國作為時代精神彙集的帝國,集中地體現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按照那時人的說法,則是“凡有血氣,必有爭心。”放眼我們當今現在,這種血氣還有多少?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時代,這部著作無疑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強心劑。

對於第2個問題,《大秦帝國》雖則是一部小說,但內容大體是符合歷史事實的,該書參考的各類歷史典籍多達273部之多(後文會有一個清單),書中很多重大事件、歷史典故、風俗習慣、禮法制度、國家法令等等,在《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漢書》等史料中都是有明確記載的。然而話又說回來了,這畢竟是一部小說,對於史書中沒有記載的內容,為了小說故事情節的飽滿性,作者勢必會加入一些個人合理的想象內容。比如長平之戰,就當時的歷史事實而論,這肯定是一個宏大的歷史事件,而《史記》等史料中的記載也就聊聊幾百字。為了精彩的再現長平之戰前前後後發生各種故事,必然會引入作者的想象。同時為了滿足小說人物的飽滿塑造、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小說主旨的突出,也勢必會融入一部分作者虛構的內容。


如果你還感興趣的話,下面將更加詳細的介紹一下這部經典之作。

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從秦孝公開始,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經商鞅變法、張儀“連橫破縱”,范雎“遠交近攻”,白起長平大戰,呂不韋攝政,李斯蒙恬護法等重大事件,最後秦王嬴政完成了一場偉大的帝國革命。秦掃六合而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

全書共分為六部《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這部鴻篇鉅製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再現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勵、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來自中國原生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

從大出看,該書將戰國時代的格局變化梳理成了一條簡明的線。秦國經過變法改革之後的由弱變強,六國在時代大潮中先後由興轉衰直至滅亡。幾乎每一部都從天下格局的變化來看待秦國的發展形勢,並通過主要歷史人物的活動揭示當時秦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該問題的主要行動。

從細出看,小說裡包含了大量的各類知識,歷史典故、農業生產、商業活動、風俗習慣、禮法制度、國家法令、先秦軍事、實用技藝、水利工程、天文地理、陰陽卜卦,諸子百家、部族民族、地域特色、器物名產、古代遊戲、民諺格言等瑣細的知識點都有涉及。在各色人物的對話互動中,細心的讀者也能找到不少行業與地域的特殊講究,例如古代船伕與水工的一些行規與工作特點,穿插在某些情節的過渡部分之中----這些都是帶有現實生活的影子。在同類作品中,幾乎找不出像《大秦帝國》這樣大量糅雜知識性內容的歷史小說了。

本書的作者孫皓暉先生,是學者型作家,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孫老曾經給出了一份《大秦帝國》的主要參考書目,我相信絕大數人都跪了,也相信大家對這部小說內容有一個合理的評判。

《大秦帝國》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典史料類

  《史記》 [漢]司馬遷 撰 中華書局出版橫排註釋版

  《漢書》 [漢]班固 撰 [唐]顏師古 注 中華書局 1999年橫排版

  《後漢書》《三國志》等其餘二十二史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等編修

  《綱鑑易知錄》[清]吳乘權等輯施意周點校 中華書局出版 1960年5月豎排版

  《戰國策全譯》 王守謙等譯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版

  《尚書·國語·戰國策》 楊冬主編 遠方出版社 1998年9月版

  《國語》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3月豎排版

  《左傳選》 朱東潤 選注 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6年4月豎排版

  《全譯廿五史綱鑑》(上、下) 張宏儒 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二、近當代研究史料類

  《中國通史》 范文瀾等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8年6月版

  《中國史稿》 郭沫若 主編 人民出版社 1976年7月版

  《戰國會要》 楊寬 吳浩坤 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

  《中華遠古史》 王玉哲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殷商史》 胡厚宣 胡振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西周史》 楊寬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西周史》 許倬雲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1994年12月版

  《春秋史》 顧德融 朱順龍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戰國史》 楊寬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戰國史》 楊寬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5年9月版

