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監會武功?

肖湖樂


我們看武俠小說或者電影,經常會看到一些太監具有高深莫測的武功。典型的就是金庸小說中描繪的太監,第一個是寫出《葵花寶典》的“前朝宦官”,雖然神龍見首不見尾,但《葵花寶典》的武功卻驚世駭俗,東方不敗只修習了殘本就能稱雄於武林。再有就是《鴛鴦刀》中的蕭半和,在書中是和瞎子並列的第一高手。

太監真能修煉出這麼高的武功嗎?

實際上,我們平常對太監的印象還是對的,被閹割了的太監,由於缺乏雄性激素,說話會娘裡娘氣,氣力也不如正常男性,走路只能“拖”著走。大多數太監都是“戰五渣”。

比較厲害的太監還是有的,譬如宋朝的童貫。他是個能上得了戰場殺敵的人,平定叛亂,戰功赫赫,史書記載他身材魁梧,身體壯實。再有就是明朝的鄭和,是一個真正從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人,論行軍打仗,膽識謀略,絲毫不輸一般的武將,更有三下西洋的英雄氣概。

真實歷史上的太監中的武術高手,恐怕只有一位,那就是晚請的董海川。他是八卦掌的創始人,武功和太極拳高手楊露禪不相上下。他早年是一個行走江湖的大俠,後來卻因故進宮當了太監。

至於一個武術大師為什麼當太監,說法也不一,有人說他年輕的時候是個江洋大盜,因犯事太多,官府抓的急,只能隱姓埋名進宮當太監。也有人說,在練八卦掌的時候容易因腎火走火入魔,董海川為了練功而痛下決心才自宮。

總之,我們對太監武功高深的印象,都是被武俠小說和電影誤導了。絕大多數太監們大多都是心理不健全、陰暗變態、狠毒的人。他們致力於玩弄陰謀和權術,對武功根本是一竅不通。

像董海川這種武林高手,實在是少之又少。再有恐怕就是看了《葵花寶典》上那句:“欲練神功,揮劍自宮。”走火入魔了的,神功沒練成,自己還殘廢了。

我是江暮雲,天各一方,讓我們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


江暮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幾點:

第一,武功沒有什麼神奇。

薩沙看過很多滿清的書籍,包括滿清侍衛的回憶。

其實,滿清侍衛的武功沒什麼了不起,就是摔跤和揮刀劈砍而已。揮刀的劈砍,都是非常簡單的招數,只是強調速度快、力量大,毫無神秘可言。

而且滿清末期,侍衛也配有火銃了,不再是徒手。

曾經有個瘋子,乘著皇帝出宮的時候,拿著短刀去行刺。

皇上身邊十幾名旗人侍衛,竟然都傻了,沒有一個敢去攔截。

只有一個剛從蒙古草原上來的前牧民侍衛,揮刀同刺客搏鬥,相互對刺數下,都負重傷。

這說明,侍衛沒什麼了不起,所謂武功並不比普通軍人士兵要高,膽量和實戰還不如普通小卒子。

第二,太監就更沒有幾個會武功。

除了安德海等極少數太監以外,沒聽過太監會武功的。

安德海之流的武功,也是入宮之前練習的。

這是因為皇宮內部規矩嚴格,等級分明。

侍衛是站崗保衛的,太監只是伺候主子的,大家分工很明確,根本沒有必要錯位。

太監有武功,只會對主子有危險。

因為侍衛其實和皇上等人交集不多,站崗而已。

相反,太監經常被這些主子責打,一旦有武功反叛起來,誰制服的了?

內宮裡面只有太監和宮女,太監就算再弱,打10個宮女沒問題。

第三,真實的太監報復人是怎麼樣的?

