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呢?

昨事今史





答:我的觀點是:張巡既是千古名將,也是個衣冠禽獸,二者之間並不衝突。

其實,類似張巡這樣的人,歷史上並不少。

俗話說,慈不掌兵。

能成名將者,很多都是心狠手辣的。

白起、項羽都有坑殺數十萬戰俘的劣跡。

東漢吳漢、耿弇也有過屠城的記載。

竇憲是個亂間魔君,禍害朝野,卻有燕然勒銘的大功績……

張巡的功罪性質和以上人等並無差別,要說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把屠刀揮向自己人,包括自己的妻兒老小。當然,最駭人聽聞的,就是他不但殺人,還做出了反人類的行為:吃人肉,他自己吃,也要求全部將士一同吃。

老實說,這是滅絕人性的做法。

張巡守睢陽的奇蹟,很多人都知道了:以不足萬人之眾,守城10個月,前後大小400餘戰,抵擋了叛軍十幾萬人的進攻,且斬殺敵將300、斃敵12萬人,創造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寡敵眾、以弱制強的經典戰例。

並且,從戰略意義上說,“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這麼大的功績,至德二年(757年),唐肅宗李亨在冊封平叛期間立功之臣時,沒有忘記已經死去的張巡。

但滿朝文武對張巡殺人吃人之事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最後,是李瀚先呈《進張巡中丞傳表》,韓愈復以李瀚的傳表為引子作《張中丞傳後序》,認為張巡功大於過,這才平息群議。

李瀚《進張巡中丞傳表》只是一味強調吃人不是張巡本意,但這並不能消除張巡的罪惡;韓愈的《張中丞傳後序》故意略過張巡吃人之事不提,其結果也只能欲蓋彌彰;以後的《新唐書》張巡傳以及《資治通鑑》只側重於張巡殺妾食妾,而不提食盡城中婦孺,以為妾是私人財物,可以自由處置,張巡將之殺死並貢獻出來,是以私奉公,愈加偉大。殊不知這樣一來,更是大錯特錯。此一點,如果不嚴加評析,後世某些好名的“名將”,難免不以之為效仿對象,故意買賣一些奴婢充當自己的妻妾,殺了烹煮以飱將士,流禍無窮,罪大惡極。

孟子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王若虛也說:“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

王夫之更說:“無論城之存亡也,無論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

一句話,不得以任何高尚的名義來踐踏別人的生命。

明朝的張巡粉為了粉飾張巡,作戲劇《雙忠記》,不寫張巡殺妾,而改成小妾自殺獻身。

這一改,漏洞是巨大的:張巡和將士吃的不僅僅是張巡一個小妾,而包括城中數萬男女老少。難道這數萬男女老少具備如此崇高的風格,個個爭相自殺,以獻身果將士之腹不成?

針對戲劇《雙忠記》,我曾以張巡小妾為第一主角,寫過一篇題為《丈夫是名垂千古的大英雄,小女子薄命如煙,在史冊縫隙輕抹一道紅》的短篇小說,收集在《你所不知道的帝王將相事》一書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最後再強調一句:張巡的一面是天使,另一面是魔鬼,他就是千古名將與衣冠禽獸的結合體。


覃仕勇說史




唐玄宗李隆基執政中期,唐朝的社會經濟高度發達,人稱開元盛世。盛世有盛世的難處,那就是人民的生活條件普遍比較好,就沒有人願意當兵了。

這時世界上最早的僱傭兵就出現了,安祿山原本是胡人,慢慢的他就成了唐朝最大的僱傭兵集團領袖。安祿山雖然是一個胡人,但他與朝中大臣交好,青雲直上。

安祿山背後最大的靠山是李林甫,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是李林甫的權敵。凡是敵人支持的,自己都要反對。安祿山也就變成了楊國忠的敵人,楊國忠多次舉報安祿山會起兵造反。

這件事傳到了安祿山的耳朵裡,本來沒打算造反,但也就只能造反了。安祿山被刺殺後,他的兒子安國緒接班。年輕人幹勁大,馬上調集重兵向唐朝發起了新一輪進攻。



千古流傳的張巡鎮守雎陽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睢陽現在是河南商丘的一個區,在歷史上這是通向南方的一個重要通道。

張巡本人本來是個書生,並不懂軍事,只是粗略的讀過幾本兵書。當安慶緒的大兵殺過來的時候,也只能趕鴨子上架,現學現賣,臨時指揮了1000多人多次在雍丘擊敗安慶緒的軍隊。