  《趙國史稿》 沈長雲等著 中華書局出版 2000年11月版

  《齊國史》 山東省社科院項目組編 山東人民出版社

  《河套史》 王天順 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1月版

  《楚國史》 李玉潔 著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燕國簡史》 王彩梅 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1年5月版

  《新編秦漢史》 林劍鳴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臺北) 1981年11月豎排版

  《中國製度史》 呂思勉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5月豎排版

  《中國度量衡史》 吳承洛 著 上海書店出版 1984年5月版

  《中國兵器史稿》 周緯 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秦漢官制史稿》 安作璋 熊鐵基 著 齊魯書社出版 1984年1月版

  《先秦職官表》 左言東 編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1994年7月版

  《中國財政史》 中國財政史編寫組 編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87年11月版

  《中國賦稅史》 孫翊剛 董慶錚 主編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中國服飾史》 黃能馥 陳娟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亞洲古兵器圖說》 周緯 編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歷代金殿殿試鼎甲硃卷》 仲光軍等編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5年3月版

  《中華二千年史》 鄧之誠 著 中華書局出版 1983年6月豎排版

  《中國民族史》 呂思勉 著 東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中國風俗史》 張亮採 著 東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中國文化史》 柳詒徵 編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年6月版

  《中國商業簡史》 林文益 編著 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5年5月版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史》 沈光耀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中國民政史稿》 孟昭華 王明寰 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版

  三、古典文獻類

  《商君書註譯》 高亨 註譯 中華書局出版 1974年11月版

  《商君書譯註》 石磊 董昕 譯註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屍子譯註》 李守奎 李軼 譯註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竹書紀年譯註》 張玉春 譯註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荀子簡注》 章詩同 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7月版

  《易經》多種版本

  《南華經》 莊周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版

  《呂氏春秋·淮南子》 楊堅 點校 嶽麓書社 1989年3月版

  《詩經全譯》 袁愈嫈 譯詩 唐末堯註釋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第2版

  《說苑疏證》 [漢]劉向 撰 趙善治 疏證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年2月豎排版

  《黃帝陰符經》 周止禮 常秉義 批點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說文解字》 [漢]許慎 撰 中華書局出版 1963年12月豎排版

  《楚辭直解》 陳子展 撰述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豎排版

  《易經入門》 孫振聲 編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8年8月豎排版

  《墨子全譯》 周才珠 齊瑞端 譯註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8月版

  《韓非子全譯》 [戰國]韓非 著 張覺 譯註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博物志全譯》 [晉]張華 原著 祝鴻傑 譯註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東周列國志》 [明]馮夢龍 編 [清]蔡元放 評 嶽麓書社出版 1990年4月版

  《論語》多種版本

  《孟子》多種版本

  《二十四史演繹》 [清]呂安世 輯 嶽麓書社出版 1986年3月版

  《孫臏兵法》今譯 榮挺進 李丹 譯註 中國書店出版 1994年9月版

  《鬼谷子全書》 黃海舟 整理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藏書》 [明]李贄 著 中華書局出版

  《鹽鐵論》 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工農兵學員譯註 冶金工業出版社1975年12月版

  《洗冤集錄校譯》 [南宋]宋慈 著 楊奉琨 校譯 群眾出版社出版 1980年5月版

  《西京雜記全譯》 [晉]葛洪 集 成林 程章燦 譯註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老子新譯》 任繼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3月版

  《孫子今譯》 [春秋]孫武 撰 郭化若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6月豎排版

  《全譯世說新語》劉義慶著 毛德富 段書偉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周易古史觀》 胡樸安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5月豎排版

  《太玄經》 楊雄 撰 範望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1月豎排版

  《抱朴子》 葛洪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0月豎排版

  《搜神記·世說新語》 幹寶/劉義慶 嶽麓書社出版 1989年7月版

  《太平廣記》【宋】李昉等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四、古典實用文獻類

  《水經注》 [後魏]酈道元 著 嶽麓書社出版 1995年1月版

  《水經注圖》 酈道元著 [清]汪士鐸圖 陳橋驛校釋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齊民要術》 [後魏]賈思勰 著 巴蜀書社出版 1995年9月版