看看溥儀的記載:

這時剛剛發生了一起行兇案。有個太監因為被人告發了什麼過失,捱了總管的責打,於是懷恨在心,一天早晨趁告發人還沒起身,拿了一把石灰和一把刀,進了屋子,先撒石灰在那人臉上,迷了他的眼,然後用刀戳那人的臉。這個行兇的人後來未被捉住,受傷的人送進了醫院。我這時想起許多太監都受過我的責打,他們會不會對我行兇呢?想到這裡,我簡直連覺都不敢睡了。

從我的臥室外間一直到抱廈,都有值更太監打地鋪睡著,這裡面如果有誰對我不懷好心,要和我過不去,那不是太容易下手了嗎?我想挑一個可靠的人給我守夜,挑來挑去,只挑出一個皇后來。我從這天起讓婉容整夜為我守衛,如果聽見了什麼動靜,就叫醒我。同時我還預備了一根棍子,放在床邊,以便應變。一連幾天,婉容整夜不能睡覺,我看這究竟不是個辦法。

為了一勞永逸,最後我決定,把太監全都趕走不要!


薩沙


中外歷史上,確實有很多出名的太監名將、太監高手。因此,在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中,往往喜歡設置太監高手作為劇情的大Boss,是有真實歷史依據可循的。

歷史上第一個出名的太監高手,在史料記載被稱為”寺人披“,此人真名勃鞮,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親信刺客,同時也是一名宦官,在當時被稱為”寺人“。他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膽識過人,智勇雙全。

晉獻公想除掉自己的兒子重耳,便派遣他去刺殺。勃鞮行動如飛,一天就趕了兩天路程,以勢不可擋之勢,擊敗重耳身邊的眾多隨從,割斷了重耳的衣袖,重耳翻牆逃跑,僥倖脫身。十二年後,晉獻公之子晉惠公,又派遣勃鞮去追殺在北狄的重耳,重耳被迫連夜逃奔、流亡他國。

又過了半年,重耳在秦國幫助下,歸國即位,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勃鞮拜見他,用齊桓公和管仲,說服了晉文公繼續對他委以重任。此後,勃鞮查訪反逆,舉薦人才,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而當年對勃鞮束手無策的那些晉文公親隨,很多都成為重臣名將,也側面說明了勃鞮的武藝高超。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政權出現了一個戰場上以一當百的太監猛將:張蠔。此人本是河東軍閥張平的養子,力氣能拉住黃牛,一跳可翻越城牆,因為與張平的妾室私通,事發後便毅然自宮,如此謝罪贏得了其養父諒解。

張平和前秦軍開戰時,張蠔單槍匹馬,連聲大呼,在萬軍陣中來回衝殺五次,秦軍一軍皆驚。

前秦天王苻堅懸賞重金,定要活捉張蠔,鄧羌、呂光兩大猛將聯手將他擒獲,張平聞訊兵士潰散,被迫投降。張蠔從此效力前秦,和鄧羌並稱”萬人敵“,為前秦四處征戰,統一北方,立下大功。

在前秦攻滅前燕的璐川之戰中,張蠔與鄧羌等輪番衝陣,所向無敵,大破三十萬燕軍,斬首俘虜五萬餘人。苻堅喜歡自比劉備,封丞相王猛為“武侯”,比之諸葛孔明,而鄧羌、張蠔就被他比作蜀漢名將關羽、張飛。

唐宋時期,亦曾經有過幾位威風赫赫的宦官名將,統領兵馬大權,麾下萬千虎賁之士。

如唐朝宦官名將楊思勖,被唐玄宗倚為爪牙,率平南方叛亂。安南梅叔鸞起兵反叛,戰據海南,號稱四十萬叛軍。楊思勖領十萬唐軍出馬援故道,大破平之,封屍京觀而還。

五溪蠻覃行章做亂,楊思勖率兵六萬往徵,討平叛軍,斬首三萬,以功封虢國公。

邕州梁大海起兵反派,破賓、橫等州,楊思勖揮軍平之,生擒三千叛軍,討斬支黨皆盡。

又有瀧州陳行範反,破州縣四十,自立為帝,楊思勖率領淮南弩士十萬,將其一舉討平,坑殺叛軍六萬人。

楊思勖生性鷙忍,每戰生得俘虜,必剝其面而吸其腦髓,將士將士憚服,如此殺伐暴戾,亦能活到八十餘歲,壽終正寢。

北宋著名宦官統帥童貫,是另一宦官統帥、開建蘭州城的李憲門下,身形魁梧,頤下生須,是史上極罕見的“長鬍子的宦官”。他監軍西北近二十年,在對西夏戰爭中頗有戰功,如攻取吐蕃青唐部,收復六州,繼而乘勝進攻西夏,連克積石軍和洮州,北宋在西北版圖達到歷史最大。童貫以此功勞遂領樞密院事,權傾內外,時稱“媼相”。

