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骨子裡的侵略民族,四個兒子無一生還,親母痛哭:只恨生太少

近代法西斯國家日本對戰爭的狂熱是全世界都皆知的事情,他們曾經提出過佔領東亞以至稱霸全世界的計劃,不過這種計劃大概只有當時日本人自己才會相信,因為二戰時候的日本基本上從天皇下到平民都深陷在侵略戰爭的狂熱的信心中,就像人人都打了雞血一樣。

一個骨子裡的侵略民族,四個兒子無一生還,親母痛哭:只恨生太少

在日本最後一次侵略戰爭的前夕,整個日本社會都洋溢著奇異的氣氛,沒有要發生戰爭的傷感和沮喪,沒有親人離別的悲痛,相反,當你走進即將送別兒子,丈夫,兄弟上戰場的家庭,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十分的驕傲和自豪,因為為日本帝國和天皇而戰就是進行一場聖戰。有的母親甚至告訴自己的兒子:“我希望在靖國神社看到你的名字。”

無獨有偶的還有,一位日本母親接連四個兒子都戰死沙場,眼淚還沒擦乾就對前來悼慰的人說:“我不哭是因為兒子已經死了,我哭是因為沒有兒子可以再送去戰場。”只恨兒子生少了……這是何等極端“狂熱”的心態,任何一個有共情能力的人都無法說出這種話。因此什麼神風特攻隊之類的自殺式進攻,都只是小事一樁。

一個骨子裡的侵略民族,四個兒子無一生還,親母痛哭:只恨生太少

根據日本戰前和戰中的民意調查,八九成的人都對即將要發動侵略戰表示狂熱支持,甚至認為攻陷南京是巨大的喜事兒。除了輿論的支持,日本民眾甚至親自參與到支持侵略戰爭中來,包括婦女兒童老人,有他們組織的聯盟,如愛國婦人會,參加人數一路飆升,到41年已經達到了925萬。

工人們還參加政府號召的產業報國運動,從1939年到1941年,參加此運動的工人比重從43%飆升到70%。數量非常驚人。如果你看過一個日本電影《母親》,就可從中略看出一二,那時候所有人都要捐款捐物,捐鐵金銀等金屬,以支援部隊,如果誰不捐或者反對,就會受到旁人的指責,影片中一家之主的爸爸就被懷疑是共產主義者而被逮捕,其實這個男人只是反對戰爭而已。

一個骨子裡的侵略民族,四個兒子無一生還,親母痛哭:只恨生太少

日本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很多人會說是因為日本近代歷史中大多數的侵略戰爭都成功了,日本整個國家從戰爭得到了實際的好處,國民看到自己的國家日益強大,自信心過於膨脹,甚至篤信一切戰爭都會讓日本乃至自己的生活更好。而對於本國上層階級的剝削民眾無能為力,因此國內矛盾加倍轉移給外部。

但很難說民眾的支持和日本政府的軍國主義薰陶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日本近代教育很多從娃娃抓起,就進行愚忠天皇,大日本帝國式的軍國主義洗腦。在這種瘋狂的精神催眠之下,不狂熱的擁護戰爭才是怪事。雖然日本民眾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很多世代生活在日本的普通民眾根本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瞭解,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一個骨子裡的侵略民族,四個兒子無一生還,親母痛哭:只恨生太少

​就連戰爭末期,日本要戰敗了,廣播裡面還在鼓吹日本一定會勝利的謊言,所以生活在謊言裡的日本民眾是十分矇昧的狀態,直到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民眾從夢中驚醒了。相信日本人也從中學到了瘋狂的愚忠行為帶來的危害是多麼的巨大。希望他們記住軍國主義的毒害,不要再讓歷史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