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古人“背後長了一個瘡”就會死亡?

嗯哼7962


小學時候班裡一個同學得了肺結核,一家人嚇的大哭。人家後來大學時期在某軍校全校散打第二名,我們三四個老同學加一起都按不住精壯的那小子,現在某省級紀委工作,老牛啦。

以前那是藥物或醫術極度缺乏,現在看來,那都不是事。頭條上最近幾個文章還都介紹說以色列能治癒癌症了哪。

人類一直在進步,無論中西醫,都是越來越發達。在新的一年裡,祝大家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鄰家大叔8528


問:為什麼有時候古人"背後長了一個瘡"就會死亡?

背後長了一個瘡,那叫"搭背″瘡。過去有俗語叫"病怕無名,瘡怕有名″,無名小瘡不礙事,只要有了名,那就是致命的,比如背後的瘡叫"搭背″瘡,脖梗子後面的瘡叫"砍頭″瘡,這些瘡都是要命的瘡。

"搭背″瘡就是用胳膊從上往後和從下往後都似摸不著的那一片地方長的瘡。劉蘭芳評書說,秦檜就是長"搭背″瘡死去的。



俗語說:前心深如井,後心薄如餅″,後心長瘡離五臟太近,毒氣很快就攻心,古代沒有抗菌素等有效藥物,長了瘡就任其潰爛擴散,等病入膏肓也就死亡了。

長瘡主要原因就是衛生條件不好。現在衛生條件好,一般都不長瘡了。即使長了瘡,對於現在的醫學發達來說,也是輕微小恙了。


金蘋果老楊


從古代史籍的記載來看,有很多人是因為背上“發疽”而死。比如楚漢爭霸時期項羽的謀士范增,就是因為受氣背上發疽而亡。三國時期的荊州牧劉表,也是因為背上長疽而死。清太祖努爾哈赤,也是被記載死於毒疽。

至於明朝的開國功臣徐達,也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因背上長了毒疽,吃了朱元璋賞賜的燒鵝,引毒疽發作而亡。不過,這一故事並沒有記載在正史當中,因此可信度並不高。但從這件事也能看出,背上發疽在古代確實是一件很常見的病。

(范增劇照)

那麼,背上發疽到底是什麼病,為什麼患上之後,很快就會死呢?

所謂“疽”,就是指在局部皮膚下長出的毒瘡,類似於現代人臉上或背部,因上火等原因出現的痘痘。長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一個白頭小膿包,擠破後會流出淡黃膿液。當這些毒瘡全部彙集於一處,又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處理時,就會形成巨大的膿瘡。

我們通常見到致死的疽,一般都記載發於背部,這就極有可能是一種褥瘡。

所謂褥瘡,又叫做壓瘡。這種病,往往是因為一些無法動彈的病人,平躺在床上,由於長期無法改變自己的體位,從而背部受到長期的壓迫而導致。一旦得了褥瘡,患者的背部、臀部、頸部都有可能出現較大的膿包,如果嚴重一些的話,就極有可能出現現代人所說的“搭背瘡”或是“砍頭瘡”。

由於古代沒有西藥,沒有抗生素,因此古人在生病後,往往只能採取中藥來進行治療。中藥的效果雖然好,但起效確實要比西藥慢。不少人在養病的過程中,由於療程較長,病人不下床活動,最終形成了褥瘡,這在古代也是比較常見的事。

除了褥瘡之外,因上火背部起痘瘡,也是毒疽發作的一個主要原因。有人說,背上長痘瘡人人都有,怎麼可能危及生命呢?

(徐達劇照)

誠然,現代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選擇用一些消炎藥或者祛痘藥膏來解決問題,狀況並不嚴重。而對於古代人來說,由於醫學水平落後,醫理知識更是有限,古人面對小小的痘瘡,通常都不會予以重視。

而且最要命的是,古代的衣服主要以麻織品為主。本來背部就長出了大膿包,還整天被麻衣蹭來蹭去,很容易引發創口感染和敗血症。而對於生活在古代,沒有抗生素和西藥的人們來說,敗血症是非常致命的。