但畢竟孤木難支,張巡只好且戰且退,進入了睢陽城。加上城內的守軍,他的部隊就擴大了好幾倍有了6000多人。

張巡和自己的部下南霽雲和雷萬春,擊退了叛軍數百次進攻,消滅叛軍萬餘人,堅守孤城十個月,最終因彈盡糧絕,全城軍民集體陣亡。



當時的睢陽城正好處在大運河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地區的重鎮。同時也是通向江南的門戶,如果這座城被攻破了,唐朝差不多也就宣告滅亡了。

五胡亂華之後,大批的漢人南渡,把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帶到了長江領域。從這時起,中國的經濟重心就從北方轉移到了江南地區,江南地區就成了中國的財賦重地。

張巡守睢陽城的十個月保證江南的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向北方輸送,也截斷了叛軍南下的道路,防止又一次五胡亂華悲劇上演。就在睢陽城失陷的一個月前長安被收復,十天後洛陽被收復。

睢陽保衛戰是安史之亂的重要轉折點,正是張巡這一個書生以犧牲一個城市的代價,挽救了整個大唐。



當然這一場長達十個月,戰爭的代價也非常慘重。城中數萬軍民,沒有一人投降,堅守到最後的時刻,士兵們都餓得拿不起手中的武器,只能眼睜睜看著叛軍爬進城牆,佔領城池。

在最艱難的時刻,城中的糧食早就吃完了。城裡的居民只能夠吃樹皮和茶紙,接下來就只能吃戰馬和老鼠。

在最後的時刻,城中瘟疫流行。大家就只能靠吃死人肉過日子了,為了激勵大家的士氣,張巡殺死了自己的小妾,親自煮肉給士兵吃。



正是因為這樣的慘象,張巡被有些人稱為衣冠禽獸,認為他不顧城中百姓死活,只為了自己的一個虛名。

事實上,如果這座城給叛軍攻破了,就像李秀成攻破江蘇一樣,叛軍就會佔據天下最富庶的區域,有了攻佔天下的資本。反過來唐朝就斷絕了自己的糧道,再沒有機會展開反擊。

站在這樣的角度,我們就明白張巡的自我犧牲對於唐朝來說有多麼大的意義,他用一城軍民的犧牲換來了唐朝的復興,避免中原漢人政權再一次被北方少數民族滅亡的命運,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新知傳習閣


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歷史會給出最公正的評價!如今遍佈在江浙一帶大大小小的張巡祠,便是歷史對張巡做出最好的評價!

關於張巡為什麼會有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的爭論,源於安史之亂。

在唐玄宗晚年寵幸佞臣,而安祿山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巴結這些佞臣,獲得玄宗的好感,從而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勢力大增,進而稱帝造反,引發安史之亂。

張巡,則是安史之亂時一名唐朝的將領,因為睢陽之戰留下了千古爭議!

當時安史叛軍將領尹子奇率十三萬人圍攻睢陽城,而睢陽城只有7000不到的駐防兵力,在張巡和許遠等人的率領死守孤城。

以7000對13萬,在完全沒有任何援軍,沒有糧草供應的情況才,張巡和許遠等人硬生生的守了睢陽大半年,大小400餘戰,擊斃了十倍於自己的敵人,最終睢陽城破,張巡身死。

以張巡死守睢陽的這份成績,被稱之千古名將也不過分。但是為什麼一說起張巡,又會與“吃人”聯繫起來。

原來,在困守睢陽城的過程中,因為得不到援助,城內的糧草很快消耗完畢。張巡等人先是殺了戰馬充飢;戰馬吃完了,又發動士兵抓老鼠,挖樹根衝擊;老鼠和樹根吃完了,張巡又把自己的小妾和僕人殺了當成軍糧,最後發展到把睢陽城中百姓殺以當軍糧,導致3萬多百姓幾乎消耗殆盡,睢陽成為一座鬼城。

這便是張巡吃人的由來。千百年來,張巡在睢陽之戰中吃人的行為,被無數的衛道士們攻擊,說張巡是魔鬼。

那麼張巡究竟是不是吃人的惡魔?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張巡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首先一點,睢陽之戰張巡以百姓充當軍糧,或許確有其事,但是絕沒有說的那麼誇張,三萬多百姓,不可能大部分是張巡和他的士兵吃掉的。在這種情況下,城中沒有食物可以吃,大批人應該是餓死病死的。