江南方臘起兵,童貫率軍南下,斬殺方臘軍七萬,平定亂事。同時他又收納遼國降人馬植,力主與金國締結“海上之盟”,聯合攻遼。

雖然童貫主持的兩次伐遼戰爭都敗於燕京城下,只能靠收買金國軍隊攻下並劫掠一空的城池,勉強算是"收復"了幽燕地區,宋徽宗還是以此給童貫進封廣陽郡王,讓他達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

然而,好景不長,當金軍兩路大軍南下時,童貫身為大宋全國軍隊最高統帥,卻在主持北方重鎮太原的防禦戰時,畏懼金軍兵鋒,不戰而逃。童貫此前的名將神話徹底破滅,從此遭到舉國唾罵,被認為是“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之一。

明朝初年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不止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同時也是中國史上最傑出的海軍名將。

鄭和率領的龐大艦隊,縱橫西海,威名遠播,開拓萬里海疆。所經之處,望風景從,土邦番王,無不臣服。

鄭和艦隊多次出海,將今天的整個東南亞地區,都變成了大明海軍任意遊蕩的後花園,將今天的整個印度洋地區,都變成了大明海軍縱橫馳騁的競技場。

在靠近赤道的蘇門答臘島,鄭和艦隊擊滅海盜陳祖義勢力,招募當地武裝華僑,建立了大明直轄領土“舊港宣慰司”,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南端的領土。

偶爾有不服者,如蘇門答臘和斯里蘭卡的國王,都被鄭和艦隊的“海軍陸戰隊”輕鬆登陸活捉,滅其國而執其君長。

大明王朝南海直轄版圖:

這段大明海軍掃蕩東南亞,稱霸印度洋的歷史,也是中國海軍史上的無上榮光。

於此同時,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又在東北方向啟用了另一位宦官名臣亦失哈,招撫海西女真和更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建立了管理當地各部族的政府機構“奴爾幹都司”,囊括今天東北、以及外興安嶺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內的大片地區。

明憲宗時期,有少年宦官汪直得宮中萬貴妃寵信,被明憲宗重用,先開西廠,後又領御馬監,多次出任大軍監軍。

無論是對建州女真部犁庭掃穴,擊殺努爾哈赤五世祖董山的“成化犁庭”之戰,還是夜襲蒙古大汗營帳,斬殺蒙古攝政皇后滿海都,令蒙古達延汗落荒而逃的威寧海之戰,年齡未滿二十歲的汪直作為大軍統帥之一,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龍門飛甲》電影中的西廠廠督“雨化田”,歷史人物原型就是汪直。

雨化田和萬貴妃

既然真實歷史如此,武俠電影和小說中那許多的太監高手,廠公boss,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狐狸晨曦


歷史上武功高的宦官也就董海川一人算了,不過董公在成為宦官之前已經是響噹噹的武林高手了,董海川自宮之後確實功力大漲。據八卦門的傳人講,是因為練習八卦掌的淌泥步時,兩腿牴觸外腎,普通人完全反抗不住,但是這個時分又肯定禁止同房。自宮之後,這種煩惱天然煙消雲散,便可專注練功。

董海川成為宦官的原因比較奇怪,至今都是一個迷。即使其時很多人也想不通為什麼一個武林中響噹噹的英雄好漢會俄然入宮當宦官,但是董海川入宮沒多久就因為行為奇怪而被趕出皇宮,最後去一個親王府邸做了宦官。這也算是我國武術界的一樁謎案了。

宦官往往是裝備戲中不行或缺的一個重要人物,而如此多的宦官用他們的舉意向咱們證明這樣一個實踐:正本,只要是宦官,就是高手,沒啥事的,千萬別去惹。

給咱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宦官海大富早年意味深長地說:“宦官,是一個不完整的男人。”的確,關於宦官來說,失去了作為男人最為寶貴的東西,無疑是值得憐惜的,更何況,他們的崗位註定了他們的作業是伺候主子,做他人奴才。