除了以上兩種可能外,在古代還有一種可能會引起背上的毒疽。

眾所周知,古人尤其喜歡服用丹石之藥。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方士煉長生不老丹藥的記載。古人的科學知識落後,對於物質的毒性同樣沒什麼瞭解。因此人們服用丹藥後,除了“延年益壽”之外,一般也會在體內留下一些後遺症。

(敬獻仙丹,圖取其意)

比如在唐代時,煉丹者在煉丹時,一般就會用到水銀。他們首先把鉛塊搗壓成中空的形狀,再把水銀灌入其中,把四周封蓋起來,用猛火加以煉燒,最後就會成為丹砂。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丹砂在古代還頗為昂貴和搶手,一般只有有錢人才有資格服用。而長期服用這些東西之後,服用者往往就會出現重金屬中毒等現象,這種病通常表現為背部長出毒瘡,體內出現結石等。古代的大夫們,對這種病,顯然是無能為力的。

總的來說,古人背上發疽的病因可大可小,大的原因甚至大到增生甚至癌症,而小的原因僅僅是由痘瘡引發。

不得不說,生活在一個醫療技術先進的時代,實在是幸運啊。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古代的時候,醫療水平有限,尤其是在秦漢,三國的時候,背上長一個瘡,都是有可能丟了性命的。

不要說普通人,就是當時最富有的皇帝,對身上長瘡這種事,也是束手無策。你也可以把那時候的瘡,看成是我們今天的癌一樣,是個不治之病。

古代的皇帝,還真有背上長瘡而且備受其煎熬,直接或者間接導致死亡的。

漢代的漢文帝,就是這麼一個身上長了瘡的皇帝。因為他身上的瘡還導致了,另一個人丟了性命,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話說自從漢文帝的身上長了瘡之後,他日夜受到這個瘡的摧殘。

還好,他身邊有一個叫鄧通的男寵,因為鄧通日夜守護著他,只要他的瘡裡,往外流膿的時候,鄧通都會用嘴把濃給吸出來。

這樣做是為了減少漢文帝的痛楚。

當然了漢文帝對鄧通也是不薄,他不但在都城最繁華的地段上,給了鄧通一座別墅,還在鄧通的老家四川,給了一座銅礦於他,允許他私自制作錢幣,並且可以讓他制的錢,在市場上自由流通。

有一天,鄧通再次給漢文帝吸濃之後,他問鄧通,你說天底下誰對我最好呢?

鄧通告訴他,對你最好的人,當然是你的兒子,太子劉啟了。劉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

漢文帝回答,未必是。

我覺得對我最好的人,應該是你。雖然漢文帝嘴上這樣說,但是,他心裡還是希望太子是對自己最好的人。

為了驗證太子,是不是對他好,漢文帝特意叫了劉啟,讓他給自己吸身上的膿。

劉啟當時也吸了,但是,以後每當他想到這件事,就覺得噁心。

心裡過不了這個坎,於是,他就打聽,為何好好的,我爹要讓我吸濃呢?

打聽來打聽去,他就知道了,原來都是鄧通這小子在背後搞鬼。

所以,他記住了鄧通,等漢文帝去世後,自己掌權,他就會拿鄧通開刀。可見,當時劉啟給自己的老爹吸膿,是真的給他留下了陰影。

因為漢文帝身上長了瘡,沒多久去世了。

劉啟這個太子就順利登基當了皇帝,漢景帝就這樣上臺了。

漢景帝上臺之後,就把鄧通給罷免了官,還抄了他的家,讓他流浪到街頭。並且鄧通最終因為落魄而死在了街頭上。


史學達人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400字,閱讀需2分)

古代確實有不少記載“疽發於背”而死的歷史名人。

如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就是被氣的疽發於背而身亡。荊州牧劉表,也是背疽病發作而死。明朝的大將軍徐達,也是背上長個了毒瘡,最後朱元璋賜他吃了一個“發物”烤鵝,故卒。史書記載努爾哈赤也是死於“身患毒疽”。

在現代醫學看來,長個疙瘩什麼的,並不是什麼大病,為什麼能因此喪命呢?

