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做一件事情,到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呢?

這個問題,在綜藝節目中被洪欣倆口子爭了起來。

張丹峰認為:勝負不重要,參與比取勝更重要,享受過程。

而洪欣則斬釘截鐵地認為:一定要贏!目標結果很重要!

有網友因此評論:怪不得洪欣比張丹峰紅。

雖說明星紅不紅,有運氣的成分,但,對結果更執著的人,離成功也會更近一點。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其實,重結果和重過程,並非一對非此即彼的矛盾體,事實上,它們經常是一體的。

一體中又各有側重。

  • 重結果的人,更理性,企圖心更強,往往也更堅毅、更懂得忍耐。
  • 重過程的人,更看重感覺,享受當下,努力了,對得起自己就行。

吸引力法則認為:人對目標要有強烈地、持之以恆的慾望,那麼一切有利於成功的因素就將被你吸引,助你更快地成功。

其中持之以恆的過程很重要,但對結果的強烈渴望是更重要的。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從動力的角度看,“享受過程”和“追求結果”比起來,前者的動力明顯是不如後者

而如果沒有強大的動力支撐自己的行動,人便很難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比如:運動員艱苦的訓練過程往往並不讓人享受,但對結果的執著,讓他們突破身體極限,創造更高的輝煌。

生活中也一樣,正是有了考試,我們才會去學一些我們平時根本不會學的東西,但也是這些東西讓我們的知識、能力都更強大。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前幾天,兒子在讀課文“結果並不重要,過程才最重要”時,回頭和我說:為什麼我覺得這句話更像是失敗後的藉口。

是的,很多時候,當我們說“我更重視過程”時,往往是在給自己找臺階。

畢竟“求而不得”是很不好受的感覺。

馬雲曾說:小而美的企業也很好,但你如果想做大,那麼這兩者一定是兩種經營理念。

你對“結果”和“過程”的態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高度。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重視“結果”和重視“過程”本談不上孰對孰錯,但為何大家普遍比較羞於承認自己“重結果”呢?

  • 一部分原因是,大眾對“重結果”的刻板印象,認為是利慾薰心的代名詞。
  • 另一部分原因,則在於自身的不自信。

劉嘉玲曾在訪談節目中說:最近5年自己不再用經紀人,有什麼項目都自己親自去談。

她說年輕時用經紀人,主要就是:怕項目談不攏尷尬,又怕自己談不到高價吃虧。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後來自己越來越發現:沒必要尷尬,同時,自己完全有能力談到最合適的價格。

知道自己要什麼,明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方向,才能讓一切盡在掌握。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香奈兒前設計總監Karl Lagerfeld先生,在時尚界有“老佛爺”之稱,可見其地位之高。

Karl Lagerfeld在80歲高齡時,還每天工作12小時,每年舉辦多場時裝發佈會,同時還經營著自己的2家品牌公司。

很多人評價他“總是鬥志昂揚,從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但他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呢?

“我經常浪費時間,否則我能做更多。”

由此可見,對“過程”,從來就沒有統一標準,可謂見仁見智

而“結果”,則相對來說,標準更清晰

那些說“只要努力過,結果不重要”的人,有沒有想過,你眼中的努力,在別人看來,或許等同於浪費生命。

所以,討論“過程”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和價值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那麼,強調“更看重結果”,會不會讓人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呢?

完全有這可能,特別在三觀還未成形的孩子教育上,過於強調結果,會讓孩子壓力重重的同時,還有可能走上歪路。

但比這後果更嚴重的是:日常強調“只要你努力就行”,但一拿到考分又各種責罵的教育方式。

其實父母完全可以告訴孩子:“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後為之努力,直到達成目標為止。

張丹峰說:“勝負不重要”,而洪欣斬釘截鐵地回:“一定要贏!”

格力總裁董明珠說:別再說過程有多辛苦,請你記住,成功才是你存在的價值!

或許主流的觀點都認為:只要努力過,就不用太在乎結果。

但所有真正成功的人,都是目標導向的。

最後,和大家共勉:

定一個自己真正在乎的目標,然後拿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去實現它!

—End—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喲~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EAP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育兒類原創文章獲獎作者。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