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秦帝國》這本書?

CarKei




大秦帝國這本書是作者孫皓輝歷時16年潛心創作的小說,全書共分為六部《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這部鴻篇鉅著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再現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勵、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來自中國原生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

該書主要內容描述的是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徹底變革、崇尚法制、統一政令,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偉大的帝國革命,掃六合而一統天下,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

我個人看完了前二部,第三部沒有看完,說些個人看法:

第一,作者孫皓輝是先秦史專家,又是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秉持的嚴肅的探究和反思的態度。先秦史的研究,由於歷史久遠,史料較少,不像後世明清時期的歷史,史料眾多,記載詳細,可以說大秦帝國系列作品是作者大量研究和閱讀了先秦史資料,這其中甚至包括了詩經、楚辭以及考古學研究發現成果,研究先秦時期文化民俗和各國政治體制,在此基礎上以時代背景為基本框架,以反映社會問題和矛盾為基本依據,大膽創新合理想象構思,雖然部分故事內容情節作者虛構或想象的,但基本脈絡是沿著秦國崛起到統一的主線進行,可以說是源於歷史,又高於歷史,是一個瞭解先秦時期歷史文化和秦國統一之路很有借鑑意義的重要文學作品。後來大秦帝國電視劇拍攝,第一部裂變就是其本人編劇精益求精又嚴格按照真實再現的古裝歷史劇去演繹,加上優秀的導演和演員,而後取得了轟動一時的效果。

第二,作者所站的角度和高度是前無古人的,他是首次站在秦帝國的角度,完整和系統的闡述秦帝國從弱小到強大再到統一和滅亡的歷程,這就把儒家和歷朝歷代史書當中對於暴秦的片面認識和有意識醜化,起到打破常規偏見,如撥雲見日般肯定了秦帝國及其代表的原生文明和精神,以及秦文明對歷史和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意義。

第三,作者在書中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總結,值得我們細讀和體味,唐太宗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秦帝國的興衰成敗是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發展時期,在特殊情況下又必然形成的。今天走進新時代又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路上,如何借鑑歷史經驗教訓,又能突破歷史侷限,大秦帝國系列作品,儘管是小說,就像三國演義,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借鑑作用。

儘管有許多人對作者在書中所持的觀點持以批評的態度,認為其過分美化秦帝國及其文明和精神,但客觀的說,不能用今天的思想觀念去看待歷史和古人,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有其時代特點,暫且以存在就是合理這個哲學上說的過去的觀點概述,今天我們還在某種程度上延續甚至享受秦帝國及其文明的益處,卻另一方面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大肆鞭撻著秦帝國及其文明,這其實是一種悲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這個浮躁社會里,大部分人缺乏的就是認真研究和探索的專業精神,以及實事求是,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學者態度,這一點上孫皓輝及其大秦帝國系列作品起到正面作用和意義。


雲橫秦嶺家何在

《大秦帝國》是孫皓暉所著的歷史小說,如果硬要從歷史或者文學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很實在地講,沒有多少歷史價值,也沒有多少文學價值。整本書不過是以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發展壯大,最後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歷史背景作為基礎,通過虛構小說的手法,混淆歷史真相,創造出一種吸引眼球的,充滿偶然和戲劇化的歷史小說而已。



因為央視同名電視劇的熱播,很快掀起一場全民火爆的“帝國熱”,這種小說因為電視而火起來的模式,之前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就是一個典型。為什麼大家喜歡這類歷史劇?因為其中隱藏著一種讓中國人為之振奮的“大國崛起”情懷。

秦帝國的崛起,彷彿在預示著現代中國的崛起。所以大家在觀看歷史劇的過程中,找到了一種身份認同感。

《大秦帝國》這本書共分《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六部十七冊,外加一冊《大秦帝國進階指南》。全書總共400多萬字,如果要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讀完整部小說,估計要花300個小時左右,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簡單看了其中前兩部 就去找歷史版本的《春秋戰國》來讀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完完全全地讀完過這本書?我覺得價值不大,除了當成網絡小說打發時間之外 說實話,收穫不大。

全書中以秦帝國為中心,將戰國後期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群雄並起的歷史鋪展開來,主要講述了秦國如何從一箇中等小國,從任用商鞅開始變法圖強,一步步發展壯大,蠶食包括六國在內的十二個大小諸侯國的過程。