其次,張巡在睢陽城以一城之力阻止了十數萬叛軍大半年之久,而睢陽是通往南方的一個通道,一旦叛軍通過睢陽進入富庶的南方,後果不堪設想。

安史叛軍可不是一支文明之師,而是一支暴亂的叛軍。安史叛軍每攻破一城,便縱兵搶劫,擄掠婦女,殘殺百姓。遇到一些抵抗稍微強烈一點都城鎮,更是屠殺百姓作為報復手段。

比如說在安史叛軍在攻打顏杲卿所守的常山城時,遭遇到激烈的抵抗,在常山城破之後,叛軍將領史思明、蔡希德瘋狂屠殺常山城中百姓,殺了一萬多百姓。

又比如說安史叛軍在攻破陳留郡時,安祿山曾下令讓那些投降的官員自相殘殺,大概有六七千人死於非命。

那些以張巡吃人為由而攻擊張巡的衛道士,他們以為張巡如果早點投降,就能保住城中的百姓。他們認為張巡之所以不投降,是為了成全自己忠義的名聲而棄城中的百姓於不顧。

也許他們不知道,以安史叛軍的殘暴,張巡即便投降,睢陽城的百姓也未必能躲得過安史叛軍的屠刀。

也許他們不知道,一旦叛軍通過睢陽進入南方,會讓唐朝失去經濟富庶的南方,而沒有南方的糧草支持,李光弼郭子儀等人便不能快速平定安史之亂。戰亂的時間越長,會讓更多的百姓死於非命。

張巡是讀書人出身,飽讀聖賢書,他怎麼會不知道吃人這種事情一定會給他招來非議,但是他依舊選擇了死守睢陽城,棄一城而顧大局。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沒有親歷戰爭的殘酷,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評張巡,我認為是不合理的。睢陽城的百姓確實很可憐,但這並不是張巡造成的!


小鎮月明


歷史是由人民來寫的,如今遍佈在江浙一帶大大小小的張巡祠,就是最好的回答!

自將楊玉環攬入懷中,李隆基已不是原來的李隆基了!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勢如破竹,拿下長安和洛陽,直逼當時的財賦重鎮——江南,縣令張巡在形勢一派糜爛的情況下,毅然起兵,在雍丘與叛軍令狐潮苦戰100多天後,孤木難支的張巡只好退守睢陽城。

睢陽城正處在大運河汴河河段中部,是通向江南的門戶,守住了睢陽,就保住了財稅重地江淮。為了奪取睢陽,安慶緒部將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來攻城。

張巡與叛軍發生戰鬥四百多次,累計殺傷叛軍萬餘人,堅守睢陽大半年後,睢陽城中守軍僅剩千餘人,糧草殆盡,張巡與將士依靠城中樹皮、草根、老鼠充飢與叛軍繼續死戰,直到城中已無任何東西可吃,士兵飢瘦無法站立。此時張巡親手殺了自己的小妾,以其肉給將士們充飢,由此拉開了軍士吃人的序幕,史書載近三萬百姓成為軍士的口糧,到十月初九,睢陽終被尹子奇攻破,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人寧死不屈,慷慨就義。

張巡死守睢陽城十個月,有效遏制叛軍南下的勢頭,拖住叛軍主力數月之久,保證了江南財、糧源源不斷供給朝廷,為最終平叛奠定了基礎,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再次上演。睢陽保衛戰是安史之亂的重要轉折點,張巡以犧牲一個城市的代價,挽救了整個大唐。

唐朝追贈張巡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公元848年張巡繪像入凌煙閣。從唐至清代,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得到歷朝追封和厚愛。

正因為發生吃人慘象,千百年來,張巡被衛道士稱為衣冠禽獸, 認為張巡如果早點投降,就能保住城中的百姓,張巡之所以不投降,是為了成全自己忠義的名聲而棄城中的百姓於不顧。

安史叛軍每攻破一城,便縱兵將城內財產搜刮一空,強迫男子為苦力,婦女皆被姦淫,老弱病幼直接殺死,遇到稍有抵抗城鎮,更是屠城作為報復手段,據記載,安史之亂平息一年後整個唐朝只剩下人口1960餘萬,安史之亂爆發前約為5600萬。僅僅五年,人口損失就高達3600萬。以安史叛軍的殘暴,張巡即便投降,睢陽城的百姓也不能躲得過安史叛軍的屠刀。