當然,宦官也並不是意味著弱者和奴性,實踐上,在許多影視劇中,宦官往往都身具絕世武功,刀槍不入,功夫潑辣的乃至還能在被炸成骷髏後依然用大腦知道操控敵人(見杜琪峰作品《東方三俠》),全部這些,都讓咱們不由得不信宦官的武功高強和共同之處。

但實踐上,稍微有點前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我國曆朝歷代以來,實在武功高強的宦官並不為多,雖然在許多有待招認的“拍案驚奇”外史軼聞中,如明朝的劉瑾、曹欽、魏忠賢等人,仗著與皇帝的聯絡欺凌布衣乃至官員,乃至玩弄政權,打亂朝綱,弄得群眾天怒人怨,但這幾個人最出色的當地應是詭計多端和勃勃野心,而他們的實在的武功終究怎樣卻無法考證。因此,影視劇中一些導演或因劇情需求,或依照作者編撰出來的依據就將宦官演化成神功蓋世的武功高手,關於少量觀眾來說,實在是個誤導。

當然了,武俠劇之所以是武俠劇,其精彩之處就在於將古代不同類型的人之間的離心離德、高強武功用一種比較實踐的辦法進行呈現,咱們不行能用前史劇的要求來要求武俠劇的實在,有需求就有出產,關於觀眾來說,古代宦官的武功是否真的高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現已可以依據導演自願進行前史加工的武俠片,是否可以實在給觀眾帶來美的感觸,帶來心境的愉悅亦或愛情的激盪,這也應是全部導演極力尋求的政策。


正點說娛樂


太監會武功,這二者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卻不由自主的聯繫在一起,你一定感覺這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假如你讀過中國歷史,又對俠文化多少有些瞭解的話,你就會明白,太監會武功是一種心態,既然不能如常人一樣去走正常路,當一個俠也不錯!而就大內太監所處的複雜的政治環境來看,處處是殺機,又要自保,又要有拼命精神,那麼會點武功對於他們來講是有很大好處的,更或者他們在有時間的時候練習武術,就其自身的存在價值來看,是很有裨益的!當然,身處大內,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用的是御醫羽林,所以他要是有點追求或者再拔高一點,就會去尋找武術來練習,而他所接觸的武術則會是動則就是神功絕學,不練就有浪費可惜的嫌疑!而就太監的來源來看,多是京城的家境不好的困難戶,所以他們在戒備森嚴皇權高高在上的大內,要想出人頭地又要安身立命,所以學習武術就成了他們的首選!當然,這裡也有負責皇室比如皇上、太后安全的來自少林、武當或者軍中挑選的武林高手,這也會讓他們有心向往而身為之效仿追逐,益多敝少的事對於勢力的太監來說是不會放棄的,當然習武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難以控制,但是這是對習武的人的誤解,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讓人接受不了,相反習練武術是可以讓一個懶惰的人的生活態度發生改觀的,所以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也是沒有依據的,所以太監會武功就成了能在宮中大內行走的必然也是其唯一能夠彰顯自我去面對紛繁複雜的局面和人員的信心來源!