  《夢溪筆談》 [北宋]沈括 著 閻嘉 周曉風等譯 巴蜀書社出版 1995年9月版

  《天工開物》 [明]宋應星 著 管巧靈 譚屬春 校注 嶽麓書社出版 2002年4月版

  《山海經譯註》 方飛譯註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武經七書》 歐陽軾 主編 海南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關中勝蹟圖志》 [清]畢沅 撰 張沛 校點 三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儀禮全譯》 彭林 譯註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7年10月版

  《智囊補》 [明]馮夢龍 輯 齊林 王雲 點譯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五、專史研究類

  《中國古代兵書》 王兆春 著 藍天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甲骨文字源流簡釋》 劉鳴 編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現代漢語版資治通鑑》 柏楊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85年10月版

  《中外歷史年表》 翦伯贊 主編 中華書局出版 1961年2月版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沈起煒 編著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先秦文化研究》 姚政 著 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出版 2004年11月版

  《先秦禮樂》 劉清河 李銳 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9月版

  《民俗禮儀萬年曆》 曾強吾等編著 氣象出版社出版 1998年6月版

  《中國古代龜卜文化》 劉玉建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星象預測萬年曆》 李芝萍 徐登裡 編著 氣象出版社出版 1999年7月版

  《占候解讀》 楊昶 編著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3年3月版

  《古代占星術注評》 劉韶軍 編著 北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10月版

  《民間實用天文曆法通書》 黃世平 編著 三環出版社出版 1991年11月版

  《秦始皇帝傳》 馬非百 編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秦始皇史話》 趙志願 主編 咸陽詩社出版 1994年版

  《秦始皇》[日]古川中夫著紀太平 韓昇譯 三秦出版社1989年2月版

  《秦始皇傳》 張分田 著 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咸陽帝都記》 王學理 著 三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 主編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82年10月版

  《中國實用地圖冊》 成都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 1999年1月版

  《中國名家》 張新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戰國史話》 彭邦炯 謝齊 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2年2月版

  《陝西考古重大發現》(1949-1984) 陝西省考古學會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7月版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柏楊 著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1986年1月版

  《諸子百家》 繪畫本 華藝出版社出版 1992年12月版

  《風水與建築》 亢亮 亢羽 編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中國古建築二十講》 樓慶西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2004年8月第2版

  《中國古代民俗》 王靜悅 趙宗乙 主編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中國民俗史話》 郭立誠 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版

  《中國武術史話》 趙國慶等編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甘泉宮志》 姚生民 編著 三秦出版社 2003年10月版

  《先秦寓言史》 白本松 著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先秦兵書佚文輯解》 徐勇 主編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鬼谷子兵法破解》 陳宇 著 解放軍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秦始皇嬴政傳》 黃中業 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秦漢賦役制度考略》 錢劍夫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中國古代的造船和航海》 金秋鵬 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5年11月版

  《中國墨家》 李亞彬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中國農家》 張雲飛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老皇曆》 上官居士 主編 延邊大學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中國茶經》 陳宗懋 主編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中國古代兵器》 《中國古代兵器》編纂委員會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版

  《關隴文化與嬴秦文明》 陳平 著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版

  《黃河文化百科全書》 李民 等編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0年2月版

  《中國思想寶庫》 中國思想寶庫編委會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0年9月版

  《東方思想寶庫》 東方思想寶庫編委會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0年8月版

  《人類謀略寶庫》 甘華鳴 主編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 1992年10月版

  《白話先秦諸子》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編 黃山書社出版 1992年8月版

  《一百僧佛圖》 盧延光 繪畫 吳伯衡蔡卓之 編文 新世紀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中國一百神仙圖》 盧延光 繪畫 吳綠星 編文 新世紀出版社 1990年11月版