古代戰亂、災荒的時候,“人相食”可說是一種常態,張巡守睢陽,是在紙張、鳥雀、老鼠等抓盡吃光,被逼無奈後才殺愛妾,奴隸、婦人以及男子老弱。在當時的情況下,張巡所做無疑是唯一最佳選擇,如一旦城門被攻破,金國攻破宋國的悲劇或許會提前上演。

張巡以三萬多百姓為軍糧,肯定有誇大成分,在當時情況下,城中沒有食物可以吃,大批人應該是餓死病死的。所以若說張巡是“衣冠禽獸”則顯然本末倒置,叛軍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堆屍成山,難道不是“衣冠禽獸”?

張巡犧牲小我,成全了大唐的基業,撐起大唐半壁江山。可謂守一城而得天下。天地之間有桿秤,張巡死後,睢陽百姓就建了張巡祠,至今完好如新。明清以後,張巡、許遠被民間封神,成為“雙忠公”。後來張巡又被封為都天大帝,享著後世香火。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

張中丞祠的上下八字:旻天大帝,蔭被南天,至今看來,餘威尚在。


美麗青春您真痘


張巡是誰?

任何一個稍微瞭解一點中國歷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這個名字。曾幾何時,這個名字閃閃發光,是史書上的英雄(如《唐書》),是孤軍守睢陽的忠臣,寧死不屈,為國盡忠,幾乎是人臣的楷模和典範,千百年來,一直被傳頌。近些年來,隨著某些不知道哪裡來的言論歪曲和汙衊,張巡居然有成為反面人物的傾向。更有甚者,如標題所示,張巡居然被說成是“衣冠禽獸”,真是豈有此理。

今天,就來說道說道張巡。

先來看看“衣冠禽獸”是怎麼定義的: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下面再來看看,張巡到底是不是“衣冠禽獸”。

公元755年12月16日,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奉旨討伐楊國忠為名,統率大軍15萬,號稱20萬,在范陽起兵,史稱“安史之亂”。戰爭爆發兩年後,到公元757年,除了長安丟失這個重大不利以外,唐軍在其他戰場逐漸開始佔據了上風。安祿山老巢河北大地,遍地是反抗安祿山的義軍;河東戰場,李光弼連戰連捷;河南戰場,郭子儀屢建奇功,不止一次擊敗叛軍主力。

叛軍如何扭轉不利局面?

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接受謀士的建議,打算出兵南下,奪取還未被戰火波及的大唐財稅要地江南各地。可是要奪取江南,必須先拿下橫在叛軍面前的一道屏障睢陽城(今河南商丘),而守備睢陽城的正是張巡。

張巡是進士出身,安史之亂剛起時,曾以守雍丘(今河南杞縣)而出名——他以不足3000的守軍,擋住四萬叛軍的進攻,並殺死殺傷一萬多叛軍,最終擊退叛軍進攻。一時之間,張巡名聲大震。安慶緒為了奪取江南,確實下了大本錢,派遣手下大將尹子琦統率十幾萬大軍南下,第一關就是睢陽。

當時的睢陽太守叫許遠,聽聞十幾萬叛軍南下的消息,壓力很大。許太守識人善用,熱情邀請張巡一起來守睢陽。他知道張巡能幹,自己主動讓位,輔佐張巡守備睢陽。大敵當前,張巡也顧不得謙讓,承擔起了守城的重任。著名的睢陽保衛戰,就此開始。

這是一場慘烈的保衛戰,張巡也好,許遠也好,都很清楚,他們的身後不僅僅只是睢陽一座城市,而是廣大的江南,那裡的人民還沒做好戰爭準備,那裡還要給大唐提供平叛的物資和糧食。所以,江南不容有失,睢陽不容有失。睢陽城內的兵力不過6000多人,面對的叛軍卻有十幾萬之多。這還不算什麼,當圍城兩個月以後,守軍的糧食已經快吃完了。張巡不得不控制糧食,每人每天定量供給。即便如此,糧食還是越吃越少,人心軍心也開始浮動,城裡的麻雀,老鼠,甚至連弓箭和盔甲上的皮子,都被煮來吃了。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作為守城的兩位主官,張巡和許遠不能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為了保衛睢陽,保衛江南,張巡不得不殺了自己的小妾,許遠也殺了跟隨自己很久的奴僕,把他們的屍體煮了,給守城的將士吃。這就是現在很多詬病張巡和許遠是“衣冠禽獸”的由來。