蕭晗之十二子門


歷來武俠電影中,太監是經常出現的反派角色,甚至是擁有高強武功的終極大boss。

其實科學點說,被“動過刀子”的太監,基本上手無縛雞之力,並沒有任何習武的身體基礎,再加上他們生活的宮中環境,也根本不可能為他們提供修行練武而不被發現的場所。

追述太監被賦予“絕頂高手”人設的淵源,當然離不開金庸,《鹿鼎記》中高深莫測的海公公,還有《笑傲江湖》中適用於特異人群的武功秘籍《葵花寶典》。

雖然武俠片中太監都是反派,但稍做比較,還是能夠發現對於反派的不同態度。

1990年,武俠片先驅胡金銓與徐克聯手製作的《笑傲江湖》中,劉洵飾演東廠太監古今福,完全是一個奸佞、貪婪、狂妄的惡人形象。

當然最後死法很慘:先是被隊友歐陽全一槍擊穿腦袋,然後令狐沖插了一劍,最後任盈盈一鞭爆頭,頂冠掉地……

2年後,在徐克自己的《新龍門客棧》中,甄子丹扮演的東廠公公曹少欽,使劍,沙漠決戰中以一敵三,被金鑲玉、周淮安、邱莫言3人圍攻,不落下風。

甄子丹版廠公氣勢十足,居然有種不怒而威的威儀,堪稱史上最帥太監。

同樣是徐克,2011年的《龍門飛甲》中,陳坤飾演的廠公基本被女性化了,似乎叫做“廠花”更貼切。

很明顯,為了迎合大眾對男性陰柔化的審美口味,陳坤的太監造型和言行舉止幾乎讓人驚豔,而李連杰飾演的正派角色反而被淡化了。

隨後,武俠片在商業電影市場日趨式微,因此,當2014年路陽亮出《繡春刀》的時候,堪稱驚豔一槍。

兩部《繡春刀》,講述的是明朝錦衣衛和兩廠之間的權利爭鬥,裡面的太監仍是反派擔當,但爾虞我詐中,孰是孰非,其實已經說不清了。

回顧發現,武俠片中的太監大多使劍,因為這種武器相對輕巧,相對中性,適合太監這種陰氣人設。

此外,劍被稱作“百刃之君”,而將反派比作“君子”,無形中增添了幾分反諷意味。

但,《繡春刀》中的太監使用武器另闢蹊徑,有人說,從中看出導演滿滿的惡意。

第一部裡的一號反派趙靖忠,使的是一根粗壯的長槍,第二部鄭掌班,則使用一把小刀和兩顆叮鈴咣啷的流星錘。

讓太監趙靖忠亮出一杆粗壯的長槍,這個,實在有點那啥。

要知道槍號稱百兵之王,需勢大力沉之人才能駕馭,常識上與太監身份不甚相符。

流星錘,軟器械的一種,具有攜帶方便又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好處,分“單流星”和“雙流星”兩種。

如果沒有此前的大槍,太監使流星錘也無不妥。

原諒我,兩種兵器一疊加,再加上對太監生理功能的聯想,忍俊不禁。

如果再拍第三部,不知道路陽在太監兵器上,還會作何發散?好期待!

更多精彩關注毒劇一格


毒劇一格


為什麼太監會武功?在小說家看來,太監這個群體,因為某些特殊原因,無慾無求,所以能把武功練到最高境界,代表就是《葵花寶典》,《辟邪劍譜》等等。

然而事實上,太監並不是會武功的,或許有的太監會武功,比如鄭和,童貫。但是更多的太監像魏忠賢,李蓮英等,就根本沒有聽說過他們會武功。更多的說是,太監因為身有殘疾,無法長時間騎馬(不知這個是真是假),所以大多數太監的體力,都不是太好。文人和太監,天生都是對手,特別是在明朝時期,太監掌管內朝,文官執掌外朝。文人素來看不起太監,可是太監偏偏憑著自己和皇帝親近,能更快更輕鬆的掌握大權,所以文人筆下的太監絕對沒有幾個好貨。不是好貨,你就得做壞事呀,可是如果你體力闇弱,沒辦法親自做壞事怎麼辦呢?簡單,隨便瞎扯點自己都不知道的武功,說太監會這個就行了,反正誰也不知道真假,而且大多數太監,真的也不是啥好東西(很可能是身體殘缺,導致心裡變態)。久而久之,基本上現在的武俠劇裡,太監幾乎都是反派,而且都是武功高強。


葉煜楓


正如你自己所說,他們性格陰險毒辣,代表腐敗黑暗的朝廷或黑暗的政治陰謀,在武俠世界裡,既然作為一個大boss級別人物,如果你只在背後跟別人玩陰的,自己卻沒點真材實料,那任你千軍萬馬,對家boss一個××還是分分鐘取了你的項上人頭,總不會這時才來大呼“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跟東方不敗學寶典啊)”吧……故事需要


幕子33


沒特殊情況,是假的,因為明一般是太監管理東廠這個特務機構,所以被誤認為有武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