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土”到“自然資源”的轉變

從2018年初國務院確定了在國土資源部的基礎上組建自然資源部之後,組建自然資源部的工作緊鑼密鼓開展。經過各方近一年的努力,自然資源部已經基本完成組建工作,各個地方的國土資源廳局也逐步完成了由國土資源廳局到自然資源廳局的改組。

組建自然資源部,從而在國土資源管理行政體系的基礎上,整合測繪、發改、住建、水利、農業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機構以及海洋和測繪等部門,實現資源與行政的有機集成,最終實現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管控作用,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供科學指引。並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實現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無疑是時代發展要求,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符合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國新組建的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承擔了保護好和利用好自然資源的職責,可謂重擔在身。而組建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的主體是原國土資源行政體系,未來要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續利用,將要面對很多工作,包括自然資源的調查評價、確權登記、“多規合一”、資產管理和督查監管等工作,這就要求原國土資源行政體系從“國土”到“自然資源”的轉變,只有完成這一轉變,才能正確理解自然資源體系,才能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才能從全局性把握自然資源管理和保護性利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務於人民生活和國家經濟。

人是行政主體,要實現從“國土”到“自然資源”的轉變,首先必須實現從“國土人”向“自然人”轉變,而要實現這一轉變,最根本是思想轉變。也只有國土人實現這一思想轉變,併入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的“住建人”、“農業人”、“水利人”、“測繪人”和“海洋人”等其他併入機構職工才能實現思想轉變,從而成為“自然人”。

如何在思想上實現這一轉變,這是所有原“國土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國土和自然資源的區別與聯繫。

第一,國土是自然資源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資源的承載體。

所有自然資源是存在於空間中,而地球空間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土地,所以一個國家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都是基於國土而產生、存在以及利用的,也是基於國土空間信息實現自身信息表達,國土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其他自然資源的承載體,因此,要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續利用,就必須先實現對國土的有效管理利用。

這也是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是在國土資源行政體系上組建的原因。

第二,自然資源的含義遠遠超越國土資源。

雖然國土資源是自然資源的組成部分和載體,但是自然資源的定義和概念範圍要遠大於國土。自然資源就是自然界賦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間接用於滿足人類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與無形之物,它包括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種礦物和能源等。自然資源是動態的,能夠為人類提供生存、發展和享受的物質與空間。除國土資源之外,還包括了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氣候氣象資源、水資源和海洋資源等,是地球上所有。能滿足人類或地球生物體系正常運轉所需要的整個自然界都是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海量的,其體系是龐大的,除目前已經利用的自然資源外,還有很多人類未利用甚至未知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的數量和內容遠遠超過了國土,資源的應用領域遠超過土地,其管理的工作量和難度也遠超國土資源。

第三,自然資源體系是各種自然資源的結合,其關係是非常複雜的。

相對於自然資源,國土的內容較少,且內部關係比較簡單,管理難度也較小。然而自然資源除體系龐大外,其關係也非常複雜,有基於國土空間的關係,也有基於時間的關係,自然資源的關係是自然界的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是自然界運行的規律,這種關係的信息也是巨大,包括自然資源的各類資源內部關係、各種資源之間的關係以及自然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關係等等,地球的自然資源系統作為一個由多時、空尺度過程構成的複雜巨系統,在空間上表現為多空間層體系。各空間層(岩石圈-土壤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各過程(生物過程、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各要素(如:山水林田湖草海)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繫、連鎖響應。自然資源的關係是複雜的,雖然這種關係是可以逐漸為人類所知的,卻也是難知的,目前人類已經獲知的自然規律不到其真實規律的百分之一,人類對自然資源規律的探索還在進行中,也永遠不會停止。

第四,應用範圍和服務內容不同。

雖然國土和自然資源都是服務於人類發展,但是其應用範圍和服務內容是不同的,自然資源服務的範圍和內容遠大於國土資源,其應用和服務的複雜性也更高。國土資源的利用升級為自然資源的利用,也是單一利用和服務專項綜合利用和服務,無論是服務量、服務對象、服務方法和服務時間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意味著自然資源管理行政系統需要更高的服務能力。

從國土資源與自然資源的區別與聯繫可以知道,自然資源體系是國土資源體系基礎上一個質和量的提升,自然資源體系的複雜性,將要求其管理者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和智慧。

如前文所述,在國土資源系統上組建自然資源系統,是人類發展的需求,也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自然資源體系雖然是複雜的,但是自然資源內部以及自然醫院與人類社會間也是有可以揭示的關係和規律的。在以前,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制約,未能將自然資源進行統一有效管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發展與自然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個區域之間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等,需要實現自然資源的資源統一管理和規劃,以達到探索和揭秘其中複雜關係,不斷提升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實現生態文明下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需要理解管理內容和方法的變化。

從國土資源管理到自然資源管理,管理內容擴大,管理難度加大,服務對象也擴大。原有的國土資源管理技術、方式和方法不適合用於自然資源管理。自然資源管理,更多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全局性、動態性和平衡性。需要建立龐大的自然資源數據庫,需要探索和創立更高的技術手段。

在技術上,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系統修復,需建立強大的調查與評價、探測與監測、模擬與預測全流程技術體系為自然資源綜合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和技術解決方案。