  《中國古典園林史》 周維權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0年12月版

  《中國曆代名人圖會》 房立中 陳運坤 主編 學院出版社 1994年7月版

  《中國典故》(圖文本)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中國曆代開國帝王傳》 李祖德 主編 黃山書社出版 1987年12月版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 翦伯贊 鄭天挺 主編 中華書局出版 1962年8月版

  《中外敗將評傳》 嚴國群 編著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古代名將傳》合訂本 中華書局出版 1983年8月版

  《中國古代廉政制度史》 餘華青 主編 西北大學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中國人史綱》(上、下) 柏楊 著 時代文藝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中國文化要義》 梁漱溟 著 學林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版

  《中國謀略家全書》 張秀楓 主編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9月版

  《中日絲綢業近代化比較研究》 王翔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說》 杜廼松 著 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 1984年5月版

  《中國古代醫學家及其故事》 孫溥泉 徐復霖 編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8月版

  《史籍淺說》 呂濤 潘國基 奚椿年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秦俑縱橫談》 張佔民 西北大學出版社 1990年3月版

  《中國古代節日風俗》 韓養民 郭興文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0月版

  《中國古代兵書雜談》 王顯臣 許保林 戰士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版

  《中國古代科技名人傳》 張潤生 陳工俊 程惠芳 編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1年5月版

  《古代經濟專題史話》合訂本 中華書局出版 1983年10月版

  《中國古錢價目圖錄》 董大勇 編著 西北大學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中國古代飲茶藝術》 劉昭瑞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7月版

  《古兵器》 黃意明 徐錚 編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古玉》 馬久喜 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年4月版

  《治國之道·中國曆代治國思想精華》 餘勝椿 主編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8年6月

  《墨子》白話今譯 吳龍輝 譯註 中國書店出版 1992年10月版

  《苦行救世——墨子的智慧》 舒大剛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漢語外來詞詞典》 劉正埮 等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4年12月版

  《孫臏兵法破解》 陳宇 著 解放軍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中國上古先秦夏商周斷代史研究》 趙志願 著(民間研究)

  《中國曆代皇帝》 李玲久 李顯深 著 濟南出版社 1989年10月版

  《帝範》 [唐]李世民 撰 張玉齡 釋譯 遠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帝學》 [宋]範祖禹 撰 楊淮 楊洹 釋譯 遠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帝鑑》 [明]張居正 撰 繼祖 紅菊 釋譯 遠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謀略論》 柴宇球 編著 藍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7月版

  《中國軍事史略》 高銳 主編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中國史大事紀年》 藏雲浦等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4年10月版

  《中國古幣真假辨別入門》 張志中 編著 知識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考工記營國制度研究》 賀業鉅 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5年3月版

  《易佔解讀》 何宗旺 張家國 編著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因果解讀》 尉遲治平 席嘉 編著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 張大可等 主編 海南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新編中國軍事史》 史仲文 胡曉林 主編 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中國史學發展史》 尹達 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年7月版

  《史學概論》 白壽彝 主編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3年7月版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9月版

  《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卷》 編纂委員會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歷史文化的多維透視》 佘樹聲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5月版

  《中國古代行政管理體制研究》 張晉藩 主編 光明日報出版社 1988年7月版

  《中國經濟思想史》 胡寄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3年8月版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編寫組編 企業管理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三千年文禍》 謝蒼霖 萬芳珍 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1年12月版

  《中國古代經濟著述選讀》(上下) 虞祖堯 編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年4月版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編寫組編 中華書局出版 1977年7月版

  《中國古代史》(上中下) 朱紹侯 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國絲綢史研究》 王翔 著 團結出版社出版 1990年12月版

  《中國經濟史論叢》(上下) 傅築夫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0年1月版

  《中國古代土地關係史稿》 陳守實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2月版

  《中國貨幣史綱要》 千家駒 郭彥崗 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中國曆代土地制度史綱》(上下) 烏廷玉 著 吉林大學出版社 1987年1月版