戰國末期,群雄逐鹿,禮崩樂壞,百家爭鳴,英雄輩出。這本書比較誇張的是虛構了了一個叫“鬼谷子”的人,作為法家和兵家的始祖,影響了包括墨家和儒家在內的其他流派。但是在歷史上,鬼谷子這個人是否存在是很有爭議的,這本書通過小說敘事的藝術手法,過分強調了個人對歷史進程的影響,顯得很不可信。當然,這是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的,如果只是讀小說,這本書還是不錯的,故事性和戲劇效果都營造得不錯。



其中最讓人感慨的,恐怕是商鞅這個人物的命運。

商鞅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英明賢主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展開變法,使秦國從偏安一隅的邊陲小國一舉躍升為軍事大國,在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佔得一席之地。商鞅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同時又是一個志存高遠勇於革新的英雄,儘管最後落得五馬分屍的下場,他對秦國最終稱霸諸侯功不可沒。

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強秦一掃中原,統一六國。

秦孝公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賢君,在他的努力下,秦國從篳路藍縷到徹底變革、崇尚法制、統一政令,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君王堅定不移地發憤圖強,才偉大的帝國革命,掃六合而一統天下,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

這部鴻篇鉅著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再現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這些都是這本書比較優秀的地方。



遺憾的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作者硬組CP,虛構了兩個女人,墨家傳人玄奇,和秦孝公的感情戲,還是商界巨賈白門傳人白雪和商鞅的感情戲,多少有些畫蛇添足,矯揉造作的味道。

作為一部歷史小說,如果僅僅把它當成小說來看。《大秦帝國》可以給四星,大家覺得呢?你給幾顆星?


博書

大秦帝國作為一本歷史小說是非常優秀的,很好的講述了秦國變法圖強最終一統天下的這段歷史,重點突出了秦人變革,拼搏,自強不息的這種精神。優點相信已經有太多人說過了,我來說說這本書的缺點吧。

總有些無知的人說《三國演義》是胡編亂造,卻對《大秦帝國》十分推崇,但二者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歷史小說,也就是都是“胡編亂造”。對很多不太懂歷史的讀者來說,由於《大秦帝國》故事性強,細節完整,邏輯通順,所以很容易誤把《大秦帝國》的故事當成真正的歷史,如果你參考《史記》等史書會發現,很多時間《大秦帝國》都有著小小的問題,當然這對於一本歷史小說來講完全沒有問題,關鍵是我們讀者,要帶著讀小說的心態去讀,如果把《大秦帝國》當成權威史書,那就一定會出問題的。

另外一點就是作者的主觀性太強,秦人的主角光環太強,在作者眼裡秦人有著幾乎完美的品質。作者孫皓暉有另外一本書是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他認為中國文化的根基應該是秦文化,然而秦朝只在中國歷史存在了短短几十年其影響力根本不足以根深蒂固,我們千年來的儒家文明也早已把秦文明沖刷乾淨了,現在說恢復秦文明,其實也只是恢復作者要的那種變革,拼搏的精神,也並非真正的秦文明,其性質就和康有為說孔子支持變法是一樣的。作者還認為秦國二世而亡是一種偶然,這是作者自身對秦帝國的喜愛而產生的感情偏差。

總之,讀《大秦帝國》一定要自己思考著讀,不能一味奉為經典,歸根結底這是一本小說,它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念,而不是秦人的觀念。


電競小書生

1,史實有出入,但畢竟是小說,可以原諒。

2,武俠風太重,上至王侯,下至平民,都有功夫,而且還不低。

3,玄幻部分不少,比如神奇的丹藥,奇特的醫術,力大無窮的華陽夫人,比現在的技術還神奇。

4,人物設定不合理,剛出場英明神武,越往後越昏庸,有的還有神經問題,比如戰國的秦惠文王,楚威王,齊威王,還有的近於荒誕的,比如嫪毐。還有性格前後矛盾的,比如嬴政他媽。

5,才子佳人,英雄美人的戲編得的太多。

6,抬高秦人,無論怎麼寫,秦人總是有道理的,山東六國怎麼弄,都是必死的,就算是一時雄起,也是暫時的。

7,文字的堆砌,長句太多,有賣弄之嫌,華麗的辭藻並不比大白話有力量,文白夾雜。

8,故事情節,人物出場生硬穿插,手牽手一個個出場,有點水滸寫作手法。

9,寫作手法雷同,無論寫景,還是寫人。如果不是有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還以為全套書(十一本)都是重複的。


且哲且博

歷史的細節往往是不忍心細看的,而大家在剛接觸歷史時都喜歡糾結細節,這本書正好迎合了你們的口味,浩瀚的百年曆史,細到車輪子的大小服飾理紋都呈現給你們,滿足你們的胃口,至於是否是真假那是另一會事,我反而覺得鬼谷子的局下看的更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