在人才上,自然資源統一管理需要自然資源各類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構建強大的、融會貫通、多跨領域跨學科、青年學者佔主體的技術人員體系,能夠承擔為自然資源統一管理提供強大技術支持的隊伍。

在裝備上,自然資源統一管理需要更加先進的裝備,需要能夠快速及時甚至實時獲取自然資源信息準備,需要擁有先進的自然資源解譯分析系統,需要有效的自然資源管理和服務系統,需要建立能夠支持自然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軟硬件體系。

在管理人員的知識體系上,需要自然資源綜合知識體系和思想方法,能夠快速應對和處理自然資源管理中的問題,能夠持續提升自然資源知識水平,能夠將管理知識融入自然資源系統,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需要建立其具有能夠實現高水平管理自然資源的管理隊伍。

管理內容和方法的轉變升級,是所有自然資源工作者直接要面對的問題。

解決國土資源管理體系向自然資源管理體系的方法和途徑是什麼?

前文論述了從國土資源到自然資源的升級內容以及管理方法的構建。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剛剛建立不久,也逐漸從國土資源體系或水利、農業、林業和發改規劃體系向自然資源體系的轉變。

但是如何轉變呢?

第一,思想轉變和升級。

思想轉變和升級是整個行政系統轉型升級的根本,只有脫離原有行業思想的束縛,才能從思想上認識轉型升級的意義、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擔當自然資源管理的重任。

第二,資源與信息的有機集成。

資源和信息是實現管理的基礎,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原國土資源行政體系為主並加入水利、住建、林業、測繪、海洋、發改等行業與自然資源管理相關的行政部門。擁有大量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如國土數據、水利數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海洋數據、林業數據、礦產數據、草原數據和溼地數據等等,數據量大,數據之間也有重複和關聯,這些都是未來自然資源管理的支撐,但是組建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不能只是將這些資源和信息簡單整合,需要建立資源和信息的有效關聯和集成,從而實現資源和信息的一體化整合,建立其自然資源的信息體系。

第三,技術與裝備的升級。

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構建後,將整合原有多個部門的技術和裝備,但是自然資源管理量遠比原有各個部門獨立管理行業之和大,自然資源要面臨調查評價、確權登記、“多規合一”、資產管理和督查監管等工作,工作量大,自然資源整體管理體系複雜,原有的技術裝備肯定不能滿足未來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需要原有技術和裝備整合,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和軟硬件裝備,需要研發更新的軟硬件設備,需要更新的技術研發體系。

第四,人才培養與引進和完善學術體系。

我國原有的國土、測繪、海洋、林業和水利等資源領域的人才隊伍是強大的,是能基本滿足各個行業的技術需求的。但是人才隊伍結構可能存在單一和獨立化等問題,自然資源體系複雜,需要更多能夠綜合空間信息技術、國土和其他資源技術的人才,需要更多的跨學科跨領域人才,才能更有效探索自然資源內外規律,才能不斷提升科學管理自然資源技術。而人才體系的構建,需要一個很長的沉澱,故自然資源系統建立後,急需加大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力度,建立一個高水平的自然資源人才隊伍。

建立高水平人才隊伍,也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學術體系,完善的學術體系也有利於人才體系的構建,自然資源學術體系是集成多個學科的學術體系,多種學科融合能夠推動跨學科複合人才的培養,也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知識庫。

第五,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在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構建之前,各個自然資源管理部門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規,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測繪法》、《水資源保護法》、《礦產資源法》、《草原法》和《海洋法》等等。隨著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的構建,要對自然資源實現統一管理和合理利用、對自然資源進行監測和保護等,需要逐漸完善對支持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特別是逐漸將原有的法律法規集成為一個《自然資源法》,有效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統一可靠的法律保障。

第六,處理協調好與市場關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行政管理體系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市場,行政體系不離開市場體系的支持,各種自然資源也不是無償使用,也必須進入市場交易。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建立後,原有的國土、水利、森林、測繪和海洋等市場服務將逐漸轉向對自然資源體系的服務,同時將可能促進很多新的自然資源行業或產品出現,如軟硬件設備和市場服務等。一方面,自然資源管理體系構建將推動市場發展,另一方面,市場進步又能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各種支持。

但是,新建立的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也要處理好與市場的關係。既要實現行政體系與市場體系的互相促進、互利互惠,又要防止行政體系被市場體系所左右,導致自然資源管理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從而可能使自然資源管理脆弱化。

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設生態文明”是自然資源工作的根本宗旨,其核心是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貫穿生態文明建設“源頭、過程、後果”的全過程,堅持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落實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制度、建立最嚴格的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重大意義,是自然資源管理的中心任務。

從國土資源管理為主體的行政體系轉向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系,對於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這要求從原有“國土人”、“水利人”、“測繪人”、“森林人”和“海洋人”等工作者在思想上、知識上、意識上和行動上逐漸向“自然人”轉變,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管理和服務體系,保障生態文明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是國家的要求、時代的要求、人民要求,對所有“自然人”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將是一個挑戰,這是一個時代的使命

“自然人”應滿勇敢擔負這一時代使命,懷信心迎接已經到來的挑戰。

從“國土”到“自然資源”的轉變

廖永生,《慧天地》特約撰稿人,畢業於武漢大學,高級工程師,廣西專家諮詢服務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3S技術集成應用與大數據信息挖掘,曾獲第十二屆廣西青年科技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