  《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選注》 闕勳吾 主編 嶽麓書社出版 1984年4月版

  《中國第十六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論文集》 中國史學會編 中華書局出版 1985年7月版

  《古都西安》 王崇人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1年7月版

  《秦漢貨幣史稿》 錢劍夫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中國宦官制度史》 餘華青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版

  《中國貨幣發展簡史和表解》 千家駒 郭彥崗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82年3月版

  《十批判書》 郭沫若 著 人民出版社 1954年6月版

  《雜家帝王學》——呂氏春秋 劉元彥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2年6月版

  《遊俠人格》汪湧豪 陳廣宏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中國古代等級社會》 葛承雍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墨子:兼愛人生》 陳偉 編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3年11月版

  《孔子的法律思想》 楊景凡 愈榮根 群眾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霸權迭興》——春秋霸主論 晁福林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2年6月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餘培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中國人的聖書·論語》 宋淑萍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墨——苦行與救世》 張永義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莊子現代版》 流沙河 成都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詩經今注今譯》 馬持盈 註譯 臺灣商務印書館

  《歷史地理論集》 黃盛璋 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國古代貨幣思想史》 肅清 著 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版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研究》 中國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4月版

  《三省制略論》 王素 著 齊魯書社出版 1986年5月版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瞿同祖 著 中華書局出版 1981年12月版

  《中國古代籍帳研究》 [日]池田溫 著 龔澤銑 譯 中華書局出版 1984年8月版

  《西漢社會生活概述》 謝國楨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中國考古》 安金槐 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中國青銅器》 馬承源 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7月版

  《中國陶瓷》 馮先銘 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11月版

  《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 張傳璽 楊濟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年3月版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名著選》 趙靖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北周六典》(上下) 王仲犖 著 中華書局出版 1979年12月豎排版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徐旭生 著 文物出版社 1985年10月版

  《簡明中國經濟通史》 鄭學檬等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5月版

  《中國經濟思想史資料選輯》巫寶三 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5月版

  《新編中國軍事史》(上下) 史仲文 胡曉林 主編 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1~8冊) 翦伯贊鄭天挺 主編 中華書局出版

  《通鑑紀事本末》(1~12冊) 中華書局出版 豎排版

  《四部精華》(全三冊)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0年6月豎排版

  《中國法制史料》[日本]島田正郎主編 楊家駱主編 鼎文書局印行(臺北)1979年版

  《中國法制史料》第二輯 [日] 島田正郎 主編 鼎文書局印行(臺北)1982年版

  《中國法制史及其引論》 李甲孚 著 三民書局出版(臺北) 1980年版

  《中國古代法醫學史》 賈靜濤 著 群眾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中國古代法律史知識》 劉海年 楊一凡 編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版

  《中華法苑四千年》 倪正茂等著 群眾出版社 1987年6月版

  《中國法制史簡編》 肖永清主編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版

  《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張國華 饒鑫賢 主編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4年8月版

  《中國法制史》 張晉藩 主編 群眾出版社 1982年7月版

  《中國法律思想史》 張國華 主編 法律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法學教材編輯部 法律出版社 1983年1月版

  六、歷史哲學類主要書目

  《資本論》中文版 馬克思著

  《存在主義》中文版 薩特著

  《夢的解析》中文版【奧】 弗洛伊德著

  《精神分析引論》【奧】弗洛伊德著

  《魯迅全集》多種版本

  《論歷史科學》 馬、恩、列、斯著 黎澍主編 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

  《西方名著提要》[英]漢默頓編 何寧 賴元晉編譯 商務出版社1987年4月第2版

  《歷史研究》(上中下) [英]湯因比著 曹未風等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版

  《當代史學主要趨勢》 [英]傑弗裡·巴勒克拉夫著 楊豫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東方專制主義》[美]卡爾·A·魏特夫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9月版

