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棋王楊官璘05——窘困求生

1943年夏天的一個深夜,雞剛叫頭遍,破敗而寧靜的村莊還沒有從睡夢中甦醒。這時,楊官璘輕手輕腳地起了床,看著還在酣睡的侄兒楊佛清,心頭不禁湧起一股沉甸甸的責任。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母親默默地為楊官璘打點好行李,輕聲叮嚀道:“路上千萬注意安全!”

“媽!我知道的,您早點去睡吧,天還早著呢!”楊官璘輕輕扶著母親,說道,“您在家裡把佛清照管好就行了,我快去快回。”

哥哥去世後,嫂嫂很快就改嫁了。楊官璘便與父母和侄兒相依為命,祖孫三代人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度日。

天上的星星稀稀疏疏的,像一顆顆鑲嵌在黑絲絨被上的金豆豆,在遙遠的夜空閃爍著微的光芒。天邊的一弦鉤月像一把無柄的鐮刀貼在夜空的胸膛上。鄉村的夜靜得能聽出空氣流動的聲音,楊官璘輕微的腳步聲驚醒了路邊不知名的小蟲兒,它們“悉悉”地跳開,一切又復於沉寂。“兵七進一,馬二進三……”楊官璘的嘴裡輕輕唸叨著,這個時候,他的腦子裡依然是棋局。

南粵棋王楊官璘05——窘困求生

他要趕到石龍去購布。

他記不清了,自己在這條崎嶇的山路上來回走了多少趟。

來到竹塘村的兩渡河口,楊官璘坐上了一條往石龍送貨的小船。在緩緩的“欸乃”聲中,兩岸模糊的樹影和房屋墨色的雲團無聲地向後退去,河面清新的水氣迎面撲來,這正是楊官璘默思棋局絕好的時候,他的神思又全部沉浸在象棋的王國中。

到石龍時天已大亮,楊官璘付了船錢,小心翼翼地把腰中的那條布帶緊了緊:裡面放著他的買布錢,這可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呵!

楊官璘謹慎地上了路,他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社會又窮又亂,小偷扒手多如牛毛。他不得不百倍警惕。

到幾家老主顧的店裡選購好了布匹,楊官璘的心情輕鬆了許多。因為有了這幾匹布料,可暫時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他又購買了一些生活用品,轉了一圈,已時過中午,楊官璘已是飢腸轆轆,打算吃了午飯後,就到車站將布匹託運回家。他一摸口袋,只剩下一點零錢,連吃頓便餐也不夠。怎麼辦?

楊官璘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心裡盤算著如何解決吃飯和車費的問題。突然,他發現不遠處的一株柳樹下,有幾個江湖藝人在那裡擺棋攤.招攬生意。楊官璘喜出望外,忙走上前去,看了看一個棋局後,問道:“師傅.這棋怎麼下注?”

“一盤五毛錢!”打聽明白後,楊官璘便與之嘶殺起來,很快就贏了兩局。接著.他又到第二檔去對弈,又斬了幾局。楊官璘盤算一下,贏的錢已夠吃飯和車票費用。他想起了兒時父親的教海,不忍心對這些落魄的同行痛下殺手,於是不再戀戰,到附近的一個小攤上吃了個便餐,就急急打著布匹趕到石龍火車站,購票同家。

南粵棋王楊官璘05——窘困求生

到天堂圍火車站下車時,正是下午兩點多的時候,太陽像無焰的火球在空中燃燒,瓦藍的天空猶如一塊碩大無明的青石,沒有一絲雲彩。滿眼只見白光在晃,地面被炙烤得像烙鐵,滾燙滾燙的,讓人不敢下腳。偶爾有風吹來,卻沒有一絲涼意,倒像一波波凝固的熱牆,堅硬而兇猛地壓過來,令人窒息。楊官璘挑著一副沉重的擔子,一步一步往家趕。他顯得有些吃力,肩那條黃潤的桑木扁擔招顫顫悠悠,有節奏地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身上的衣衫早被汗水浸透,溼漉漉地像剛從河裡爬起來。

回到家裡後,楊官璘來不及歇口氣,又開始馬不停蹄地打理店務,賣布、裁衣.以賺取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

半個月後,楊官璘再次到石龍選購布匹。布匹行老闆得知楊官璘有幾手絕招,又見他為人忠厚老實,便對他說道:“你以後來買布料錢不夠的話,就先把布料帶回去用,等你賺了錢來進貨時再還。”楊官璘大為感激,二人後來成為生意場上的好明友。

然而,生活還是日益窘迫。為了進貨更便宜,楊官璘有時要到廣州去販布,可是又沒有本錢,為此他不得不繞道香港。

原來抗日戰爭時期和廣州光復後一段時問,東南亞以及歐美各國與中國內地郵路中斷,而楊官璘的家鄉大部分人是靠僑匯生活的。海外華僑要接濟家人生活,得先把錢寄到香港,再由香港轉匯到內地,不僅費時,而且郵資也頗巨。因此,不少人寧願到香港取錢。

楊官璘找到鄉下幾位相好的棋友,和他們商量道:“你們的錢我負責到香港去取,回來賣了貨再還錢給你們。我出腳力,你們不收利息。怎麼樣?”那幾位棋友一來欽羨楊官璘的棋藝,頗憐他的生活艱辛;二來於雙方確實有利,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楊官璘從香港取了錢.販些洋布回家,他靠兩條腿、一條繩子來回穿梭在港穗之間,在裁裁剪剪的零碎中艱難度日。

每到生意打烊,楊官璘就關好店鋪,匆匆趕到家裡。他惦記著那“楚河漢界”上的32顆紅黑子。

暮色如帷幕似地籠罩下來,一顆如豆的燈火散發出昏黃而微弱的光芒。楊官璘一家人就著一個小方桌吃晚飯。桌上二隻有一碟青菜,一碗醃蘿蔔乾,還有一塊小小的煎雞蛋——那是專門給侄子楊佛清做的。

南粵棋王楊官璘05——窘困求生

楊官璘夾了一塊醃蘿蔔,手卻在半空停住了,久久不往嘴裡送。楊佛清見狀問道:“叔,你怎麼了?”