確實,放在今天看,張巡和許遠這樣的行為,值得商榷。可在那個年代,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易子而食都是常態,你能說那些易子而食的父母都是禽獸?而且張巡更不同,他正是為了保護更多人不受叛軍的荼毒,才不得不犧牲了自己的家人。看看叛軍在長安的屠殺,就知道一旦睢陽失守以後,整個大唐的南方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將會有千百萬的老百姓遭到屠殺和欺辱。正是有了張巡,有了許遠這樣的勇士,整個大唐的南部保住了。今天那些有聖母情節的朋友們,請你們想想,如果你們當時生活在南方地區,你們又將如何看待保衛了你們的張巡和許遠。

圍城快半年以後,裡無糧草、外無援軍的睢陽城終於淪陷。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等人都力戰被俘。面對尹子琦再三勸降,張巡和許遠等冷笑拒絕,誓不與賊為伍。最終,36名勇士全部遇難,張巡殉國時年僅49歲。

睢陽雖然淪陷了,但叛軍也筋疲力盡了,更關鍵的是大唐也緩過這口氣,調集各路援軍殺奔睢陽,最終擋住並消滅了這股叛軍,沒有讓戰亂波及到南方,保住了江南繁華之地。張巡、許遠和睢陽的6000多將士,十幾萬百姓,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保衛江南的數百萬百姓,保住了大唐的元氣,真英雄也。

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說張巡和許遠這樣的英雄是衣冠禽獸,那麼我只能說,你們才是衣冠禽獸。張巡殺妾可能會讓人想到吳起殺妻,但兩者不同,前者為公,後者為私(為了自己的前途)。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張巡既非千古名將,也更非衣冠禽獸,而是千古第一烈將,千古第一忠將,至今守成之將未有如此忠烈之人。大唐有此忠義之臣足見尚有人心。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一個多月直抵羅洛陽,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逃。李隆基哀嘆大唐無忠臣良將,但李隆基說早了。當時大唐出現了兩大忠臣,一個是顏真卿顏杲卿兄弟,一個就是張巡。

張巡,生於公元705年,典型的官二代,唐玄宗開元末年進士,長期在大唐地方任職,為官清廉公正,曾任清河縣令、真源縣令。公元757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最終因糧草耗盡而被俘遇害。唐朝追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公元848年張巡繪像入凌煙閣。從唐至清代,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得到歷朝追封和厚愛。

而由於此戰過於慘烈,因守軍徹底死守。無目的,無原則地死守。導致最後以人為食,城破以後幾乎死傷殆盡,因此關於張巡功罪的爭議,從當時到後世一直不斷。但必須指出的是正式張巡是頑強地死守,才使得唐朝保住了江淮地區。為大唐贏得的了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張巡犧牲小我。成全了大唐的基業,撐起大唐半壁江山。可謂守一城而得天下。那些抨擊張巡吃人的輿論,他們也應該知道安史之亂叛軍行徑殘暴,其所經之處,必將城內財產搜刮一空,強迫男子為苦力,婦女皆被姦淫,老弱病幼直接殺死。他們只看到張巡守成吃人,卻不譴責叛軍屠臣,顯然他們知道,叛軍不會聽他們的,張巡是一個死人卻可以任由他們拿捏。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張巡“吃人”才保住就大唐半壁江山、保住了你們朝堂之上袞袞諸公。這些說話的才是真正吃人的人。



作為大唐之臣,他忠義無雙。身為主將,他獨守孤城,抵擋數十倍叛軍。當他身為三軍主將他,麾下部屬甘心赴死。南霽雲在賀蘭的酒肉宴請下,斷指回睢陽,誓與睢陽共存亡。這等人格魅力又是何其強大,那些苛責和非議他的人,不妨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比張巡做的更好。當張巡一個人奮鬥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最偉大的價值和最光輝的一面展現出來。在平常時期,張巡也許就是一個正常的官員。當他面對最大危機的時候,張巡的巨大的能力就迸發出來。用自己力量抵擋住十萬叛軍,告訴世人大唐有這樣的一個忠臣,一個烈士,用自己一切守護了更多的人,但他犧牲了一切,包括了他的生命,他的家人,他的名聲。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正是一群千古英豪創造了一個最偉大的軍事奇蹟。當後方的士大夫抨擊張巡吃人的時候,你們在幹啥,除了誇誇其談啥也沒有幹,輪到自己是: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