首先還是古代的醫療條件落後。

俗話說:前心深如井,後心薄如餅。背部離內臟很近,如果背部長瘡不及時處理,很容易造成心肺等內臟感染,這就很危險了。

而古代的醫療條件低下,並沒有抗生素之類的消炎的,遇到這種背部的瘡疽,往往是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故而很容易喪命。所以還是要感謝現在的抗生素和手術治療條件。

其實也有很大原因是古人對病理知識瞭解淺薄,一些內臟的毛病在背部顯現出來,也被記載成背部長疙瘩。

內臟的一些病變,如癌症等,造成的增生,很容易通過背上疙瘩的形式表現出來。不要以為古代沒有癌症,其實癌症伴隨著人類的歷史,只不過以前沒有這個詞罷了。因此古代的很多記載的背上長疙瘩,指不定就是癌症腫瘤,現代醫學都很頭疼的癌症,古代更是聽天由命了。

綜上,就是古人“背後長了一個瘡”就會死亡的主要原因。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不要把現代的醫療條件套用到古代!

我就不說太遠太落後時候的事情了,我就說甲午戰爭。

19世紀末,科技已經有些進展了吧;日本當時也算是個列強吧。

打甲午戰爭,戰死的沒多少;發疫病愣是死了一萬多人……

那個時候條件就是這樣。

古時候別說“一個瘡”,一個小傷口都可能感染死人,一個寄生蟲就可能讓人沒命,現在的“非典”,“禽流感”什麼的,放到古代很可能就會造成大量的無人區!

所以,在古代郎中可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人才,戰亂時期一些盜賊團什麼的都不敢亂殺,因為這種人實在是太有用了,即使只能治個發燒感冒,那也很不錯了。


國史拾遺


古時候,外科瘡瘍四大證:癰疽疔癤。這些基本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感染,小的只是單個毛孔,比如癤,現在常見的毛囊炎、青春痘之類的;大的就不是單個毛囊了,是一片感染,比如癰。古時候沒有抗生素,說通俗一點,那會就算疔都有可能會死人的,畢竟中草藥的直接抗菌作用還是不夠理想。現在基本見不到疔了,輕一點的,外用抗生素軟膏就行,稍微重一點的,口服抗生素,再不行靜脈給藥……基本現在癰疽疔癤都不是大問題了,有些癰,切開引流也很常規了。

背部的瘡瘍也是同樣,除非醫療條件比較落後的地方,一般來說,現在不會因為這些引發“疔瘡走黃內陷”了,也就是基本不會引發全身感染,敗血症、感染性休克之類。這就是現代醫學改變中醫診療疾病譜的典型。

當然,別以為中醫在這塊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比如癰疽疔癤早期可以用清熱解毒的消法外用藥膏、在瘡瘍中期可以託毒法內服湯劑促進成膿排膿、在癒合期配合扶正法去腐生新……總之,老祖宗對這類疾病還是總結了豐富經驗,再配合現代醫藥知識,基本都不是問題了。


綿黃芪


在中國古代,背疽這小小的東西,要了多少英雄好漢的性命,項羽的首席謀臣范增死於背疽、朱元璋的首席武將徐達因背疽而亡……那麼,背疽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年代久遠,並沒有范增、徐達這些人的病歷(醫案)傳世,我們無從分析。



按照史籍記載的情況來分析,所謂背疽,以現在的醫學術語來說,無非幾類疾病:一、背部蜂窩織炎,二、背部外傷繼發感染,三、脊柱結核,四、背部的惡性腫瘤。



蜂窩織炎、背部外傷繼發感染、脊柱結核,這三類疾病實際上都是感染性疾病,只不過是引發疾病的病原體不同,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如果是在現代,這類疾病處理及時是不會要了性命的,無非就是使用針對具體病原體的相應抗生素。但是,世界上第一種可醫用抗生素青黴素直到近代才問世,古代是沒有這東西的。在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蜂窩織炎和外傷繼發感受很容易引發敗血症之類的繼發疾病,是絕對致命的。如果說前面的兩種疾病在古代還可以通過剜肉清創等方法處理,死亡率並沒有高得那麼可怕。那麼,結核這東西在古代幾乎是沒有什麼好辦法的,基本上就是姑息治療,也就是所謂的修養加營養。因此,結核在古代幾乎就是慢性癌症,無法治癒,死亡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背部的惡性腫瘤,無論是上皮來源、間葉來源還是淋巴造血系統等等來源,別說是古代,就算現代也沒有誰敢說包治包好的。在醫學如此發達的現代,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依然是居高不下的。在古代,如果患上了這類疾病,基本上只有等死,沒有其他任何辦法。