  《文明衝突論》【美】亨廷頓著

  《文明論概略》【日】福田諭吉著

  《聖經》多種版本

  《論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鳩著 中國漢譯名著系列

  《社會契約論》【法】盧梭著

  《政治正義論》【英】威廉·葛德文著

  《潘恩選集》【英】托馬斯·潘恩著

  《政治學》【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著

  《社會命運》【法】維克多·孔西得朗著

  《聯邦黨人文集》【美】漢密爾頓等著

  《人類的由來》【英】達爾文著

  《愛因斯坦文集》

  《科學的社會功能》【英】J·貝爾納著

  《生命科學史》【美】洛·瑪格納著


積翠古亭


《大秦帝國》系列書籍總共11本書,作者孫浩輝花了11年時間在海南完成。按照孫浩輝作者本人的觀點,他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秦人,所以他寫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就是他自己內心強烈的情懷的一種迸發。

我是從頭到位逐個字把這十一本書看完了,我忘記用了多長時間了,總之很享受。尤其是對孫臏,龐涓,連橫合縱這些東西印象非常深刻,更是對蘇秦受挫後那兩年的苦讀印象深刻,那種孤獨和困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熬的出來的,而一旦你熬過了那段時間,就只剩下收穫豐碩的果實了。

鬼谷子真的很厲害,這本書裡面幾個重要的人物都是他的徒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把戰國時期那幾個諸侯國當成一個棋子,不停的走來走去,能夠站在這麼一個高層的角度上來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那是非常厲害的。所以,我一直在想,孫浩輝如果能寫一寫鬼谷子是什麼樣子的人,那就更加完美了。

總之,這書值得你去看和收藏。


小文殊蘭


對於孫皓暉的大秦帝國這部書,只能說是一本很好的小說,但並不是一本算得上很好的書籍。


就像三國演義一樣,從一本小說的角度來看它的存在讓人們對這段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從而讓越來越多的很著手於研究這段歷史,但對於這段歷史的正史人們一般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準。

大秦帝國這部小說大致是記載了秦國自獻公贏師隰河西之戰到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二世而亡,記載了秦從西垂小國統一六國的近兩百年歷史。以秦國為主線,基本記載了當時的大事件。


然而,大秦帝國這部小說裡有很多歷史人物被扭曲了,比如秦孝公時期的魏王和丞相公叔痤以及公子卬,為了彰顯秦而把這些人描寫得一無是處,其實對於公子卬史書上的評價是頗高的。再者就是為了現在的人方便閱讀,他的語言也及其現代化,個人認為,寫這些歷史鉅作還是用古文比較好。


學於古今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算是一部恢弘曆史鉅著。

1、這是一部小說,不是一部史書。但是書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有歷史依據,可以加以參考。

2、小說以秦朝的視角,描寫了秦王朝從弱小到強大,從崛起到統一的過程。

3、在整部書中,貫穿了整個戰國時期其他國家的故事。

4、小說的很多歷史故事,在《史記》這本正史和《東周列國志》這本古典小說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5、想要了解戰國時候的故事,然後又不想讀比較晦澀的古文,可以看這套書。


掩耳盜鈴的鈴


《大秦帝國》這套書,我看了三遍,電視劇版沒看。手機書城中看了一遍,非常喜歡,怕手機中的書有刪減之處,就買了全套紙質書並看了兩遍。可以說愛不釋手!好書好書!!

孫老師這部書可以說大氣恢宏,邏輯嚴謹,文采飛揚,人物生動!從書中我看到了秦人崛起的艱辛、不易與曲折,但秦人沒有頹廢,而是代代努力,代代相傳。最後一統六國,梟傲天下!我在想,這何嘗不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寫照呢?

