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生活在數字時代的我們,很多場合都用到了二維碼。看網頁要掃二維碼,加好友要掃二維碼,甚至在樓下賣水果的大爺,都支持掃碼支付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長得很奇怪的東西,是怎麼來的呢,又是什麼原理呢?

文/ 囧知道

圖文版——

那麼二維碼是怎麼出現的,是如何工作的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二維碼是誰發明的

二維碼 ,又稱二維條碼,二維條形碼最早發明於日本,1994年日本 Denso Wave 發明的QR碼,用於汽車製造,主要目的是在製作過程中保持每一個部件的行蹤正確。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它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佈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它具有條碼技術的一些共性: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符佔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信息自動識別功能、及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

常見的二維碼為QR Code

最早於1994年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騰弘原發明

並且由原來的條形碼改造而來

相比條形碼數據能力存儲能力都大大提升

最先的二維碼是彩色的

主要用來追蹤其公司旗下汽車零部件維修等情況

後來在此基礎上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Denso Wave公司又改進出了今天常見的黑白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二維碼的生成原理是:

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編排規律在二維方向上分佈

採用黑白相見的圖形來記錄數據符號信息

為了讓計算機識別

就要利用計算機內部邏輯

用數字“0”和“1”作為代碼

同時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表示文字數值信息

白塊表示的就是二進制的“0”

黑塊就是“1”

攝像頭識別出顏色和排列就能解讀出二維碼包含的信息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在QR碼上

不同的區域

則表示著不同的信息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安靜區域:空白邊框,可以將代碼與其他打印信息隔離(例如,在髒信封上,報紙的黑白打印或汙跡產品包裝上)。

Finder模式:三個角落中的大黑色和白色方塊可以很容易地確認這是一個QR碼。由於它們只有三個,所以很明顯代碼的哪個方向以及它指向的角度(除非代碼在某種程度上被部分遮擋或損壞)。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對齊模式:這確保代碼可以被破譯,即使它是扭曲的(以某個角度查看,打印在曲面上,等等)。

定時模式:在三個取景器模式之間水平和垂直地運行,由交替的黑色和白色方塊組成。時序模式可以輕鬆識別QR碼中的各個數據單元,在代碼損壞或失真時尤其有用。

3分鐘動畫讓你明白二維碼是什麼原理?

版本信息:QR碼標準有各種不同版本;版本信息(位於兩個取景器模式附近)簡單地識別在特定代碼中使用哪一個。

數據單元:每個單獨的黑色或白色方塊不屬於標準特徵之一(時序,對齊和其他模式),包含代碼中的一些實際數據。

二維碼有什麼功能

1、信息獲取(名片、地圖、WIFI密碼、資料)。

2、網站跳轉(跳轉到微博、手機網站、網站)。

3、廣告推送(用戶掃碼,直接瀏覽商家推送的視頻、音頻廣告)。

4、手機電商(用戶掃碼、手機直接購物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