張巡絕對是大唐乃至至今無雙之烈將,聲名傳百代。無雙之國士,一國有此臣定不會亡其國,也註定了敵人的失敗,完全配得身後所有的褒獎和贊,乃至史書所有讚美景仰。張巡的行為不是為的大唐,而是為了一方百姓,天地之間有桿秤,那些被張巡所保護的江淮百姓永遠不會忘記張巡的功勳,張巡的祠堂始終立於睢陽,安享著後世香火,至今完好如新。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張中丞祠的上下八字:旻天大帝,蔭被南天,至今看來,餘威尚在。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英雄是英雄,但他是一個令人警惕的英雄。

肯定他的客觀作用,鄙視他的做法。

從客觀作用上說,張巡拖住了安祿山的軍隊,為唐朝贏得了時間,是英雄。

當時人的評價是:巡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大唐沒有亡在胡人手裡,是他的功勞。

這當然稱得上是英雄。

但更要警惕的是他的做法。

他為了守住城池,對城裡的人大開殺戒。

張巡先吃了自己的小妾,然後再吃別人。

城破的時候,全城三萬多人被吃掉。

要警惕的就是這一點:

以高尚的名義踐踏一切。

對於張巡來說,盡忠於皇帝陛下,保住大唐江山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這全城人的性命就都不過是囊中之物。

所以為了守住城池,他就吃人了。

這是一種可怕的做法,你為了自己的高尚綁架他人,將一切生命都綁架在自己高尚而光榮的戰車上,讓他們去為自己死。

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邏輯。

當然張巡那個時候生命還沒有得到如此重視,當然歷史走到今天,張巡這樣的做法才是人類大敵。

因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人的生命。

其實反思的不光是我們現在的人,明朝就有人通過一個故事反思了。

王士禛在《池北偶談》裡說有個叫徐藹的,年紀輕輕得了重病,快要死的時候,看見一個白衣少婦,告訴他:“你前生是張巡,我是你的妾,你自己當忠臣也就罷了,我有什麼罪,殺我餵你的士卒,我找了你十三世,終於得到機會報復。”說完不見,徐藹隨即死掉。

這就是人的覺醒。

但是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評價了這個故事,他主張為了大義有些人就應該好好當食物,隨便報復是不對的。他還告誡文人就算有這樣的鬼故事也不要記錄下來,以免帶壞風化。

這種政治正確的做法,真是令人作嘔。

這才是我們現在最應該警惕的。


錦翼


唐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二十五日,安祿山之子安慶緒麾下大將尹子奇率媯、檀、同羅、奚等各族聯軍十三萬進攻睢陽(今河南商丘) ,目的是南取江淮。睢陽太守許遠見賊兵勢大,向河南節度副使張巡告急求援,張巡聞警立即率兵自寧陵趕到睢陽。

張巡,進士出身,是個文官,他博覽群書,但也精通戰陣,在率軍堅守雍丘時,以千餘守軍與數萬賊軍周旋作戰,他謀勇兼具,常常出敵不意出城偷襲賊軍,在數月內殲敵一萬多,因功被攫升為河南節度副使。

張巡從寧陵帶到睢陽的軍隊 ,只有三千將士,加上睢陽原有的守軍,也不過六千八百人。六千多人要抗拒十三萬叛軍,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無異於螳臂擋車,但他指揮得當,以小博大,打得機智靈活,經十六晝夜浴血苦戰,殲敵二萬餘人,活捉敵將六十多員。

睢陽太守許遠對張巡的指揮才能和臨危不亂的靜氣佩服得五體投地,便將防守睢陽的指揮權交給了他,自己甘願做其後盾,對這一重託,張巡倒也不推卻,而是立刻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三月,不甘心失敗的尹子奇重新調集大軍再來圍攻睢陽。見賊軍圍困萬千重,張巡激勵將士們道: “我受國恩,為國守城,本是理所當然之事。但諸君浴血殺敵,為國捐軀,我卻不能(代表朝廷)嘉賞各位,深感痛心”。將士們聽後深受感動,紛紛主動請纓,要求出城作戰。張巡便下令屠牛宰羊,大饗官兵。酒足飯飽,守軍盡數出城作戰。