楊官璘一驚,回過神來,忙說:“沒什麼,沒什麼。”

“叔叔,你在想什麼啊,飯都忘記吃了?”

“哦……叔叔在想怎麼下棋呢。”楊官璘微笑著回道。

“下棋有什麼好啊?”年方三歲的楊佛清哪裡知道世事的艱辛。

“嗯——叔叔要下棋掙好多好多的錢。養活你和爺爺奶奶啊!

“哦!”楊佛清似懂非懂地應了一聲。

吃完晚飯,天完全黑了。勞累了一天的楊官璘感到疲憊不堪,草草洗漱過後就躺到了味上他好想睡,眼皮山嶽一般沉重,可神經卻興奮得像燒開的水,無窮的往事像亂雲一樣在記憶中翻騰,而未來的路卻依然風雨如晦:國破,家貧.人亡,不知何時才能見到光明?!

疲倦如潮水般襲來,楊官璘不知不覺睡了過去。在深夜兩三點的時候,他突然從夢中驚醒,一骨碌從床上爬起,點燃煤油燈,翻出壓在床頭的筆記本,急切地記錄起來。原來,他在半睡半醒之際忽然想起一步妙著,便迫不及待地把它記了下來。

這個習慣幾乎成了楊官璘一生的鐵律:在以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象棋生涯中,他每天都未停止過筆記,哪怕是後來在滴水成冰的北國進行比賽時,他也從未間斷過!

楊官璘非常喜歡蒐集江湖棋局和精巧殘局。他借走鄉進城之機,碰到棋攤上的棋式就記下來,夜裡仔細拆解研究。後來,他的殘局功夫高人一籌,就是在那時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楊官璘在刻苦鑽研的同時,也意識到:要想進一步提高棋藝,成為一名好棋手,僅靠在家裡埋頭看書打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遍訪名師,不斷挑戰超越.才能青出於藍。可令他苦悶的是,自己這個鄉下棋王,周邊竟找不到一個對手,還真有點“英雄雖握倚天劍,拔劍四顧亦茫然”的感覺。

毗連鳳崗的寶安縣平湖是楊官璘經常去進貨的地方。有一天,他偶然打聽到聞名兩廣的象棋高手黎子健就在附近,楊官璘欣喜若狂,忙丟下手中的活汁,健步如飛地前往拜訪。

黎子健系20世紀20年代聞名全國棋壇的“粵東三風”之一曾展鴻的爰徒.其時已名噪一時,為避亂世,他隱居在平湖的一個小鄉村,修身養性.弈棋自樂。這天不期一位素不相識的小夥子上門來討教對弈,黎子健起先有些猶豫,只道是慕名而來的江湖術士。後見楊官璘眉清目秀,且態度誠懇,恭執弟子之禮,又憐他遠道而而來,於是答應與之對弈。

楊官璘雖鄉下稱王,但遇到真正的頂尖高手還是技遜一籌,連輸三局。但黎子健也贏得不輕鬆,他慧眼識英雄,知楊官璘前途無量。當得知楊官璘是無師自通時,不禁大為讚歎,鼓勵他堅持走下去。他對楊官璘說道:“要真正地下好象棋,必定要把開局、中局和殘局三者分別練習。同時還不能單靠對弈,一定要在對弈之後,請對手把自己的不足之處給挑出來,擺出來檢討分析,那麼就算輸了,也可以得到教益。”

楊官璘聽得頻頻點頭,頗有撥雲見日之感。黎子健也談興大發,繼續指點說:“下棋最適合的對手是一個要比自己技術高一兩籌的人,因為這樣既可免輸得太慘,同時又可以循序漸進。如果碰不到這樣的對手,便跟那些更高一級的棋手過過招也無妨。開始最好請對方讓你幾個棋子,這樣慢慢地循序漸進。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方便會有技窮之感,從讓棋到不讓棋,那麼你的棋藝也就跟著進步了。但其中最需注意的是,在你與某位棋手交戰了相當一段時期以後,就要另找對手。為什麼呢??因為與某一個人對弈太久,熟悉了對方的棋路,這樣會影響你思路的開闊。”

通過與黎子健的對弈與交流,楊官璘受益匪淺。他心中暗道:“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

1944年冬,楊官璘與鄰村女子羅官娣喜結秦晉之好。這時楊佛清的母親早已改嫁下堂,楊佛清便和祖父祖母、叔叔楊官璘及嬸嬸羅官娣生活在一起。羅官娣對這個苦命的侄子疼愛有加,視如己出,她和公公婆婆一起無微不至地撫養著楊佛清,毫無怨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