春秋戰國時期,薈萃百家,這個時期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時期。孫老師通過通俗的手法,以秦為主線描寫波瀾壯闊的六國大戰,分而一統,奠定華夏大版圖。我想即使你不愛歷史也會愛上這套書的。


馮晉俊


我不復制,我不粘貼,首先,他是一部小說,一部孫皓暉創作的歷史小說,而已。

對於小說的評判標準肯定是好看還是不好看,不能是可信。

現在對於那段歷史比較可信的唯有《史記》了,但是,有些也不能完全驗明真假,原因就是《史記》開始寫於公元前104年,而秦朝建立於公元前221年,中間相差了100多年,況且《史記》寫了上古3000年的事,姑且我們相信戰國先秦那段還算是離的不遠的吧。

話說回來《大秦帝國》,爭議點實在太多了,商鞅之類的我感覺還算差一點的,比如那個間諜組織“黑冰臺”。雖然大秦的“鐵鷹劍士”也有耳聞,不過這個黑冰臺也太過神奇了。

還有玄奇秦孝公嬴渠梁相遇,兩人一見鍾情,簡直天作之合。亦或鉅富白圭的女兒,白雪對商鞅。雖然可歌可泣,摯愛感人,可是,又怎麼能稱得上“可信”,這愛情故事到底發生過沒?顯然,無從考證啊。

還有一部也是大家熱議的孫儷娘娘主演的大熱電視劇《甄嬛傳》,其中的鈕祜祿甄嬛大家也是熱議歷史上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殊不知這部電視劇也是小說改編,原著為流瀲紫寫的歷史架空小說《後宮·甄嬛傳》。故事發生在乾元元年,男主角叫玄凌,當然,女主角還是叫甄嬛。各個小主名字都沒變,沈眉莊,安陵容,朱宜修,慕容世蘭。後來搬上熒幕了,玄凌變雍正,大家看的這個歡樂呀。

所以,對於《大秦帝國》來說,我只能告訴你我看了3遍,每遍看的我都熱血沸騰的,真的是很好看,對於小說,這就夠了。

如果,對真實歷史有要求的話,我推薦一套我時常都在看的書吧《哈佛中國史》六卷,不是寫的多好,可能是另一個視角吧,完全摒棄了娛樂的另一個視角,希望您能喜歡。



<strong>


滑翔1號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是部小說,是小說,是小說!小說是什麼?說高大上一點,是文藝作品,文藝作品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果你當正史讀,說什麼信什麼,那就“呵呵”了。



秦之歷史,一是因古代文獻,文字精練,一個人,一件事,往往十幾個字,幾十個字就描述完了,自然語焉不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把刀,一片簡,寫個文可是個艱難的事,自會化繁就簡。

二是秦與山東六國長時間為敵,而山東六國視秦為蠻人,同時期六國文獻記載要不忽略不記秦事,要不貶損居多,確有不詳之虞。

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滅人社稷,焚書坑儒,得罪的百家學說太多,各家知識分子還能為秦說好話的可能性極小。漢武之後,獨尊儒術,而儒家是被秦害得最慘的,不僅燒了典集,還殺了不少儒生。之後各朝奉孔孟,自會罵秦為暴君暴政。

不詳的歷史記錄,恰恰給小說家留下了巨大的發揮空間,而孫皓暉自許老秦人之後,也的確查閱了大量史料,又處於一個什麼都願意顛覆一下的年代,奮力寫下了這些文字,為自己祖先正名,搞得小說象歷史著作一樣,也可以理解。好在仍是以小說之體發表,也是頭腦清醒且進退有道。你信了,就成了歷史。你認真考究了,人家則是小說家言。

總體上,因為還是靠著史料的,也不算離譜,把大秦帝國一代代君王、將相鮮活起來,不是壞事。可是老孫在小說正文中推送了大量似是史學家的評述和推導式的結論,而且過於明顯的傾向性或吹捧,或申辯,秦之各色人物,事件,不惜貶低史載的六國其它人物,我認為是不妥的。從文體上就搞得小說不像小說,論文不像論文。這些內容做個隨想單獨成集,未嘗不可直抒老孫胸意,夾在其中就成了“私貨”,有迫使讀者認同之感,同時也降下了全書的節奏和格調,謂為可惜。



小說的高境界,是通過文字的展開,讓讀者自己去品出作者深意,這點上看,《大秦帝國》是很多畫蛇添足之處的。與我差不多時段閱讀的《明朝那些事兒》相比,差距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