張巡手持大旗,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很快就突入敵陣大砍大殺。賊軍猝不及防,往後潰逃,官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陣斬叛將三十餘,殲滅敵軍三千餘,叛軍丟盔撂甲,抱頭鼠竄,潰退了數十里。

張巡精血守睢陽十個多月,後來城中糧盡,大家商議對策,許多人都主張棄城東走,張巡與許遠商榷,兩人一致認為睢陽乃江淮門戶,也是江南之屏障,假若棄城而去,賊軍必乘勢而進,進取江淮,況且將士們苦戰十個月,早就精疲力竭了,即便讓這些飢疲羸弱的士卒突圍他走,也衝不出去,不如堅守待援。彼時,城中已無一粒糧食,戰馬都被殺吃了;馬吃盡了,就捕捉老鼠和鳥雀充飢 ;鼠雀絕跡後,就吃樹皮、草根,最後竟然連紙張都吃光了。張巡見城中再無可吃的東西,睢陽即將不攻自破,於是狠心將自己的愛妾殺了給士卒們吃,許遠也效仿他殺家奴以饗士卒,將士們為了活下去守住睢陽城,相率以人肉為食。

據《新唐書·張巡傳》記載,在張巡守睢陽的最後兩個月內,城中糧盡援絕,守軍開始吃人求存,共有三萬多婦孺老幼被殺吃,睢陽頓成人間地獄。此事雖是逼不得已,但慘絕人寰,喪盡人倫,至今讀來仍覺毛骨悚然,不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實屬禽獸不如之舉。當然,人很難超越其所處的時代。張巡殺妾饗士卒以及睢陽守軍吃人求存的事在史籍中都是被當作正能量來大肆宣揚的。

《唐書》載,至德二年十月初九,叛軍架雲梯登城,守軍士卒都已飢餓病弱的動都動不得了,更不要說提槍作戰了,張巡、許遠等主將皆被賊軍生擒。尹子奇問張巡:“聽說你每戰都咬碎幾顆牙齒,這是為何”?張巡答:“我志吞逆賊,但恨力不從心,恨得咬碎鋼牙”!尹子奇聽後倒也感佩其勇壯,不想殺他,部將紛紛勸說:“他是個節烈之士,必不肯為我所用。而且他威望卓著,深得人心,還是殺了他絕後患吧”。尹子奇遂下令把張巡和雷萬春、南霽雲等三十六員守將都處死了。許遠被檻送洛陽,後被安慶緒所殺。據說張巡臨刑前,神情如常,也算慷慨赴死了。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唐玄宗晚年年邁昏聵,用人失察,重用胡人將領安祿山,最後導致了安史之亂。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由於大唐承平日久,軍備鬆弛,叛軍一路猛進,數月後就攻陷東都洛陽,各州縣的縣令太守嚇得手足無措,望風而降。此時張巡正在真源縣任縣令,在形勢一派糜爛的情況下,毅然起兵對抗叛軍,在縣內招得士兵千餘人。天寶十六年,張巡趁雍丘守將令狐潮大意之時,奪取了雍丘。同年二月,令狐潮率叛軍一萬五千人來奪雍丘,而城內守軍只有三千人,張巡率軍多次打退叛軍的進攻,殺死叛軍一萬餘人,自己也傷亡一千多人。三月,不甘失敗的令狐潮捲土重來,並同叛軍其他部隊會合,共有四萬之眾,來奪雍丘,此時兵力對比是兩千對四萬。張巡穩定軍心,堅守雍丘六十多天,期間與叛軍發生大小戰鬥三百餘次。在守城期間,張巡多次以奇兵出擊,主動進攻,給予叛軍大量殺傷。令狐潮由於傷亡較大,雍丘就不能下,暫時引兵退去。但是沒過幾天,又掉頭回過來圍攻張巡。到五月的時候,雙方又一次相持了四十多天。此時,長安已經失守,玄宗出逃四川,雍丘徹底成了一座孤城,但是張巡對外界的情況一無所知。令狐潮給張巡致書勸降,城中人心動搖,張巡連殺六名動搖的將領,穩住了軍心。十二月,由於雍丘被叛軍切斷補給線,張巡被迫轉戰睢陽,和睢陽太守許遠合兵一處。

