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為什麼會是外來乞丐一把辛酸淚,本地乞丐風生水起?

網上經常流傳著乞討工作收入如何高,如何無本萬利。但是在恩施境內,卻很少見到乞討者,尤其是殘疾乞討者。這又是為什麼呢?

恩施為什麼會是外來乞丐一把辛酸淚,本地乞丐風生水起?

第一,恩施地區是出了名的貧困地區,本來民生狀況就不算很好,雖然恩施人民很熱情,但是熱情並不是代表在錢財方面很大方,而是在伙食方面。來了客人,吃便飯大餐都可以,但是叫我給你一塊錢,沒門!一個字解釋,窮!

第二,恩施佔地廣闊,但是城區不大,而且恩施人都有那麼一丟丟“排外”,喜歡人云亦云,而且大多數都是以看到的就是真的為準,故看到網上盛傳職業乞丐太多,所以很少給不認識的乞丐給錢。恩施人也很精明,不知道底細的乞討者是不給任何施捨的。

第三,恩施地區政府對扶貧工作很注重,而且對低保戶的關注很高,拿著低保日子也能過下去,需要乞討的真乞丐太少。

第四,恩施人注重面子,哪怕殘疾也不願意去乞討丟人現眼。而且現在社會好,只要辛勤勞作,只要腦袋靈光的殘疾人都能找門道,或者搞農業,或者其他門道,不需要去乞討。

我熟悉的兩位殘疾人不去乞討,一位叫做羅文才,雖然只有一隻手,但是寫的一手好字。另一位叫唐家竹,又聾又啞。雖然兩位都拿著低保,但是兩位都在家種植菸葉,每年收入都還不低,純收入可以拿到2-5萬塊錢。

說了這麼多,那麼為什麼還在大街上能看到少量的乞丐呢?

這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外來的不知恩施行情的乞丐,不管是職業還是真乞丐,但是這類人來恩施呆不了幾天就會走,討不到錢,不走等著餓死不是?

第二種,本地“職業乞丐”。為什麼打上引號呢?因為他們並不算是乞丐,他們也不是身體殘疾,而是大腦有那麼一點不靈光的本地人,恩施本地人都認識他們,並且他們還有一個正規主職業,撿垃圾。且他們乞討的不是錢,而是吃的。雖然他們不討錢,但是本地人時不時還會給他們一點幫助,如買他們的垃圾之時按賣價收,或者給他們一點零錢,或給他們一點乾淨飯菜。

我前面圖文寫過一位叫做馬兵的“職業乞丐”,他就是這樣的本地乞丐,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翻看一番,這裡不贅述。

所以外地乞丐來恩施,討不了生活,而本地乞丐,在本地卻是混的“風生水起”

恩施為什麼會是外來乞丐一把辛酸淚,本地乞丐風生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