因此,無論是這四類疾病中的哪一類,在古代都是致命的,患背疽而亡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最後,糾正一個誤區,野史傳說中說什麼朱元璋給身患背疽的徐達賜燒鵝,最終導致徐達病情加重而亡。本人從醫十數載,從未聽聞燒鵝可以加重感染的,教科書裡沒寫過、老師沒教過、日常工作中也沒見到過。反倒是結核這類慢性消耗性疾病還需要加強營養,燒鵝非但無害,反而有利!因此,朱元璋送燒鵝害死徐達一說壓根兒就站不住腳,純屬子虛烏有。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在我們看來,長個瘡而已,又不是什麼大毛病,吃點消炎藥,大不了去醫院清個創消個毒不就行了嗎?

但是咱們要知道,在古代,沒有酒精,沒有碘伏,沒有消炎藥,沒有抗生素,更沒有無菌意識,也沒有條件做什麼手術,更沒有縫合線,所以一個小小的瘡,就能夠讓人死亡。

看起來一個不起眼的瘡,在感染的情況下,病灶就可能會越來越大,比如我們平時見到的褥瘡,感染了以後,甚至可以形成碗口大小的大洞,深可見骨,組織腐敗壞死,流出膿液。

在古代那個沒有消毒的條件下,出現了嚴重的感染基本上就是束手無策,感染細菌入血,導致敗血症,膿毒血癥,病人高熱不退,寒戰,甚至心力衰竭,最終只有死亡。

所以,古代人因為一個瘡就死亡了,這件事兒真的不是不可能,導致人死亡的,也不是瘡本身,而是瘡引起的感染,造成的敗血症,膿毒血癥等併發症。

所以每當想起這些,真的很慶幸自己活在了現代。還記得當初上大學的時候,整天看的穿越小說,女主穿越後,身邊環繞大把的帥哥,讓人口水直流,恨不得自己也能穿越!

但是一想,古代沒有醫院,沒有消炎藥,沒辦法做手術,沒有避孕套避孕藥,還不能結紮,最重要的是,還沒有剖宮產!

拉倒吧,給我一百個帥哥也不要!


婦產科女司機


古代人談瘡色變,身上長了瘡,就像現代人身上長了個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只能聽天由命了。

有史實記載的,古代因背瘡發作而死的名人就不在少數,項羽的謀士范增、三國荊州劉表、唐朝詩人孟浩然、岳飛恩師宗澤、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等都死於背瘡,達官貴人尚且如此,普通百姓死於背瘡者更是難以統計了。



這背瘡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小小的瘡就能要古人的命呢?

一種可能就是褥瘡。這種瘡極易化膿,現代醫學治療時,一般是先用消過毒的器械將膿液吸出,在患瘡處塗抹消毒藥膏,然後口服抗生素。古人一般用手將膿液擠出或者用嘴巴吸出,手上或者口腔如果帶有致病菌的話,極易讓膿瘡進一步感染惡化,繼而出現敗血症或者膿毒血癥,嚴重者導致死亡。



另一種可能就是癌症。古代雖然環境好,沒有空氣汙染和水質汙染,但並不代表沒有癌症,癌症誘發因素是比較多的,環境因素只是其中一方面。中國最早癌症的記載,要追溯到漢朝漢文帝時期,稱之為惡毒之症,宋朝時有了乳腺癌的相關記載。癌症晚期,身體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皮膚出現潰爛,古人或誤認為是背瘡,實則不然。

還有一種可能是中毒。古人有服用丹藥的習慣,這種丹藥一般都是有道士煉製而成,原料一般採用水銀、鉛等重金屬,而且價格不菲,普通老百姓根本服用不起,只有上流社會才能有“福”消受。不過,丹藥就是重金屬,經常服用會導致重金屬慢性中毒,繼而皮膚免疫出問題,極易生出背瘡。



說起來,煉丹的創始人應該是太上老君了,孫悟空果真是金剛不壞之身,吃了一瓶子丹藥,居然還活蹦亂跳的,要是換做凡人,估計吃上兩粒就一命嗚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