睢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江淮屏障之城。守住了睢陽,就保住了財稅重地江淮。為了奪取睢陽,安慶緒部將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來攻城。到次年七月份,睢陽已經堅守了大半年,期間與叛軍發生戰鬥四百多次。此時,睢陽城中守軍僅剩千餘人,糧草殆盡,士兵飢瘦的都拉不開弓了。這時候,為了保持士兵的戰鬥力,張巡主動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分給士兵們吃,之後又發生了吃人的慘劇。到十月初九,睢陽終於再也守不住,被尹子奇攻破。此時,離安史之亂爆發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睢陽城破時,張巡和一眾將領展示出了極高的氣節,拒不投降。最後,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人,都被叛軍殺害。

張巡守睢陽的功績無可置疑,第一阻止了叛軍進入江淮,第二使得江淮物資可以供應北方。睢陽失陷十天後,洛陽就被收復。

很多批評張巡的人,往往是用今天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張巡,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張巡是一個率獸食人的衣冠禽獸。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生存是第一目的。《資治通鑑》記載:“是歲,戶部奏:戶二百九十餘萬,口一千六百九十餘萬。”這是距安史之亂平息一年後戶部進行的人口統計,整個唐朝只剩下人口1960餘萬。而安史之亂爆發前有多少人,據記載,唐朝的人口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夕達到頂峰,約為5600萬。僅僅五年,人口損失就高達3600萬,接近三分之二。對於平民而言,那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一個修羅地獄。而如果張巡在一開始沒有守住睢陽,放由叛軍進入江淮地區,那麼又將是一個候景之亂,死亡人數還會繼續上升。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局勢一片糜爛的情況下,有一批文人毅然挺身而出,同叛軍進行堅決的抵抗。除張巡外,還有大書法家顏真卿,以及其從兄顏杲卿等,他們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張巡死後,睢陽百姓就建了張巡祠,供奉著在睢陽保衛戰中戰死的張巡、許遠等人,此後有經過多次重建,現商丘古城內大隅首西街還有紀念他們功績的"忠烈祠"。

而在江西省鄱陽縣也建立了張王廟,是安史之亂後,顏真卿任饒州刺史時,宣傳張巡事蹟,饒州百姓自發建立的。

明清以後,張巡、許遠被民間封神,成為“雙忠公”。後來張巡又被封為都天大帝,受百姓敬奉。

公道自在人心。


一卷青史



張巡曾被譽為“一劍能擋百萬師”的巨魁,他聯袂睢陽太守許遠一同在睢陽地界上演了史上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壯傳說,留下了浩氣長存的抗爭頌,慷慨悲歌,令史記千載,名標丹青。

張巡是唐朝玄宗年間的一介縣令,為玄宗開元末期進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縣令,後又改任真源縣令。他的這段故事被寫進《張中丞傳》(也即《張巡傳》,唐代李翰著,今佚失傳),還有大文學家韓愈為其所撰的《張中丞傳後續》,是《張巡傳》的補充和延軼。

張巡所生活的年代,若不是發生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他的名字恐怕至今都無人知曉。而恰是這段歷史,讓張巡這個人物和這段故事廣為傳頌,備受禮讚。

天寶十四年冬天,爆發了盡人皆知的安史之亂。安祿山帥勁旅進逼河南,造成洛陽失守,首都長安危在旦夕,玄宗皇帝帶上楊貴妃等避禍蜀中,唐軍聯眾百萬,卻無鬥志,一路望風請降,使得叛軍長驅直入,直抵都城要塞。

張巡雖為小小縣令,卻氣節昂揚,匯同睢陽太守許遠一起捍守睢陽達一年之久,為官軍全面反攻收復失地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張巡和許遠在堅守綏陽期間,彈盡糧絕,城內死難者無數,且悍兵日驕,疏圍不通。沒奈何,在南八南霽雲求借糧草無果的慘境下,張巡命人先殺馬匹,後殺羸弱乃至婦孺,為的是給禦敵者一個裹腹的食物,以使其有力量掙扎起來抗敵拼殺。最後時日,張巡拉出小妾一刀斬了,煮其肉為兵者食——張巡、許遠一干人眾,在裡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堅守了一年之久,終因兵盡糧絕而城破被虜,不屈而死。

韓愈評張巡、許遠的壯舉為: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有人曾懷疑張巡的殺妾之舉,認為義反人倫,且屠戮餓羸,以充軍腹,實為滅絕人倫喪盡天良的不義之舉,而深明其意的眾仕庶子則無不喟嘆扼腕,認為張巡確乃一路豪傑,說其位列千古名將並不為過,而去衣冠禽獸遠甚,也和這個詞兒挨不上邊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