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歷史小說《大秦帝國》作者孫皓輝重拍《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

渭水一青萍

看了下題主的問題,可能指的是去年12月,《大秦帝國》原著作者孫皓暉跟某影視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宣佈重啟《大秦帝國》電視劇的事情。

孫皓暉從1993年開始創作《大秦帝國》劇本,後來又改編小說,一直到2008年才全部創作完畢。2009年開始,據此改編的第一部《大秦帝國》上線播出,口碑評價極高,爾後,2013年、2017年第二第三部上映,口碑也維持高位。

重新梳理了一下新聞,他之所以重啟是聲稱對已經拍出來的劇版《大秦帝國》第二部第三部不滿意,認為這兩部劇跟原著重合率不足10%,用各種戲說、外說曲解了原著的意思,所以才要重新出山主導這個事情。有點像聯想飄搖的時候柳傳志重張大權,左右局勢。

不過,他宣佈的計劃是從第五部開始拍起,主題集中表達秦始皇一統中國,還在接受採訪時候,宣稱在選角秦始皇上面非常棘手。

在我看來,這件事商業的意義大於情懷。

首先,確實有原著作者的情懷在內。作為一筆一劃寫作15年的作品,孫皓暉賴此成名,然會對自己的作品非常自信且愛護。在現在宮鬥、權謀、爭寵、多角戀愛劇充斥的情況下,他的擔心自然又會多一層。他對沒有他參與的第二第三部的指摘也多因為此。

他對歷史正劇概念的闡述也可以看出來,要70%的內容符合史實,歷史人物的塑造要有史書和考古成果支撐,價值觀要正。從現在流行的編劇風氣來說,這些觀點頗有道理。

重啟,更加看重的的商業收益

但換個角度,這些行為更像是為一場商業活動尋找方法論。我們需要關注到,最近今年雖然影視市場遭遇了各種口碑危機,但是整個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人財物不斷朝裡湧入,市場空間巨大。有著巨大市場成功和龐大讀者群體的《大秦帝國》的商業價值不斷盤升,前三部又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市場成績,整個文本的市場潛力不可限量。小說好劇本好,從而讓作家/編劇直接側身下海,操盤影視項目的先例比比皆是,孫皓暉也算其中一員。

再者,這幾年主旋律題材回溫,廟堂江湖都在力捧此類題材。明年是建國70週年,選擇大一統題材自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如果不出所料,新拍的第五部《大秦帝國》會在2019年上映。在不出現什麼大變數的情況下,這部劇的市場預期肯定會非常好。

這種劇,是否真有那麼好?

孫皓暉一直認為"我說秦是中華文明的正源,沒用。得老百姓都這麼說了,才算做到了。那最好的形式,就是電視劇。"說實話,如果老百姓能對歷史下定義,那歷史就不會如此了。這些,更像是販賣觀點的包裝。

作為不太感冒這套書的讀者,感覺如此張揚軍政府主義的作品能夠流行是一個歷史的弔詭,而且不斷主張秦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的觀點更是值得三思,當時一些娛樂至死的影視需要警惕,這類影視也值得警惕。


何殊我

大秦通過商鞅變法,把他的子民變成了只知道耕作和打仗的,不知道親情和友情的禽獸之民,當然能征服當時還有古風,俠士之風,君子之風的六國國民。大秦統一以後,更是視萬民如寇仇,建長城,修阿房宮,始皇陵,為了顯示他的千古業績,更是迅遊四海,結果掛在途中。

劉幫登上皇位後,由於人民從奴役中解放不久,還是跪著不敢仰視,萬民臣服的巨大權利,使得劉邦意識到,始皇創建的集權,獨裁,專制體制,對於治理這個巨大的國家有著無比的優越性!於是少年打敗了巨龍,隨後他自己也變成了巨龍!

流傳至今,百代都行秦皇治,口頭說的好,其實在草菅人命,以爆治民,貧民,漁民之術,當代現代和大秦有區別嗎?

有了大秦,春秋戰國時代的君子沒有了,俠士沒有了,古風沒有了,田園沒有了,吟遊詩人沒有了,有的只是埋頭耕作,殺敵立功的禽獸之民。

若果說商鞅改變了底層人民,那麼董仲舒改變了精英階層,讓那些精英們只知道儒術,只知道空談,只知道功名,中華民族徹底沉淪!!!如果不是列強打開國門,我們還是會不斷的輪迴,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